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逆渗透技术是什么
逆渗透技术,逆渗透顾名思义是一种施加压力于与半透膜相接触的浓缩溶液所产生的和自然渗透现象相反的过程。它最初用于将太空人的生活用水回收处理,使之可再次饮用,从而使太空船不必运载大量的饮用水,故称之太空技术。它所制出的水也称之为"太空水"。逆渗透的原理是在原水的一方施加大于压力使水分子由浓度高的一方逆渗透到浓度低的一方。
由于逆渗透的孔远远小于病例毒和细菌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以上,故各种病毒,细菌,重金属,固体可溶物,污染有机物,钙镁离子等根本无法通过逆渗透膜,从而达到水质软化净化的目的。它的问世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极具意义的水处理技术的革命。目前全世界都在普遍采用这一技术用于海水淡化,工业用纯水制造和生活饮用水的净化等方面。逆渗透原文是REVERSE OSMOSIS,它是美国太空总署集合多国科学家,在政府支持下,花费数十亿美元,经过多年研究而成。
它最初用于将太空人的生活用水回收处理,使之可再次饮用,从而使太空船不必运载大量的饮用水,故称之太空技术。它所制出的水也称之为"太空水"。逆渗透的原理是在原水的一方施加大于压力使水分子由浓度高的一方逆渗透到浓度低的一方。由于逆渗透的孔远远小于病例毒和细菌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以上,故各种病毒,细菌,重金属,固体可溶物,污染有机物,钙镁离子等根本无法通过逆渗透膜,从而达到水质软化净化的目的。它的问世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极具意义的水处理技术的革命。目前全世界都在普遍采用这一技术用于海水淡化,工业用纯水制造和生活饮用水的净化等方面。
2. 反渗透技术的由来
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无意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产生疑问,因为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的。经过解剖发现海鸥体内有一层薄膜,该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经由海鸥吸入体内后加压,再经由压力作用将水分子贯穿渗透过薄膜转化为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渗透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应用于海水淡化去除盐份设备,在1960年经美国联邦政府专案支助美国U.C.L.A大学医学院教授Dr.S.Sidney 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着手研究反渗透膜,一年约投入四亿美元经费研究,以运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使之质与量更加精进,从而解决了人类饮用水中的难题。
3. 海水淡化技术是怎么发展的
古时候,当人们在茫茫大海上艰难地航行,面临着淡水告罄的威胁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圆桶似的宝贝,只要将它往海里一放,那苦涩的海水就变成甘甜的淡水“咕咚咕咚”往上冒,让干渴的船员们喝个饱。最先提出这个大胆而美妙的设想的,是中国宋朝一个名叫周密的人。他写了本《癸辛杂谈》,书中描写了一个会造淡水的“宝贝”的故事。
故事说,有一家杂货店放着一个奇特的东西。说它像缸,可没有底;说它像烟囱,可又太大;而且它既非竹也非木,既非金属亦非砖石。有一天,一名海船商人路过此地,发现了这一奇物。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舍不得离去。店主走来,问商人买不买此物。商人忙说:“买!你要多少银子?”店主想敲竹杠,就说:“这是我家祖传宝物,非十两银不卖。”商人二话没说,付了银子,就叫人将奇物抬走。店主纳闷,问道:“你花那么多银子买此物何用?”商人告之:“此乃一宝物,名字叫‘海井’,是一口专造淡水的井。只要将它放到海里,不愁没有淡水喝。”说完,他又取出100两银,赠给店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人类已造出海水淡化机,将古人“画井解渴”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我们知道,海水含盐量太高,平均在千分之三十五左右,而日常生活用水的含盐量在万分之五左右,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有的可以稍高一些,但也不能高于千分之三。要使海水像溪水那样甘甜爽口,就要脱掉海水中的盐分。脱盐,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海水淡化”。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那时,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已经认识到,如果用植物性材料过滤苦咸水,盐就会在材料上面贮存起来。亚里士多德早已知道:由盐溶液中蒸发出来的蒸汽冷却凝成水珠以后可以饮用。另外,普利纽斯在他的《自然史》中也这样写道:“航海者在作较长时间的海上旅行时,把海水装在陶罐中,使其蒸发,在罐盖上会出现冷凝水,便可以收集利用。”后来许多的航海者,特别是在罗马的船上,缺水时,都用蒸发法来制取淡水,供人们在航行中饮用。当年罗马帝国曾经用简单的蒸馏器提取淡水供被围困在埃及亚历山大的罗马军队饮用。
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船用淡化器是1606年在西班牙大帆船上使用的。而在船上广泛地进行海水淡化,是19世纪末。那时,蒸汽轮船发展起来了,为了满足锅炉用水和一部分饮用水的需要,轮船上普遍安装了制造淡水的蒸发器。世界上第一台固定式淡化装置,于1877年在俄国巴库建成。此后,在欧洲及其他干旱国家也相继建立。
