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范县新区的范县新区建设成就显著
范县新区1996年经市政府批准启动建设以来,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成框架,五年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克服困难,艰苦创业、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克服困难,艰苦创业,推动新区建设顺利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总额7.2亿元,开竣工项目183个,完成楼房建筑工程总面积72.1万平方米,形成“五纵五横”道路框架,绿化道路8条10.4公里,亮化道路6条7.9公里、安装路灯346盏,建成区面积达到3.9平方公里。水、电、路、讯、气等市政设施基本配套,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设施趋于健全,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常驻人口达到4万多人,新区已成为范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6年,新区建设按照“提高品位,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功能完善,以争创市级文化卫生园林城为载体,塑造特色、提升品位、体现风格,做大做亮做美新区。一是以道路供水工程为重点,努力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以市场、学校建设为重点,努力在完善新区功能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以道路绿化、路灯与街心公园建设为重点,努力在美化环境方面实现新突破。四是以城市建设管理执法监察为重点,努力在新区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目前,各项工程建设都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工程已经完成,迎宾大道与金堤路总长2100米,9月份建设竣工。南环岛街心公园完成地面铺装和各类管线铺设。新区水厂完成高度营办楼、清水池、加氯间、虹吸滤池等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天24小时供水。新区2万吨污水处理厂完成总投资2126万元,综合办公楼内外装饰已完工,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及集水井完成钢筋砼底板施工。一中南校区完成地基工程,商贸城二期工程完成建设,美景园住宅小区二期工程完成主体施工,黄河路沿路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新区市场进一步扩大,吸纳商户和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了确保新区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城建部门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围绕招标过程中易发腐败的关键环节,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成立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加强上下信息沟通和反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一步完成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坚持制度贯穿招标投标整个过程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严把招标投标报名关、资格预审关,逐步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三是积极探索建筑市场准入退出制度,逐步建立起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对具有违法行为的建筑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在规定年限内不得参与招投标。四是建立加强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规范专业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章制度,完善建筑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招标全过程的监督,整个招投标过程,积极与纪检、监察部门合作,各行其责,依法行政,形成严密监督网络,有效遏制了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五是完善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充实健全评标专家库。对评标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和定期考核,并对评标专家评标定标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六是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实行招标信息发布制、招标公示制、招标代理制,整个招标过程中各部门全程监督,实行阳光作业,从源头上防止了暗箱操作,虚假招标等不法行为发生,使我县招投标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今年来,通过我县有形建筑市场共招标项目11个,总建筑工程面积52461.8m2,投资额为3268.42万元;市政工程绿化总面积9689m2,投资额126.1万元,建设工程招标率100%,公开招标率100%。
㈡ 河南濮阳是个怎样的地方生活水平怎么样啊
濮阳,位于河南复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制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接壤,西与安阳汤阴县、滑县接壤,西南与新乡长垣县毗邻,鹤濮高速将鹤壁与濮阳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气、盐、煤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濮阳先后荣获中华龙乡、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无烟草广告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濮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以上内容来自于濮阳网络,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㈢ 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程建强李中明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新乡,453002)
