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离子交换吸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各种新的离子交换材料与吸附材料不断出现,开发了回
许多专用的、特殊的答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尤其在医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7]。例如,应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尿毒症、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时,可明显清除尿素氮和血氨;应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非结合胆红素及巴比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吸附树脂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也已取得满意效果,对某些脂溶性有毒物质的吸附性能已超过了活性炭。
在药学方面,随着离子交换理论的日臻完善和药用离子交换树脂合成技术的成熟,使“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倍受瞩目。自1956 年,Raghunathan 首次提出药物树脂给药系统,此后的几十年中这一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至今已趋于成熟。树脂分子结构中的解离酸性或碱性基团可以通过离子键与荷正电或荷负电药物结合形成聚合物盐,供口服或其他非注射途径给药,达到延长作用时间、稳定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目的。
② 药物缓释问题
口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等而被制药工业看重。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1990年版中国药典仅收录茶碱和硫氮卓酮控释片两个品种,1995年版中国药典已收录包括氨茶碱、茶碱、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钾、盐酸维拉帕米等新的缓释或控释制剂。实际上市品种已达数十种,更多品种在研发、临床试验和审批之中。可以说,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无论从生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方面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但是,作为一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生产水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方面有待提高,方便临床用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一、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发展方向
国外对缓控释制剂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即从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方便用药、平稳血药浓度、减小毒副作用为目标进而以提高病人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目标。例如硝苯地平渗透片、盐酸地尔硫唑缓释胶囊两种口服制剂都因为利用先进的缓控释技术达到更理想的药效学性质。这一目标,在开发一个新的缓控释制剂时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1、该制剂能否提高治疗值?即该制剂能否达到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非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非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2、制剂如何达到以上要求? 即对上述释药牲是否经过优化选择? 是否经药效学和药理学实验取得了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下的相关? 3、该制剂选择的剂型和技术是否对以上特征最适合? 是否包括了对药物经济学、方便用药和制定剂量方案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根据这一目标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辰药理学发展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例如设计的24小时给药1次的美托洛尔迟释脉冲制剂在晚间10时服药,6小时后开始缓释药物,在上午8时至12时有最大血药浓度,然后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至第二次服药。这对于清晨发作频率最高的偏头痛的治疗无疑优于一般的缓释制剂。盐酸维拉帕米渗透泵片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思路,还有研究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的定时释放。但就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缓释及新社会释制剂的性质而言,还远不能达到该目标。大量的开发研究工作还未涉及和解决上述问题,尤其对后两个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缓释及控释制剂的发展对研究开发的深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增加了开发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成本,延长了开发周期,但高质量的产品也必然取得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象硝苯地平渗透泵片和盐酸地尔硫唑缓释胶囊是当前新型药物舆系统销售量名列前茅的四个品种中的两个。
二、口服缓释及控释药物的选择
随着对事物认识的深入和制剂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对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药物的选择已经突破了过去的一些原则。1、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中已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其中一些品种已为药典收载。过去认为这些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及吸收能使之在肝脏的代谢增加,但有关这些缓释、控释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存在问题的研究报道不多。2、半衰基长的药物如卡马西平、非洛地平等均有缓释制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副作用,未见蓄积作用的报道。半衰期很短的药物在研制成缓释片或胶囊时常因剂量过磊而造成服用不便,而缓释颗粒剂、缓释干混悬剂等剂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硝酸甘油半衰期极短,通过开发成口腔粘贴片达到了缓释目的。由于口腔粘膜皮质层比较疏松,药物尤其是大分子有圈套的渗透性,因此,口腔粘膜给药正成为一些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3、按治疗学观点,长时间、小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容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不主张将此类药物制备成缓释制剂。目前国内已批准了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片用于治疗因幽六杆菌引起的发炎,并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录。头孢氨苄肠溶缓释胶囊、头孢拉定缓释片等已经上市。这类缓释制剂的设计与治疗学的观点的冲突,维持长时间有效抑茵浓度是否容易产生耐受性以及不同抗生素耐受性产生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4、一些成瘾性药物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为减少病人的痉,方便用药,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等麻醉药物已开发成缓释制剂。
