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除正磷法。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淀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淀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沉淀。因为大多数的磷是无机磷,无机磷中正盐居多。采用药剂铝盐、铁盐(亚铁盐)、钙盐、铁铝聚合物即可去除,钙盐的成本较低,故正磷去除,常用石灰。
2、化学法除次亚磷。另外一种化学镍废水中的无机磷是次亚磷,传统的除磷剂无法与之形成沉淀,因此无法去除。这类磷采用HMC-P3次亚磷去除剂,其作用机理是均相共沉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次亚磷去除剂通过均相共联形成大分子,进而在表面形成正电荷电场,从而与次亚磷酸根结合形成沉淀。这种方法能够将次亚磷直接去除,无需转化为正磷。
3、生物除磷法。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充分释放其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而在好氧条件下又能超过其生理需要从水中吸收磷 ,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从而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从系统中排出这种富磷污泥,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这种方法产生的污泥少,但往往去除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出水要求。
⑵ 污水除磷主要方法有哪些
工业废水除磷,主要采用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
1、生物除磷是通过活性污泥产生挥发性回的有机酸作为聚答磷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活性污泥的生长、繁殖。这种方法还能将难以进行物化处理的有机磷与偏磷转化为能采用化学处理的正磷。不过,这种方式会使磷残留于生物体内,而微生物在境转换后很可能会重新释放出来。
2、化学除磷剂除磷法能够比较快速地处理污水中的正磷,适应性比较强,但是它相对地会降低污泥浓度、增加水中的污泥量,出现金属物质影响,产生颜色等。
⑶ 污水处理之除磷方法
1、石灰除磷
石灰除磷是投加石灰与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由于石灰进入水中后,首先与水的碱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过量的钙离子才能与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因此所需的石灰量主要取决于待处理废水的碱度,而不是废水的磷酸盐含量。另外,废水的镁硬度也是影响石灰除磷的因素。因为在高pH值条件下,生成的Mg(OH)2沉淀是胶体沉淀,不但消耗石灰,而且不利于污泥脱水。pH对石灰除磷的影响很大,随着pH升高,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即磷的去除率增加,pH大于9.5后,水中所有磷酸盐都转为不溶性的沉淀。一般控制pH在9.5~10之间除磷效果最好。不同废水的石灰量投加应该通过实验确定。石灰除磷的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污水厂初沉池之前投加,而是在污水生物处理之后的二沉池投加,三是在生物处理系统之后投加石灰并配有再碳酸化系统。
2、铝盐除磷
铝盐除磷的常用药剂是硫酸铝和硫酸钠。不同的是投加硫酸铝会降低废水的pH,而投加硫酸钠会提高废水的pH。因此硫酸铝和硫酸钠分别适用于处理碱性和酸性废水。铝盐的投加比较灵活,可以在初沉池前投加,也可以在曝气池中投加,或者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投加,还可以将化学除磷与生物处理系统分开,以二沉池出水为原水投加铝盐进行混凝过滤、或在滤池前投加铝盐进行微絮凝过滤。在初沉池前投加,可以提高初沉池对有机物和SS的去除率,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投加,渠道或者管道的湍流有助于改善药剂的混合效果,在生物处理系统之后投加,因生物处理对磷的水解作用可以使除磷效果更好。由于受废水碱度和有机物的影响,除磷的化学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铝盐的最佳投加量不能按计算确定,必须经过试验确定。
3、铁盐除磷
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都可以用来除磷,常用的是三氯化铁。与铝盐相似,大量三氯化铁要满足与碱度反应生成的Fe(OH)3,以此促进胶体磷酸铁的沉淀分离。磷酸铁沉淀的最佳pH范围是4.5~5.0,实际应用中pH值在7左右甚至超过7,仍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城市废水投加大约45~90mg/L三氯化铁,可去除磷85%~90%。和铝盐一样,铁盐投加点可以在预处理、二级处理或三级处理阶段。
⑷ 生活污水磷超标有哪些处理方法
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化告槐学沉淀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淀是指通过污水中投加无机盐药剂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猛友升反应生成颗粒、非溶解性的物质。
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是沉淀反应,同时还发生这化学絮凝作用,即形成的细小的非溶解性的固体物互枝老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絮凝体。
⑸ 废水污水总磷超标如何解决
污水中总磷超标处理方法 根据污水处理的综合经验,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生活污水中磷超标的问题: 1.后端物化的深加工。就是在后端加入脱磷剂解决问题。生活污水厂生化处理后,磷一般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铁盐和铝盐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好。 2.增强生化处理效果。方法是通过调节微生物营养比、DO值、污泥浓度等一系列因素来调节生化处理效果,提高生化去除率。 以上两种方法基本可以解决磷超标的问题,但普通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量相对较大。如果采用后端深度处理,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但长期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不符合环保的目的。建议短时间内对生活污水除磷进行深度处理,优化生化系统,既能降低运行成本,又能标本兼治。
⑹ 生活污水除磷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污水中的磷多为有机磷,对于有机磷而 言,最有效而又省成本的方式是生化处理,现在很多的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都有几个生化池进行处理,可以降解总磷、总氮等指标。对于总磷而言,因为生 化处理能够把部分有机磷转化为正磷,在生化以后,往往还要继续进行化学处理,在废水中添加铁系除磷剂或者钙系除磷剂进行处理。
由于近年来含磷洗涤剂等含磷产品的使用.生活污水中磷的含量越来越高.生活污水处理厂将面对着污水中的磷越来越高的情况.一般污水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能力较差.生化处理有时会出现处理不彻底.不稳定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投加生活污水处理除磷药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可以弥补生化处理的不足.
