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丝状菌在维持活性污泥结构方面的作用
丝状微生物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其中包括丝状细菌、丝状真菌、丝状藻类等。
丝状微生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密切相关,长丝状形态有利于其在固相上附着生长,保持一定的细胞密度,防止单个细胞状态时被微型动物吞食;细丝状形态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许多丝状微生物表面具有胶质的鞘,能分泌粘液,粘液层能够保证一定的胞外酶浓度,并减少水流对细胞的冲刷,其中还含有特定的抗体,以防止其他生物附着。
根据丝状菌在构成污泥絮体方面的作用,可以将丝状菌分为结构丝状菌和非结构丝状菌丝。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具有结构丝状菌的絮体占优,非结构丝状菌的数量很少。胶团菌与结构丝状菌之间是相互依存关系,丝状微生物形成了絮体骨架,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同时保持一定的松散度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胶团菌的附着使絮体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带走,并且由于胶团菌的包附使得结构丝状菌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生态条件,所这两大类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结构丝状菌对于保证污泥絮体的强度有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足量的丝状菌,则污泥絮体的强度将会降低,同时抗剪切力亦将变差,使处理出水浑浊,出水水质变差。
但是,在丝状菌过度生长的情况下,丝状菌在数量上可能超过胶团菌,使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降性下降,沉淀压缩性能变差,产生污泥膨胀,造成污泥出水水质下降。
B. 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类别,各自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 微生物类群的分类
1. 1 肉足虫
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常见的有变形虫和表壳虫。
1. 2 鞭毛虫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运动器官,常见的有滴虫、聚屋滴虫、眼虫、豆形虫和粗袋鞭虫等。
1. 3 纤毛虫
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运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常见的游泳型有漫游虫、草履虫、管叶虫、斜管虫等;常见的固着型有钟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吸管虫、累枝虫等。
1. 4 后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在出水水质较好或较稳定时出现,常见的有轮虫、红斑票贝体虫等。根据污水厂两年的镜检记录,红斑票贝体虫平时几乎不见,多在8 ,9 月份出现,这时水温较高,一般为22 ℃左右。
2 代谢捕食方式
1) 通过体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吞噬废水中细小的有机物颗粒,经过新陈代谢作用,然后使之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
2) 捕食细菌或游离细菌,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生态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质。通过捕食细菌,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使细菌的生长能维持在对数生长期,防止种群的衰老,提高细菌的活力;由于游离细菌密度小,较难沉淀,易被出水带出而影响水质,微型动物吞噬游离可大大改善水质。
3) 固着型纤毛虫及吸管虫还可分泌粘液,使之附着在絮凝体上生长;对悬浮颗粒及细菌均有吸附作用,从而有利于菌胶团及絮体的形成。
3 提高出水水质方面的作用
1) 通过某些原生动物的分泌物,在沉降过程中促进游离细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细菌的沉降效率和去除率。
2) 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提高细菌活动能力,提高对可溶性有机物的摄取能力。
3) 原生动物和细菌一起,共同摄食病原微生物。
4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作用
4. 1 活性污泥良好时
当活性污泥性能良好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絮凝体较大,沉降性好,镜检观察出现的生物有钟虫属、盖虫属、有肋木盾纤虫属、独缩虫属、聚缩虫属、各类吸管虫属、轮虫类、累枝虫属、寡毛类等固着型种属或匍匐型种属。
4. 2 活性污泥恶化时
活性污泥恶化时,絮凝体较小,出现的生物有豆形虫属、滴虫属和聚屋滴虫属等快速游泳型的生物。当污泥严重恶化时,微型动物大面积死亡或几乎不出现,污泥沉降性下降,处理水质能力差。
4. 3 从恶化恢复到正常时
活性污泥从恶化恢复到正常,在这段过渡期内出现的生物有漫游虫属、管叶虫属等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的生物。
4. 4 活性污泥膨胀时
活性污泥膨胀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此时污泥沉降性差,30 min沉降比高,而污泥浓度相对较低,导致污泥指数SVI 值相对偏高。丝状菌是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生物,由于丝状菌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呈棉絮状,颗粒细碎且颜色相对较浅。
4. 5 溶解氧不足时
曝气池中溶解氧持续不足时,活性污泥颜色较正常时发黑,并散发出臭味。
4. 6 溶解氧过高时
在一般情况下,每毫升活性污泥中通过镜检,可以观察到300 个左右轮虫,而在正常情况下,很少能观察到肉足类生物。当曝气池中持续曝气量过高时,会出现大量的肉足类及轮虫类生物。
4. 7 进水浓度和BOD 负荷过低时
当污水浓度和BOD 负荷过低时会出现表壳虫属,也标志着出现了硝化作用。
4. 8 其他环境变化时
当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量急剧减少时,可能是受到有毒物质的影响或某些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此时必须相应采取措施以减小对微生物的影响。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曝气池内微生物进行的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运行状态的判断,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根据曝气池内微
C. 丝状菌属于什么菌种
没有丝状细菌这个分类哦,只能说细菌的镜下形态为丝状。但临床常 有丝状真菌这个名称的。
丝状菌分布在水生环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 有铁细菌如: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泉发菌属即原铁细菌属(Crenothrix)及纤发菌属(Leptothrix)。丝状硫细菌如:发硫菌属(Thiothrix)、贝日阿托氏菌属(Beggiatoia)、透明颤菌属(Vitreoscilla)、亮发菌属(Luecothrix)等多种丝状菌。
丝状体是丝状菌分类的特征。
