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城固县城区第四系厚度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①杂填土:杂色、灰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碎石及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约20~80%,部咐液袭分地段顶部0.00~0.30m为砼路面。层厚一般介于0.50~4.00m之间。
②素填土:褐黄色、褐红色、褐灰色等,稍湿,疏松,主要由粘性土及中粗砂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石,顶部0.00~0.30m多为砼路面。层厚一般介于0.50~5.00m之间。
③碎石:褐黄色、浅灰色,稍湿,松散,由中—微风化花岗岩碎石和填砂、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占80~90%,块径一般2~8cm。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一般介于1.00~4.00m之间。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①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层间普遍含少量粉砂。层厚一般介于0.50~12.00m之间。
②淤泥质粉砂:灰黑色、深灰色,饱和,松散,粒径均匀,含少量淤泥质。层厚一般介于0.50~14.00m之间。
③中砂: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或淤泥质。层厚一般介于0.50~13.00m之间。
④粉砂: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粒径较均匀,含少量粘性土或淤泥质。层厚一般介于0.50~8.00m之间。
⑤粉质粘土:灰色、褐黄色,软塑—可塑,土质较均匀,具砂感。层厚一般介于1.00~4.00m之间。
3)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
①粉质粘土: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可塑,土质较均衡兄匀,局部具砂感。层厚一般介于1.00~7.00m之间。
②中砂:灰白色、浅灰色、灰黄色等,饱和,松散,局部稍密,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层厚一般介于1.00~5.00m之间。
4)残积层
①可塑粉质粘土:褐红色、灰黄色,土质较均匀,为碎屑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层厚一般介于1.00~6.00m之间。
②硬塑粉质粘土:褐红色、灰黄色,土质较均匀,为碎屑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层厚一般介于0.50~4.00m之间。
5)新生代始新世—古新世埠心组
场区下卧基岩主要为新生代始新世—埋咐古新世埠心组沉积岩,揭露岩性为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含钙质泥岩、泥灰岩等。
Ⅱ 遇水易软化承载力折减多少
遇水易软化的土壤,其承载力会因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具体来说,当土壤含水量增大超过一定程度时,土体内部的水笑悄分将会占据一部分孔隙空间,使得土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降低土壤的结实程度和内摩擦角。这会导致土壤的稳定性降低,承载力变弱。 根据实验和研究,不同类型、性质和水分含量的土壤,其在遇水软化后的承载力折减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土壤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承载力的折减可能高达5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在遇水软化后,会影响到相应结构物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降低其凯好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因此,在进行建筑和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和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和排水碰孙渣措施,确保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Ⅲ 当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向上粉质粘土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粉质粘土可能会出笑段现坍塌现象。
当地下水的渗流方向朝上流的时候,粉质粘土就会出现比较黏的现象,然后他可能就会导致坍塌,水流渗透的过多,然后就土壤就会坍塌掉。
