导航:首页 > 纯水知识 > 土壤遇水软化学科网

土壤遇水软化学科网

发布时间:2023-05-04 11:37:38

❶ 如何软化硬水 3种方法来软化硬水

目录方法1:分辨硬水1、确认你是否生活在硬水地区。2、留意肥皂在水中的起泡能力。3、决定是否需要完全软化水。方法2:使用前软化硬水1、把水烧开后再喝。2、用碳酸钠(洗涤碱)或石灰软化水。3、添加氨水、硼砂、碱液或碳酸钠。4、用滤水壶软化要饮用的水。5、在厨房和浴室水槽的水龙头装上类似的滤水器,软化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方法3:安装硬水软化系统1、安装用钠替换钙和镁的水软化器。2、安装磁性净水器。硬水含有大量矿物质,特别是钙和镁。这些矿物质会留下沉淀物,堵塞排水管,在玻璃和瓷砖上形成水垢,使肥皂不能起泡,并在皮肤和头发留下一层薄膜,阻塞毛孔,使细菌和污垢难以清除。虽然研究表明硬水不会危害健康,但它的确造成很大的不便。本文会介绍几种软化硬水的方法,看看哪一种适合你吧!
方法1:分辨硬水
1、确认你是否生活在硬水地区。全球各地的水硬度不同。如果你使用自来水,可以向本地市政府水务部门了解水硬度。
如果你家有自己专属的水井,或许也可以向本地市政府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取决于你所在的地方,市政府也许能告诉你该区的主要水源,给你看一些测试结果,包括水的软硬度。
采集水样,交给本地水质测试实验室化验。如果你家有自己专属的水井,怀疑可能是硬水,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水硬度试剂组。
2、留意肥皂在水中的起泡能力。用清洁用品,例如牙膏、洗碗液、洗衣精和其它家居清洁剂时,留意泡沫量。如果需要大量肥皂才能起泡,你家的水很可能是硬水。
3、决定是否需要完全软化水。即使家中用的是硬水,也不一定要软化它。硬水软化技术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大于硬水的麻烦程度。如果你可以忽略这个问题,不让它影响生活,不妨考虑接受硬水,或是按部分2的方法,做些小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但不需要花钱安全水软化系统。离子软水器用钠离子代替矿物离子。这样做家务更方便,但水的含盐量高,会杀死植物,使土壤不适宜新植物生长,破坏盐水沉积处的水体。
不过,软化水能延长水管使用寿命,使需要用到肥皂的家务更方便。
一个好的折中方法是只将水软化系统安装在热水管,这样只有一半的用水经过钠离子软化。
方法2:使用前软化硬水
1、把水烧开后再喝。你也可以用沸水清洁厨房和浴室、刷牙、洗澡和洗头,提高清洁用品的效率。将水煮沸几分钟,然后让它冷却。水面上会结一层肉眼可见的石灰颗粒。使用水前,先将它们舀起来丢掉。
你也可以将水放久一些,等待颗粒沉入水底。小心地舀取清水,不要搅动沉淀在下面的石灰颗粒。等到水位只剩下几厘米高时,将底下渗着石灰颗粒的水倒掉。
2、用碳酸钠(洗涤碱)或石灰软化水。过去,住在硬水地区的家庭经常会装一大桶水,不需要盖着,放一点碳酸钠或石灰,静置几天,之后取上面的水用。这个方法很费时,所以如今并不常用。
3、添加氨水、硼砂、碱液或碳酸钠。当你洗衣或做其它家务,添加肥皂时,顺便将上述其中一种物质添加到水里,可以让洗涤剂发挥作用。虽然它们不能软化水,但据知能防止石灰与肥皂相互作用,帮助起泡。使用时,仔细遵循包装上的警告和指示。将500克碳酸钠放入1升沸水中溶解。水冷却后,将它装进瓶子里封好。做清洁工作时,将2汤匙溶液拌入约4升水中。
将1/4汤匙碱液放入1杯水中溶解,再将溶液拌入约4升水中。
4、用滤水壶软化要饮用的水。许多零售商店有出售各种品牌的滤水壶。有的能软化水,帮助饮用水、咖啡、茶和其它饮料保留味道和香气。
5、在厨房和浴室水槽的水龙头装上类似的滤水器,软化从水龙头流出的水。如果你想过滤清洁用的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某些款式的滤水器还有可以开关的阀门,让你决定是要直接使用水龙头的水,还是要先过滤一番。
方法3:安装硬水软化系统
1、安装用钠替换钙和镁的水软化器。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水源硬度高,这是软化水最有效的方法。机械性水软化器防止水垢,提高加热水的效率,使衣服和经常清洗的物品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市面上有几种机械性水软化器,价格、运作成本和效率不一。饮用前,一定要先测试经过处理的水。
2、安装磁性净水器。这类软化系统改变钙离子,使它们无法形成水垢。净水器比软化器便宜,运作成本也比较低,处理过的水可以安全饮用。
净水器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而且未必能软化水。批评者对它们是否有效抱有怀疑的态度。水软化程度的差异比软化器大。
小提示软化水可以立刻帮你省下清洁用品的开销,你不需要用大量牙膏、洗衣精等产品,就能取得良好的清洁效果。用电量也会减少,因为清洁东西变得更简单、更快,而且所需的清洁次数也减少了。水软化器可以延长水管和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用电器清洗的物品更耐久。
所有软化水的方法都需要花钱,但你省下的钱远比成本多。有的需要先支付一笔费用,有的需要一直给运作费,有的则需要付两种费用。不过,你也应该考虑到软化器能帮你省钱。

