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60年兴化的变化
60年,江苏城市版图五次大调整
你可知道,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江苏这片土地分归两署一市,直到1952年底,国家才恢复江苏省建制。你可知道,解放之初,松江、宝山、嘉定、南汇、奉贤等如今隶属于上海的区域,都是江苏的一部分,被称为松江专区。你可知道,直到1983年,江苏的地级市还只有7个,另外有7个地区。而就在那一年,地区的概念在江苏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13个地级市、106个县(市、区),1029个乡镇,300个街道办事处,共同构成了江苏大地。江苏城市版图的变化轨迹,是祖国60年发展进步的缩影。
第一次重大调整
时间:1952、1953年 调整内容:恢复江苏省建制
“从解放以后,江苏大的区划调整有五次,而市、县、乡、镇等行政区划的调整,则是一直在进行。”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贾敬业说,首次重大调整,当属恢复江苏省建制。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并没有江苏省的建制。“1949年,江苏全境解放之后,中央政府在这片土地上分设苏南、苏北行政公署,以及华东行政区直辖的南京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江苏省当时分别归属这3个省级行政区。到了1952年11月,中央批准,恢复江苏省建制,撤销苏北、苏南两个行署,并将山东、安徽省原为江苏旧辖的地区,划回江苏省属,比如原属山东的徐州市、丰县、沛县,原属安徽的江浦,就是那时候重回江苏的。”
1953年,两署一市合并,那一年,江苏省的管辖范围包括徐州、淮阴、盐城、南通、苏州、镇江、扬州、松江8个专区,以及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徐州、南通这6个地级市。有意思的是,6个地级市下辖的区,起名都很不讲究,要么按数字排列第一区、第二区;要么按方位叫东区、南区。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八大专区之一的松江,下辖松江、宝山、嘉定、青浦、南汇、奉贤、金山等9个县——在之后的1958年,这片土地以及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就陆续划归上海,一部分江苏人也因此变成了上海“阿拉”。1970年,专区更名为地区。
第二次重大调整
时间:1983年 调整内容:地市合并,分设11市
地区(专区)、地级市并存的格局一直存在了30多年。直到1983年,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地区”才在江苏完成历史使命,那一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地区建制,并形成了11个省辖市的格局。
“对于‘地委书记’这个职务,很多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是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职位,级别相当于市委书记。地区和地级市都由省政府直接领导,有的地方既有地区,又有地级市,比如苏州地区和苏州市并存,苏州地区就只负责管理苏州市之外的县和县级市。”贾敬业说,随着人们对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出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推进行政机构改革等考虑,“一向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在1983年又迎来重大调整——撤销地区。”
据介绍,在这一年,江苏省全面实行地市合并,撤销了徐州、淮阴、盐城、南通、镇江、扬州、苏州地区,将盐城地区所在地的盐城县设为地级盐城市,同时把清江、扬州、镇江三个县级市提升为地级市——淮阴市、扬州市、镇江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分设11个地级市(与现在比尚缺宿迁和泰州两市)。目前,市管县体制已成为各地普遍的管理区划模式。
第三次重大调整
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调整内容:撤县设市
昆山、张家港、江阴等26个县级市,如今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成为小康路上的排头兵,而它们的设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除了常熟早在1949年即已作为一个县级市而存在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共撤销仪征、沙洲等县,设立30多个县级市。直到1997年,国家暂停撤县设市。如张家港市,1986年设立;江阴市,1987年设立;宜兴市和昆山市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设立等等。
县和市的区别在哪里?贾敬业表示,原则上来说,主要体现其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同时,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当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大量的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转移,那么就具备了设市的基础。虽然有些专家对撤县设市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这一调整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少县设市后,发展更添活力,城市规划建设的起点也更高了。”
第四次重大调整
时间:1996年 调整内容:增设泰州、宿迁两个地级市
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江苏增设泰州和宿迁两个省辖地级市,至此,13个省辖市的格局正式形成。
谈到这两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贾敬业回忆说,“当时最主要是考虑到苏中苏北发展的需要。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当时淮阴和扬州两市管辖的地域较大,有人形容淮阴是‘小马拉大车’,虽然不够准确,但也道出了当时淮阴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的一个方面。”