黏土是含砂粒很少虚升慎,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而具有较好可塑差敬性。
Ⅳ 为什么高液限的粘土不适合做路基
因为高液限的黏土不易压实,透水性很差,吸水后能长时间保持水分,而且吸水后承载力较小,稳定性也很差。而路基填料的要求容易压实,高强度,水稳定性好。
根据大量工程实践可知:高液限土透水性较差;干硬时强度高,坚硬不易挖掘, 不易压实;毛细现象明显,吸水后能长时间保持水分,故吸水后承载力小、稳定性差;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弱膨胀性和粘性。
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是按CBR值确定,应通过取土试验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
(4)粉质粘土层遇水会软化吗扩展阅读:
常见路基填料
一、土石材料
巨粒土,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是较好的路基填料。石质土,如碎(砾)石土,砂土质碎(砾)石及碎(砾)石砂(粉粒或黏粒土),粗粒土中的粗、细砂质粉土,细粒土中的轻、重粉质黏土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属于较好的路基填料。
砂土可用作路基填料,但由于没有塑性,受水流冲刷和风蚀时易损坏,在使用时可掺入黏性大的土;轻、重黏土不是理想的路基填料,规范规定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例如含水量过大时加以晾晒),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粉性土必须掺入较好的土体后才能用作路基填料,且在高等级公路中,只能用于路堤下层(距路槽底0.8m以下)。
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特殊土体不得以必须用作路基填料时,应严格按其特殊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物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质的土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二、工业废渣
满足要求(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有害物质含量等)或经过处理之后满足要求的煤渣、高炉矿渣、钢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可以用作路基填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Ⅳ 独立基础施工完毕后没有回填,那么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的地基被水浸泡需要处理吗
如果是独立的基础的话,施工完毕之后没有回填,如果是被水浸泡的话,那还是需要进行处理的,因为如果基础不牢的话,那么对上面的建筑影响是特别大的,所以说你还是要谨慎一些。
Ⅵ 岩土类型和性质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的载体,地质灾害一般都是通过岩土体的变形破坏而表现出来的,是地质灾害成生的物质基础。
受地壳运动的控制,“兰—郑—长”工程地段分布有不同年代、成因、物质成份和结构的岩土体,类型复杂多样,工程地质性质各异,它们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和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岩土体分布出露的特点是:山区、丘陵以岩体为主,而高原、盆地、平原则以土体为主;管线经过地段绝大多数是土体。下面分别就岩体和土体讨论其分布、类型、性质及对地质灾害成生的制约。
(一)岩体
岩体在管线工程地段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段的关山—陇山,山西段的中条山、霍山和太原东山,河南段的大交口镇—观音堂、义马—新安和大别山等地段,湖北、湖南段的大别山和江南丘陵地等地段,总长约300km,约占管线全长的10%。
参考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先将岩体按坚硬程度分大类,再由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性和工程性质,将本管道工程沿线的岩体划分为4类7种(表4-1)。现作简要讨论。
1.坚硬岩类
按成因类型划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3种亚岩类。
岩浆岩类管线地段分布于祁连山褶皱带、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和扬子地台。分别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侵位的,其中祁连山褶皱带三期皆有,岩性为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为燕山期花岗岩;扬子地台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一般呈岩基和岩株状产出,整体块状构造,致密坚硬,物理力学性质均质,各向同性。应该说其工程性质优良,但在亚热带环境中化学风化强烈。地质灾害一般不甚发育,以小型崩塌为主。