三、缓释时间与胃肠吸收部位的关系
为了达到方便用药加强患者顺应性,发展1天1次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如硫氮卓酮、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扑尔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24小时给药1次的产品或专利。药物制剂在胃肠道平均驻留时间一般为8-12小时,在结肠的停留时间可长达30小时。据认为多剂量单位的微丸、微囊、微球释药均匀,安全性高,方便复印方制剂的生产,因为容易被胃肠粘膜皱壁滞留而延长驻留时间至16小时左右而有利于吸收,作为24小时1次的给药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制剂剂型。国内自主开发的微粒缓释制剂品种还不多,24小时给药1次的品种更少,虽然其技术和设备比片剂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外生产微丸或微粒制剂的设备及技术很多,采用包衣锅、沸腾床、挤出-滚园离心造粒等均可生产。微粒制剂也是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给药系统的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发展。
胃肠道制剂的驻留时间与胃肠蠕动节律有关,也因饮食而异。但胃、十二指肠、小肠及大肠等部位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差异很大,在大肠以下的吸收程度很差。虽然可能有较长的驻留时间,但不同时间内未必有相同有效的吸收。所以开发缓释制剂特别是1天1次的结释品种有必要充分研究在各肠段的渗透特性,利用和增加药物在大肠、回肠及结肠段的吸收或增加在胃内的释放时间以增加在小肠段的吸收。为了达到该目的发展大量方法、材料和技术,例如在胃内滞留、结肠释药、脉冲释药等给药方式中,加入促吸剂,利用比重较小或较大的粘性、溶胀性辅料作为胃内滞留药物的载体、采用PH敏感材料、电解质敏感材料、肠道酶降解材料、定量溶胀、崩解材料等达到结肠释药或脉冲释入等。但很多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未达到实际应用阶段,目前一些1天1次的缓释、控释品种系以保证1天药物剂量和缓慢释放及消除为主要手段。剂量小、半衰期长、溶解度适宜且在全肠道吸收好的药物比较容易取得24小时缓释效果和相对平稳的血药浓度。FDA最近还批准了一个周效的口服缓释胶囊PROZAC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四、方便用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目的之一
如美国药典对缓控释制剂所定义的那样,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液体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除具有该优点外,还能方便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病人的用药,改善不良口味。方便用药并不意味这类制剂是简单的剂型或工艺更换,而事实上通常都包含有新颖的设计思想和具有创新或革新的生产工艺。液体类的缓控释制剂中已有大量专利。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美沙芬缓释糖浆已有产品销售,其它产品及正在开发的产品有苯丙醇胺、双氯芬酸钠、可待因、那可汀、扑尔敏、伪麻黄碱、盐酸曲马多等。Pennekinetic公司计划研究的类似品种达100多个,已有15个左右进行了开发。在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缓释药物载体时需要结合浸渍及包衣控释技术,在不含离子的水性液体中可维持长时间的稳定而不泄漏出药物。一些缓释微粒或微囊也可直接制备成混悬剂,如瑞莫必利微囊混悬剂和布洛芬、茶碱等药物的包衣微粒糖浆剂,用作分散介质的是药物的饱和水溶液,阻止了药物从微粒中扩散到水相。该类制剂含有一部分速释剂量,较适合于难溶性药物。其它的一些工艺或技术实际均为服用前临时调配的产品,如采用多层包衣或利用吸附技术制备的微粒,各种方法制备的微囊、微球,缓释乳剂及凝胶制剂等。
据统计,医生给病人处方的药物种类越多,病人服药的顺应性就越差,漏药率越高,治疗效果差,治疗时间长,实际上的医疗支出越大。许多复方制剂受患者欢迎并非是药物有协同作用或疗效更好,主要是因为用药方便,减少了漏药率。从提高病人用药顺应性,提高效果,减少花费等立场出发,应大力发展临床上习用的复方制剂。在危、重、急疾病的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代表了事物特性的一面,而对于许多长期、慢性疾病和一般性疾病,采用非处方药物、常规药物以及复方药物进行治疗代表了事物共性的一面。两方面均不可忽视。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不仅有大量的普通复方制剂上市,也发展了不少复方缓释及控释制剂,如复方左旋多巴和复方卡比多巴缓释片,复方伪麻黄碱缓释片(含扑热息痛),复方硝苯地平缓释胶囊(含氨酰洛尔或美多洛尔),复方尼索地平缓释片和复方双嘧哒莫(含阿司匹林)缓释胶囊等。正在研究的还有复方沙丁胺醇渗透泵片(含特布它林),复方普萘洛尔(含氢氯噻嗪),复方非洛地平缓释胶囊(含氨酰洛尔或伊那普利)、复方特非那丁(含伪麻黄碱)、复方氯雷他定(含伪麻黄碱)、复方维拉帕米(含特拉多普利)、复方茶碱(含沙丁胺醇)等缓释品种。大多数制剂仅对一种药物进行控释,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沙丁胺醇等,而另药物系以速释组分存在于制剂中。速释部分药物一般有较长的半衰期或仅需1天1次给药。
五、缓释及控释制剂开发中的药物经济学与创新
毫无疑问,缓释制剂的开发有很强的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如延长药物释制剂型的第二位选择,填充物一般是缓释骨架颗粒或缓释微丸。生产方便、产率高的挤出—离心制丸新技术得到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悬浮法制丸包衣工艺。另外,填充小片的缓释胶囊和填充微丸和小片的缓释胶囊也有上市。在缓释片制剂中,水凝胶骨架技术和不溶性聚合物包衣技术较为常用,因为在工艺流程和设备方面与普通片的生产没有太多区别。多层缓释片或包心缓释片面性也比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适合于复方制剂。渗透泵片对生产技术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其中包含新设备的应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另外由于专利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品种。但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打破了骨架技术和包衣技术专利的限制,利用了完全不同的释药机理指导新制剂的开发,较容易取得恒速释放。