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时间爆气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活性污泥分泌物增多,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咨询
(一) 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
1.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还请检查。
3.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特意的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温度的问题,我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于0.25,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二) 我今天算了一下我们厂上个星期的污泥龄(它的计算公式不是(曝气池有效容积×污泥浓度)/(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24)吗?跟你提供的公式有差入吧!),在4d左右,而我们的设计污泥龄是9d,即使我们的设计进水跟实际的相差一半(BOD),但也不至于相差那么大吧!还有F/M是0.17左右,应该符合要求的,究竟问题出在哪呢?还想问问,沉淀池出水带点绿色是什么原因呢?
1.真对不起,是我疏忽了,你的公式是对的.
2.你的食微比是正常的,污泥龄偏低。由此生物活性增强,不利于在二沉池的泥水分离。
3.我不知道你们厂是不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果是的话,出水带点绿色也很正常的。这应给与污水在管网内发生厌氧后的结果。
4.请检查SV30值,该值应给对你有帮助,大于50%,可能是丝状菌的问题。小于25%,上清液混浊,夹有细小颗粒,显微镜观察有大量非活性污泥类鞭毛虫(如侧跳虫、滴虫)。则可能是污泥龄偏低的原因。
(三) 如何降低污水厂的能耗?政府拨的经费可怜,希望您能介绍一下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
污水厂运行费用最大的应该是电费,如果污泥委托处理其费用也很高的。
针对以上问题:
1.降低曝气量,以减少电费。我的经验是,理论上的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3ppm,不利于节能降耗,通常,我认为,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1.5ppm已经足够了。由此可产生节电效果。
2.系统有调节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发挥其储水能力,以进行间隙运行来降低运行费用。
3.污泥费用如有产生,可根据情况用于厂内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点工费用即可。
(四) 溶解氧控制在1.5ppm,在北方的冬季会不会影响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沟工艺),降低出水水质?
1.微生物繁殖的速度与源水中碳氢含量的关系最为关联。
2.我平时运行的曝气池(氧化沟)出水溶解氧浓度一直维持在1.0ppm,冬天也没有太大变化的.你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调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适参数。
3.控制低溶解氧的出水,可以使微生物在沉降阶段,加强内源呼吸,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进入生物池首端后发挥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五) 我想咨询一下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污泥培养问题,水解酸化池的填料上一直没有活性污泥挂上去,影响了处理效果。前段时间进水浓度COD在1200mg/l左右,已有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我把进水浓度降到COD400mg/l左右,发现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减少的迹象,请问怎么样才能使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的污泥尽快培养好,其进出水指标怎样才最理想?
你好!我对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工艺的运行接触时间不是太长。
以下个人观点仅供你参考一下吧:
1.水解酸化段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物质,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也就是说,水解段的污染物质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2.有鉴于此,在水解酸化池加设填料,并长出生物膜来就需要源水有足够的有机物含量,和水力停留时间。
3.1200ppm的源水COD,我想在停留时间不足时,自然不会有生物膜产生啦。更不用说400ppm了。所以,连接触氧化池生物量也会下降。
4.生物量与进流水有机物量是平衡的,我想,你的进水浓度还不足以产生挂膜。但出水水质应给还可以吧!?
5.现阶段,只要出水可以,挂不挂膜又有多大关系呢!