当然,上述种种海水淡化的器具和手段,还处于“初级阶段”。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大规模地淡化海水。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据统计,到1980年6月,仅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三种类型的海水淡化装置已达2204个,总造水量每天约727万吨。从生产淡水的用途来看,主要是解决生活用水,有的用在工业上,少数供军事需要。像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淡水的主要来源,就是海水淡化。像科威特日产900吨以上的海水淡化装置就有7个,其中最大日产1.8万吨以上的海水淡化装置有4个。
蒸馏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海水加热沸腾变成不含盐分的蒸汽,蒸汽遇冷后凝聚成水珠汇集成淡水。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历史较长,在供水方面应用最广、起的作用最大。据统计,1977年世界蒸馏法造水能力日产达288吨,占所有淡化法总造水能力的78%。蒸馏法装置的类型有单级闪蒸式、多级闪蒸式、薄膜竖管式、浸管式等,其中多级闪蒸式蒸馏法无论其装置数量还是其造水能力均居首位。据1977年统计结果,多级闪蒸法装置,占整个蒸馏法装置的45%,造水能力占84%。
目前,太阳能蒸馏技术已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太阳能直接作用于海水而立刻蒸发的方法。1982年日本冲绳建造了这样的一套装置。它的受热面积为2.97平方米,日产水量为100升,是太阳能蒸馏的一次重大突破。间接法就是把太阳能收集起来,然后再为其他的海水淡化的办法提供能源。这种方法通常与其他的办法联合使用,或者以热能的方式对海水进行蒸馏,或者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给用电的海水淡化装置使用。
到目前为止,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所得到的淡水成本仍然比较高,主要的问题在于太阳能利用设备的投资比较大。
电渗析法为了说明它的原理,先介绍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分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两种(以下简称阳膜、阴膜)。阳膜表面带负电荷,阴膜表面带正电荷。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带负电荷的阳膜的表面排斥阴离子,而让阳离子通过;带正电荷的阴膜则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地排列成多室电渗槽,并在膜组两端配置阴、阳电极,阳极一侧以阴离子交换膜开始,阴极一侧以阳离子交换膜终止,当海水通入后,在膜组两端加上直流电压。这样,海水中的阳离子向阴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由于离子交换膜对离子有选择透过的性质,那么,海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作为盐溶液从膜间室中流出,脱盐的淡水也通过专门的管道流出。
这种方法关键取决于膜的发展状况。离子交换膜有的用空心纤维,有的用塑料,目前投入使用和正在研制的膜有几十种。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对电渗析和离子交换膜的研究。目前,生产的离子交换膜质量指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已生产出各种类型和大小不同的电渗析淡化器,全国己有400多个单位广泛使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81年研制的中国最大的电渗析淡化器,每天产淡水200吨。该装置已在中国西沙群岛投入使用,其淡化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生产成本只有用水船运水成本的1/5。
反渗透法这是50年代为淡化海水而提出来的一种膜分离方法。60年代由于研制出了高通量、高脱盐率的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使反渗透法达到了工业应用程度。要弄清什么是反渗透还得先从渗透说起。把淡水和盐水分别置于一张半透膜两侧,这种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分子通过,盐分子也不例外。在正常条件下,淡水就穿过半透膜向盐水一侧流动,这就是渗透。在渗透的过程中,盐水液面逐渐升高,压力逐渐加大,淡水液面则逐渐降低,压力逐渐减小,这种现象一直要持续到盐水侧的压力比淡水侧的压力高到一定程度为止。这时,由于盐水侧的压力很高,淡水侧的水分子已无力渗透过去,只得作罢。这时两边的压力差就是所谓的渗透压。
如果在盐水的液面上施加一个比渗透压还大的压力,结果会怎么样呢?无疑,盐水中的水分子将向相反方向,即向淡水一侧流动,以致使淡水液面高出盐水液面。这就是反渗透。用这种原理淡化海水的方法叫反渗透法。这种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耗能很少,虽然1953年才问世,却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沙特阿拉伯,也有这种类型的海水淡化厂。
反渗透膜是反渗透淡化器的心脏,目前,主要有醋酸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膜、芳香聚酰胺膜及其他有机无机材料膜等。随着反渗透膜的发展,现今反渗透淡化装置主要有四种类型:板式、管式、螺旋卷式、空心纤维式。这四种装置中,螺旋卷式和空心纤维式装置单位体积产水量较多,适于建造大规模装置;其次是管式装置,发展也很快。一个大型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要安装很多个这样的膜卷。像美国为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建成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共安装了4032个膜卷,日产淡水1.2万多吨。到1980年6月,世界上日产95吨以上淡水的反渗透淡化装置就有929个,日产淡水约148万吨。当今美国和日本海水淡化研究的重点是发展反渗透法。相信不久的将来,反渗透法有可能与蒸馏法相媲美。