变质岩类在管线地段的祁连山褶皱带、华北地台、秦岭—大别山褶皱带有分布。祁连山褶皱带主要出露于关山—陇山地段,为中元古界陇山群和前震旦系,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母片麻岩、混合岩、结晶片岩。华北地台出露于山西支干线的中条山、霍山、太原东山,为太古界涑水群和太岳山群,岩性为混合岩化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等,岩性复杂,风化较强。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出露于大悟一带,为中上元古界红安群含磷的变粒岩、大理岩和石英片岩夹片麻岩,抗风化能力较弱。由于受片麻理、片理及节理的影响,使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呈明显的各向异性和不均一性。地质灾害不甚发育,一般以小型崩滑为主。
表4-1 岩体类型汇总表
沉积岩类在丘陵、山区分布较广,在各大构造单元中皆有,其地质年代自中元古界至中生界早期几乎皆有,岩性复杂多样,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和汝阳群的安山玢岩、玄武岩、石英砂岩,新元古界洛峪群三教堂组的石英砂岩(以上均在河南境内);上元古界长城系、震旦系的石英砂岩、白云岩、硅质岩、冰碛砾岩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的中厚、厚层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的砂岩和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的中厚、厚层状灰岩和中生界三叠系碳酸盐岩等(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皆为扬子地台)。按岩性大类可划分为火山喷出沉积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层理构造发育且较厚,抗风化能力较强,但碳酸盐岩具溶蚀性,岩溶较发育,工程地质性质具各向异性。上述这几类岩性分布地段地质灾害一般不甚发育,有小型崩滑和岩溶塌陷(覆盖型岩溶地段)等地质灾害。
2.较硬岩
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两大亚类。
变质岩类分布于祁连山褶皱带、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和扬子地台中,岩性主要是较软弱片岩和千枚岩、板岩。在祁连山褶皱带的管线地段,新元古界长城系变质细砂岩、千枚岩;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信阳群、商城群的云母石英片岩、绿色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浅变质凝灰质砂岩等:扬子地台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新元古界板溪群的板岩、千枚岩、变质凝灰岩、变质砂岩等。上述各类岩体的共同特点是:片理、千枚理、板理等结构面发育,地面风化较强烈,残坡积层厚度往往较大。岩体具明显的各向异性,力学强度相对较弱。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较发育。
沉积岩类分布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中,华北地台岩性主要是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粘土岩、铝土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含煤层;扬子地台主要是泥盆系粉细砂岩、粘土岩、页岩、泥灰岩。它们层理发育、薄层状为主,遇水易软化、崩解,风化也较强烈。由上述岩体组成的丘陵山区,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在山西、河南境内较突出)。
3.软弱岩
这大类岩体主要是沉积岩类,较广泛分布于各大地构造单元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陆相盆地中,地质年代为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由于固结压密程度低,岩体孔隙率高,强度小,变形大。岩性主要是河湖相的砂砾岩、砂岩和泥岩,夹淡水泥灰岩,含石膏、芒硝。岩石一般干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而新近系岩石成岩性更差,接近于土体,干单轴抗压强度不足于5MPa,属极软岩。这类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抗风化能力亦低。但这类岩体出露地段地形起伏小,地质灾害不发育,主要有膨胀性岩体的轻度胀缩变形灾害,还存在采空塌陷灾害。
4.软硬相间岩