我曾做过一点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处理工业废水的经验,谈点自己的想法
1.首先你处理的是化工废水,就要考虑水中是否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培养降解这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当然需要很长时间了,如果接种处理相关废水的污水厂的污泥,可能启动会快些。
2.虽然你进水COD=1200mg/L但其中可为微生物马上利用的可能很少(因为化工废水中可能含有大量高分子难降解物质),因而三丰兄说得对,在启动阶段先不必考虑出水浓度;而你把进水COD降到400mg/L,微生物量当然更低了,因为本来易降解的有机物占的比例就小,你有把1200改为400,那微生物没有吃的当然繁殖更慢。
3.如果你处理的水不是很容易生物降解的,那在启动前期可加一些生活污水或其他可降解碳源,把微生物数量提高,然后再驯化污泥。
4.不知可否听过共基质代谢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上已有一定水平,我也不知实践中有否应用。
Ⅱ 冬季养猪场废水处理氨氮超标如何降解
冬季氨氮超标主要原因:温度较低,硝化细菌的活性降缓慢,从而导致生化版处理氨氮效率权下降。
由于水温低,导致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受到影响,生化池菌种生长缓慢、活性低。反硝化效率降低,导致氨氮降解不下来。
1、冬季氨氮硝化反硝化作用下降,引进硝化细菌增强。
2、在沉淀池投加强氧化剂增强氧化作用。
3、向生化池增加温度保持8度以上。
4、工作人员管理到位,例如出水口结冰等。
5、条件允许可以在生化池盖一个盖子。
6、投加硝化细菌提高微生物的硝化能力。如甘 度
冬季废水处理_甘 度提供。
Ⅲ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法水温低对结果有影响吗
有影响。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项目中,除工艺条件外,水温对污水处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低水温易出现污泥膨胀低温时,菌胶团细菌活性差,也不易通过增加营养物质促进其活性及繁殖速度,因此,丝状菌的生长速率高于菌胶团细菌,又由于丝状菌的比表面积较大,丝状菌在取得污水中BOD5 物质和氧化BOD5物质所需要的氧气方面都比菌胶团细菌有利得多。因此,曝气池中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大量增值,导致污泥膨胀及生物泡沫的产生。再加上这些微生物大都呈丝状或枝状,易形成网,能捕扫微粒和气泡等,并浮到水面。被丝网包围的气泡,增加了其表面的张力,使气泡不易破碎,泡沫更加稳定。生物池表面的泡沫阻断了空气中氧分进入生物系统,同时,阻挡了太阳光照对菌胶团细菌促生作用,使污泥膨胀加剧。
2、水温变化对菌股团细菌眼收利用营养盐的影响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对保持微生物活性十分重要,若营养物质不足,需要投加氮磷等营养盐补充,以保证微生物的营养结构。
由于微生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效果无法通过具体数据描述。研究发现,在保证生物处理段溶解氧的情况下,营养盐投加量对丝状菌的抑制作用受水温变化影响明显,随着温度降低,即使持续提高污水中的氮磷比例,丝状菌的抑制效果也逐渐变差直至不明显。
微生物是构成活性污泥的主体,由于细菌不便于监测,一般以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的种群变化作为判断污泥状况良秀的依据。活性污泥的生长、 繁殖以及代谢,与水温变化关系密切。一般活性污 泥每 4 小时繁殖一代,但水温在 25 "c以下时,活性 污泥代谢缓慢,对污染物降解效率也随之降低,水温 在18 "c以下时,若不调整污泥浓度,降解效率将加 速下降,部分原生动物数量减少,甚至 1肖失。而水温 超过 25 "c时,活性污泥代谢旺盛,原生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加,活动性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也明显上 升,污泥沉降性转好,此阶段若不及时通过降低污泥 浓度来提高污泥负荷,经沉降后的活性污泥上清液 将出现混浊且悬浮颗粒多。
水温变化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影响十分明显,在全年保持生物池溶解氧浓度为 2 - 3 mg/L ,污泥 浓度均值为3500 mg/L 且营养盐投加比例恒定的 情况下,全年水温在各月份不同, COD 的降解效率 也有明显变化。
水温变化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影响十分明显,在全年保持生物池溶解氧浓度为 2 - 3 mg/L ,污泥 浓度均值为3500 mg/L 且营养盐投加比例恒定的 情况下,全年水温在各月份不同, COD 的降解效率 也有明显变化
针对水温影响的工艺控制措施
1、保持适宜的水温。
目前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采用压缩空气给活性污泥提供氧气,空气经过风机压缩后,温度会大幅度提高,冬季压缩空气温度可达到 90 - 96 "c ,夏季有时高达 105 "C,高温气体经曝气装置进入生物池 后,对生化段的水温产生一定影响,在确保生物池榕 解氧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冬季可以通过适当提高供气量来维持水温,但水温低于 16 "c时,此措施 效果不明显。
在部分北方地区,生物池水温甚至下降到 5 "C 以下,对利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厂运行影响很大。 在这些地区,般采取将选择池或生物池建在有暖 气的室内或太阳暖棚内,可保持原水温度,甚至可以较原水水温提高 1-2 "C。对于水温受气候影响明 显的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污水处理 设施,可尝试利用方便拆卸的太阳暖棚来维持水温。
2.增加营养盐及生物促生荆
通过实际运行监测发现,当水温在16"c以上时,可以通过增加氮磷等营养盐来促进微生物活性,达到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目的;当水温低于16"c时,单一增加营养盐的投加比例已无法提升污染物降解效率,此时,可以选用生物活化促生类制剂来提高生物活性和营养盐利用率,但由于目前国内使用的生物活化促生剂主要依赖进口,使用成本较高,长期应用的经济效益差。
3、降低污泥负荷