摘要通过对豫北平原地下水的综合调查,发现其环境地质问题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并又导致了泉水消失、湿地减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在环境地质问题形成背景和形成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为活动尤其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天然均衡状态,其演化模式具有双向性。最后,提出了减少和防止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条件演化模式对策
环境地质问题是由于地下水系统中的天然水动力场及化学场发生改变引起环境恶化的地质现象。豫北平原指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河南部分,总面积约2.0×104km2,隶属于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及濮阳市,2000年总人口为1508.48万人,工业总产值为422.85亿元,近10年经济增长速度在8%以上。是河南省的能源、石油化工、冶金、电子、电力和纺织等重要工业基地,也是粮棉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区。因此,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笔者拟对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演化及对策进行分析。
1环境地质问题
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又导致了泉水消失、湿地减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次生环境地质问题。
1.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1991~2000年间,豫北平原形成了6个较大的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各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计下降值分别为:武陟漏斗为5.08m,安阳市漏斗为11.25m,新乡漏斗为4.3m,内黄北漏斗为12.85m,南乐东北漏斗为8.88m,滑县北漏斗为9.68m(图1)。各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多持续下降,总面积达7748.75km2(据0m变幅等值线圈定),且东北部的漏斗区和华北的大漏斗连为一体,并引起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自1991年以来,区域10年累计下降约1.3m。地下水下降漏斗的形成和扩大,给豫北平原的工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2泉水消失和湿地减少
豫北平原的多处名泉断流干枯。如辉县的百泉,1978年前月平均流量达3.3m3/s,现已干枯。近年来,辉县市为恢复百泉旅游景区而人工引水,直接耗资数千万元。焦作的王母泉和九里山泉也已消失。同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如沿黄湿地保护区。
图1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幅等值线图(1991~2000年)
1.3地面沉降
已发现地面沉降发生的地段主要在濮阳市,若以1997年的地面高程作为初始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量及不均匀性也逐步增大,从1997年至2001年累积沉降量分别达到41mm~57mm,其差值为16mm。
在新乡、武陟北、安阳及滑县等漏斗区是潜在的地面沉降发生区。
1.4地下水污染新乡县和浚县一些地区地下水
Ⅳ(较差)类水分布于大部分地区,大多数为铁、锰、氟超标。V(极差)类水分布于山前与黄河平原的交接洼地区、黄河故道砂地区的内黄及延津北一带,濮阳东南部、范县南部炼油污染地带。超标离子为矿化度、硬度,濮阳东南一带为As、Pb。Ⅳ(较差)类水和V(极差)类水分布面积占豫北平原总面积的75%以上,且有扩大趋势。
2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背景
2.1地形地貌
豫北平原西部邻区为太行山区,海拔高度203~40m,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微向东北倾斜。坡降1∶500~1∶2000,地势相对较平坦。
豫北平原主要为堆积地貌,即西部山前地带的冲洪积平原和南部、东部的冲积平原。
2.2地层岩性
豫北平原第四系从老到新特征如下:下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上更新统(
全新统(Qh):西部分布在山前的安阳河、石门河、峪河等冲积扇及现代河床中,厚度一般数米。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砂砾石层。以东地区均为全新统地层,厚度为10~30m。
2.3气侯特征
豫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据1990~2000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4.2℃,平均降水量598.74mm。时间上,年内降水多集中于5~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2%,而冬春季节降水量较小。在地域上,沿黄河、太行山前和淇县—长垣县一带降水量较大;安阳市东部、濮阳境内降水较少。区内水面蒸发量一般在900~1400mm,且由西部到东部渐次增大。
2.4水文特征
豫北平原地表河流主要发育有海河水系的卫河和黄河水系的黄河。
黄河位于区南边界,长约317.5km。黄河形成了黄淮海平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岭。多年平均流量1447m3/s,自1970年以来,黄河下游先后有20年相继发生断流。
卫河分布于区中部,长约252km。现已无源头清水,所接纳的多为沿途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少量的引黄灌溉退水。多年平均迳流量为4m3/s。
2.5背景分析
豫北平原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决定了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并为其提供了赋存和活动场所。第四系地下水系统主要为浅层含水层系统,是指埋藏40~160m深度内含水介质及其中的潜水和半承压水系统,其含水介质以松散的中细—粉细砂为主,底界为相对稳定的区域性粘土和粉质粘土。
气象和水文特征多年表现为一定变幅的周期性波动,受其影响,地下水循环系统表现出对应的变化规律,即丰水年补给量的增加、排泄量减少及地下水位上升→枯水年补给量的减少、排泄量增加及地下水位下降的周期性,且多年表现为相对稳定。它们共同构成了豫北平原地下水循环系统维持天然均衡状态的自然因素。
3环境地质问题的成因
3.1人为活动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3.1.1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豫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修建了大中型水库10余座,如马安石水库,宝泉水库,彰武水库,小南海泉水库及岳城水库等。使人工调节作用加强,改变了山区地表迳流模式;出山口的迳流量减小,行洪补给豫北平原地下水量锐减,其补给量减少至约占总补给量的10%。
