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的密度是多少
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 kg/m3。
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沸点:99.975℃(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也就是101.375kPa)。
凝固点:0℃
三相点:0.01℃
比热容:4.186kJ/(kg·℃)
临界温度:374.2℃
导热率: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
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
(1)纯水的密度测量扩展阅读:
密度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
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75kPa)时水分子多以(H₂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
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❷ 怎么计算水的密度,具体公式
水的密度=水的质量除以水的体积。
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密度的单位中。ρ=M/V。M=ρV。V= M/ρ。其中ρ是密度,M是质量,V是体积。
密度的常用的单位有:克/立方厘米。g/cm3。千克/立方米。kg/m3。
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kg/m3。
(2)纯水的密度测量扩展阅读:
水是无色无味液体,地球有72%的表面被水覆盖。水在空气中含量虽少,但却是空气的重要组分。固态水(冰)的密度(916.8kg/m3)比液态水的密度(999.84kg/m3)小。
因而冰会漂浮在水面上,水结冰时体积略有增加。水在3.98℃时达到最大密度(999.97kg/m3),不像其他液体的最大密度出现在熔点。水分子是极性的,即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这使得水成为一种很好的溶剂。
❸ 有什么可以测密度的方法,,越多越好~~~
密度的测量起源于冶金术和酿造业的需要,早期的测量局限于测量比重.
密度测量主要有三种方法:液体静力衡量法、比重瓶法及浮计法.
在物质密度测量中,水密度的测量是最重要的,它是密度测量的第一参考标准.
对水密度的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早在1891—1907年凯明间,国际计量局(BIPM)使用静力称量法通过立方体浮子对纯水的最大密度ρmax(4℃时)值作过几组精确测定.
同念孙猜一时期,1900年德国的帝国物理技术院使用两个高约两米保持于不同温度下纯水的圆柱体.装置下方连通形成U形,通过管内液柱静压平衡,测定两边高度差求得密度差的方法,在0—42℃内每隔5℃测一个点共测9个温度点得到0—42℃温度范围的拟合方程,求得水的密度数据.
到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对水密度值上存在的分歧十分重视,又用绝对法(基于质量和长度绝对测量的方法),对纯水密度作了新的测定,但结果表明,在40℃时仍有4×10-6kg/m3的分歧.目前水密度公认的最大值为ρmax=999.9720kg/m3.
密度测量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标准参考物质的精确测量
目前在水密度测量中在4℃或20℃时已达到1×10-6kg/m3的水平,而在0—40℃范围内仅有4×10-6kg/m3水平.为了提高准确精度,除改进现有的流计静力称量方法、装置以及研究它的热膨胀特性外,还对水的同位素、溶解空气、压强对纯水密度的影响等作进一步研究.
(2)建立固体密度标准
建立固体密度标准既是研究测量液体密度和固体密度的统一基准(现对单晶硅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已达5×10-7kg/m3),也对建立质量自然基准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密度测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的仔型研究
自动连续测量是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需要.近年来,在液态金属(高温)液态气体(低温)和二相流密度自动检测的方法和仪器研制方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❹ 怎样测量一个液体的密度
可没轮以使用隐察做比重计、量筒,灶衡测定液体密度。
❺ 怎样测水的密度(液体)
方法一]器材:天平伏厅和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②用天平测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③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④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⑤根据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方法二]器材:烧杯、天平和砝码、纯水、盐水、记号笔
分析: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0;
②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在液面处记下记号,并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m1;
③再用烧杯取与水等体积的盐水(盐水液面与记号处相平),并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缺芦隐烧杯总质量m2;
④因纯水和盐水体积相等,
有ρ盐水ρ水=m2-m0m1-m0,
得盐水密度ρ盐水=m2-m0m1-m0ρ水.