❷ 地层岩性结构与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的岩土体条件

地质灾害活动与岩土类型、性质、结构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在致密坚硬、结构完整的岩土发育区,很少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相反,在结构破碎或松散软弱岩土发育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强烈。县域岩土类型多样,性质和结构复杂,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控制作用不尽一致。

本区崩塌分为两类,分别是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岩质崩塌主要发生在县城达溪河北岸和黑河北岸基岩出露区;土质崩塌主要发生在县域内的广泛黄土发育区,其规模比较小。

本区发生滑坡的岩土类型比较单一,为黄土,属第四系更新统,除县域西南部外,其余地区广泛分布。滑坡数量多,以大中型滑坡主,小型滑坡比较多,发育少量特大型滑坡。

本区泥石流主要为泥流,各类岩土是泥石流固体碎屑物的来源。通常情况下泥石流的固体碎屑物分布越广泛、储存越丰富,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调查区泥石流固体碎屑物主要是第四系残坡积物及沟谷中冲洪积物,其分布较少,以稀性泥石流为主。

二、易滑地层

县域内分布的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新近系、白垩系。其中第四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是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地层。

第四纪黄土在县域广泛分布于河谷阶地、黄土台塬、黄土梁峁、黄土沟壑区。其下伏地层一般为新近系红粘土或白垩系砂岩、泥岩及砂砾岩,形成不整合接触。黄土中发育多层红色古土壤层,这些古土壤相对于黄土来说是隔水的,遇水易发生软化,黄土滑坡大都沿着古土壤层向下滑动,或在黄土中产生滑动面。

新近系主要为上新统三趾马红粘土(N2),分布在黄土台塬下部以及黄闷返土梁峁区基岩古地形坡面和黄土之间,黄土台塬之下的三趾马红土近水平分布,略向返罩裤河谷地倾斜,倾角为2° ~10° ;三趾马红土在本区出露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局部冲沟中,厚度变化大,呈不整合断续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其上多被第四纪黄土覆盖。由于黄土结构疏松、遇水软化、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等特性以及上新统三趾马红土不透水性等特点,因而形成了地质灾害易发地层。

白垩系埋藏于黄土台塬第四系之下,构成区域的基底地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总体产状平缓,地层倾角为3°~6° ;由于受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局部发生变化。本区白垩系之上大部分都被黄土覆盖,局部与黄土之间夹有新近系红粘土,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大部分都有风化壳发育。其上黄土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可达数十米。本区白垩系的泥岩和砂质泥岩层是易崩滑地层,局部的基岩陡坡易发生崩塌,属于小型基岩崩塌。

三、岩土体结构

区内斜坡岩土体结构主要包括四种类型:黄土+近水平古土壤层型、黄土+倾斜古土壤层型、黄土+白垩系基岩型、黄土+新近系泥岩型。斜坡岩土体结构决定了斜坡变形破坏的方式和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对滑面的位置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1.黄土+近水平古土壤层型