现在,豫北平原已建设了人民胜利渠、武嘉灌引水渠、丰收渠、长虹渠、群库干渠等引水工程,从黄河及山区水库引水到区内灌溉或供城市用水。渠水下渗或灌溉农田入渗则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其补给量约占总量的29%。
3.1.2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
豫北平原地下水总体迳流方向与地势变化基本一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由西部山前的补给源区向东部迳流,由南部黄河补给源区向东北方向迳流。但人工开采使其迳流方向有所改变,形成以各漏斗为中心的局部地下水汇流模式。
3.1.3对地下水排泄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兴井灌农业和双保农田区,用于灌溉的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大。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地下水水源地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增大,开采量剧增。1990年以来,各行业地下水年均开采情况为:仅浅层开采总量为25.38亿m3,其中,工业用水量为2.44亿m3,占9.6%;生活用水量为2.95亿m3,占11.6%;农业用水量为28.36亿m3,占78.8%。开采量占地下水系统总排泄量的68%以上,逐步成为最主要地下水排泄方式。
而且,豫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地下水开发利用布局与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吻合。一方面,在山前冲洪积扇区和临黄地区,分布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开采利用强度较低,开采潜力指数大于1.4,地下水资源大量闲置或被蒸发;另一方面在城市(镇)区及中北部农业区,地下水资源不够丰富,而开采过于集中,开采强度较大,开采潜力指数小于0.6。这种布局突显出地下水开采的不合理性。
上述人为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地下水开采不断改变着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及模式,使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天然均衡状态日益被破坏。
3.2人为活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污水灌溉,出现大量点状和面状污染源。如新乡市北站区,1999年其废水排放量就达2036.23万t/a,仅有少量达标排放,使流经该区的卫河水质PH值7.9,浑浊度1220,总硬度546.84mg/l,锌257μg/l,酚80μg/l。据2002年调查,地表水除黄河、淇河为Ⅱ类水外,其余的皆为V类水,这些污染河渠皆是线状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提供了地下水污染的一个必备条件。
3.3成因分析
据1991年至2000年均衡计算,豫北平原地下水循环系统每年采补均衡差为-1.54亿m3,由于人为活动,以不合理开采为主的地下水排泄量之和长期大于补给总量,对天然均衡状态的破坏程度日益加重,随着这种负均衡的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今总面积达7748.75km2的六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并引起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波动下降,新的水矾力和水化学作用的发生,又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次生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
(1)泉水消失和湿地减少:由于径流场的改变,原来作为排泄区(点)的泉和湿地逐渐成为补给区(点),地下水向漏斗区径流补给量不断加大,从而造成泉水减少至消失和湿地面积缩小。
(2)地下水污染:漏斗区形成了以下降中心为排泄点的径流场,在水动力和水化学作用下,周边及上层天然污染源如咸水等及人为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向开采层运移,使地下水恶化。
(3)地面沉降:主要由于漏斗区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头大幅度下降,导致上覆地层浮托力锐减,促使饱和粘土层中孔隙水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土层排水固结造成地面沉降。
综上所述,豫北平原境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为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地下水大量开采。
4环境地质问题的演化模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豫北平原人为活动相对较弱,地下水基本遵循天然循环规律,区域水位较高。此后,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使地下水循环系统天然均衡状态的破坏程度加重,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随着豫北平原需水量的增大,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继续进行,在现状条件下,环境地质问题将日益突出,最终将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
然而,如果由于人为活动等影响,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则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产生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阳、延津及封丘等地的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并最终形成地质灾害。说明环境地质问题具有双向演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的演化模式如图2所示。
图2豫北平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演化模式图
5对策和建议
5.1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科学利用地下水
由于豫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科学利用地下水对减少和避免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剧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