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淮阴和扬州两地的行政区划,实行淮宿、扬泰分治。贾敬业介绍说,在那一年,县级宿迁市被撤销,设立了地级宿迁市,并将淮阴市管辖的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划归宿迁市管辖,实行淮、宿分治。同时泰州、泰兴、泰县这“三泰”地区从扬州市分离开来,设泰州市。
“泰州的工业基础较好,解放之初就是苏北行署的驻地,而将其设为地级市,更有利于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据了解,当时为了更好地论证调整的影响,省民政厅还专门请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做了苏南和“三泰”地区行政区划问题的研究课题。
第五次重大调整
时间:2001年前后 调整内容:撤县(市)设区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省内各中心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但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市县同城”问题制约。为了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撤县(市)设区工作。
当时全省共调整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10个省辖市的行政区划,先后撤并了14个县(市、区),南京的江宁区、六合区,就是在那时由一个县变成了主城的一部分。撤县设区后,城市空间变大了,生产力配置和城市功能布局趋向合理,也增强了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2009年,南通的通州市也改设为通州区。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乡镇调整方面,江苏省也有很大的动作。1998年,江苏省还有1974个乡镇,但到了2008年底,只剩下1029个。“乡镇撤并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贾敬业说。
撤县设市名单
■1983年
常熟县→常熟市
■1986年
仪征县→仪征市
沙洲县→张家港市
■1987年
江阴县→江阴市
宿迁县→宿迁市
丹阳县→丹阳市
东台县→东台市
兴化县→兴化市
淮安县→淮安市
■1988年
宜兴县→宜兴市
■1989年
昆山县→昆山市
启东县→启东市
■1990年
新沂县→新沂市
溧阳县→溧阳市
■1991年
如皋县→如皋市
高邮县→高邮市
■1992年
吴江县→吴江市
邳 县→邳州市
泰兴县→泰兴市
■1993年
太仓县→太仓市
南通县→通州市
靖江县→靖江市
金坛县→金坛市
■1994年
江都县→江都市
海门县→海门市
扬中县→扬中市
泰 县→姜堰市
■1995年
句容县→句容市
吴 县→吴县市
武进县→武进市
无锡县→锡山市
■1996年
大丰县→大丰市
===========================================
1953年江苏行政区划
(6市8专区)
●南京市11区、1镇
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第十一区、大厂镇
●无锡市8区
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
●苏州市6区(含郊区)
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郊区
●扬州专区(驻扬州市)2市10县
扬州市、泰州市、宝应县、兴化县、高邮县、江都县、泰县、六合县、仪征县、泰兴县、靖江县、江浦县
●南通专区(驻南通市)7县
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县、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
●南通市6区
城东区、城西区、钟秀区、唐闸区、狼山区、芦泾区
●常州市6区
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戚墅堰区
●徐州市5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贾汪矿区
●徐州专区(驻徐州市)10县1市
新海连市、赣榆县、丰县、沛县、邳县、砀山县、东海县、萧县、新沂县、铜山县、睢宁县
●淮阴专区(驻清江市)1市6县
清江市、灌云县、沭阳县、宿迁县、涟水县、泗阳县、淮阴县
●盐城专区(驻盐城县)8县
盐城县、滨海县、射阳县、阜宁县、淮安县、建湖县、大丰县、东台县
●镇江专区(驻镇江市)1市10县
镇江市、扬中县、丹徒县、江宁县、句容县、丹阳县、武进县、金坛县、溧水县、溧阳县、高淳县
●苏州专区(驻苏州市)1市9县
常熟市、常熟县、江阴县、昆山县、吴县、震泽县、吴江县、无锡县、宜兴县、太仓县
●松江专区(驻松江县)9县
松江县、宝山县、嘉定县、川沙县、青浦县、上海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
==================================================
江苏城市化数字60年
六十年,城市变化有多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统计公布了一组数据,生动地展现了60年来江苏城市配套、生活条件、人居环境的巨变。
■城市化:
从建国初期的12.4%提高到2008年的54.3%,江苏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0个百分点,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提升最快的省份之一。
1949年江苏城镇人口共437万,到1978年也只有570万。而到了2008年,全省城镇人口已达3775万,是解放初期的8倍多。■城市供水:
建国初期,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仅为7.3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不足10%。到2008年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已达到2356.86万立方米,是建国初的230多倍,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达到99.88%。
■城市燃气:
建国初,城镇居民家家户户的燃料主要依靠柴火、木炭和煤炭。1966年8月,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发展液化气用户。1971年1月,南京又率先发展管道煤气,并逐步进入全省。至此,燃气以方便、快捷、污染小的巨大优势,逐步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1992年,全省城市人工煤气的日生产能力49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6万人。2008年,全省人工煤气日生产能力达到4293万立方米,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的用气人口达到2728.8万人,城市燃气普及率98.23%,县城燃气普及率94.03%。