与骨架片或膜包衣片相比虽然成本相对提高,但也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离子交换树脂控释、高分子混熔挤出成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工艺持、机械设备、释药机理等方面的均有创新,成本会有所增加,但随着高技术平台的建立,长期效益必然增加。缓控释制剂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即药物缓释及控释制剂的首次开发,另一方面是同种药物有多种不同的缓释、控释剂型或采用不同的创新工艺技术,或者具有不同的释放特点及治疗特点等的二次开发,在美国FDA批准的缓释和新社会释品种中二者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后一种创新,是一种鼓励在专利过期后创新的机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缓释和控释制剂很少,原因是,开发者从眼前的经济效益考虑较多,热心于仿制以求达到短平快目标,严重阻碍了在剂型、工艺、释放机理等方面的创新,开发全新的缓释及控释制剂相对较高的投入、时间消费和技术难度使研发者却步。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可能只是这类开发的一项要求,要达到理想的体内缓释效果,还可能需要大量的胃肠道渗透性研究、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性研究以确定合理的设计基础。
③ 常用的缓释剂有哪些哪些缓释时间最长具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谢谢
缓控释给药系统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
1 概述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1定义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型给药系统,但亦今为止,对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定义尚未统一,很多文献对缓、控释给药系统及缓、控释制剂未加以严格区分,统称缓控释制剂。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定义为:缓释制剂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控释制剂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1]该定义有其不完善的地方。第一:限制了给药途径,现在研究的缓控释给药系统还包括注射给药,经皮给药,植入给药等;第二:在体外的缓、控释特性并不一定能代表体内是否具有缓、控释的作用。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药药剂学》将缓释制剂[2]定义为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系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控释制剂[3]系指从制剂中以受控形式恒速(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至作用器官或特定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又称控释给药系统或控释剂型。该控释给药系统只定义了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目前发展起来的还有控制药物释放时间和释放部位的制剂也应归为控释给药系统。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国外缓控释制剂的名称也不统一,有时也不严格区分,常用名有extended-release preparations、prolonged action preparations、repeat-action preparations、retard preparations、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4]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药物剂型分类由直接供用的药剂形式如丸剂、片剂、胶囊剂、膜剂等发展到按制剂作用特点分为给药系统的新阶段,这种系统是药剂制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产物,是一种给药体系,对于具体的某一品种可称为制剂。缓控释给药系统即根据药物释放的特点进行的分类。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SRDDS )是指药物在体内非恒速地从制剂中缓慢地释放,从而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给药体系,对一个具体的品种可称为缓释制剂。控释给药系统[5](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是指药物以受控形式恒速(零级或近似零级)从制剂中释放到作用部位而发挥疗效的一类给药体系,对一个具体的品种可称为控释制剂。由于缓控释给药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为方便起见,本章将缓释与控释给药系统一起讨论。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2特点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缓控释给药系统与普通给药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给药次数,对半衰期短或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改善了病人的顺应性;②血药浓度平稳,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④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缓控释给药系统较普通给药系统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其局限性:①价格昂贵;②易产生体内药物蓄积;③降低了随机调节剂量的可行性;④受胃肠转运时间的限制,在体内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分类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目前缓、控释制剂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释药方式可分为一级释药制剂、零级释药制剂、自调式控释给药系统、脉冲式释放系统;按直接供用的药剂形式可分为胶囊剂、片剂、丸剂、乳剂、注射剂等;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透皮缓控释给药系统、植入缓控释给药系统、注射缓控释给药系统等。还可以按释药机理分为骨架型缓、控释制剂、膜控型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等。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1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1.1亲水凝胶骨架型 这类骨架型制剂是骨架遇水膨胀形成凝胶,水溶性药物的释放主要通过凝胶层进行扩散,而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释放速度由凝胶层的溶蚀速度决定,不管其释放是扩散还是溶蚀机制,凝胶最后完全溶解,药物全部释放,故生物利用度高。常用的HPMC为k4M(4000cpa•s)和k15M(15000cpa•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1.2生物溶蚀性骨架型 这类制剂由不溶解但可溶蚀的蜡质材料制成,通过孔道扩散与蚀解控制释放,如巴西棕榈蜡、硬脂醇、硬脂酸、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单硬脂酯、甘油三酯等,通常将巴西棕榈蜡与硬脂醇或便脂酸结合使用。