5.1.1漳卫河冲洪积扇区
漳卫河冲洪积扇区浅层含水层组的底板埋深为40~80m,局部可达100m。在这一区域内浅层水主要是用于农田灌溉。
(1)按照地下水水位应小于整个含水层厚度的1/2,且剩余含水层厚度不应小于20m,确定地下水限制开采保护区及其限制水位。因此,一般地下水位应保持在20~30m。
(2)冲洪积扇前缘交接洼地的部分地段有微咸水分布,应适当加强开采,以减少蒸发形成大的水力坡度,加快补给速度,促进循环,使地下水水质逐步改善。根据多年开采情况分析,这些地段的地下水位应控制在7m为宜。
(3)在安阳市的安阳河、辉县市的峪河、黄水河的冲洪积扇等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段可建立集中开采型水源地,适度加大开采量,降低地下水水位以夺取降水入渗量的侧向迳流量,腾空调蓄库容,实行丰蓄枯用。安阳市的极限水位埋深为28.9m,峪河、黄水河的冲洪积扇为35m。
5.1.2黄河冲积扇区
(1)临黄地区可建立傍河水源地,如武陟县詹店—原武镇、新乡县朗公庙—福宁集乡、濮阳市子岸乡等可建立集中开采型水源地,增大地下水资源潜力。
(2)为防止咸水区的继续扩大,对微咸水主要分布地段即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和沿黄洼地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对漏斗区应控制开采量使其水位不再下降,后有所回升;对沿黄洼地区加大开采量,适当降低地下水水位,最大限度地夺取降水入渗量和侧渗量从而加强循环,使微咸水逐步淡化。据此,对于漏斗区的水位,应高于2000年枯水位;对于沿黄洼地,水位应控制在8m以下。同时加大微咸水改造利用量,但在湿地保护区应保证湿地的安全。
5.2节约使用水资源
豫北平原约有78.8%的供水量用于农业灌溉,农业节水尤其是中北部地区对减少和避免环境地质问题十分重要。渠道衬砌可节水20%,塑料管输水灌溉可节水25%,喷灌可节水30%,滴灌节水率最高可达50%。目前区内农业采用高节水灌溉手段(管灌、喷灌和滴灌)的灌溉面积仅占25%以下,应大力推广应用。
目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城市为70%~80%,而中小城市仅为20%~50%。由于工艺技术落后,钢铁、化工和造纸等工业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6~8倍。应对耗水大的企业做出调整,加快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鼓励发展效益好、耗水少、污染轻的企业。做到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
豫北平原缺水的局面将长期存在,须将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措施,以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业节水为重点,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节水措施,全面实施节水。
5.3净化废、污水,实现废水资源化
豫北平原5地市污水排放量较大。目前,5个地级市已相继兴建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既避免了污水的直接排放而形成地下水的污染源,又增加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但处理能力相对仍较小,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有30%。应加速污水处理进程,增大污水处理量。
鸣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马沛申高级工程师对本文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林丰年,李昌静等.环境水文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张宗祜,沈照理,薛禹群等.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3]赵云章,邵景力,阎振鹏等.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
[4]彭汉兴.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5]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㈣ 消化系统怎么造句
1、 他大声地懒洋洋地愉快地讲话,俨然是一位消化系统同他钱袋的状况一样良好的绅士。
2、 压力与导致心脏病的所有诱因有关,降低对不利情绪和消化系统的免疫能力。
3、 丝兰还能提高消化能力,并有效帮助肝脏、血液和消化系统排毒,并减少便臭.
4、 第三部分:消化系统常见的心身疾病举例。
5、 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拥有成千上万的共生细菌,这些共生细菌对宿主肠道的营养加工、粘膜免疫耐受和一些其它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6、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 谷芽入药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8、 这充分说明了蜡皮蜥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其食性和生态习性相适应,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和低等性。
9、 正常人的消化系统有大量的细菌寄生,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氏菌及隐球菌等。
10、 为何如此:一旦蚂蚁吃了他们,硼砂会破坏蚂蚁的消化系统以及蚂蚁的外部骨骼,结果是蚂蚁见阎王。
1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3只大鸨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12、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13、 当你断食时候你的消化系统处于休息状态,这使得身体可以修复那些一直没有得到免疫系统关注过的其他组织。
14、 第四部分:中医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
15、 吃太多会让你的消化系统高负荷运转,增加你的不适感,也就很难沉静地入睡了。
16、 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肺部罗音为主,肺外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明显。
17、 长期坐在轮椅上容易得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会造成骨质疏松,尤其是容易长褥疮。
18、 如果睡觉超过八小时:越睡越懒,智力下降;增加患中风、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增加患呼吸道、心脏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睡眠日,要睡得健康哦!
