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龟缸鱼缸过滤同程过滤
看这玻璃尺寸是4壁坐在底上?现在大尺寸缸一般都是4壁包底面的。如果用同程,我觉得侧滤回的进水部分,答可以直接在隔板上打孔,将同程的管口固定在隔板玻璃上,而不是固定在泵上。既然用了同程,就是整个底面吸水,可以不用太在意造流。5楼的打孔造流可以考虑,但要算好造流孔的尺寸和泵的流量,如果孔大泵小,最后一格的水位就不能保证,如果将来打算在最后一格放置加热棒的话,这一格水位不稳定是很不安全的。
『贰』 反冲式同程底滤为什么要两个泵,一个不行吗
通常情况下这2个泵是一用一备的 ,一个泵正常工作,另一个备用,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你去精罡泵业问问看
『叁』 问:龟缸设计过滤,想用同程底滤外加一个滤桶或者滤盒,应该如何连接。
水还是要换的,区别是多长时间。做得好的系统,可以做到1个月或者两三个月换一半水,水体够大的话一年不换只是补充蒸发的水也是可以做到的。
同程我用过,我个人认为反冲比正吸要好多了,反冲时水冲下面冲出,经过底砂层将隐藏在底砂里面的粪便全部冲起来,配合气泵效果更好。然后再用一个水泵将浑浊的水抽到滤桶里过滤掉。这样就保证了底砂里没有垃圾隐藏,缸内垃圾总量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反冲也不需要像正吸那样24小时全开,每天喂食前后,开一个小时足够了,平常就一个滤桶或者上滤盒24小时全开就好了。对比正吸系统来说,正吸需要一个水泵就可以了,反冲需要两个水泵。底砂我用的是陶瓷沙,本身就可以当成滤材来用的,所以底砂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硝化细菌屋。
我正吸用了大半年,反冲了用快一年了,只能说各有利弊。正吸的话几个月清理一次底砂,反冲的话基本不需要清理底砂,而正吸的话一周洗一次过滤棉,反冲的话基本一两天得洗一次。至于水质,我觉得两者差不多,只是我有洁癖,忍受不了正吸的底砂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停留区才换的反冲。反冲两个泵,同时开的时候比较猛,正吸一个泵,开了就不用管了。具体选那种,看LZ你自己的个人习惯吧。
同程正吸的连接方式,我是60X40的整理箱,一个创星305泵,泵吸水口接同程底滤管的出水口,泵的出水口用软管连接到过滤盒的入水口,底滤管周
边的空间间隙里,放满陶瓷环,铺上一层2MM孔径底滤版,间隔底砂不堵塞底滤管的吸水口就好了,底砂至少2~3CM厚,不然锁不住那么多粪便。
同程反冲的连接方式,需要两个水泵,水泵A(创星304)直接放在缸内吸水,出水口连接滤盒的进水口。水泵B(创星305)的出水口,连接底滤管的出水口,
水泵B的吸水口用过滤棉包包,直接放在缸里。这里水泵A和滤盒的位置要稍微调整一下,呈对角线,目的是让滤盒里流出来的水可以与水泵A形成循环,这样才能
把水泵B反冲出来的垃圾,尤其是距离水泵A比较远的垃圾,带到水泵A前面被吸走送到滤盒内,海绵物理过滤掉。至于水泵B就无所谓了,本身就是为了反冲,就
算吸进垃圾也是反冲出来在缸内循环,但是水泵B一定要流量大的,反正不是24小时全开,所以噪音什么的不是问题。反冲的底砂不能太厚,或者说不能太重,不
然水流没办法带动里面的垃圾出来,所以我用的陶瓷沙,又轻又能培菌,加上气泵的话冲力更大。
不管哪一种,都是需要调试的,根据你家龟的排泄量和水体面积,不断调试,泵是不是够流量啊,底砂是厚了还是薄了啊等等,不存在系统装上去就好了的。友情建议,缸内最好用隔离板单独辟一个小区域出来,里面放点浮萍、金鱼草、水榕这些水生植物,对消除水质里的腥味、水体过肥很有效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滤桶或者滤盒内加个UVC杀菌灯,过滤的是垃圾、硝化细的是氨,而水里其他有害细菌繁殖是这套系统解决不了的,需要UVC,这样也可以避免水体腐败,至于会不会杀硝化细菌不重要,都在底部细菌屋呢,只要水里没细菌,才能保证长期不换水。
『肆』 我现在是同程底滤。考虑到滴流盒太难看了。我想接一个前置过滤桶来过滤可以吗。
同程底滤其实是抄通过底砂进行过滤,是通过同程底滤管在底砂下出水的。就是它的出水只是底滤管上均匀的小孔。怎么能出水口接滤桶呢?要接也是在泵和总管之间接呀。
另外培养消化细菌,如果在流量、滤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当然是滴流盒好。
『伍』 同程底滤多久翻一次缸
一年翻一次也就可以了。程底滤就是只要你不去翻底沙就可以一年一翻缸了,水非常清!平时比较省事。
同程底滤简单的来说就是在鱼缸底部架上由PVC水管与管件组成的工字型水管,再在水管上铺上足够的底砂,由水泵带动底部的水流,活化砂床,使整个鱼缸底部的底砂都成为硝化细菌的附着物。
优点是底砂下“无死水”,缺点是水草根肥会流失。才开始在水族界使用时,有人认为不适用于草缸,但改良后,是完全可以的。首先,同程底滤的目的是培菌活化底砂,硝化细菌是好氧菌,需要较大水流带入氧气,但较大的水体流速又会带走根肥,水草会缺肥,这是一对矛盾,只能妥协。
于是就有了在底砂出水管上接一个水流调节阀,减小流速,使底砂下的水体以“滴流级”缓流保肥。再在出水管上并接一根支管作底砂上部出水管,流出大部分水量,一是使底砂上面的水体快速流动,满足生物活动生存需求,二是为了防止水泵“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