4. 反渗透膜的研究历史
反渗透装置结构紧凑、安装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在常温下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
80年代发明的复合膜,由超薄反渗透膜、多孔支撑层、织物增强自叠加而成,透水量极大,除盐率高达99%,是理想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在分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时也特别有效,因此对有机化工、酿造工业、三废处理等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21世纪以前,反渗透膜技术都是被国外所垄断,而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了反渗透膜的生产技术.这个历史要追述到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中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国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随后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组织全国在水处理和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各个学科的精英会战海水淡化。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他们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为世界领军人物。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毕竟还是衰弱下去了,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赫然问世。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但是,美国海水淡化用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大面积商业化了,投入到了国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国家为了追赶膜方面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国家科委军顶,以“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悄悄研制国产反渗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
同年,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公开问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而杭州水处理下的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也成为全球八家自主反渗透膜生产厂家之一..
5. 清山泉净水器怎么样啊 我好多朋友都和我介绍这个牌子的净水器,可我又不是很清楚,家里人又要的急。
清山泉净水器在主流净水器产品中还是不错的。水质不好的地区很实用。
清山泉致力于环保行业16年,起初以大型水处理设备为主。目前家用净水设备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现已崛起成为行业内“最具专业、最具实力和掌握核心科技技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直饮水设备生产制造龙头企业。
专业化生产厨房净水器、RO纯水机、全屋净水机、软水机、实验室超纯水设备、商用净水器、别墅中央净水器、能量活水机、中水回收设备、大型污水处理设备、等工业和民用环保设备。
凭着国际顶尖的精工生产技术和众人值得信赖的卓越品质,连续3年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抽查均为质量诚信优秀典型企业。成为中国8000万用户渴望拥有的品牌力量。成就了专业、健康、快速崛起的直饮水设备品牌企业。
公司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全国设有300多个专卖店零售网点,服务网点超过1000多家,2012年营业额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最受用户欢迎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东南亚、马来西亚、香港、台湾、中东、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客商和用户的好评。
清山泉品牌已跃升为全球净水行业著名品牌,成为享誉全球领先的水家电领导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华盛顿日报》、媒体网站评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民族品牌。2013年及2014年分别与德国华洛仕集团、英国科里斯顿集团展开战略性合作。同时以环保行业领军品牌发起华洛仕(中国)环保商学院。引领中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6. 净水器是通电的好还是不通电的好 各自优缺点是什么
首先,通电的用的是反渗透技术,不通电的用的是超滤
一、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新技术之一,是国家重点科技投入的科研项目。众多知名的企业和科研院校都在进入超滤膜的研究领域,包括美国麻省理工、清华大学、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日本三菱公司等
超滤膜净水技术采用高精度、纯物理的过滤原理,过滤精度达0.01微米,依靠超滤膜表面密布的微孔进行筛分过滤,从而截留水中的有害物质,实现净化自来水的目的。同时超滤膜具备自动冲洗排污功能,通过正反冲洗超滤膜内外壁,可将截留的脏东西冲洗排出,以防二次污染;更重要的是超滤膜过滤、冲洗只需依靠自来水本身的压力即可实现,不需要用电、加压,安全节能。
