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污染对动物的危害 具体事例
具体事例:
1、人类在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环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环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2、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礁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
3、孟加拉的94%、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
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
环境污染导致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两栖动物,1/3鱼类,都濒临灭绝。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
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
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物环境丧失不相上下。以上原因使许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网络--保护动物
2. 美国核泄漏被卫星抓个正着!海滩惊现“怪兽鱼”,是否与核废水有关
怪兽鱼真实性较低
虽然怪兽是美国科幻电影的常客,在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怪物,不过真实的世界中是很难出现像电影之中的那种怪兽;因为怪兽的出现是需要基因突变才能产生,但是基因突变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并且极其容易突变致死,所以要能够突变出特殊外貌并且存活下来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更多的基因突变的怪兽是媒体或者其他人炒作的成果,自然界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生物,但是在放射性核物质刺激下依旧有可能形成,不过可能性依旧很低。
3. 日本核事故发生以后,动物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日本核事故发生后,当地大量动物迅速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动物发生了变异,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动物由于适应性强,天敌的消失从而大肆繁殖。
1.动物大量死亡核事故发生之后,首先动物们受到的影响是辐射的冲击,由铀235释放出的粒子放射至每一个角落,在衰败期内长期穿过树木、墙壁、动物甚至是地面,导致部分动物们大量死亡。在这一基础上,还存在由于辐射改变环境,比如铀235释放出的粒子随着雨水进入山川河流,再被动物们饮用,最终导致器官衰退或者变异而死,泄露出来的核辐射粒子进入动物们体内,对动物们的DNA产生了影响,使得基因表达不正确,从而导致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