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1.3不溶性骨架型 这类制剂由既不溶解也不溶蚀的材料制成,是液体穿透骨架,将药物溶解,然后从骨架的沟槽中扩散出来,骨架在胃肠中不崩解,药物释放后整体从粪便排出,不溶性骨架制剂的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脂共聚物、乙基纤维素等。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2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2.1 大孔膜缓控释制剂 这类制剂是用孔径在0.05-1.0μm的大孔膜为膜材,绝大多数药物分子,包括生物大分子均能自由通过。这类制剂一般不需添加致孔剂。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2.2 微孔膜缓控释制剂 微孔膜的孔径在0.01-0.05μm之间,中药分子大多能自由通过,但生物大分子的直径略小于孔径,此类制剂通常是以在胃肠道中不溶解的聚合物作为衣膜材料,在其中加入少量致孔剂的物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如醋酸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等。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2.3 肠溶膜缓控释制剂 这类制剂是以肠不溶性聚合物与肠溶性聚合物作为混合包衣材料制成的,在肠道内,肠溶性聚合物溶解,肠不溶性聚合物作为微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3.3渗透泵控释制剂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以半渗透性聚合膜材料将片芯包衣后,膜内的水易溶颗粒和药液使水渗入片芯(膜内外存在着渗透压差),由于容积限制,膜的张力使药液通过膜上的一释药小孔将药液释出膜外。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4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口服缓控择给药系统是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国外在20世纪50年代未开始研制口服缓控释制剂,70年代批准上市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多,到90年代末,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已达19类, 200余种,500多个规格,销售额约占全部制剂的10—15%,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研制缓控释制剂,1993年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编的“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一辑)”中共列出了待开发的缓释、控释制剂为:片剂、颗粒剂66个;胶囊、胶丸5个;透皮贴剂8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应用,近年来缓控释制剂品种和类型逐年增多,到90年代,经卫生部批准的该类制剂达30余种,有的品种已产生明显的效益,如中美史克的康泰克缓释胶囊,1991年其销售额进入第十三位。[7]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到2003年4月,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缓控释新药有55个,其中缓释剂51个,控释制剂4个。从剂型来分析,其中胶囊剂有29个、片剂21个、微粒1个、小丸1个、微丸1个,植入型2个。批准临床研究的缓控释新药有201个,其中缓释剂189个(片剂110个、胶囊剂60个、混悬剂1个、微粒3个、小丸5个、其它剂型有8个),控释剂12种(片剂8个、胶囊剂4个)。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从发表的文章来看,用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统计,从1989年到2003年4月,关于缓释剂发表的论文达1351篇,控释剂为673篇,其中只有6篇是关于中药缓释剂的。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从品种分布来看,国外现行实用的口服缓控释制剂中,以心血管系统药物、利尿药、神经系统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为主。我国缓控释品种主要以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解热镇痛类药物为主,与世界上缓控释品种的分布基本—致。[6]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从制剂类型来看,主要有①水凝胶型、②骨架型、③膜控型、④胃内滞留漂浮型、④渗透泵型、⑤离于交换控释型等。20世纪90年代,缓控释制剂在工艺技术上正发展成各具特点又相互结合的三种类型,即定速释放、定位释放和定时释放技术。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现代医学、药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的迅速发展,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 口服液体控释系统(Oral Liquid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脉冲式给药系统 (pulsed regulated drug delivery system)、自动反溃释药系统(self- regulated drug delivery system)成为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领域。[8]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医药历史悠久,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疗效确切。但目前大多数制剂还停留在“粗、大、黑”的阶段,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长效的中药缓控释制剂是十分必要的,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然。目前总的来说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研究比较多,但批准上市的制剂品还很少。中药缓控释制剂中研究较多的是外用剂型,如青藤碱贴片、复方养阴生肌膜等。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近年来,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缓控释制剂从外用制剂(贴剂、膜剂、)向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胶囊剂、片剂、微囊、微球等)发展;从单方(如:雷公藤缓释片、青藤碱缓释片)向复方(复方丹参缓释片)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随着新型辅料的开发与应用,借助西药的缓控释制剂的理论与制备技术,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渐形成和完善。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 范碧亭 主编.中药药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1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3] 范碧亭 主编.