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反渗透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反渗透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反渗透回收率(%) = (1-(进水中TDS含量÷产水TDS含量))× 100%。
一、反渗透回收率
1、系统回收率是指反渗透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总的渗猜回收率,实际回收率均在75%以上。回收率是指与原水流量相关的透出水流量。
2、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浓水部分循环,即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只排放一部分,其余部分循环进入给水泵入口,此时既可保证膜伏脊元件表面维持一定的横向流速,又可以达到用户所需要的系统回收率。
3、但切不可通过直接调整给水/浓水进出口阀门来提高系统回收率,如果这样操作,就会造成膜元件的污染速度加快,导致严重后果。
4、系统回收率越高则消耗的水量越少,但回收率过高会发生产品水的脱盐率下降。可能发生微溶盐的沉淀。浓水的渗透压过高,元件的产水量降低。
Ⅱ 什么是反渗透装置的系统回收率如何定义
a1=第一级产抄水量/第一级袭进水量
×100%
对于第二级反渗透系统,其第二级系统回收率(a2)
a2=第二级产水量/死二级进水量×100%
可以肯定地说,二级反渗透系统的系统回收率不是第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收率乘以第二级系统回收率,因为第二级反渗透系统的浓水不是排放掉了,而是又重新回流到一级反渗透的入口处。此时计算系统回收率应该采用如下公式
系统回收率=总的产水量/总的进水量×100%
对于多级反渗透系统,其系统回收率也是按照上述公式来计算。
Ⅲ 什么是纯水回收率,是不是回收率越高越好
纯水回收率是指反渗透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总的回收率,即渗透出水量与进水版量的比值(V渗透出水量/V进水权量×100%)。
纯水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一、回收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回收率受给水水质、膜元件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型反渗透装置由于膜元件的数量少、给水流程短,因而系统回收率普遍偏低。而工业用大型反渗透装置由于膜元件的数量多、给水流程长,所以实际系统回收率一般均在65%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达到90%。
二、回收率和原水中溶解物质的浓缩倍率
反渗透纯水设备以及超纯水设备纳滤系统的回收率和原水中溶解物质的浓缩倍率有直接关系。回收率50%的系统,浓缩倍数是2倍;回收率达到90%时,相当于浓缩10倍。
三、膜系统内由于浓差极化现象的存在
膜表面的料液含盐量会变得更高。因此,原水由于被浓缩,膜表面的污染会比想象中发生的更快。
因此纯水回收率越高越好是片面的,选择适当的回收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过高的回收率,面临结构的形成和急速污染等风险,过低的回收率,使得设备利用不完全,造成资源的浪费。
Ⅳ 反渗透原理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脱盐率、透盐率和产水量(水通量)以及回收率。
首先,脱盐率是评估膜元件去除非可溶性杂质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膜元件的脱盐率与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密切相关,致密度越高,脱盐率越高,但可能影响产水量。反渗透对高价离子和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效率通常超过99%,但对于单价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如钠、钾、氯和某些小于100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率则相对较低。
其次,产水量或水通量指的是系统每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水量,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为单位。渗透流率则是衡量膜元件实际产能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体的流速。过高的渗透流率可能导致膜表面水流加速,加速膜的污染问题。
最后,回收率是反映系统水的利用率,即产水与进水流量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回收率在设计阶段已根据预设的进水水质预先设定。
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Ⅳ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
反渗透膜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脱盐率、透过速度和回收率。脱盐率是衡量膜元件去除盐分能力的重要参数,它等于(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乘以100%。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制造时就已固定,取决于膜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致密度越高,脱盐率越高,但同时产水量会降低。反渗透对高价离子和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率可达99%以上,而对于单价离子如钠、钾、氯,虽然稍低,但仍可超过98%。然而,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和清洗次数增多,膜的脱盐率会下降。
透过速度,即水通量,衡量的是反渗透系统的产水能力,通常以吨/小时或加仑/天为单位。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水量。盐透过速度,也称为透盐率或盐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上透过的盐量。
回收率则表示膜系统中给水转化为产水或透过液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它的值由预处理进水水质和用户的具体用水需求决定。在设计膜系统时,回收率就已经确定,计算公式为(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reverse osmosis film 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Ⅵ 反渗透回收率的解释
回收率是指与原水流量抄相关的透出水流量。
举例:
10(m3/h)透出水与在原水流量13.3(m3/h)时75%回收率相对应,
回收率(R)=10(m3/h)×100(%)/13.3(m3/h)=75(%)
Ⅶ 通过什么来判断反渗透膜的好坏
怎么判断反渗透膜的好坏?
