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4 17:32:49

1. 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分析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促进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治理服务水平,并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逐渐认识到治理分散污水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城镇生活产生的污水以及工业生产造成的废水等的污染源具有较好的控制,不过在一些农村地区、偏远的度假区以及旅游参观区等,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对分散污水源的收集较为缺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通常情况下,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分布情况都比较分散,有些位于偏远一些的地区,水量在一天或者一小时内的系数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集中铺设管道网络的基础建设费用非常高,而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还需要对二次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针对分散性污水源,采取分散处理的模式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合理的对污水进行利用,促进生态自然的规律循环,有利于美化环境。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几种常用的污水防治工艺技术,根据工艺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及适用性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1.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简介以及分析
1.1净化沼气池工艺技术
净化沼气池主要是在净化粪池这一技术的基础上演变发展的,是一种早期应用于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工艺手段。通常情况下,净化沼气池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二级厌氧池以及后续生物滤池:其中二级厌氧池当中填充了一定量的软性填料;而生物滤池一般分为兼性滤池以及好氧滤池两种,其中包括若干个小隔室,在前面的隔室中主要填充软性填料,而后面的隔室里主要填充硬性填料。生活污水首先要经过沉砂池将一些比较粗大的污染物过滤掉,然后在一级厌氧池当中完成发酵从而产生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沼气。接着在二级厌氧池当中进行厌氧过滤,将污水中包含的污泥进行有效的截留,与此同时进一步发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最后,污水在经过净化之后需塌空要按照岩燃次序填充相应的软性填料或者硬性填料,要求出水COD、NH4+-N、TN、TP等各项指标都能够满足相关污水排放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
在选择进水方式的时候可以按照实际的处理量,确定合流式或者是分流式,由于净化沼气池的水力会停留较长的时间,一般在2到4天之间,所以通常能够对规模在200m3/d以下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其中合流式由于投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在处理100m3/d以下规模的生活污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相关调查我们知道:净化沼气池的沼气产率一般可以达到0.02~0.15m3/(m2·d),而且对于COD的去除率非常高,可以达到80%~90%,相比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技术要高出5%~10%。不过该技术对氮磷的处理不是很好,通常不能满足GB 18918-2002当中规定的一级B标准。所以,净化沼气池可以联合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工艺技术,有效的对氮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最后将出水应用到灌溉中或者排入到自然水体中。
1.2蚯蚓生态滤池工艺技术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
蚯蚓生态滤池这一工艺技术起源于法国和智利,该技术能够很好的处理城市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蚯蚓的食物包括悬浮物、部分微生物以及生物污泥等,可以排放出小块有机物质,能够促进污染物质的降解,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所以,蚯蚓生态滤池不仅可以有效的延长生物食物链,去除有机污染物质,还可以提高滤料的渗透性能,提高水力负荷。除此之外,在蚯蚓生态滤池当中,生物污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毛细吸水时间一般保持在30~50s,污泥具有较好的脱水团枣瞎性,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泥处理费用。
不过蚯蚓对生存环境当中的湿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长时间处于滞水环境当中,很可能加速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蚯蚓生态滤池的水力负荷,低于传统二级处理工艺。如果COD负荷过高,容易将蚯蚓和微生物之间良好的协同关系破坏掉,降低了系统的处理效果。而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一种以人工强化的方式产生的高效藻类塘。该工艺技术主要是由于阳光、菌类以及藻类之间可以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所以处理污染物质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对于传统的稳定塘来说,高效藻类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能够有效的去除氮磷;塘深通常在0.5米以内,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HRT相对较短,对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农村地区;在处理过程中采取的工艺技术较为简单。该技术在国内外都有应用,我国还需要在出水藻类的含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是集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根据膜孔径的大小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膜组件的不同,可分为中空纤维式、平板式、圆管式等;根据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位置可分为一体式和分置式。
分置式是将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分离放置,这种方式利于对膜组件的更换、反冲洗,在难降解工业废水、有毒废水、高浓度废水等易发生膜污染的废水中应用较多。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由于占地面积小、能耗较低而较多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可实现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完全分离,从而可以提高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增加其容积负荷。一般反应器内污泥龄较长,利于硝化菌的生长,故系统的脱氮效果好,其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系统出水水质稳定,且可省去传统二沉池,减少占地面积。但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膜污染问题,使得膜组件需要定期冲洗或更换,从而增加了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目前此技术已有较多应用,可用于大中小规模水量的处理。实践表明其处理出水COD,SS质量浓度可以分别稳定在50,10mg/L以下,其它主要污染物指标可以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可用于冲厕、绿化灌溉、消防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此系统不设厌氧池,所以对磷的去除效果不好,可进一步通过化学方法除磷,也可与脱氮除磷工艺联用。
