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厂活性污泥怎样培养
现在一般污水厂的活性污泥都是从附近厂运输过来间接培养而来的,回如果你没那样的答条件,一般都是生活污水进入生物池后,加入牛粪、面粉等闷曝,培养硝化菌,同时间断进水换水排泥而成,你可以参考一些网上的教学和书籍,具体情况要根据你们的进水及构筑物情况、工艺类型等情况而定。
② 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1、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
2、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量MLSS、SV的值,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
3、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测量MLSS、SV的值,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
4、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
5、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液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测量污泥MLSS、SV的值,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束。
概念:
活性污泥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由1912年英国人Clark and Cage发现对废水进行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并使水质明显改善,其 后Arden and Lackett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实验容器洗不干净,瓶壁留下残渣反而使处理效果提高,从而发现活性微生物菌胶团,定名为活性污泥而来。
机理: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者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性能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2、污泥沉降比(SV);
3、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③ 污水处理设备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有哪些
1、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开始进入专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属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5、有细菌、绿藻等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太阳虫、盖纤虫、累校虫等,后生动物出现了线虫。调试运行后期混合液中固着型纤毛虫,如累校虫的大量存在,说明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④ 活性污泥培养方式的选择原则
1、污泥的培养是将清水与部分污水引入好氧池中,使其保持一定的水温与水位,并保持其浓度在1500mg/L~2500mg/L。2、选择同类或相似的菌种,或活性较强的菌种进行投加培养。3、在生化调试前期加入大粪为碳源,在中后期添加地脚面粉或淀粉作为调试期碳源。以达到活性污泥细菌所需要的COD。4、将投料后的好氧池进行闷曝。第一天曝气6小时充氧。第二天再进行投料、曝气。5、经过三天的闷曝后,可以镜检中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此时,进入培养中期。这个时候要对生化池进行适量换水并继续闷曝,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6、到第7天至10天,生化污泥呈淡黄色。此时,用镜检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发现有较多的活跃纤毛虫、线虫等。或是取曝气池里的污泥静置30分钟,污泥占15%~30体积。则可以说明,活性污泥细菌培养成功。可进入驯化阶段。这是我在环保通上看到的一个信息,你可以去哪儿提问,那边有经验的人多一些,应该可以帮得到你
⑤ 工业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排泥过量,如何培养以增加污泥浓度
(1)暂时停止排泥,保证足够的启动活性污泥量。
(2)减少曝气量,避免新增活性污泥被不必要的氧化。
(3)有污泥回流的话,可以降低污泥回流比。
(4)看到污泥有增长迹象后。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提高底物浓度。
武汉格林环保的工艺还不错,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养泥是怎么个养法,养泥流程。
以下是我自已总结的一点经验,可供参考。
一、接种菌种:
1、菌种的选择:
对于厌氧菌种应选择当地已有厌氧工程的厌氧污泥或沼气池、鱼塘、护城河清淤污泥等。对于好氧菌种最好选择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脱泥机房当天脱水的活性污泥,如果当地没有污水处理厂则要考虑用生活污水进行自曝气培养菌种。自曝气培养选用的接种水主要为粪便水,具体步骤如下:将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连续闷曝,当水温20度以上时,大约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
2、接种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池容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池容的5%。
二、启动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1、pH控制
好氧池pH值应维持在6.5~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在调节池内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三、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1、进原水
进原水水量控制在池容的10%以,用清水或污染较轻的河、湖水注入曝气池内,使总水量达到池容的60%左右。启动风机进行预曝气,曝气24小时后投加污泥菌种(从当地污水厂拉来的活性污泥),投加量为池容的10%(根据污泥含水率和废水水质情况确定)。
闷曝(不进水连续曝气)8h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再继续闷曝,以后曝气每隔8h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然后继续曝气。
2、闷曝
闷曝气1d后用1000ml量筒取曝气池泥水混合样1000ml观察,污泥外观呈土黄色且絮体较大、呈均匀悬浮态存在,静沉30分钟后观察污泥沉降比应在10%以上。此后可少量多次进水,直到注满整个曝气池。当曝气池被注满后,继续进行间歇曝气,至静置时发现上清液清澈透明可以排放时,则进行排水(排水时停止曝气并连续进水)每次排水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将进水和排水同时停止,再进行间歇曝气-静置-排水,如此反复大约6到7天。如果没有量筒可用娃哈哈纯净水瓶代替进行取样观察。
3、曝气过程控制
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并每隔1小时测试污泥沉降比,若该值逐渐减少,说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但如果沉降比低于5%则需补充污泥菌种。
4、驯化与培菌
两者为同时进行,挂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层膜,可取样做镜检观察,应能看到少量钟虫、累枝虫等微生物体。
5、挂膜
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约7d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淀池,一部分仍然回流至调节池。即可连续进水、回流。大约20d后,填料上将挂上一层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设计水量进水。
6、运行监测
在此情况下能稳定运行1个月左右,这时挂膜基本完成,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此时应密切注意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避免负荷突变对生化池造成冲击。
7、稳定运行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行。
