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政雨、污水及地下管线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文
市政雨、污水及地下管线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配套工程,管线工程主要包括市政雨水、污水、电力、弱电、给水等五部分:
(一)市政雨、污水管排水工程:
1、污水管工程
市政污水管距沿围墙2米布置,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埋深约2m。排出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直接经由化粪池流入联民村污水管,所使用的污水管均为承插式双壁波纹管,有φ200、φ400、φ500、φ600等规格,管道基础采用素土垫层基础,素土回填;检查井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及井座,化粪池采用预制玻璃钢化粪池。
2、雨水管排水工程:
市政雨水管基本沿道路布置,位于道路中心线处,西高东低,埋深约1.3m,场内各雨水口收集的雨水经由DN200管接入市政雨水管,最终排入北江路雨水管。所有的雨水管均为承插式双壁波纹管,有φ200、φ300等种规格,管道基础采用素土垫层基础,管顶0.1m以下沟槽回填采用粗砂回填,上部采用素土回填,雨水口采用单篦雨水口,检查井、雨水口均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及井座,检查井采用Mu10红机砖砌筑,水泥采用泥海牌水泥。
3、给水工程:
给水管由北江路接入,主管及支管均为PPRφ100管,采用热熔连接;办公楼支管为φ40PPR管,采用热熔接口连接。主管沿场内道路循环布置,位于道路西侧或南侧,埋深约1.6m。支管由主管接出至办公楼,位于建筑物北侧,埋深约1m。分支管从首层卫生间处由φ40PPR支管引出接至各层,管道基础采用素土垫层基础,管顶最小覆土0.8m,对过路管线采取管顶覆砂30cm,管底回砂10cm予以保护。设置一阀门井,阀门井采用红机砖砌筑,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及井座,水泥采用海螺牌水泥。
4、电力户表工程:
场内电力由路灯管理处变压器接入,电压500V,,在变箱内变压为380V后直接接入电表箱内。所有电缆采用碳素波纹管保护埋地设置,380V电缆导管埋深约0.8m。管道基础采用素土基础,素土回填,其中穿过道路处的管线采用覆砂30cm保护,上部采用素土回填。设置一强电检查井,检查井采用红机砖砌筑,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及井座,水泥采用海螺牌水泥。
本工程自20XX年3月1日开工至20XX年3月16日完成,历时16天。
5、弱电管道预埋工程:
场内所有弱电管线由市政(洪都大桥下)接入,接至办公楼设置的机房内,再接至各层多媒体箱内,经信号转换后接至各办公室。所有弱电管线采用碳素波纹管保护埋地设置,导管埋深约0.8m,管道基础采用素土基础,采用素土回填,其中穿过道路处管线采用覆砂30cm保护,上部采用素土回填。门口处设置一弱电检查井,检查井采用红机砖砌筑,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及井座,水泥采用海螺牌水泥。
本工程自20XX年3月1日开工至20XX年3月16日完成,历时16天。
二、工程验收执行标准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三、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1、工程开工前,对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审查,并对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如管材、水泥等进行审查,合格方可使用。每道工序的施工,都均在上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管线定位控制由施工单位专职测量人员按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引测至施工现场,测量完成后报验由监理人员进行验线复核,符合要求。
3、本工程管槽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捡平,经工程建设各方对基槽深度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管线敷设过程中着重加强了对坡度的控制,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保证排水顺畅,对各管线位置合理安排,保证相互之间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监理方进行了隐蔽前的检查工作,检查合格后同意进行隐蔽。
6、化粪池、检查井砌体垂直度、平整度控制较好;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质量尚可,总体观感质量一般。
7、督促给水回填前及回填后进行管道试压,经检查其密封性良好。
8、各管线回填完毕后,对回填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施工方在地面上做好相关标识,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防止其他管线施工造成损坏。
9、督促施工方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施工过程避免损坏原有管线,对因后续施工损坏的管线及时进行恢复。
10、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管线偏离设计位置、埋深不足、回填不及时等监理方即时进行了指正,并以口头或书面通知的形式要求承包单位即时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总结
监理人员对其实行了施工全过程控制,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结构质量安全可靠,观感良好,雨、污水管道排水顺畅,给水管道试压正常,强、弱电经过调试,信号正常;场内各办公室均已通水、通电、通气、通有线网络。场内各管道施工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同意验收,合格。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贰』 苏州河是什么时候被污染和治理的
苏州河的污染始于20世纪初。年,苏州河部分河段第一次出现“黑臭”现象。据1996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测试,苏州河上游的水质为五类水,而下游的水质远劣于五类水。苏州河的污染如此严重,它有七大污染源。而在2010年完全治理好苏州河的污染问题,过程如下:
市政府于1995年12月正式提出,要把苏州河作为“上海环保重中之重”,开展全面综合治理。数以百亿元计的财力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向苏州河。
2007年5月,上海通过了《苏州河综合治理方案》。市政府提出两个治理目标。一,2000年底消除黑臭;二,2010年鱼虾重现苏州河。
据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祖信介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畜禽污水等随意排放直接导致了苏州河的河道自净能力不断减退。严重的有机污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加剧了对苏州河水质的污染和水上航运的影响。。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这项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苏州河整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综合调水是2008年年底可以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的主要措施。从5月31日起,苏州河综合调水措施成为苏州河整治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调水主要通过吴淞路闸桥涨潮关闸、落潮开闸,将苏州河水体变成由西向东单向流动的河流,使河内的污水不再因潮水的涨、落而上下回荡。为了配合综合调水,木渎港、彭越浦、新泾港以及蕴藻浜等河道的闸门也相应实行调度方案。
苏州河综合调水工程中的吴淞路桥闸改造和彭越浦泵闸建设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行,保证了年内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上游26公里的河道防汛墙建设也已经完成,上游的河道疏浚正在进行,已经疏浚约116.09万立方米预计12月底竣工。
由于2008年6月19日入梅,7月2日出霉,属于“空霉”,因此调水难度大。经过各方的努力,2008年6月10日,苏州河基本消除了黑臭,8月,在苏州河里出现了绿萍、鱼、鱼虫、龟类等水生动植物。
自2008年5月31日调水以来,在感官上,苏州河干流已经基本不黑臭了,过去两岸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2008年夏天可以开窗了。从苏州河河口、铁路桥、曹家渡等处的水体观测点反映的情况看,除部分时间受泵站排污影响外,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水色呈青灰色或者青黄色。本来匆匆掩鼻而过的市民,如今开始向苏州河投去了关注的目光,绿萍、小鱼、绿林、高楼,苏州河所有的这一切变化,成了街头巷尾老百姓的谈资。
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是苏州河治水的主要措施,也是苏州河消除黑臭的重要前提。支流污水截流工程的污水收集范围约200平方公里,计划截流污染源1635个,截流污水量25.44万吨/日,排放污水的80另外,一期40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削减六支流截污中北片污水对长江大水体的污染。支流污水截流工程已经按计划全面开展,对截流的污染源单位的纳管工作已经启动,2009年6底以前将完成污染源的截污纳管。闸北区粪码头搬迁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长寿路桥以东的环卫码头搬迁也力争2010年一季度完成。
2002年水质进一步改善,长寿路桥以东将建成滨河林荫道,2010年苏州河与黄浦江、苏州河支流水质的同步改善,全面提高水体质量,恢复水系环境生态功能,使市区河段中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