19、 睡眠超过八小时的三大危害:越睡越懒,智力下降;增加患中风、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增加患呼吸道、心脏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世界睡眠日快乐!
20、 雨季全方位养生:关节和肌肉方面,湿重阻气血循环,少动易增病痛;消化系统方面,病毒细菌活跃,要防急性胃肠炎;皮肤要保持清爽,多吃蔬果少熬夜。
21、 【电脑族护肝法宝】久视伤肝,久坐伤骨,长时间盯着显示屏,容易头昏头痛。肝气不舒,则会出现高血压、消化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症。上班族养肝不妨喝枸杞粥,枸杞30克,大米60克,将大米煮成半熟,加入枸杞,煮熟即可食用。
22、 微笑好,常微笑!1心脏好:微笑时心脏和全身负担最轻;
2、胃健康:人的消化系统与心情有密切关系;
3、慢衰老:微笑让面部肌肉承受最小压力;
4、人缘好:微笑是世界上最有亲和力的语言;
5、易成功:你会拒绝与微笑牵手吗?^_^记得经常微笑哦~。
23、 忍是道而非术,否则怀着机心,受了那么多的负能量,总得有发泄的渠道,否则会影响消化系统。气往何处消,忍者不敢又不想跟陌生人或有利害关系的人翻脸。那牺牲者必然是你有条件对他发泄的人,亲人命中率甚高。林夕
24、 同时,本课题重点研究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脱水和厌氧消化系统。
25、 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质酒酿米饼和淀粉质,对消化系统大有益处。
26、 据称,很多市民暴饮暴食或食用了不洁的食物,加之生活规律的改变,所以易突发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27、 热泉微生物利用酵素以氢维生,螺旋杆菌与弯曲杆菌也用同样的方式在消化系统中存活。
28、 但是他们补充说,研究无法表明钙和奶制品食物的摄取量和除了消化系统的其他如前列腺癌,乳腺癌或其他任何癌症有什么关联。
29、 它是清除结肠毒素的保健食品,它能显著地促进大肠蠕动及有效地清除宿便、肠内毒素及消化系统内的其它有害废物。
3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迷走神经的解剖与功能及其支配消化系统生理活动的研究状况,以及迷走神经切断后对消化腺分泌以及消化道运动所造成的影响。
31、 我们医院的特护部收治了一位84岁的退休证券经纪人,他患有消化系统溃疡,引发内出血而休克。
32、 结论:黄连素对消化系统功能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33、 有些铁离子随汗液流失。另外,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高强度的耐力运动有时是与消化系统内出血联系在一起的。
34、 这些不同的器官共同组成身体的一个系统,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
35、 应用行蜡常规切片,HE染色,对蜡皮蜥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36、 鸡胗能够泡软消化系统中食物.
37、 目的了解食管癌低发区河南省范县居民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情况。
38、 肌肉,骨骼,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39、 与杂食性鸡类、食虫鸟类及猛禽比较,勺鸡的消化系统具有典型植食性鸟类的特征。
40、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仿刺参的消化系统.
41、 促进分解我们消化系统,降低对我们的胰脏和肝脏器官.
42、 结果表明,克氏螯虾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43、 睡前不宜吃“大餐”。消化系统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
44、 它也是消化系统进行化学作用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45、 栉孔扇贝消化系统由食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及消化腺等组成。
46、 运用光镜技术研究了锯齿米虾的消化系统。
47、 全书共分十一章三十二节,主要分为总论、骨骼系统、筋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皮肤、泌尿器、五官器和关于全身之生理等。
48、 记者看到,此次降价的53种消化系统药品,涉及60个单独定价的高价药品和286个统一定价的普通药品,具体品种包括奥美拉唑注射液、硫糖铝等常用药。
49、 舒肝理气、和胃健脾、增强消化系统功能。
50、 黑木耳中的胶质,有助于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和聚集并排出体外,清涤胃肠。
㈤ 与黄河有关的信息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