一般来说,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回收率、产水量及通量、脱盐率三个指标构成。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一:回收率
回收率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或者反渗透系统能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表示进入膜元件的进水中有多少成为了产品水,用公式表示为:回收率=产品水流量(纯水出量)÷进水流量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二:产水量及其通量
产水量是表示反渗透膜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产生纯水体积多少的指标。衡量单位常见到有GPD(加仑每天)、LPH(升每小时)。通量是指单位面积的反渗透膜片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的水的体积的多少,一般用加仑/平方英尺×天(GFD和立方米/平米×天来表示。膜元件产水量=通量×有效膜面积。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三:脱盐率
脱盐率是表示反渗透膜对水中杂质的去除能力。一般来说反渗透膜对相关杂质的脱除率可以用表示如下:
反渗透膜元件对不同物质的去除率不同,总体来说有以下规律:
1.对多价离子的去除率高于单价离子;对复杂离子的去除率高于简单离子;对分子量100以下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对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去除率较低。
2.脱盐率表现为表观脱盐率和实际脱盐率。表观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
实际脱盐率=1—2×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废水含盐量)÷2×A,其中A代表浓差极化系数(一般在1.1—1.2之间)。
Ⅷ 通过什么来判断反渗透膜的好坏
在评价反渗透膜的质量时,我们主要关注回收率、产水量及通量、脱盐率这三个关键指标。
回收率是评估反渗透膜效能的重要参数,计算公式为回收率=产品水流量(纯水出量)÷进水流量,它反映了进入膜元件的进水中有多少转化为了产品水。
产水量及通量则表示反渗透膜在特定压力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能产生多少纯水。衡量产水量的单位包括GPD(加仑每天)和LPH(升每小时),而通量通常使用GFD(加仑/平方英尺×天)或立方米/平米×天来表示。膜元件的产水量计算公式为膜元件产水量=通量×有效膜面积。
脱盐率是评估反渗透膜去除水中杂质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渗透膜元件对不同物质的去除率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对多价离子和复杂离子的去除率高于单价离子和简单离子。此外,对分子量低于100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对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去除率也较低。
脱盐率可分为表观脱盐率和实际脱盐率两种。表观脱盐率的计算公式为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而实际脱盐率则更为复杂,计算公式为1—2×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废水含盐量)÷2×A,其中A代表浓差极化系数,一般在1.1—1.2之间。
Ⅸ 反渗透系统的参数定义
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率。膜系统的设计专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属质而定的,设置在浓水管道上有浓水阀可以调节并设定回收率。回收率常常希望最大化以便获得最大的产水量,但是应该以膜秕内不会因盐类等杂质的过饱和发生沉淀为它的限度值。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总可有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率,或通过纳滤膜脱除特定组份如二价离子或有机物的百分数。
透盐率:脱盐率的相反值,它是进水中溶解性杂质成分透过膜的百分率。
渗透液:经过膜系统产生的净化产水。
流量:流量是指进入膜元件的进水流率,常以每小时立方米(m³/h)或每分钟加仑表示(gpm)。浓水流量是指离开膜元件系统的未透过膜的那部分的“进水”流量。这部分浓水含有原水水源带入的可溶性的组份,常以每小时立方米(m³/h)或每分钟加仑表示(gpm)。
通量:以单位膜面积透过液的流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升(l/㎡h)或每天每平方英尺加仑表示(gpm)。
稀溶液:净化后的水溶液,为反渗透或纳滤系统的产水
浓溶液:未透过膜的那部分溶液,如反渗透或纳滤系统的浓缩水。
Ⅹ 膜元件的回收率是指什么对反渗透膜有什么影响吗
反渗透膜系统回收率通常指的是反渗透系统在工作时候的总回收率,系统回收率一般会受到系统进水水质好坏、膜元件数量多少以及膜元件摆放方式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