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破坏环境的具体事例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内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容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2000年末,由北约在对南联盟战争中使用贫铀弹而引发的国际风波沸沸扬扬。因贫铀弹而引起的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之间的深刻联系。现实告诉我们,生态恶化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国防安全。
❷ 日本为排水入海将试验用福岛核污水养鱼
日本为排水入海将试验用福岛核污水养鱼
日本为排水入海将试验用福岛核污水养鱼,核污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会对生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核污水的过滤需要将其中的放射性物质过滤掉,日本为排水入海将试验用福岛核污水养鱼。
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作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安全性确认和舆论对策,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预计将从9月前后起,试验用核污水饲养比目鱼和鲍鱼等,并比较在海水和核污水中鱼贝类的成长情况,调查其体内的氚活度等。
据报道,作为准备工作,3月17日开始在核电站用地内的水槽里,饲养约100条体长25厘米左右的比目鱼进行练习。据悉,所用海水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活度为每升0.1-1贝克勒尔左右。
日本政府2021年4月决定,将福岛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计划于2023年春季开始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此举在日本国内和周边国家引发担忧和反对。
日本政府去年4月已经决定,2023年春季前后将核污水排海,引发全球关注,当地渔民也持续反对。
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储罐总共可容纳137万吨核污染水,日媒报道称,截至今年3月11日,已使用95%的储存空间,现在平均每天还在产生150吨核污水,预计明年就将装满。
据央视新闻微博3月9日消息,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仍然计划要将福岛核污染水在2023年排放入海。这一决定遭到了大约7成福岛民众的反对。
福岛儿童脱离核辐射危害诉讼原告团成员 佐藤美香表示:“将核污染排放入海太不像话了。海是相连的,这并不只是福岛的问题,为了孩子和更多的人,希望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认真考虑解决办法。”
佐藤美香进一步表示:“这种做法其实是侵犯了我们的人权,简直不可思议。”
福岛诊疗所建设委员会事务局长渡边馨表示:“关于辐射的剂量,日本全国安全标准是每年低于1毫希弗,为什么只颂手数有福岛是20毫希弗,这是在践踏我们的人权,福岛人的身体有没有特异功能。现在日本中央政府和福岛县认为只要低于20毫希的核污染区域,就可以解除禁令,但这并不等于那些地方已经安全了。”
根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日本东京电力薯消公司宣布将从9月前后起,在福岛试验用核污水进行饲养比目鱼和鲍鱼等,并比较在海水和核污水中鱼贝类的成长情况,调查其体内的氚活度等。
而作为准备工作,3月17日开始在核电站用地内的水槽里,饲养约100条体长25厘米左右的比目鱼进行练习,并计划于2023年春季开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水。
此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表示:他们这是要整变异鱼?心疼鱼......
大家都知道核辐射的危害,根据可靠信息,这个核污染管道每小时超普通人一年可接受的辐射量1000倍......这养出来的鱼能吃?
核污水怎么产生的?
2011年3月,福岛县近海发生了有史以来的9级大地震,但这么大地震并没有把核电站震倒。然而地震引发海啸袭击了第一核电站,其供电系统被摧毁,接连导致冷却系统遭到破坏。原子炉核心温度迅速上升,直到爆炸,其中部分核燃料过热熔穿了原子炉,漏了下去。
由于核电站各个结构破损,加上核燃料的辐射过于强大,人类无法承受并靠近,漏下去和沉入炉底的核燃料一直延续至今无法清理。因为核燃料一直没办法妥善处理,而其又必须不断地需要灌入冷却水,以致于每天产生大概140吨的核污染水,又经过处理后,成了现在说的“核废水”,也就是“核污水”。
核污水能不能过滤处理?污染鱼能吃吗?
核污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会对生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核污水的过滤需要将其中的放射性物质过滤掉,但是,过滤掉的核污水依然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放射性同位素碳14。碳14,是会对人类DNA造成损害的元素,其排入海中,不仅对自然界是一个灾难,若经过鱼类,最终回到人类口中又是社么后果。
要知道,人一旦吃了有放射野首性物质的食物后,放射性同位素会直接在细胞结构中衰变,产生电离辐射将破坏DNA结构,DNA发生变异,细胞无法正常分裂,最后导致身体上的器官没办法正常工作,而且皮肤会出现大面积溃烂,身体多处发生癌变。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甚至发生变异的DNA还会遗传给后代,增加后代患癌风险。
东电将试验用福岛核污水养鱼此举也让周边国家担忧和反对,而且这养出来的鱼也估计没人敢吃吧。
据日本电力公司公社报道,作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安全性确认和舆论对策,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预计将从9月前后起,试验用核污水饲养比目鱼和鲍鱼等,并比较在海水和核污水中鱼贝类的成长情况,调查其体内的氚活度等。
而作为准备工作,3月17日开始在核电站用地内的水槽里,饲养约100条体长25厘米左右的比目鱼进行练习。
东电计划于2023年春季开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此举在日本国内和周边国家引发担忧和反对。
根据他们的计划,从2023年春天起,这些核污水将排入福岛核电站1公里处的近海领域。
福岛核污水的单日最大排放量将达到500吨,目前东电公司设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储水罐可储存137万吨核污水,而这些污水排放之前还需要经过技术手段稀释,最终实际排放将远超137万吨。
虽然日本一再强调将会把核污水处理之后再排入海中,但是有科研人员表示,福岛核电站内的水即使经过仔细清洗被排到海洋中,仍可能导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继而在人体内积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京时间3月16日22时34分、22时36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连续发生6.0级、7.4级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0千米,距离福岛核电站距离非常近。
根据央视此前报道,东京电力公司18日公布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地震影响的相关信息。储存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约1000个储水罐中,85个储水罐发生了位移,有多处出现漏水。
❸ 核废水核污水的区别
核废水核污水的区别在于来源、成分、处理方法等。
一、来源
1、核污水是指被核燃料污染的水,如核泄漏事故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水,或者与核燃料直接接触的冷却水等。这些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钚、铯、锶、碘、钴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强度和危险性。
2、核废水是指从核电站排出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水,如用于清洗、除尘、脱盐等目的的低放射性废水,或者经过处理后仍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等。这些水主要含有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具有较低的放射性强度和危险性。
核废水的处理方法: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将沉淀剂与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共沉淀作用的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的不溶性特点。化学处理的目的是使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转移并聚集到小体积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积后的废水剩余很少的放射性,从而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2、离子交换法
许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呈离子状态,特别是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由于除去了悬浮的和胶体的放射性核素,剩下的几乎是呈离子状态的核素,其中大多数是阳离子。并且放射性核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适合离子交换处理,在没有非放射性离子干扰的情况下,离子交换能够长时间有效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核废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放射性核素
❹ 日本官方正式批准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核污染入海会被稀释吗
我们要知道那是核污染水并不是普通的废水,福岛的核污染水,里面包含着非常多的放射性元素包括氚、碘等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一旦排海,将会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扩散到整个太平洋的大半地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本表明自己要将这些核污染物排到太平洋的时候,周边国家都在持反对态度的原因。这些元素一旦被排入海,也会随着洋流迁移其他的海域,可以说,太平洋周边的这些海域都会被污染。
有多国对于日本的核污水排放之后做了模拟效果图,太平洋周边地区都会受到伤害。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对于日本的这一行为一直都在与日本方进行协商,共同寻求污水问题的妥善处理方法。日本这样一定要去排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明确认清到作为一个国家对于此次事件的责任和任务,应该正确地处理此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