1.4一体化处理装置
一体化处理装置是指将厌氧池、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池、氧化沟、SBR等技术或单一或组合改造成小型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已应用的有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一体化生物滤池、一体化SBR池、一体化氧化沟等。
根据具体情况,一体化处理装置可建造为地埋式,基本达到不占地的目标。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站、生活小区、旅游景观区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可应用于冬季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以减小温度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一体化处理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一般均高于自然生态处理系统,但出水水质较好,可达到GB 18918-2002要求的一级B标准。
2.结语
目前虽有许多污水处理工艺被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但常常存在运行不稳定、处理出水不达标、处理装置闲置率高等现象。而开发应用具有抗冲击能力强、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兼具运行费用低、投资费用低特点的工艺必将成为今后的方向。同时,结合当地的条件,如在景区建造处理装置时,可选择处理效果好并且具有美化环境的自然生态技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村镇污水处理传统工艺

探讨了传统A/O、A/A/O及改良式AAO工艺在村镇分散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传统工艺在城镇分散污水处理中的优缺点,阐述了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在低碳氮比村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建议,为研发简便、可靠、高效、节能环保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城镇污水由于分散、规模小,传统的污水原处理工艺对管网的基础设施、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等原因,导致城镇污水对村镇环境造成了污染,村镇分散污水处理已成为传统污水治理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其治理成效将影响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及生态环境状况。因此,研发适合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对改善城镇化过程中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村镇污水处理概况
1.1村镇污水特征
村镇污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学校、医院、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部分工业废水和雨水等。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1)生活污水的比重较大,受地区生活习惯、环境管理、设施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有较大的不均匀性。(2)村镇人口相对较少,污水水量小且分散,水量不稳定,不易收集;市场对某种行业或是产品的社会需求量不同也会影响废水量的变化;受雨季及用水的影响,水量的变化系数较大。(3)污染物主要含有TOC、TN、TP,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有机物浓度相对较低,属于典型的低碳氮比污水。
1.2村镇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修订后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特别对出水氮、磷含量加严了要求,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重点考虑达到氮、磷排放标准,由此研发了多种脱氮除磷工艺[2]。而针对我国村镇分散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低碳氮比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出水氮磷达标;投资少,能耗低;占地面积小,一体化设计;污泥排放量少,运行和维护简单,操作管理方便。
1.2.1A/O工艺
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A/O(Anoxic/Oxic)工艺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脱氮工艺。在缺氧反硝化时,反硝化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碳为碳源,以硝化回流液为电子受体,进而完成反硝化脱氮[3]。主要优点:硝化反应消耗碱度可通过反硝化产生碱度得到一定的补充;缺氧、好氧池的顺序有利于减轻好氧池负荷,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以原污水为碳源,降低了建设运行费用。主要缺点: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培养出的污泥不能去除难降解的物质;较大的内循环比加大了运行费用;内循环液携带一定的溶解氧,进而破坏了严格的缺氧环境,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
1.2.2A/A/O工艺
A/A/O(Aerobic/Anoxic/Oxic)工艺是在A/O工艺的基础上增设厌氧池而开发的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三级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4]。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及一部分剩余污泥进行排放,一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反应器。污水与含磷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在释磷菌作用下释放磷并产生能量,同时降解部分有机物。
1.2.3改进AAO工艺
为解决AAO工艺碳源竞争及同步脱氮除磷的矛盾,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艺改进,开发了以下工艺:解决硝酸盐干扰释磷问题的UCT工艺;针对碳源不足而改变进水方式提出的倒置AAO工艺,及新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如Dephanox[6]等。南非开普敦大学[7](Uni-versityofCapeTown)提出的UCT脱氮除磷工艺将污泥回流由厌氧区改到缺氧区,使污泥经反硝化后再回流至厌氧区,减小了硝酸盐对厌氧区释磷的影响。UCT工艺的缺氧池分为两部分接受二沉池回流污泥和好氧区硝化混合液,使污泥的脱氮与混合液的脱氮分开进行,进而减少反硝化不充分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8]。同济大学高廷耀[9]等为了解决AAO工艺中碳源竞争矛盾,把缺氧区放在工艺最前端,厌氧区置后,开发了对常规除磷脱氮工艺提出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的倒置AAO工艺。
2一体化村镇分散污水处理工艺发展
现代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趋向于一体化设计,一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新工艺得到较好的开发应用,该类工艺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改变了传统工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布置形式,并大大简化了水处理工艺的流程,适合用于处理城镇污水。该类工艺根据空间和时间可以归结为两类[12]:一类是对反应器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分区,如对空间上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进行一体化设计等。另一类是将反应、沉淀等工序按时间顺序进行调配的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等。M.Ro[13]等研究的一种厌氧-缺氧-好氧复合反应器,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取得了较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效果。由Pasveer[14]研制的一体化氧化沟(OmbinedOxidationDitch)成功的将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实现一体化,开发后迅速得到发展。比利时史格斯清水公司开发的UNITANK是专利技术,无需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简单且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建成投产后效果良好[15]。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城市工业的污水问题处理分析