D. 污水好氧丝状菌膨胀现象是什么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回而引起的污泥答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 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 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发生污泥膨胀(无论是丝状菌还是非丝状菌的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
(1)二沉池中污 泥的SVI值大于200ml/g;
(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
(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E. 微生物处理污水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其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经过充氧的废水与长满生物膜的填料相接处,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废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在运行初期,少量的细菌附着于填料表面,由于细菌的繁殖逐渐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渐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凭借扩散作用,为微生物所利用。但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已经无法向生物膜内层扩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细菌、厌氧菌在内层开始反之,形成厌氧层,利用死亡的好氧菌为基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厌氧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数量上开始下降,加上代谢气体产物的逸出,使内层生物膜大量脱落。在生物膜已脱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发展起来。在接触氧化池内,由于填料表面积较大,所以生物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使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内呈立体结构,对保持稳定的处理能力有利。
F. 污水处理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分解氰:诺卡氏菌、假单胞菌、腐皮镰孢霉、木素木霉等菌种
分解丙烯腈回:珊瑚诺卡答氏菌等菌种
分解多氯联苯:红酵母、无色杆菌等
运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中,其中活细菌主要有生枝动胶菌、浮游球衣菌、一些假单胞菌等
而原生动物用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有:独缩虫、盖纤虫、钟虫
等
G.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有什么基本特点
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微型后生动物等,其中细菌是净化污水的主要承担者。发现的菌群主要有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动胶杆菌属(zoogloea)、螺菌属(spirill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cter)、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等;还有具有除磷作用的类环红菌(rhodocyclus)、小月菌(microlunatus
sp.)、俊片菌(lampropedia
sp.)等;具有脱氮作用的反硝化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固氮弧菌属(azoarcu)相关菌、类硝化螺菌(nitrospira)等,与污泥泡沫形成相关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cardioformactinomycetes)、丝状菌(microthrixparvicella)和nostocoidalimicola等。
动胶杆菌属的典型特征是能形成活性污泥的重要结构—菌胶团。本属的大多数菌种能够产生高絮凝活性,可与有机物结合成絮状,使重金属离子、磷元素沉淀,从而使水体净化。此外,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动胶菌对于多种有机毒物也有降解作用,如动胶菌hp3能够高效地降解溴胺酸等化学有毒物质。
丛毛单胞菌属,对于构成菌胶团也有重要作用,除了可以吸附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之外,对于多种有机毒性分子也有降解作用,如丛毛单胞菌an3菌株可降解苯胺[44],丛毛单胞菌cnb1菌株可降解对氯硝基苯[45]等,对于水的净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线菌与污泥泡沫有关,泡沫会阻碍固液分离,是活性污泥处理设施的一大问题。一般是由于含分支菌酸的放线菌的生长和积聚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分离出的放线菌有:污泥戈登氏菌(gordonia
amarae),红球菌属(rhodococc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等。
丝状菌同样也是构成菌胶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丝状菌生长过多时,大量的丝状菌会从活性污泥絮粒中伸展出来,形成“刺毛球”状的活性污泥骨架。这些伸向絮粒外部的“触手”,会阻碍絮粒间的压缩,使污泥在二沉池大量流失。
H. 请问一下,污水站的活性污泥丝状菌增多的因素有哪些
1营养不平衡C/N比较低时,丝状菌生长占优势。
2硫含量高使得嗜硫菌版生长快速,权而嗜硫菌大部分是丝状菌。
3温度较低时,大部分细菌生长缓慢、活性低,但低温(25-30C)适合丝状菌生长。
4溶解氧低时,丝状菌可在微量氧环境中竞争生长,抑制好氧菌胶团的正常生长。
5低分子糖类和有机酸可溶于水中,从而被丝状菌利用,丝状菌大量生长。
6有机负荷增加、使得耗氧量增加,水中DO水平下降,有利于丝状菌生长。
I. 霉菌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什么作用
霉菌是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的骨架,同时具有较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回
霉菌是丝状真菌答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
望采纳哦!
J. 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丝状菌澎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什么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
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
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1)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2)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3)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4)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c、保持污泥龄不变
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
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
d、污泥膨胀严重时投加铁盐絮凝剂或有机阳离子凝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