中药药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6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4] 魏树礼 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68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5] 罗明生 主编.药剂辅料大全.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6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6] 黄丽霞 关于发展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看法,化学医药工业信息1994,(3):1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7] 肖学成 国内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现状分析,化学医药工业信息1993,(8):13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8] 平其能 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发展动态 药学进展 1995,19(3):144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从理论上讲,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制与西药缓控释制剂没有本质上的区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别,然而,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作用、多途径、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作用,它不同于结构清楚、成分单一、作用靶点明确的化学药品,加之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发展相对较晚,还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大多是从西药的缓控释制剂中照搬过来,由于中药固有的特性,西药缓控释理论及技术往往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药。目前,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理论及技术体系尚处于研究与完善阶段,制备中药缓释、控释制剂还存在许多困难,在制剂过程及质量评价中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药材的前处理,②有效成分的确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③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辅料、制备方法),④缓控释制剂的质量综合评价(体外释放度、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生物利用度、),⑤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理研究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1药材的前处理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研制中药及复方缓控释制剂的前提是,明确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最起码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要明确中药及复方中每一中药起药效作用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群及其主要的有效成分。这样才能明确中药提取分离的对象,为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前处理及缓释制剂的设计、制备与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药成分复杂,即使是单味中药,往往含有数类、几十种甚至于上百种化学成分,其活性成分往往不明确,杂质含量较高,服用量大,使得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很难进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处方的功能主治,结合药效学试验,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这是中药缓释制剂与西药缓释制剂最大区别之处,也是中药缓释制剂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中药制剂成型工艺的基础。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旋转提取法等新提取方法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损耗。同时,新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如絮凝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分子蒸馏技术等的应用,使中药提取物“去粗存精”更加完善。不仅使分离纯化的操作易于进行,杂质去除比较完全,而且能很好地保存有效成分。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2 主要有效成分的确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包括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毒性成分,如何确定中药或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呢?首先必须选择适宜的溶媒,将药材进行提取,应用化学分离手段,按化学性质将复杂的化学成分或组分进行分类,然后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方的功能主治选择合适的药理模型和指标,对分离的各部分进行体内外的药效学试验,确定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最后对有效成分进行结构分析与鉴定。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有效成分必须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传输到靶器官、靶组织才能发挥疗效,也就是说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必须是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并在体内产生与方剂治疗作用相关的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在有效成分确定的基础上,对有效成分进行体内药代动学试验及药效动力学试验,获取吸收速度常数(Ka)、表观分布容积(V)、消除速度常数(K)、绝对生物利用度(F)等药动学参数,并依据各主要有效成分在制剂的地位或权重,通过获得的药动学参数设计缓释给药系统的剂量与用量,为理想中药缓释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3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首先应根据处方中主要有效成分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如有效血药浓度、生物半衰期等确定处方剂量及给药途径,选择满足于临床需要的剂型。