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核污水是怎么产生的
核污水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过程:核燃料的燃烧和核设施的维修保养。
1. 核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水: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核燃料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和净化,以确保其安全性,无论是排放还是进一步处理。
2. 核设施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水:核电站的运行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这包括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更换零部件等操作。这些维护活动可能会产生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对这些废水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㈡ 核废水是哪里来的
核废水产生的原因是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遭到破坏。地震导致核电站的机组损坏,如果不及时控制燃料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燃料熔化,进而熔穿混凝土和安全壳的金属层,引发核泄漏的重大灾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不得不向熔化的燃料紧急注入冷却水。为了冷却反应堆的堆芯并防止爆炸,工作人员引入了海水进行冷却,这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即我们所说的核废水。这些核废水因为核辐射污染,被储存在特制的容器中,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已经积累了数百万吨。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高浓度的氚,这些元素的分解周期较长,并且可能被海洋生物摄入,从而污染海洋环境。
处理核废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化学沉淀法:这种方法通过让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与沉淀剂发生共沉淀反应,从而将放射性核素转移到小体积的污泥中。该过程利用了放射性核素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的不可溶性特征。化学处理的目标是使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降低到可以排放的标准。
2. 离子交换法:由于许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尤其是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其中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已经是离子状态。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这些微量的放射性离子,因为放射性核素通常是以微量存在于水中的。在没有非放射性离子干扰的情况下,离子交换可以长时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参考资料:网络-核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