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蛋白质水解产物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时的洗脱顺序
pI 10.76的那个应该带正电荷。阳离子交换柱本身带负电荷。
㈡ 离子交换层析中流出物质顺序是什么
若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物质,以蛋白质为例,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负电荷的称之阳离子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由于蛋白质也有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
(2)蛋白质离子交换层析洗脱顺序扩展阅读:
对于离子交换纤维素要用流水洗去少量碎的不易沉淀的颗粒,以保证有较好的均匀度,对于已溶胀好的产品则不必经这一步骤。
溶胀的交换剂使用前要用稀酸或稀碱处理,使之成为带H+或OH-的交换剂型。阴离子交换剂常用“碱-酸-碱”处理,使最终转为-OH-型或盐型交换剂;对于阳离子交换剂则用“酸-碱-酸”处理,使最终转为-H-型交换剂。
梯度不要上升太快,要恰好使移动的区带在快到柱末端时达到解吸状态。目的物的过早解吸,会引起区带扩散;而目的物的过晚解吸会使峰形过宽。
㈢ 请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离子交换层析的全部操作步骤。每个步骤用一两句话概括,不要写得太繁琐
平衡:用低盐的buffer平衡柱子。
上样:蛋白流过柱子。
淋洗:用上面同样的buffer淋洗几个柱体积。
洗脱:buffer中盐浓度递增,在某一个盐浓度处蛋白会被洗脱。收集样品。
㈣ 离子交换层析可以用于哪些蛋白质的分离
可以分为阳离子交换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
阳离子交换层析,使用含回有酸性基团的阳离子答交换树脂等,可以结合待层析液中的阳离子,因而洗脱顺序是,正电荷越多结合越紧密洗脱越晚。
阴离子交换层析则使用含有碱性基团的交换树脂,结合溶液中的含有阴离子基团的分子,因而负电荷越多结合越紧密,洗脱越晚。
㈤ 如果一个蛋白质只是在PH6-6.5范围内稳定,请设计一个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该蛋白质的实验
你是不是说混淆了,到底是等电点在pH6-6.5?还是等电点未知,确在6-6.5稳定?
我就先按等电点来理解,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对蛋白纯化的浓度要求不高,或者待纯化样品成分简单,杂蛋白少,就选一种离子交换层析,即阳离子离子交换层析(running buffer 设pH5.0比较合适)或阴离子交换层析(running buffer 设pH7.5比较合适)。
如果杂蛋白多,就用两步离子交换层析,即结合阴阳离子交换层析。一般建议先做阳离子交换层析(这样第一步可去掉核酸之类的)。不知你要多具体的步骤,先写个大致步骤吧:
1,阳离子交换层析:将你的样品置换到pH5.0的running buffer(一般醋酸钠buffer)。同时装住,平衡啥的,然后上样,平衡,洗脱(升pH或盐洗脱),收峰。这步就去掉等电点在6之下的大部分杂蛋白;
2,阴离子交换层析:将所收蛋白置换buffer至pH7.5的running buffer(PB),同时装住,平衡啥的,然后上样,平衡,洗脱(降pH或盐洗脱),收峰。去掉pH6.5之上的大部分杂蛋白。
-----
如果你确实所指在6-6.5稳定,那就看你蛋白的等电点在多少了,只好选一种离子交换层析,在6.5之上就试试pH6.0的running buffer做阳离子交换层析,在6.0之下,就试试pH6.5的running buffer做阴离子交换层析。
若有疑问,欢迎继续讨论,纯属手打,欢迎采纳,祝新年愉快!
㈥ 要通过分子筛、离子交换、亲和层析从一稀蛋白混合物中纯化出目的蛋白,上述三种层析的顺序怎么安排合理
浓度低的话可以先亲和,减小体积。然后离子交换,最后分子筛,顺便除盐。但离子交换下来体积不能太大。否则就要先分子筛了。
㈦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大分子量蛋白质先下来还是小的先下来还是和蛋白质分子量没关系
和分子量没关系的,和带的电荷数有关系,带电荷小的先下来。凝胶层析才和分子量有关系,分子量大的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