当水温下降至影响处理效率点(此试验水温在16"c时)以前,可通过适当提高污泥浓度来减少污泥活性下降对降解效率的影响,以达到维持生物系统高效运行的目的。本次研究在低温时,控制污泥浓度较年均值提高1000-1500mg/L,效果比较理想,此过程带来的污泥老化对处理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可控。
水温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工业污水的影响不容忽视,由此可以引申利用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其它类型污水时,也可能存在水温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
Ⅳ 冬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要怎么保养,巡检方面要注意什么
冬季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故障发生率较高的季节,低温容易引发水管冻裂,影响污水净化效果。
在冬季来临之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需要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包括更换设备润滑油及添加填料和菌种,这些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为了避免污水管网出现问题,需要对管网系统中所有污水管线、雨水管线进行一次彻底的疏通和清理。
冬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巡检频次及巡检事项:
1、冬季巡检频次应合理调整,村庄污水处理站所在地最低气温低于0℃时,宜增加巡检频次。如遇特大的雨雪天气,应安排运维人员定期到站点巡查。
2、气温低于零度时需要对格栅和预处理装置进行检查,格栅的栅条是否有结冰间距变小、耙齿变形断裂等现象,发现结冰及时清理;栅渣及时清理以免发生冻结;
3、运维人员需要检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低温条件下运行状态是否良好,间歇运行的设备是否存在冻结风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4、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要重点查看过水阀门是否渗水、漏水现象,所有阀门、管道的保温措施是否完好有效,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5、低温会导致微生物滞涨,营地冬季应增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水质检测频次,密切注意进水及出水水质,水温的变化,通过现场快速检测水温、DO、对各工艺单元的处理效率进行定性判断,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Ⅳ 污水氨氮处理效率低
污水处理过程中,氨氮处理效率低下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培养活性污泥的时间过短。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活性污泥的培养时间可能需要数月,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两周的时间来完成。
在培养新泥时,必须使用合适的菌种。如果菌种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因此,在选择菌种时需要格外谨慎。
另一个影响氨氮处理效率的因素是沉淀类型。自然沉淀时,如果泥质太松散,则可能导致处理效果不佳。而在使用药剂进行沉淀时,药剂的配比如果不正确,也会导致沉淀效果不理想。
因此,为了提高污水处理中的氨氮处理效率,需要合理选择菌种,确保培养时间充足,并且要注意沉淀过程中的泥质和药剂配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污水处理的整体效果。
另外,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和调整各项参数,如pH值、溶解氧等,以确保微生物能够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这也有助于提高氨氮的处理效率。
总的来说,氨氮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菌种、延长培养时间、优化沉淀过程以及定期监测和调整参数等方法来解决。
Ⅵ 污水处理设备项目中经常用到的菌种有什么作用啊
污水处理设备运行中用到的菌种优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种类多样,覆盖面范围广。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菌种分别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BOD、COD、氨氮等指标。
第二,稳定性强,运圆培养周期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固体粉末菌种对水质高低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很好的培养繁殖,并且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第三,具有除臭、净化水体、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
第四,投放简单,繁殖能力强。大部分菌种从第一代繁殖到第二、第三周期逗历非常短,对高负荷水质造成的冲击的恢复能力也比较强。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培菌旁指塌能3-7天快速挂膜。
第五,对于低浓度重金属污染,能够通过富集作用去除。
Ⅶ 什么原因会导致污水厂氨氮超标
污水厂氨氮超标可能是在污水处理工艺上面可能有缺陷:
生化处理(水温过低):冬天污水的温度过低时,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的菌种活性降低、生长速度慢、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
硝化菌不够: 污泥腐化与污泥龄、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硝化速率、溶氧值、水温、PH值等等都容易影响氨氮效果处理差。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导致污水厂氨氮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