1 城市工业的基本污水处理方法
工业污水的水质和回用目的确定以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工业污水达到不同的处理程度。每种污水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单纯使用某一种处理方法通常难以使污水中的全部污染物都被除去。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往往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而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级处理: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一级处理主要使用物理法,一般污水经一级处理后仍达不到排放或回用要求,须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去除污水中溶解的和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二级处理通常使用生物法,所以也被称作生物化学处理。经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基本上可以达到排放要求,也可以满足部分用途的回用需求。三级处理:也叫深度处理,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溶解盐类。经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较好,可直接回用于工业,是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的污水中杂质的净化过程。有一些污染物质,如营养型无机盐氮磷、胶体、细菌、病毒、微量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影响回用的溶解性矿物质是二级处理不能完全去除的。因而需要选择一些单元技术进一步对二级出水进行后续处理。为了满足回用的水质要求,或者为了满足排放标准中某些指标(如对磷)的要求,深度处理提上了议程,它已是污水处理整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单元技术有:混凝(化学除磷)、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对水质要求更高时还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 反渗透、除氨、离子交换、折点加氯、电渗析、臭氧氧化等,或者使用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 城市工业的污水回用
2.1 工业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①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②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③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④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
2.2 城市杂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①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②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③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④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
2.3 河道生态用水
针对河流污染严重,且河流湖泊常出现缺水断流现象,影响城市美观与居民生活环境。回用水用于景观水体时要注意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回用水中存在的病原体和优先毒性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目前用于河道的回用水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①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砂滤→消毒→排放;②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③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④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⑤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
3 城市工业污水回用规划
3.1 回用方式
污水回用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分散回用和相对集中回用。分散回用是指在单个或某几个建筑物中设置中水系统,将自身排出的污水经处理后再回用。相对集中回用是指以全市为区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再作适当深度处理 ,送入城市中水管网,分配到各个用户。分散回用最大的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的回用对象,不同的水质要求,确定灵活的处理工艺,节约费用;另外,就地回用可以大大节约输水管线。而集中回用,主要是可提高规模效益,便于宏观管理。目前,国内一些试用过中水的城市,北京、青岛、大连、广州、深圳等地基本上是以单个建筑物设置中水回用系统为主。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中水系统从服务范围可分为以下三类:①建筑中水系统,是在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中建立的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多收集杂排水,处理站一般设在裙房或地下室,中水作为冲厕、洗车、道路保洁、绿化等使用。②区域中水系统,是在建筑首哪小区或院校、机关大院内建立的中水系毕芹纳统。小区中水可采用多种原水类型(就近污水处理厂出水、工业相对洁净排水、小区内杂排水、生活手没污水、雨水等)。针对雨水系统,通过建筑屋面、绿地、路面、运动场地、停车场等对雨水进行收集。对于屋面雨水可以采用以下处理工艺流程:屋面雨水→滤网初期雨水弃流→景观水面。而当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如下的深度处理措施:混凝、混凝过滤、浮选、生物工艺、深度过滤。此外,回用雨水应设有消毒工艺,最常见的为氯化消毒。这样处理工艺流程就变为:屋面雨水→滤网→初期雨水弃流→蓄水池自然沉淀→混凝→过滤→消毒→供水调节池。对于路面径流,因其水质较之屋面雨水更差,应进行实地雨水水质调研,在上述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同时,可以考虑通过绿地植被对雨水水质进行净化。③城市中水系统,我国称污水回用系统,是在整个城市规划区内建立的污水回用系统。城市污水回用系统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经过污水处理,再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工业冷却、城市河湖补水和城市清洁道路绿化等用水。以上三种类型,第一种和第二种即为分散回用方式,第三种属于相对集中回用方式。
3.2 分散回用规划
单独循环方式是指在单体建筑物中建立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将单体建筑物产生的一部分污水处理后作为中水进行循环利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建筑物外建立污水管道,容易实施,但其处理费用较高。如在小区内、工厂内等,均可以采取这种回用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小区或工厂污水排放也随之增加,利用大型污水管道截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立大型污水管道截流工程投资大、工期长。现有的市政管网大部分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截流要求。因此,现有的住宅生活小区或工厂自建生活污水站,处理生活污水达标后,排放至市政管网或回用是解决现有污水排放和污水资源回收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3.3 集中回用规划