水处理处理除磷药剂在水中形成吸附体系,通过对污水中磷的吸附、架桥、沉淀作用,以及菌胶团的吸附作用,在沉淀时与活性泥一起沉淀,达到除磷的目的。参考自http://www.chulinji.com/news/178.html望采纳
⑺ 含磷废水中的磷包括几种形式怎么处理
含磷废水形式
磷通常以低浓度磷酸盐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包括有机磷酸盐、无机磷酸盐(主要是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其中以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为主要形态。当然,废水来源不同,各种形式的磷含量也不同。由于废水瞎亏镇中的磷多以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形式存在。因此难以生化处理,传统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远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含磷废水处理方法
1、化学法
化学法除磷的原理是将化学药剂投加到含磷废水中,试剂与废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解性磷酸盐沉淀,通过过滤,去除磷酸盐沉淀,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化学试剂主要是二价或者三价金属离子。兰吉奎和曾雪梅曾报道使用钙盐处理含磷废水,去除率可达90.0%以上。谢经良等研究了不同形态的铁盐,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聚合态和凝胶态的铁不如离子态的铁除磷效果好。张萌使用强化铁盐除磷工艺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进水磷浓度为93.30mg/L,去除率达到97.02%。
铝盐与磷酸根离子生成磷酸铝沉淀,通过吸附作用可去除去污水空歼中的磷。孙连伟等对氯化铝除磷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三磨粗价铝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是等摩尔反应,因此药剂的投加量与原水TP浓度有关,pH为6.0时去除效率最高。
在含磷废水中投加铵盐、镁盐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处理方法。铵盐、镁盐与废水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难溶的复盐磷酸铵镁,又名鸟粪石。张玉生等研究了鸟粪石法回收磷,实验研究明,当pH控制在9.3,氮、磷物质的量比控制在4.0,镁、磷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1时,除磷效果最好。周庄古镇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在出水总磷含量小于1mg/L的情况下,处理成本为0.645元/m3。
2、生物法
生物除磷主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竞争的优势。在厌氧状态下(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为正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易降解的COD,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存贮物聚β-羟基丁酸或β-羟基戊酸等。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内贮物质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内,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
生物法除磷的主要工艺有Phostrip侧流生物除磷工艺、厌氧-好氧(AO)生物除磷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工艺、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反硝化除磷工艺等。陈洪波实验表明,当进水磷浓度2~10mg/L时,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王然登等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研究发现,除了聚磷菌(PAOs)对磷有去除作用外,细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对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生物法的优点是:
(1)成本低,微生物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进行更新换代;
(2)产泥量少。生物法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理需求从水中摄取可溶性磷酸盐,在体内合成多聚磷酸盐,慢慢地累积成高磷污泥;
(3)除磷范围广,在生化除磷中,除了可以将正磷酸盐直接利用外,还可以使其它磷转化为正磷。但是微生物对周围生活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对水质变化敏感。
日本滋贺县湖南中部净化中心,先后采用厌氧-好氧(AO)、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和分段进水多级缺氧-好氧/反硝化(SMAO)3种深度处理工艺,均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3、吸附法
吸附法除磷的原理是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物质对水中磷酸根离子具有吸附亲和力,通过吸附亲和力去除废水中的磷。
磷吸附剂的选择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高吸附容量;
(2)高选择性;
(3)吸附速度快;
(4)抗其他离子干扰能力强;
(5)无有害物溶出;
(6)吸附剂再生容易、性能稳定;
(7)原料易得并造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