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处理系统中,化粪池、初沉池、二沉池、调节池、厌氧池,分别都是什么用途相互之间都是什么关系
1. 化粪池:用于收集和初步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特别是厕所污水。在此过程中,固体废物被分解并沉淀,从而减少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
2. 初沉池: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其主要功能是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固体颗粒。这有助于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压力,并提高整体处理效率。
3. 调节池:用于平衡污水处理过程中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它可以在进水流量和水质波动时起到储存和调节的作用,确保后续处理单元能够稳定运行。
4. 厌氧池: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这里的微生物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创造条件。
5. 二沉池:位于污水处理过程的末端,用于再次沉淀和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经过这一步骤后,大部分污染物已被去除,出水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② 二次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有什么作用 - 知乎
二次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是实现泥水分离,确保污水混合液的澄清,同时对污泥进行浓缩,为后续处理提供纯净的出水。在甘度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中,由50余种细菌组成的复系菌种展现出广谱适应性和高去除率,最终,二次沉淀池作为污水处理的最后一环,对保证出水水质的悬浮物含量达标至关重要。
二次沉淀池在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基本要求:水力负荷一般控制在0.5至1.8立方米每平方米每小时,工业废水处理时,考虑到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表面水力负荷宜较低。固体表面负荷则根据污水类型不同,一般为150至192千克每平方米每天。池边水深建议在2.5至4米之间,直径越大,水深应相应增加,以确保水力效率和有效容积不降低。出水堰的溢流率或负荷应在1.5至2.9升每平方米秒的范围内。
在运行管理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确保配水设备正常运行,使各二沉池的混合液流量均匀;定期检查并清理浮渣斗,及时排出积渣并冲洗,调整浮渣刮板与挡板配合;检查并调整出水堰板的平整度,防止出水不均或短流现象;观察出水感官指标,如污泥界面变化、悬浮污泥量、有无污泥上浮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检查刮泥、刮渣、排泥设备运行情况,注意其声音和部件状况,及时调整或修复;定期检修二沉池,检查水下设备、管道、池底与设备配合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复;地下水位高时,需确认地下水位情况,必要时先降水位再放空;按照规定对二沉池进行常规监测项目分析化验。
常规监测项目包括:pH值,活性污泥系统正常时,二沉池出水pH值应略低于进水值,一般在6至9之间;悬浮物(SS),出水SS应低于30毫克/升,最大不应超过50毫克/升;溶解氧(DO),出水DO值应略低于曝气池出水值;化学需氧量(CODcr)和生物需氧量(BOD5),出水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氨氮和磷酸盐,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氨氮小于15毫克/升,磷酸盐小于0.5毫克/升;有毒物质,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泥面,可使用在线泥位计实现剩余污泥排放的自动控制;透明度。
若二次沉淀池设置不当,即使生物处理效果显著,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泥水分离效果不佳,出水水质仍可能无法达到标准。同时,若污泥浓缩效果不佳,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难以保证,导致曝气混合液浓度降低,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进而影响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