城市中水系统主要由各个污水处理厂构成,每个污水处理厂根据所在地区、污水来源等方式的不同,处理后得到的中水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另外,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直接影响回用水水质。不同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回用的处理工艺流程除受回用水水质标准影响外,还主要受处理规模、各污水厂的出水水质等影响。因此,其处理程度和再生水用户的不同,回用工艺流程一般也不相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4.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有效措施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工程,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力度,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国情,从城市污水问题的影响及现阶段治理不足入手,从优化城市建设的角度,以规范化污水排放、优化污水处理效果为主,突出污水处理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价值,制定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对策,以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使城市化进程持续增快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建设,克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缺陷,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及环境工程建设。
1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建设的重要性
1.1提高城市化水平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但也逐渐暴露出不少矛盾。城市化建设规模扩张过快,城市建设质量难以跟上发展速度,城市基础保障设施建设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等,城市化高速建设下的社会群众矛盾凸显。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规划,是缓解城市建设矛盾的重要项目工程。污水处理一共有两个直接作用:(1)变废为宝。在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以及杂质之后,可重新循环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提升经济及社会效益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污水处理是城市面貌工程的基础建设,我国城市化建设目标是“智慧”城市为主,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污水以及雨水等进行循环处理,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污水处理各项措施的完善以及实施,形成对水资源的优质保护,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城市建设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创建优良环境。
1.2突出城市建设价值
污水有效处理可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从城市发展以及建设的全局角度规划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中的寄生虫以及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处理后污水回收利用。可将污泥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材料,确保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发展。污水处理设施与规划的完善,可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缺乏以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关系。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效果,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所处的阶段,只有解决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下人们水资源匮乏以及污水治理问题,才能够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现状及不足
2.1污水处理设施不足
城市水资源匮乏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因此我国20世纪就开始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在不少城市设置了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只可惜依旧未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难以发挥出资源的优势,城市污水处理迟迟无法达到城市环境工程的目标。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建设中,过分注重于污水收集管网的设置,却忽略了效率问题,导致排水管网主干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建造规模与城市污水处理需求不符,主干道虽然可以解决大面积的污水收集问题,但支管建设以及收集不足,就难以在整个城市地区规划出科学、系统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收集不全面,污水处理以及污水治理等也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要求。此外,不少老城市的雨水收集管网与污水排水管道共用,这就使得雨水管道中混杂着城市生活污水,污水管网结合支管在改造后无法与污水处理系统相匹配,使得污水难以进入主干道。再者由于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污水处理量以及处理难度日益增加,虽然我国已经引入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但依旧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我国污水处理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以及技术维护水平落后,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2.2前期准备工作缺乏
城市建设初期对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并不重视,所以在建设水污水处理项目中,缺乏正确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不充足,没有针对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步骤的操作性进行论证,不仅影响环境工程污水处理项目的开展,也降低了建成之后的使用效率。不少项目在审查前就开工,出现可行性报告作假的现象,多数污水处理的可行性报告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可行性报告的作用难以凸显。我国城市建设中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前期准备处于空白监管阶段,没有根据城市污水排放以及处理标准,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考核与处理,排水管网的设计与建设,没有相应的维修、维护以及建设管理机制。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切实针对城市建设情况设计城市管网系统,建设中容易出现管网破损的情况,维修工作也难以及时到位。
2.3污水处理方法失当
由于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污水处理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矛盾突显,长期发展规划与短期城市建设目标协调不足,因此在近期基础设备建设以及实施中出现问题,这也给污水处理带来挑战。在集中处理污水以及分散处理污水的方式选择以及系统管理、规划中,矛盾十分明显。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可以节省资金,便于规划与管理,但会增加协调运作难度以及建设周期;采用分散处理,是利用小型污水处理厂实现就近污水处理,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灵活度,便于管理操控,但缺乏大规模资本和技术支持,所以分散式污水处理不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污水处理标准失当。所以如何选择污水处理方式影响着城市水资源再利用的水平。
