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庭废水(物)巧利用,废物回收利用小妙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废水或废物,在如今讲究环保的时代,废物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了重要话题。
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好这些生活废水(物)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1、淘米水
首先,当然是大家最熟悉的淘米水了,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用来浇花,会使花卉更茂盛。
需要注意的是 :用淘米水浇花是需要经过腐熟和发酵,然后稀释后才可以使用。
2、茶水
喝剩的茶水也可以浇花,有一定肥效。不过,茶水不宜浇如仙人球之类的碱性花卉,只适宜浇酸性花卉如茉莉、米兰等。
3、过期的牛奶
过期的牛奶已经变质了,是发酵后的产物。这种牛奶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兑水稀释后浇花自然不错。不过千万别用好牛奶浇花直接浇花,这样会引起烧根现象。
4、煮鸡蛋的水(带壳)
煮过鸡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冷却后用来浇花,可使花木长势旺盛,花色更艳丽,还能使花期延长。
5、洗牛奶袋和洗鱼、肉的水
洗过牛奶袋和肉类的水中都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能促使花木叶茂花繁。(直接浇即可)。
6、鱼缸中换下的废水
养鱼缸中换下的废水,含有剩余饲料及鱼儿的粪便,这些都是很好的肥料,用它浇花可增加土壤养分。
1、巧用鸡蛋壳
鸡蛋壳不仅包含有机磷,还包含丰富的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
先将蛋壳内的蛋清洗净,然后晒干、捏碎。可以做基肥施用,也可以在开花或结果前两三周开沟埋入土中。
2、中药残渣有妙用
吃中药时,熬药的剩渣,是一种绝好的肥料。
把剩渣置于缸里,掺拌些新鲜土,再浇些水,沤【òu】上一段时间,等药渣腐烂后变成腐土,就可施用了。
3、蚊香灰有大用处
蚊香灰中富含钾肥,收集蚊香灰倒入花盆,浇水时,香灰会渗入盆土,既能杀虫又能使花枝茁壮。
-END-
❷ 黄芪泡水,有6大好处
黄芪,古时候也写作“黄耆”。
耆代表长者,人到了六十岁以后,才能称作“耆”,所以黄芪在中药里面最像德高望重的老者,尽管它不紧不慢的,但是作用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以至于古往今来,历代医家都喜用善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黄芪的功效。
当然,以下只是抛砖引玉,黄芪的功效可远不止这些。
1、黄芪可以补气,它是虚人的福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黄芪是“ 补气第一要药。”
黄芪补气的作用虽然比不过人参,但是因为药性和缓,不容易补过头,所以绝大多数虚人都可以用。
平时老是觉得累,疲备,提不起精神,少言懒语, 声低气短 的人可以用点儿黄芪泡水喝。还有就是工作或者干活累到心慌气短的时候,黄芪泡水喝下去,很快就能缓解过来。
气虚又血虚的人,再加点当归进去,黄芪、当归可以按照5:1的比例,这两味药组合在一起叫当归补血汤,也是中医界非常有名的一首汤方。
2、黄芪可以消水肿
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停在那里了,气虚的人或者小便不通的人特别容易水肿。
首先是气虚,中医讲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假如气的流动出现了问题,水的流动也会停滞,形成水肿。其次,小便不通,身体里的废水排不出去,堵在那里,身体局部,尤其是下肢也会肿起来。
黄芪把气补足,可以让停留下来的水重新流动起来,又能利尿,喝了以后小便会变多,通过小便把水液带出体外。另外,黄芪还能补脾,脾有运化的作用,这当中就包括运化水液。
在晚清医家陆定圃所著的《冷庐医话》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医案,说有一妇人,生产过后,肚子胀的像鼓一样,寻常大夫一看便知是水肿,用了利水药,行气药,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再一切脉,发现这妇人脉虚的厉害,典型的气虚水停啊,于是重用黄芪,一边补虚,一边利水,喝到第五天的时候,肿胀退了,脉象也变得有力了。
3、黄芪可以增强免疫力
现代医学所说的免疫力,在中医看来就是正气,正气足,人就不容易生病;正气不足,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就容易来犯,人就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疾患。
《内经》里面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那么,这个“正气”是如何保护人体不受外邪侵犯的呢?首先它会分一队人马到人的肌表,就是在肌表布一层气,叫卫气,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卫气就是守城的将士,一旦发现有邪气试图靠近的时候,立马给它赶出去。
所以有些人一降温就感冒,一到季节变换就容易引发鼻炎,其实就是守城的将士松懈了,中医也叫卫气不固,这才给了外邪乘虚而入的机会。
再看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而来,再经肺输布到全身,而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就是在补充人体的正气,就是在增强免疫力。
4、黄芪可以缓解干燥
腹中气化功能不够,喝进去的水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人就会感到干燥。
这就好比灶上有一锅水,你不开火,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但是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变热,沸腾,然后蒸腾出热气来,热气上升,锅盖就会变的非常滋润,这就是津液被气化的结果。
常常觉得 口干、咽干、皮肤干,喝多少水都不管用的人可以用点黄芪泡水喝,还可以加点山药进去。
5、黄芪可以止汗,主要用于气虚自汗
中医把出汗多分为两种,一种是盗汗,一种是自汗。
简单来说,晚上入睡以后汗多叫盗汗。白天汗多叫自汗,所谓自汗,不是因为天气炎热,也不是因为剧烈运动,但汗液就是止不住的往外冒。
盗汗也好,自汗也好, 都是因为虚,盗汗是因为阴虚,自汗是因为气虚,气虚自汗用 黄芪再合适不过。
前面说了,在人的肌表有一层气,这层气保护人体不受外邪侵犯,同时也掌管着毛孔的开合,气虚了以后,气的这种主司毛孔开合的功能就会受到限制,毛孔一直开着,汗液自然就流出去了。黄芪益气固表,能够让毛孔适时开阖,汗液就不会随随便便流出去了。
6、黄芪敛疮生肌
皮肤表面有了伤口,迟迟愈合不了,就去找黄芪,它能敛疮,就是让伤口愈合,能生肌,就是让新的肌肉长出来。
不管伤口有没有溃烂,黄芪都能用。
它为什么有这个作用?因为黄芪补脾气,脾主肌肉,肌肉长的好不好,全靠脾胃,脾胃气足,它就能推陈出新。
黄芪泡水,常规用量是在10克左右,可以反复冲泡,直到味淡。现在也有中成药,叫黄芪颗粒或者黄芪口服液。
不过,黄芪虽好,但是要注意有四种人不能用:
有热的人不用,包括阴虚内热,湿热等等;气滞的人不用;有积食的人不用,《本草害利》里说:“黄芪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肠胃有积滞者勿用。”感冒发烧,月经期间,孕期也不宜服用。
❸ 煎药不应该用沸水,为什么不能用
有很多的人在煎药的过程当中也都没有了解一定的事情,其实煎药也是不能够采用沸水的。因为沸水也都会把药的药性都发挥散尽,这样也是不太好的事情,所以说大家也需要格外的注意。而且很多中药绝大部分都是植物的根,茎,种子,花。叶等。如果说选择用沸水去煎药的话,那么也会导致植物的细胞壁破裂。这样也就不能够发挥出中药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也都觉得需要格外的小心。如果说采用比较热的水,那么也会导致植物细胞慢慢膨胀,然后出现了破裂的状况。所以说大家也是应该格外的避免,尽量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在煎药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和水温,这样也才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