再根据各种剂型的制备特点,选择相应的制备方法及辅料。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如果是以中药中提取分离的单体成分作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中间体,由于其纯度高、结晶性好,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清楚,易于筛选出适宜的缓释辅料和设计出合理的制剂处方制成理想的缓控释制剂,其制备成型工艺与化学药品缓控释制剂研究无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大多数中药及其复方很难以一个或几个单体成分作为中间体原料,一般为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群,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混合体,其形式一般为膏状物或无定形粉末,物理化学性质也比较复杂,给缓控释辅料的筛选及制剂处方的设计加大了难度。因此,大多数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不能完全照搬化学药品缓控释制剂的方法,必须根据中间体的性质,借鉴化学药品缓控释制剂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筛选适宜的缓释制剂的的辅料,并对制剂处方及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是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关键之一。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4缓控释制剂的质量综合评价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长期以来,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一直制约着中药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影响因素多、有效成分不清楚、并且含量低,难以使中药制剂的质量达到稳定可控的要求。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并非所有的中药有效成分都能作为指标成分来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监控,因为目前中药中的很多有效成分结构并不清楚,没有相应的对照品及检测方法。如何选择中药制剂的指标成分呢?首先,指标成分应该是中药中的特征成分,并能反映该中药在制剂中的存在及程度;其次,该成分应具有稳定、可行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再次,该成分应是活性成分,最好是有效成分。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指标成分确定后,才能有效地监控中药制剂的质量,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检测项目、方法、标准)。中药缓释制剂的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制剂学常规项目的检查,如片剂的外观、片重差异等,小丸的水分、圆整度、重量差异等,微球的外观特性、粒度分布、流动性等。(2)定性检查,包括化学特征反应检识、薄层色谱检识等 (3)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4)制剂体外释药特性与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及体内外释药的相关性测定。(5)建立中药缓释制剂色谱的指纹图谱。对中药缓释制剂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制剂临床的有效性及质量的可控性。[9]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5中药缓控释制剂释药机理的研究[10]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理与化学药品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理是相同的,只是由于中药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其影响因素多,使得其释药机理的研究有相当的难度,目前关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缓控释系统按结构及聚合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贮库型或膜控型、渗透泵型、骨架型和生物降解型。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贮库型或膜控型释药系统的释药机理是扩散控释,主要是通过大孔膜、微孔膜和无孔膜的途径进行扩散,释药速率主要取决于聚合物膜的性质、形状、厚度、面积以及系统存在的形式。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渗透泵型是靠系统中水溶性物质或固体盐产生的高渗压将系统中的药物泵出,其释药速率与半透膜的厚度、孔径、孔率、片芯的处方以及释药小孔的直径有关,而与胃肠道的PH值无关。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骨架型按系统在释药过程中完整性可分为溶蚀型骨架系统、溶胀型骨架系统、整块系统。溶蚀型骨架系统在释药过程中骨架被溶解或降解,其释药机理与生物降解型相似;溶胀型系统在整个释药过程中系统不被液体介质溶蚀,但能吸收大量的液体介质(约30%-90%)而体积胀大,形状可能改变,系统的释药速率与药物本身的扩散性质及水分子摄入速率有关;整块系统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不溶蚀型聚合物材料中,在释药过程中保持系统的完整性,按药物在系统中的存在形式,整块系统又分为整块溶解系统和整块分散系统,整块溶解系统是药物溶解在非溶蚀性聚合物的骨架系统,其释药机理较复杂,完整地计算释药过程比较困难。整块分散系统是药物分散在非溶蚀性聚合物的骨架系统,其释药过程受到聚合物材料、药物溶解度、几何形状、载药量以及药物粒子在释药时溶解扩散的动态过程等因素的影响。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生物降解型系统是药物被包裹、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中,主要通过聚合物的降解释药,按聚合物降解的方式可分为非均匀降解(又称表面降解)和均匀降解(又称本体降解),系统的释药过程与聚合物的降解方式和药物在聚合物中的扩散行为有关,表面降解的释药速率与系统的表面积/体积比以及系统的形状有关,面本体降解的释药过程与聚合物的降解方式和药物在聚合物中的扩散行为无关,随着聚合物的降解,其释药速率增加。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中药缓控释系统的各种释药模式较为复杂,往往是多种释药模式同时共存。中药缓控释机理的研究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2.6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总体思路流程图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9] 吴伟康.中药缓释制剂研究之管见,中成药2001,23(6):459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10] 平其能 主编.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177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http://www.westyx.com/bbs
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