⑦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有哪几种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为: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 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10。而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6.5~8.5的pH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3、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BOD5∶N∶P=100∶4∶1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4、悬浮物质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通过预处理悬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气时会形成浮渣层,但不影响系统对污水的处理。
5、溶解氧量DO
好养的生化细菌属于好氧性的。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①在呼吸作用中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②在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于水的氧(称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中,DO的供给量要根据活性污泥的结构状况、浓度及废水的浓度综合考虑。具体说来,也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活性污环保泥的结构即成熟程度,测量曝气池混合液的浓度、监测曝气池上清液中CODCr的变化来确定。根据经验,在培养初期DO控制在1~2mg/l,这是因为菌胶团此时尚未形成絮状结构,氧供应过多,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强,营养供应不上而使污泥自身产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养成熟期,要将DO提高到3~4mg/l左右,这样可使污泥絮体内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污泥培养情况逐步提高DO。
特别注意DO不能过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正常的生长规律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而同时对DO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应运而生,这样正常的生化细菌培养过程将被破坏。
6、混合液MLSS浓度
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MLSS的数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对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均需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本工程调试运行期间MLSS范围在:4.4~5.6g/l之间,最佳值为4.8g/l左右。
7、进水CODcr浓度,进水中有机物浓度对处理影响很大。
8、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污水调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细菌、绿藻等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太阳虫、盖纤虫、累校虫等,后生动物出现了线虫。调试运行后期混合液中固着型纤毛虫,如累校虫的大量存在,说明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9、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时污泥指数在801/mg左右。
⑧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1)
间歇培菌
(2)
连续培菌
二、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⑨ 污水处理怎么进行污泥的驯化培养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 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三、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10。而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6.5~8.5的pH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3、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BOD5∶N∶P=100∶4∶1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4、悬浮物质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通过预处理悬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气时会形成浮渣层,但不影响系统对污水的处理。
5、溶解氧量DO
好养的生化细菌属于好氧性的。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①在呼吸作用中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②在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于水的氧(称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中,DO的供给量要根据活性污泥的结构状况、浓度及废水的浓度综合考虑。具体说来,也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活性污环保泥的结构即成熟程度,测量曝气池混合液的浓度、监测曝气池上清液中CODCr的变化来确定。根据经验,在培养初期DO控制在1~2mg/l,这是因为菌胶团此时尚未形成絮状结构,氧供应过多,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强,营养供应不上而使污泥自身产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养成熟期,要将DO提高到3~4mg/l左右,这样可使污泥絮体内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污泥培养情况逐步提高DO。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特别注意DO不能过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正常的生长规律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而同时对DO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应运而生,这样正常的生化细菌培养过程将被破坏。
6、混合液MLSS浓度
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MLSS的数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对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均需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本工程调试运行期间MLSS范围在:4.4~5.6g/l之间,最佳值为4.8g/l左右。⑦进水CODcr浓度,进水中有机物浓度对处理影响很大。
⑧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污水调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细菌、绿藻等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太阳虫、盖纤虫、累校虫等,后生动物出现了线虫。调试运行后期混合液中固着型纤毛虫,如累校虫的大量存在,说明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⑨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时污泥指数在801/mg左右。
⑩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是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过程开始时利用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过程。具体步骤是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自来水稀释并进行连续曝气1周左右,然后停止曝气,使混合液沉淀,排放澄清液,进行换水重新投料曝气,这样循环操作,一般经两周后直到将活性污泥培养成熟为止,成熟的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凝聚、沉淀性能,污泥内含有大量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使污水BOD去除率达90%左右。此外,中间也可不停止曝气,连续投料进行培养。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直接从其他污水厂取待成熟的活性污泥作为种子,进行曝气和投料(粪便水、氮磷等养料)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