[方法三]器材:弹簧秤、小石块(或其它在盐水中下沉的物体)、细线、盐水、量筒
分析: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小石块的重力G,在量筒中倒入适量哗察的盐水,读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
②将小石块浸没到量筒的盐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和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③由F浮=G—F算出浮力,由V=V2—V1算出石块的体积;
④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得ρ盐=F浮gV=G-Fg(V2-V1)。
❻ 如果实验器材中缺少量筒,而给纯净水,应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
先可以称液体的质量m 然后把液体装进容器中画出液面族伏神高度 到出液体 装入等高的水 称出水的质量 因为水密度知道 就厅塌可以求出体积v 然兆亏后亏可以算出密度了
❼ 纯水的密度是多少呢
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25kPa),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1.0000g/cm3。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0×10-14;纯水的理论电导率为0.055μS/cm。
在液态水中,水的分子并不是以单个分子形式存在,而是有若干个分子以氢键缔合形成水分子簇(H2O),因此水分子的取向和运动都将受到周围其他水分子的明显影响。对于水的结构还没有肯定的结构模型,目前被大多数接受的主要有3种:混合型、填隙式和连续结构(或均匀结构)模型。
水的生成焓很高,ΔfHmθ=-285.8kJ/mol,所以热稳定性好,在2000K的高温下其离解不足百分之一;比热容大:75.3J/(mol·℃)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很多常见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这些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气相分压等因素有关。
❽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测量某纯净水的密度,其中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是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测量某纯净水的密度,其中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是:D. 用天平测出倒出部拍手分水后的烧杯质量
说明:应该用天平称量倒出部分水的“烧杯与水的总质量”。这样是为亩老了尽量减少误差。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迅贺升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❾ 水的密度怎么算出的
水的密度是1g/cm3,1g/ml,1000g/L,1000kg/m3。水(化学式为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键吵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g/cm3次方,这表明4℃时,体积为1的纯水的质量是1g.即4℃时水的密度最大。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水的密度是10³kg/m³。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稿磨侍味无臭的液体,化学式为H₂O,在标准大气压游瞎下(101.325kPa),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❿ 纯水的密度是多少
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g/cm3次方,这表明4℃时,体积为1的纯水的质量是1g.即4℃时水的密度最大。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得出:1g/cm3次方=1.0×103次方kg/m3次方。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虽然这一现象仅仅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造成的,但对于水的这种特性,人们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物质研究所研究员三岛修和铃木芳治通过实验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两种非晶态冰之间存在不连续性转移。在低温情况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态。这项研究不仅首次解释了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的现象,而且在生态系统、水溶液系统等与水有关的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一直在进行水的非晶态多样性研究。水通常在摄氏零度时结冰。但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也可保持液体状态,称作过冷却水。当过冷却水到达临界点以下时就会分离出两种状态,既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与此相对应,也存在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非晶态冰。由于水在低温时易于结冰,也由于没有非晶态冰之间互相转移的现存理论,水的非晶态多样性学说存在很多争论。其中之一就是两种密度的非晶态水是否会发生连续转移。
日本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观察了高密度非晶态冰(HDA)向低密度非晶态冰(
LDA)变化的过程。发现
H
DA在零下158摄氏度以下时整体均一膨胀,在零下158摄氏度时随着不均一的体积变化迅速向
L
DA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两种成分共存状态,随着时间推移,
H
DA和LDA逐渐分离。研究证实,低温下两种水之间的转移是不连续的。
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揭开水领域各种问题的重大突破,将对今后过冷却水等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将带动对同温层中的云的研究及在冰点下活动的动植物细胞内存在的过冷却水的研究。如果今后能够控制这两种水的临界点,就可以自由控制水的结晶,对人类控制地球环境和开发生物冷却保存技术极有价值。水作为液体所能起的各种作用,其他物质多半无法替代。这多半是由于水的一些怪脾气决定的。比如,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再冷,反而体积膨胀起来,所以冰比水轻,浮在水面;冰不善于传热,才不会一冻到底,保证水下生物安全过冬;水容热的能耐很大,是铁的10倍、沙的5倍、空气的4倍,所以海洋性气候温和;人体也靠水来保持体温;水的三态(水、冰和水气)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共存;水的凝聚性、表面张力,使岩石和土壤的缝隙中能“含”水,水能“爬”上高高的树梢,给植物送水分和养料;几乎什么物质都能溶解于水,所以鱼儿才能从水中得到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