3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有效措施
3.1健全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配套设施的完善,能够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奠定基础。目前城市化建设背景下,健全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要做到以下三点:(1)修缮与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针对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污水处理方法,最大化提高污水治理水平,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根据相应的技术需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固然是好,但基于降低污水治理成本的理念,对陈旧设备设施进行修缮与改造,是最佳的选择,可有效发挥原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益;(2)依据先进污水处理科技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要求,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以新建与原有改造为主,逐步提高城市污水治理设备设施的建设,在严格遵照污水处理规范以及程序的基础上,可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以及规划要求,完成不同污水治理阶段的建设目标,个性化满足城市发展对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3)就污水处理效用提升角度来看,在污水处理各项设施建设完毕后,可按照短期污水处理建设,完成污水输送管道处预留接口在工程中的完善,有效实现主管道中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的分开,实现主管道与污水收集和处理管道的衔接,降低资源浪费,提高污水治理的经济效益。
3.2在全局观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健全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要从城市整体发展视角出发,从当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策略体系到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长远需求入手,协调处理好短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矛盾,真正建立起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发挥污水收集管道网络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城市建设的资源优化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所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中,要把控好以下工作环节:(1)科学化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环境工程污水治理项目实施中,以城市全方位发展角度运营污水治理设备,立足于当地污水治理现状,制定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在原有污水管网建设上进行改造升级,尚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区域,进行污水治理管网建设。(2)科学设计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流程以及完善污水治理措施。先要审核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报告,针对污水来源以及产生的突出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区域划分的污水处理方式,从污水集中区域进行管网区域划分。设计科学全面的污水系统运行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过程完成管道改造以及污水引流等工作。(3)基于可行性报告的污水处理方式以及区域划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设计出完整的污水治理管网建设以及科学全面的系统运行流程。
3.3拓展污水治理项目资金渠道
以往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都是由政府建设部门掏腰包,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也导致污水治理建设项目实施之后,难以良好运行。要科学运用污水治理方案,构建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就必须确保污水治理项目资金到账,可拓展污水治理项目资金渠道,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创设优质条件。采用ppp模式筹集资金,展开城市项目规划建设,是引入社会资金,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渠道。依据“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置新增市场空间显示,我国城市化建设背景下,污水治理市场发展空间良好。所以要使城市污水建设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可以使用招投标方式,将划分好的污水治理区域进行招标,依据各大厂商污水建设以及污水治理效果,取优为先,可有效拓展资金来源以及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有利于针对各个污水处理环节进行监管,提高治理质量以及我国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效果。
3.4提高污水处理员工的技术水平
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工作,必须保障人力资源需求,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可有效解决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彰显出污水处理效果。专业的技术人员,可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达到污水处理设施的预期标准,提高污水处理工作的处理效率。因此要提高污水处理员工的招聘门槛,从专业角度选拔人才。以业务素养以及责任心提升为主,强化员工的整体水平。为企业污水治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基础的管理以及运用水平,将人员素质水平纳入污水处理监管体制中,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4结语
环境工程的发展、完善与经济以及城市化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前期城市规划建设体系比较混乱,所以城市管网雨污混流,极大地损害了城市面貌,降低了城市发展的水平。近年来污水处理发展备受重视,但依旧未能控制水污染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我国水体使用功能逐渐下降,加重了城市发展的负担。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效果是规范建设城市的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必然趋势,因此,做好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可有效落实环境保护工程、稳定城市发展、规范城市建设。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5. 污水处理类的论文