随着超滤膜技术的不断成熟,超滤膜制造工艺和性能更加稳定,目前已经成为净化生活饮/用水的主流技术,在民用生活用水净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超滤膜过滤原理
自来水进入超滤膜内,在水压差的作用下,水分子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透过膜表面的微孔,成为净化水;而水中泥沙、铁锈、胶体、细菌及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被截留在超滤膜内,冲洗时排污口打开,杂质在冲洗过程中排出。
二、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又称RO膜技术,最早应用在太空宇航领域,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
ro
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
0.0001
微米)
,
一般肉眼无法看到,而细菌、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直径是它的
5000
倍,因此,ro膜技术可将水中的重金属、农药、细菌、病毒、余氯等杂质彻底滤除,而且反渗透膜并不分离溶解氧,因此产出的水是活水,在目前来说是最安全、最可靠的高科技水处理方式。
7. 安吉尔净水器的产品优势
安吉尔家用净水器系列备件上采用可乐丽活性炭,材质安全,吸附能力强。产品涉水部件印有食品级PP标志。技术上使用大通量滤芯设计,滤料填充更充足,分离式电源,电源适配器远离水源,安全性能高。外观设计大方典雅,简约且不失风范。 l 一种循环回流净水系统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专利号:201220748441.6
l 一种净水器及其脉冲式排废水装置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专利号:201320063447.4
l 一种用于净水器的连体滤筒底座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专利号:201220009237.2
l 净水机漏水保护系统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专利号:201020285578.3
l 反渗透净水机节水系统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专利号:201020285611.2
净水技术
安吉尔反渗透净水器采用反渗透技术,反渗透定义及过滤原理:
反渗透的定义,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为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的孔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只允许水分子和溶解氧通过,对水中所有含的杂质如农药、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几乎全部被截留排除。
反渗透如其名,如果在高浓度的一边加压,便能把以上提及的渗透效应停止并逆转,使水份从高浓度迫往低浓度的一边,将水净化。 安吉尔反渗透节水型净水机双重节水专利技术通过“脉冲+PC节水技术”,有效减少废水;
PC节水技术:2010年8月率先成功研发PC节水技术,通过压力控制机器制水时段,较于普通机型更能节省废水,同时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脉冲节水技术:2013年2月成功研发脉冲节水技术,该技术通过调节废水脉冲式排放,加大膜内水流的变动,可以在制水的过程中,对膜进行脉冲式的清洗。脉冲式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延缓反渗透膜的衰减,大大提高净水的回收率 家用净水器系列
安吉尔A6系列J2305-ROB8是安吉尔的核心产品之一。该系列净水器采用配件及技术包括:美国原装进口陶氏滤芯,可乐丽活性炭+航天用材纳米晶须;PC+脉冲专利节水技术,节水率更高;双膜双水,可满足生活、饮用双重需求; SW水质模式自选系统,依据不同水质状况科学显示滤芯剩余使用寿命;OWP漏水检测技术,安全性更高;另外还有72小时智能保鲜功能。
J1205-ROB8 b(高*厚*宽-470*190*400):该机器配备可乐丽活性炭,材质安全,吸附能力强;一机双水,满足生活、饮用双需求;使用一体式的集成水路,降低漏水风险;在用电方面采用方便快捷的快插式分体电源;食品级挂架,提升了安全性能;
J1205-ROB8 d(高*厚*宽-470*190*400):采用可乐丽活性炭,材质安全,吸附能力强;超滤膜和反渗透膜双膜配置,饮水,用水很安全; OWP漏水检测技术,安全性更高;集成水路一体式,降低了漏水风险;方便快捷的快插式分体电源;使用食品级挂架,提升了安全性能;除此之外还有智能滤芯寿命显示及更换提醒功能,很人性化的技术。
J1207-ROB8 a(高*厚*宽-460*150*365):美国进口陶氏反渗透膜,可乐丽活性炭滤芯; PC专利节水技术,减少机器频繁启动和冲洗RO膜滤芯排放废水的次数,节水同时延长整机使用寿命;双膜双水,可满足生活、饮用双重需求;OWP漏水检测技术,更安全;水龙头使用拉丝不锈钢材质,安全耐用;快插式分体电源,方便快捷;香槟金面板彰显时尚与浪漫。
J1207-ROB8(高*厚*宽-460*150*365):机身采用钢化玻璃,高贵且典雅。美国进口陶氏反渗透膜,可乐丽活性炭滤芯; PC专利节水技术,节水性能好;双膜双水,可满足生活、饮用双重需求;OWP漏水检测技术,更安全;快插式分体电源方便快捷。水龙头使用拉丝不锈钢材质,安全耐用。
J1308-ROB8(高*厚*宽-486*158*412):使用美国进口陶氏反渗透膜;双膜双水,满足生活,饮用双需;配备可乐丽活性炭滤芯,吸附性很强; PC和脉冲专利节水技术;OWP漏水检测技术,安全性更高;智能滤芯寿命显示及更换提醒;采用方便快捷的快插式分体电源;香槟金面板彰显时尚与浪漫。