这大类岩体主要也是沉积岩类,较广泛分布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中,一般是两种强度和刚性差异较大的岩性相互成层或间夹;古生界常见的是灰岩与页岩互层,砂岩与泥页岩互层,中生界常见的是砂岩与泥页岩互层。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层间错动和脱开,而在地下水等作用下更会泥化而形成泥化夹层,层面间强度降低而成为典型的软弱结构面。所以这类地层组合可以称之为“易滑地层组合”,较易产生滑坡。此外,软硬相间岩层差异风化显著,“上硬下软”组合的条件下,软岩易形成岩龛,崩塌也较普遍。
(二)土体
土体在管线地段广泛分布,约占全长的90%。按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和风积土等;按粒度成份,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对一些具有特殊成份和结构、工程性质也特殊的土,则可单独划分为特殊土,本管线工程的特殊土有黄土类土、膨胀土、盐渍土和淤泥质土等。这里我们也参考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将土体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特殊土5大类(表4-2)。以下分别就一般土和特殊土作简要讨论。
1.一般土体
一般土体包括各种成因类型的碎石土、砂类土、粉土和粘性土。
(1)碎石土:
碎石土指的是土中粒径d>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根据规定,碎石土可再划分为砾质土、卵(碎)石土和漂(块)石土,它们的粒径分别>2mm、20mm或200mm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一般冲积成因的碎石土分选性和滚圆度较好,位于河床和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的下部,而其他成因的则较差。本工程各段情况是:甘肃段砾卵石占45%~70%,粒径一般 20~80mm,呈次圆—次棱角状,一般分布于冲洪和平原表层之下。陕西段分布于渭河及其各支流以及山前洪积扇。河流冲积成因者在河漫滩和河床地段,在渭河干流厚度可达20~40m,结构较均一;而洪积扇区则为大小混杂的砂卵石为主。山西段主要分布于汾河、龙凤河和潇河等山间河谷地段,以砂卵砾石为主,磨圆较好,级配良好。河南段主要分布在伊洛河、沙颍河等诸河流河谷区,以砂砾卵石为主。湖北—湖南段碎石土多分布于低山丘陵斜坡地带,多为残坡积成因,碎石成分随母岩而变化。一般碎石土较疏松,孔隙比大,渗透性强,地基承载力高。
表4-2 土体类型汇总表
(2)砂类土:
砂类土指的是土中粒径d>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d>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还可划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一般是冲洪积成因的。此类土在本工程的情况是:甘肃段分布于洪积平原表层土之下,主要由粉细砂、中细砂组成,松散—中密状态。陕西段分布于渭河及支流的漫滩、一级阶地和古河道中,以中细砂和粉细砂为主,常含少量砾石,除河漫滩地段外,砂层均埋藏于细粒土之下,厚度不均一,多呈透镜体状,孔隙度大,渗透性强,中粗砂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而饱水粉细砂则易产生震动液化。山西段分布于黄河、汾河及其较大支流的河床、河漫滩和阶地,一般为砂砾石混合,厚度较大。也有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前缘的洪积砂砾石,与细粒土组成多层结构。河南段分布除了与碎石土相同外,在沙颍河以南淮河平原各河流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前缘地带,表层之下为中细砂,稍密—中密状态,厚度不稳定。砂类土一般级配较好,渗透性较强,一般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但在地震烈度≥Ⅶ区需关注饱和粉细砂的震动液化问题。
(3)粉土和粘性土:
粉土和粘性土也可称之为“细粒土”,前者是土中粒径d>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ⅠP≤10的土;而后者则ⅠP>10的土。这两类土大量广泛分布于郑州—长沙段洪冲积平原和丘陵地段。具各种成因类型。一般洪冲积成因的土体较密实,孔隙比小,含水量相对较少,透水性弱,强度高,地基承载力高。而丘陵地带的残坡积成因者往往与碎石土混杂,土体孔隙性大,透水性相对较强,在久雨或强降雨时,易产生坡积层崩滑。
2.特殊土
(1)黄土类土:
黄土类土是第四纪时期特殊的大陆松散沉积物,它在世界各地分布广而性质特殊。这类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面积达60万km2以上,以北纬34°~45°之间最为发育,这些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区的外围东部地区,具有大陆性干旱少雨气候的特点。黄土类土从早更新世(Q1)开始堆积,经历了整个第四纪,直至现今还未结束。按地层时代及其基本特征,黄土类土可分为3类:老黄土、新黄土和新近堆积黄土(表4-3)。老黄土是Q1、Q2时期堆积的,分别称“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一般无湿陷性;新黄土一般是Q3时期堆积的,称“马兰黄土”,也有Q4早期的,具湿陷性,分布面积最广(约占60%);新近堆积黄土一般是Q4晚期堆积的,湿陷性不一。各地黄土类土总厚度不一,陕甘黄土高原地区最厚,可达100~200m,河谷地区一般只有数米至30m左右,且主要是新黄土。黄土类土的成因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普遍的看法是,风积成因是主要的,也有冲积、洪积、坡积、冰水堆积等成因类型。颗粒成份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具大孔性,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等特征者,称 “典型黄土”,而有些特征不明显者则称“黄土状土”。下面讨论一下本管线工程黄土类土的特性。
本管线工程的黄土类土分布于兰州—郑州段(含山西支干线)。不同地段黄土类土的粒度成份和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其物理力学指标和工程地质性质也有明显差异。下面我们以Q3典型的湿陷性黄土为代表作分析。
首先是黄土的颗粒组成,将兰州、西安、太原、洛阳四地作比较(表4-4)。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总趋势是:由西北往东南砂粒和粉粒含量愈来愈小,而粘粒含量则愈来愈大,而粉粒所占比例最大是一致的。所以有人将西部黄土称之为“砂黄土”,而东部为“粘黄土”。 黄土的颗粒组成对其湿陷性有一定影响,即砂粒含量愈多,湿陷性愈强,而粘性愈多则湿陷性愈弱。
表4-3 不同年代黄土的特征
表4-4 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单位:%
各地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列于表4-5中。
由西往东的总趋势是:土体的密度和天然含水率愈来愈大,液限和塑性指数也愈来愈大,孔隙比愈来愈小;而三项力学性质指标变化规律则不明显。而且可看出,陇西和陇东地区指标相近似,关中地区与汾河流域也比较接近,而豫西地区与前面的4个地区则又有明显差异。上述规律很重要,因为它与黄土的湿陷性相关的,即自西往东湿陷性逐渐变弱。
管线地段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δs),经大量统计后汇总于表4-6中。从表中可看出,湿陷系数陇西地区最大,陇东地区次之,关中地区汾河流域再次之,而豫西则最小;而且高阶地的湿陷系数要大于低阶地。按有关规定,δs>0.015时,该黄土为湿陷性土;δs为0.015~0.03时湿陷性轻微,δs为0.03~0.07时湿陷性中等;δs>0.07时,湿陷性强烈。所以说,陇西和陇东地区黄土具中等—强烈湿陷性,关中地区和汾河流域黄土具中等湿陷性,而豫西地区黄土为轻微—中等湿陷性。
表4-5 各地湿陷性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4-6各地黄土湿陷系数(δs)统计表
湿陷性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关系密切,地基的湿陷变形破坏本身就是黄土地区特殊的地质灾害。此外由于黄土结构疏松,以及大孔性和垂直节理发育,潜蚀地质灾害也很普遍。由于黄土的湿陷和潜蚀特性,还可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膨胀土:
具有明显遇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土称膨胀土。这类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前丘陵、垅岗和二、三级阶地上,大多数是晚更新世及以前的残坡积、冲洪积和湖积物。从外表看,膨胀土一般呈红、黄、褐、灰白等不同颜色,具斑状结构,常含有铁锰质或钙质结核。土体常有网状开裂,有腊状光泽的挤压面,类似劈理。土层表面常出现各种纵横交错的裂隙或龟裂现象,这与失水土体强烈收缩有关。膨胀土的胀缩特性,主要是土中含有较多的粘粒,一般粘粒含量高达35%以上,而且这些粘粒大部分为亲水性很强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膨胀收缩能力较强。天然状态下,膨胀土一般致密坚硬,天然含水率较小,所以土体常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在浸水膨胀后,强度明显降低,压缩性增大。膨胀土的这种胀缩特性,对工程建设会带来危害。按我国有关规定,凡自由膨胀率δef大于40%者,即可定名为膨胀土,40%≤δef<65%为弱膨胀土,65%≤f<90%为中等膨胀土,δef≥90%为强膨胀土。
本管线工程的膨胀土主要分布于湖北境内的黄陂县周港、应城支线和五里桥—贺胜桥—横沟桥一带:在河南境内的平顶山、周口西、郾城—驻马店的沙汝河平原和确山—信阳北的低山丘陵也有零星分布。
湖北境内的膨胀土主要分布于高程30~45m的垅岗和岗间坳沟地带,自然地形坡度平缓。土体时代为更新世,颜色呈棕黄、褐黄、棕红色,土体平均自由膨胀率:周港一带下更新统82%(最大99%),应城支线中更新统62%(最大109%),五里桥—贺胜桥一横沟桥一带上更新统44%(最大72%)。土体胀缩性危害主要导致当地居民低层建筑墙体拉裂破坏,斜坡和水渠边坡坍滑。