基于快速城市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摘要】: 集中式污水处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的主要形式,具有处理效果好、便于管理、以及“规模效应”等优点,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存在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等弊端,导致城市污水处理滞后,使城市快速扩张区污水排放成为加大城市水环境压力的重要区域;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可实现污水就近处理,处理设施建设灵活、投资少,可以作为污水集中处理模式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以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集中、分散污水处理模式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对污水分散处理区域进行判定;其次,在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构建了达标排放分散处理技术模式和污水再生利用分散处理技术模式;最后,针对污水分散处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制定了污水分散处理运营管理模式及对策,得出以下结论: (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污水处理模式应该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从整体上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城市对水环境的压力。 (2)污水分散处理区域的判定是制定污水处理技术模式的依据。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应用于以下区域:在集中处理污水管网规划之外的污水排放区域,应建设永久性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根据有无中水回用要求,又将分散处理模式细分为分散处理后直接排放和分散处理后再生利用两类模式;在污水排放区域,集中管网规划建设范围之内而集中处理设施滞后的区域,应建设临时性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其是或否回用应依据区域环境管理的要求而定。 (3)对于达标排放的项目,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及特征比较,得出在占地面积为主要制约因素的条件下,当污水排放执行二级排放标准时,可选择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两种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当污水排放执行一级排放标准时,可选择SBR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鉴于占地面积制约,建议将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设计成地埋式。对于污水处理后再生利用的项目,分居住区和高校两种情形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居住区中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时,可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当回用于景观用水时,可采用SBR工艺;MBR工艺可作为高档住宅区的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当高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受土地面积制约时,可选择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受面积制约时,可选择运行费用较低的生物氧化接触法或生物曝气滤池处理技术。 (4)在适宜于分散处理工艺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得出用户自助模式可适用宾馆、写字楼、商业会所及高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管理;建设-拥有-运营模式(Build-Owning-Operation,简称BOO)适用于中、小型居民社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的运营管理;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模式)适用于大型居民社区、经济开发区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管理。 (5)提出了加快制定污水分散处理技术体系、促进污水分散处理的优惠政策、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及在线监测等促进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应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污水分散处理 中水回用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应用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污水分散处理模式适用区域判定
2.1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分析
2.1.1 污水集中处理特征分析
2.1.2 污水集中处理制约因素
2.1.3 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
2.2 城市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分析
2.2.1 分散处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2.2.2 污水分散处理制约因素
2.3 城市污水分散处理区域判定
第三章 污水分散处理技术模式构建
3.1 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3.1.1 人工处理技术分析
3.1.2 自然处理技术分析
3.2 区域污水分散处理技术模式构建
3.2.1 达标排放分散处理技术模式
3.2.2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分散处理技术模式
第四章 污水分散处理运营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
4.1 构建污水分散处理运营管理模式
4.1.1 污水分散处理市场化运营管理
4.1.2 污水分散处理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
4.2 污水分散处理发展对策
4.2.1 建立污水分散处理技术体系
4.2.2 制定分散处理优惠政策
4.2.3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4.2.4 完善收费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你还可以到诚信论文发表网(cxlw027),豆丁,红袖添香论文网,维普,携手论文网,万方,知网……这些网站上面找论文,一般论文都可以在那些网站上面找到。

6.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的若干分析

城镇污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污水处理厂加强城镇污水处理是非常必要。但是,为了避免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常见一些问题的产生,逐渐将监测技术应用到其中,以此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效果。下面就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1 污水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目的以及是特点
任何一项技术的使用,都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目的,只有明确各项内容,才能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是应用的效果,下面就对具体的特点和目的, 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1.1 主要目的
其实,近几年随着城镇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样城镇污水量逐渐增加,并且有原始的分散式污染转变成集中式污染,这样也给城镇污水处理厂各项工作的展开带来一定的难度[1]。因此,为了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是非常必要。污水监测技术的存在,就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的处理的阶段,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将其问题上传到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提升污水处理的效果,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效果。
1.2 特点