J1308-ROB15(高*厚*宽-486*158*412):使用美国进口陶氏反渗透膜;一机双水,满足生活、饮用双需求;还应用了创新“智控水龙头”,人机之间可以进行交流;PC+脉冲专利节水技术,极致节水;先进的OWP漏水检测技术,安全性更高;智能滤芯寿命显示及更换提醒;具备72小时智能保鲜功能,保证水质的新鲜度;银色玻璃面板,清透明亮,舒适感官体验,。
商用净水器系列
安吉尔商用净水机豪华型系列(J2310-ROS63C / J2310-ROS95C):安吉尔商用净水机是商用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产品,该产品采用先进的节水回流技术,节约用水和提高滤芯的寿命,制水量大,可满足多点饮水,保证饮水安全健康。先进的节水回流技术,节约用水和提升滤芯的寿命;净水循环回流技术,减少饮水管路区域二次污染,时刻保证饮水的干净、新鲜、安全;配备专用稳压阀,抗高压、抗水锤,防漏水,使用更安心;智能控制,自动工作,简单方便,零部件故障自动监测,省心省力;适用场所:机关单位、学校、酒店、工厂、企业、医院、餐厅、办公楼等公共场所。
安吉尔一体式水处理设备系列(J2314-ROS500C(0.5吨) /J2314-ROS250C(0.25吨)):一体化设计,改变传统柜式水处理占地面积大,结构松散的问题,节约占地50%;自动化程度高,遇故障即可停机、具有自动保护功能;脱盐率高,可达97%以上;采用RO反渗透技术,保证饮水安全健康;配有自动冲洗控制系统,运行成本低;适用场所:机关单位、学校、工厂、企业、医院、酒店、餐厅、楼宇等公共场所集中供水。
8. 目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目前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为反渗透处理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能、无污染的先进技术,主要应用于纯水制备与海水淡化。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钠滤设备、PP棉等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本公司与日本日东电工美国HYDRANAUTICS(海德能)公司及陶氏FILMTEC公司合作,采用CAD计算机模拟设计,确保了系统的科学合理。
二级反渗透是以采用一级反渗透的产水作为原水,进行第二次反渗透的净化,产水导电率≤0.5μs/cm。 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2000版的要求,运行成本底、无污染、水质稳定,已为多间药厂及饮料厂使用。在饮用纯净水方面已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常应用于预除盐处理, 能够使离子交换树脂的负荷减轻90%以上,树脂的再生剂用量也减少90%。因此不仅节约运行费用,而且还利于环境保护。反渗透独特水处理技术是其他净水方法如蒸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无法达到的。 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 5 s/cm, 符合国家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水电阻率可以达到18.2M .cm,超过国家实验室一级用水标准(GB682—92)。
反渗透是目前高纯水制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盐技术,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
RO反渗透技术是近20年来广泛应用的水处理技术,它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缓解全球性水资源紧缺有实际意义。
RO反渗透膜介绍
膜的综述: 一种最通用的广义定义是“膜”为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因而膜可为气相、液相和固相,或是他们的组合。简单的说,膜是分隔开两种流体的一个薄的阻挡层。描述膜传递速率的膜性能是膜的渗透性。
渗透膜是一种介质,它是靠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与渗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是花费数亿美元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而成的高科技水处理技术。这种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程。
一、 反渗透基本原理
1. 反渗透过程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
反渗透同NF、UF一样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其操作压差一般为1.5~10.5MPa,截留组分为(1~10)X10-10m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液体混合物中去处全部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例如从水溶液中将水分离出来,以达到分离、纯化等目的。目前,随着超低压反渗透膜的开发,已可在小于1MPa压力下进行部分脱盐,适用于水的软化和选择性分离。
2. 分离机理
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吸附和扩散有关,因此除与膜孔的大小、结构有关外,还与膜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即与组分和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反渗透分离过程中化学因素(膜及其表面特性)起主导作用。
3. 反渗透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要是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此外被大量地用于纯水制备及生活用水处理,以及难于用其他方法分离地混合物。反渗透地工业应用包括:(1)海水脱盐;(2)饮用水生产;(3)纯水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