河南境内的膨胀土分布于淮河平原边缘的平顶山东和确山—信阳北的低山丘陵,以及沙汝河平原之间的周口和郾城—驻马店地段。土体时代为中、晚更新世,颜色呈棕黄、灰绿、棕红色,干燥时呈硬塑状态,裂隙发育,含铁锰质和钙质结核,平均自由膨胀率43.5%。平顶山以膨胀破坏为主,而信阳多以收缩破坏为主,多发生在干旱季节。
(3)盐渍土:
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土称为盐渍土。由于它发育于地表土层中,与道路、低层建筑等有关,主要是土的腐蚀作用以及盐胀和溶陷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盐渍土按地理分布可分为滨海盐渍土、冲积平原盐渍土和内陆盐渍土等类型。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在北方诸省区。盐渍土的形成及其所含盐的成分和数量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和矿化度、土壤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它的厚度并不大,一般分布于地表以下1.5~4m范围内,且由地面至深部含盐量逐渐减少。盐渍土的形成一般是由于地下水埋深过浅(甚至出露地面),蒸发强烈而盐分在地表的聚积所致。
盐渍土的性质与所含盐分和含盐量有关。土中的盐类主要是氯盐、硫酸盐和碳酸盐三类,因此盐渍土也相应地划分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表4-7)。盐渍土中所含盐分及其数量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很大。由于土成分的改变,影响了土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塑性、透水性、膨胀性、压缩性、击实性等性质。
表4-7 盐渍土的分类
本管线工程的盐渍土主要分布于甘肃段通渭以西、陕西段华县—华阴地段和山西段的永济市东北伍姓湖区(K48~K54)及清徐张花营村—榆次西荣(K451~K464)地段。
甘肃段通渭以西地段河谷平原一级阶地潜水位埋深很浅,经测定,土壤中平均含盐量3.4%,最大可达8%~15%,属硫酸—氯型中—超盐渍土。
陕西段华县—华阴地段的盐渍土是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淤积和回水,引起潜水位壅高,使渭河南岸赤水河至方山河一级阶地中部成为浸没区,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但近年来当地大量开采地下水,潜水位埋深增大,盐渍化已几近消失。
山西段永济伍姓湖区地势低洼(比周边低5~8m),表层土由粉质粘土和粉土组成,潜水位埋深0~3m,土中含盐量1.06%~1.18%,类型为硫酸—氯型,属中盐渍土。清除张花营村—榆次西地段地势较周边略低,表层土为粉土,潜水位埋深0.2~3m,土中含盐量0.44%~1.12%,类型为氯—硫酸盐型,属弱—中盐渍土。硫酸盐结晶膨胀以及腐蚀作用,对管道将有一定危害。
(4)淤泥质土:
淤泥质土是指在水流缓慢甚或静水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含较多有机质,而疏松软弱的粘性土,它是近代在滨海、湖泊、沼泽、河弯、废河道等地区沉积的未经固结的一种特殊土。从外观看,这类土常呈灰、灰蓝、灰绿和灰黑等颜色,污染手指并有臭味。土中含有大量亲水性强的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占多数),有机质含量较多(一般含量 5%~15%),天然孔隙比大于1,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其结构形式常为蜂窝状或棉絮状,疏松多孔,压缩性很强,地基承载力很低。我国淤泥质土的地理分布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沿海沉积的,另一类是内陆和山区湖沼盆地沉积的。前者分布稳定而厚度大,后者常零星分布且厚度小。
本管线工程的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段。管道经过长江等13条大中型河流的冲湖积平原低洼地段,有较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分布,有机质含量大于1.5%,岩性为淤泥、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粉土,呈软塑—流塑状,天然含水率多大于35%,最高达133%,孔隙比1~2.02,最高达3.12,压缩系数一般大于0.5MPa-1,最高可达3.68MPa-1,凝聚力一般9.8~29.4k Pa,内摩擦角6°~15°,地基承载力,天然状态下一般为25~55k Pa,常导致建筑物过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很显然,这类土体对管沟开挖影响较大,常导致沟坡坍塌挤出而不易成形。此外,对场站地基稳定性也有影响。
Ⅶ 拜托!石粉粘土硬了怎么办很大一块就这样硬了!有没有什么办法,,不想丢掉, 太浪费了!
石粉粘土干了以后就算固化了,即使你再加水想泡成初始状态也是不能了;
如果是红色的LADOLL,其实在石粉内是馋了一些纤维的,最好是用捏的方式来造型,两块之间可以加点水更容易粘住,表面那时候还是有点粘的;
当然这都是在他没干的情况下,如果干了,掰开两块再想粘住,靠水是不行了