该岩土体结构特征是:斜坡自坡脚至坡顶皆由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地层构成,属于典型黄土斜坡,主体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黄土和古土壤,主要分布于县域除西南部以外的达溪河、黑河流域广泛地区。该型斜坡稳定性与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密切相关。在岩性方面,黄土和古土壤质地松散,遇水时强度急剧降低,工程地质特性差,抗拉强度低,极易在临空面附近形成卸荷裂隙;在透水性方面,黄土透水性强,古土壤较黄土而言,粘土含量高,结构更为致密,古土壤相对为隔水层。雨季降雨沿卸荷裂隙渗入地下,在古土壤层上部形成上层滞水,极易沿古土壤层形成滑动面,滑体沿古土壤层在坡面或谷底坡脚剪出。此类坡体岩土体结构既可发生小型滑坡和崩塌,也可发生大型滑坡。

2.黄土+倾斜古土壤层型

该岩土体结构特征是:从坡脚到坡顶主要由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地层构成,主体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黄土和古土壤,仍属于黄土斜坡,主要分布于县域除西南部以外的达溪河、黑河流域基底呈斜坡的广泛地区。此类斜坡的稳定性除与黄土较差的工程地质性质密切相关外,还与黄土中发育的古土壤层有关。古土壤较黄土而言,粘土含量高,结构更为致密,成为黄土层中的相对隔水层,在黄土与古土壤接触带易形成含水量较高的软弱结构面,从而控制滑坡的形成。

3.黄土+白垩系基岩型

该岩土体结构特征是:上部发育黄土及漏简古土壤层,与下伏白垩系基岩为不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县域达溪河和黑河两侧阶地或斜坡地带。由于黄土与古土壤的结构类型,与白垩系由砂砾岩、砂岩、泥岩和砂质泥岩组成软硬相间的结构类型差异巨大,在黄土与白垩系地层间形成泥质成分风化壳。降雨入渗到风化壳后,地下水就沿该层面径流,形成软弱易滑带,进而滑坡沿着黄土与基岩接触面发生滑动。由于特殊的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往往极易形成大型的多级滑坡,如观音村滑坡。

4.黄土+新近系泥岩型

该岩土体结构特征是:上部黄土和下部新近系泥岩组成的斜坡类型。县域内分布较少,仅有零星出露。红粘土黏粒含量高,是良好的隔水层,同时遇水强度降低,容易引起滑坡发生。其与“黄土+倾斜古土壤层型”斜坡对滑坡的控制作用类似,易发生斜坡失稳。

❸ 硬水软化

将水抽入水池 让其自然沉淀 然后食用

❹ 遇水易软化承载力折减多少

遇水易软化的土壤,其承载力会因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具体来说,当土壤含水量增大超过一定程度时,土体内部的水笑悄分将会占据一部分孔隙空间,使得土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降低土壤的结实程度和内摩擦角。这会导致土壤的稳定性降低,承载力变弱。 根据实验和研究,不同类型、性质和水分含量的土壤,其在遇水软化后的承载力折减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土壤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承载力的折减可能高达5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在遇水软化后,会影响到相应结构物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降低其凯好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因此,在进行建筑和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和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和排水碰孙渣措施,确保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❺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之重点_中学学科网的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含凳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谈薯旅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手链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求最佳答案!!!!!!!!!!!!!!!!!!!!!!!!!!!!!!!!!!!!!!!

❻ 为什么泥土经水泡过就会变软

你好!
那是因为水进入了土壤空隙,暴晒后水又会蒸发掉。。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土壤遇水软化学科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滤膜产水sdi 浏览:475
车载净化器飞利浦怎么样 浏览:941
奔驰打气泵滤芯箭头方向是怎么样的 浏览:593
小米净化器max风量多少 浏览:878
生物转盘污水说明书 浏览:220
黑色水龙头沾水垢吗 浏览:265
家用污水泵抽粪多少钱 浏览:164
大型蒸馏装置中的夹子是什么 浏览:309
马勒滤芯配套的厂家都有什么 浏览:876
易拉罐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399
污水处理的水标准是多少 浏览:535
高新园区建污水厂 浏览:578
污水厂运行工作内容 浏览:31
饮水机的加热功率是多少 浏览:740
冷链物流污水性质 浏览:955
矿泉水企业用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浏览:243
养猪厂怎么处理污水 浏览:789
srt过滤器左右 浏览:711
旅游哪里的纯净水好喝 浏览:762
扬子立体空调过滤网怎么拆视频 浏览: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