■城镇污水处理:
解放初,全省仅在南京市的颐和路公馆区有一座日处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到2008年底,全省实现了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共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321座,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4.13%,污水集中处理率61.33%。
■城市道路:
1949年,全省城市道路长度747.48公里、道路面积462.5万平方米。到2008年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8760.7公里,道路面积4733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了37倍和100倍。
■城市路灯:
解放初期,我省城市只有少量主要干道才有路灯,1951年全省共有路灯4608盏,1979年全省路灯增加到42407盏,到2008年全省共有路灯1858860000盏。
■城市公交:
1949年,全省只有南京有20辆公交车在运营。1965年,全省城市公交车共计488辆,运营线路1003.1公里。2008年,城市公交车已达25369辆,运营线路14657公里。
■城市出租车:
1949年到1978年间,江苏出租车行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起步发展,到1992年全省已有出租汽车8133辆。近几年来,全省出租车数量基本稳定在45000辆左右。
■城市公园:
解放初期,城市公园稀少。到1978年,全省也仅有城市公园59个,园林绿地面积7303公顷,而到2008年底,全省公园数达到715个,县以上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31405公顷,分别增长了12倍、18倍。
⑵ 洋口港详细资料大全
洋口港 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长沙镇及其外海的一座离岸型深水港。其位于长江口北翼,利用古长江入海口水道通向黄海国际航路。目前由阳光岛海上作业区、长沙镇临港工业区及黄海大桥等陆海配套设施组成。洋口港在如东县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港口引领”是县域经济的首要战略。洋口港在完成第一个十年开发周期后,起步区完成了相当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中石油等重点产业项目的投产,初步实现了产出回报。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同意如东洋口港对外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对外开放共6910米岸线,15个泊位;设立正团级边防检查机构和正处级海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⑶ 环保新质生产力| 江苏省如东县乡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一期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是由相关组织面向环保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年度技术推广服务,旨在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自1991年以来,累计推广了4300多项实用技术装备和工程。
江苏省如东县乡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一期工程是入选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之一。由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建(如东)有限公司申报,业主单位为如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推荐。
该工程采用了PPP模式,于2020年6月1日正式运营。工程包括马塘污水处理厂为中心,辐射其他5座污水厂、多座泵站和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及配套污水管网,形成了“厂+站+网”一体化运维模式。智慧运营平台的引入,实现了分散运营、数据汇总和集中管理,通过结合工艺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运维管理的提质增效。改良后的AAO工艺在前端增设预缺氧区,提高了生物除磷能力,保障了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工程覆盖如东县6个建制镇,涉及6座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2.1万吨/天,配套253.6km的污水收集管网。工艺流程包括格栅预处理、水解酸化、改良A²O工艺、高效沉淀、滤池、消毒等环节,除大豫厂采用紫外消毒工艺外,其他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污泥处理采用“污泥化学调理+板框压滤”工艺。
运营以来,各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年平均有机物去除量达500余吨,成为如东县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支撑。通过现场处理设备清理污泥并资源化利用,配置生物除臭系统,确保厂区内臭气排放符合标准。整体运营情况稳定,出水水质均达到排放标准,未发生过事故。
该项目在碳减排方面表现出色,年平均有机物去除量达500余吨,改善了水体环境质量,降低了周围及下游水体污染风险,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如东县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欢迎生态环保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的推广工作,更多先进技术成果可在相关网站上查询。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旨在适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涵盖污染防治、碳减排、生态环境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及智慧化环境监控管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