如果用石粉粘土做手办,一般都是先做个大型,后期靠切削和打磨来完成的,所以最好在你睡觉前把大型做好,或者你将作品密封,表面喷点水,不透气放好(据说放冰箱里更好,不过不是冷冻室)
所以对于石粉粘土来说,最好打开就用用掉,不用的时候喷点水密封保存,是密封哦
制作过程中最好有阶段性的,后期要靠打磨了
基本上就是这样
至于精雕油泥,如果用来做妹纸的话,需要更有耐性,那东西基本无法打磨的很平滑,不如石粉粘土这样的方便,也有很多日本原型师使用原子灰来做妹纸,那个固化了以后更硬,可以打磨的相当平滑~
Ⅷ 独立基础施工完毕后没有回填,那么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的地基被水浸泡需要处理吗
如果基础已经施工完成后的话,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这样的情况在现场看见的太多了,粉质粘土本身含水率就高,既然基础施工完成,那么已经影响不到地基土的变化,若没有施工的基坑内进水,则需要排水、清淤、然后才能做垫层。
Ⅸ 为什么超轻黏土变硬后加水会变软这是什么原理
加水缓解风干。
当水渗透到黏土中后就会变软,这个和土一样,当水浇到田地里后原本干燥硬的土地就会变得松软,黏土中的缝隙经过水的渗透里面的成分中多了水分子,原本风干的黏土就会变软。
要注意的是在对干燥黏土加水时水一定不能加多,否则变软的超轻黏土会非常软,成流水状,黏土和水的比重失调,就会导致原来的黏土成分疏离,呈流水状黏性小就无法成团了。
(9)粉质粘土层遇水会软化吗扩展阅读:
超轻黏土是纸黏土里的一种,这个黏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在日本比较盛行,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保、无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
另外一般的超轻黏土运用高分子材料发泡粉(真空微球)进行发泡,再与聚乙醇、交联剂、甘油、颜料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物理混合制成。
除此之外黏土本身安全无毒,但其组分含有有机发泡粉和防腐剂等,由于发泡粉质轻,被物体的吸附性强,防腐剂吸入后也是有害的,故应当避免3岁小孩独立玩耍,以防止小孩放进嘴里。
Ⅹ 粘土怎么变软
问题一:怎么让干掉的超轻粘土变软 、取出变硬的粘土。
2、用刀切成小块(手掰也行),越小软化的时间越短。
3、加水全部打湿,泡10秒左右,时间别太长了。
4、把多余的水倒掉。
5、浸润2小时。
6、取出来搓揉,开始粘土的颜色会沾到手上,型旅但随着粘土越来越软,其粘性越来越强,手上的颜色会再次回到粘土身上,手还是干干净净的。
7、怎么样,粘土变软了吧!想做什么就看您的发挥了。
注意:先少加水,不行再加,否则水多了就不好办了!若本身只是稍干,把手打湿后揉一会即可,不建议把水直接湿在粘土身上。
问题二:干了的超轻粘土怎么变软? 加水,再揉软
问题三:孩子的粘土干了怎样变软 如果还有一点点弹性的话就直接用手湿了水后把粘土捏捏搓搓直到恢复粘性;如果已经很干了,那就在盒子里加少量水,然后盖上放置一两天再打开,然后捏捏搓搓直到恢复粘性;
问题四:怎么使超轻粘土变软 拿喷雾洒点水蓝后揉揉揉=-=
、可能颜色会粘在手上接着揉就好了
问题五:纸粘土变硬了,应该如何把它变回软啊? 双手沾湿,再反复揉捏粘土,揉捏,这样反复的揉捏就软了。
纸黏土的操作方法:
1、运用超轻纸粘土自由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
2、纸粘土作品;
3、包覆在其他物体外面;
4、光滑的表面和极轻的质量,它是制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
5、当制作高的物体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属线插入用来增大稳定性。
纸粘土的保存方法: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卜梁凳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开了包装但未用的纸粘土需要用保鲜纸或密实袋包好。天气十分干燥时,可再用一块湿布包裹着整块粘土,或放在密封的胶盒内。作品完成后,需要加上光油,才能保存得好些。完成后的作品比较重,而且碰撞后容易弄碎。故此,应将作品放好。
问题六:粘土如何变软变硬 您好这是粘土的问题。石墨粉里掺的粘土少,制出来的铅芯就软;掺的粘土多一些,制出来的铅芯就硬;掺的粘土越多,制出来的铅芯就越硬。
问题七:风干了很久很久很久的粘土要怎样让它变软 剪成碎块 倒一半水泡着 泡成糊之后等多余水分蒸发就好 要等好久 嫌时间长就泡泡然后用手碾压
问题八:怎样将干了的粘土弄软 1.找一个防水的相对密封的盒子,带一颗不太怕脏or恶心的心脏
2.盒子里用喷壶喷水,不要太多,试土量为准
3.盖上盖子,找个阴凉地方……然后放置play
4.几天后打开揉,若是不够软重复以上步骤
5.有钱的话淘宝有粘土软化液,不过很少有店有卖
问题九:怎么把硬邦邦的粘土便快速变成松软的粘土 如果你的粘土硬到不能捏的话就没救了,如果还能捏,我教你几个我用过的方法:1、渣冲挤一点点牙膏(不要多,多了就是奶油粘土),柔。变软了!2、(这个方法在网上看到的)把粘土放到锅里蒸。3、一点一点加水,柔,这个方法比较慢。
――雨樱花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