污水监测技术的存在主要是保证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的效果,保证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可以形成一个全面监督管理的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上传等特点。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一般是由5个方面组成,主要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并且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问题,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准确性。(2)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利用GPRS 无线数据作为污水检测技术运行的核心,并且使用范围相对较广,技术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这样可以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的实时性,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并且上传到数据库中,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项污水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安全性。(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可以对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故障,以及产生的信息日志进行保存,这样可以通过数据和污水处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日志管理,全面掌握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避免产生异常情况[2]。同时,污水监测技术可以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方法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提升污水处理的效果,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稳定性,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2 技术主要指标和项目
污水监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主要指标和项目进行明确,这样可以保证技术应用是否达到相关标准,下面就对具体的技术指标和项目,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2.1 技术指标
主要是根据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指标,展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为污水处理效果的提升,给予了基础性的保证。
2.2 主要项目
根据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污水排放的需要,再加上污水的来源、具体的性质,可以将污水监测技术分为基本控制、选择性控制等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基本控制。基本控制主要是指一些能够去除污水中的常规的污染物,例如:总磷,总氮,氨氮、粪大肠秆菌方面。(2)选择控制。选择控制一般为24个控制项目,例如:硫化物、甲醛、有机磷农药等方面[3]。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只有对各个方面进行处理,并且利用监测技术判断基础控制和选择控制等相关内容达到标准,才能将城镇污水进行排放。
3 污水监测技术
污水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有:监测点位、监测频次、检测方法等方面,下面就针对这几点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3.1 监测点位
污水处理水质取样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进口和末端排放口。同时,在排放口合理的位置,安装污水适量自动计量装置、自动比例采样装置等,并且可以在污水中的pH、水温、COD等方面安装在线监测装置,这样可以全面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可以及时的解决,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效果。
3.2 监测频次
在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对出水水质的每季度最少监测1次。但是,若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的监测,并且将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对比,以此形成连续对比的模式, 分析其中存在的异常,以此保证污水处理的标准[4]。但是,由于季节的不同,监测频次也需要适当做出调整,例如:在冬天需要适当增加监测频次,这样可以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3 监测方法
从化学需氧量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通过稀释和接种法监测等方面,并且针对污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采用重量法。同时,针对动植物油主要采用红外光度法,pH值采用pH计监测。其实,在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都是保证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的效果,保证污水处理达到相关标准,避免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只有对各项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才能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保证各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下面就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1)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为了降低运行成本,保证在合理处理支出下的出水水质能够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对进水COD的参数值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1500mg/L。同时,根据我国的相关标准,COD的参数值为为500mg/L的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但是参数值在500~1000mg/L 的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中有一部分为工业废水;参数值>1000mg/L 的污水处理厂,那么大部分进水为工业废水。在明确这些内容以后,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污水监测技术,保证污水监测的准确性,使污水排放达到标准。(2)应用氧化工艺处理污水,需要对碳、氮、磷等方面的比例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应当控制在100:5:1,避免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5 结束语
本文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其目的就是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的效果,以及各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效果,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进而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最大经济效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阅读全文

与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中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浏览:893
西安污水检测 浏览:38
海水提取溴为什么直接蒸馏 浏览:173
开远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哪里买 浏览:897
空气净化器出现88是怎么回事 浏览:225
手工蒸馏花 浏览:576
废水物理性质 浏览:394
怎么将污水井盖抬升 浏览:657
工业废水测定金属用什么仪器好用 浏览:725
久保田758空气滤芯什么型号75 浏览:471
500污水管道闭水 浏览:135
净水机如何接电源 浏览:652
水温什么温度会生水垢 浏览:380
小区污水改造工程需要哪些资料 浏览:546
烟台辛安河污水处理厂地址 浏览:67
净水机滤清器怎么清理 浏览:846
小区旁的污水处理站 浏览:315
冷芯树脂的两种组分 浏览:302
污水处理超滤膜什么品牌最好 浏览:920
华邦泉超滤净水机怎么换滤芯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