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北湖污水处理厂三标段项目

北湖污水处理厂三标段项目

发布时间:2024-06-29 02:51:04

Ⅰ 浠嬬粛鐢樿們閲戞槍鏃呮父鏅鐐 鐢樿們閲戞槍鍘挎湁浠涔堟梾娓


閲戞槍鏅鐐



姘告槍楠奯鍙ゅ煄銆佺传閲戣姳鍩庢櫙鍖恒佹案鏄屽寳姝﹀綋灞便侀噾姘存箹銆侀噾宸濆叕鍥绛夈
1銆佹案鏄岄獖_鍙ゅ煄锛氶獖_鍙ゅ煄鍙堝悕鈥滅妬_鍙ゅ煄鈥濓紝浣嶄簬涓鍥界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傛案鏄屽幙锛堜粖鐒﹀跺簞涔¤呮潵瀵锛夛紝娴锋嫈2.400绫冲乏鍙筹紝濮嬪缓浜庤タ姹夋椂鏈燂紙鍏鍏冨墠36骞达級锛屾槸鍙や笣缁镐箣璺涓婇噸瑕佺殑鍩庡競鍜屽啗浜嬭佸烇紝涔熸槸涓鍥藉巻鍙蹭笂閲嶈佺殑姘戞棌铻嶅悎鎬у吀鍨嬪煄甯傘
2銆佺传閲戣姳鍩庢櫙鍖猴細閲戞槍甯傚皢鏃呮父寮鍙戣瀺鍏ュ煄甯傚缓璁句箣涓锛岀Н鏋佹帰绱㈢嫭鍏风壒鑹茬殑鈥濇櫙涓鍩庘溾濆煄涓鏅鈥滀釜鎬у寲鍩庡競寤鸿撅紝鍚屾椂灏嗘櫙鍖哄缓璁惧拰鏂板瀷鍩庨晣鍖栧缓璁炬暣浣撹皨鍒掓帹杩涳紝鍔犲揩鍩庝埂鍩虹璁炬柦寤鸿撅紝澧炲己浜嗗煄甯傛壙杞借兘鍔涳紝涓哄姞蹇鍏ㄥ競鏃呮父涓氬彂灞曞犲畾浜嗗熀纭銆
3銆佹案鏄屽寳姝﹀綋灞憋細姝﹀綋灞卞張鍚嶉噾灞便佸寳姝﹀綋灞憋紝浣嶄簬鐢樿們鐪侀噾鏄屽競姘告槍鍘垮寳娴峰瓙椋庢櫙鍖鸿タ杈癸紝涔熸浘鏄鏄庛佹竻涓ゆ湞閬撴暀銆佷經鏁欐枃鍖栭噸鍦帮紝灞变腑灏や互閬撴暀寤虹瓚灞呭氥
4銆侀噾姘存箹锛氶噾姘存箹鏅鍖轰綅浜庢垐澹佸煄甯傜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傚競鍖轰笢閮锛屾诲崰鍦伴潰绉绾236鍏椤凤紝鏄瑗垮寳鏈澶х殑浜哄伐涓姘磋搫姘存櫙瑙傚甫銆傛櫙鍖鸿搫姘存睜鐢变簲涓涓嶅悓闈㈢Н鐨勬箹闈㈢粍鎴愶紝鎬绘按闈㈤潰绉绾60鍏椤凤紝鎬昏搫姘村归噺绾230涓囩珛鏂圭背銆
5銆侀噾宸濆叕鍥锛氫綅浜庡煄鍖轰腑蹇冿紝鍗椾复鍏鍥璺锛屽寳涓村簡闃宠矾锛屼笢鎺ラ噾姹囬噷锛岃タ闈犻噾璋烽噷灏忓尯銆傚嬪缓浜1983骞8鏈堛

閲戞槍鍗佸ぇ鏈濂界帺鐨勫湴鏂癸紝閲戞槍鏃呮父鏅鐐规湁鍝浜涘湴鏂



閲戞槍鍝閲屽ソ鐜╋紵閲戞槍濂界帺鐨勫湴鏂规湁鍝浜涳紵閲戞槍鍦板勬渤瑗胯蛋寤婁腑娈碉紝涓哄彜涓濈桓涔嬭矾閲嶈佽妭鐐瑰煄甯傚拰娌宠タ璧板粖涓昏佸煄甯傦紝鏄鐢樿們鐪佹渶瀹滃眳鐨勫煄甯傦紝鏈夊浗瀹跺洯鏋楀煄甯傜О鍙枫傛湰鏂囦负澶у跺甫鏉ラ噾鏄屽ソ鐜╃殑鏅鐐规帓鍚嶏紝鐩樼偣閲戞槍鍗佸ぇ濂界帺鐨勫湴鏂癸紝鍖呮嫭楠奯鍙ゅ煄銆佸寳姝﹀綋灞辨櫙鍖恒侀噾宸濆叕鍥銆佺传閲戣姳鍩庢櫙鍖恒侀噾姘存箹鏅鍖虹瓑锛屽笇鏈涘瑰ぇ瀹舵湁鎵甯鍔┿
1銆侀噾宸濆叕鍥
閲戝窛鍏鍥浣嶄簬鐢樿們閲戞槍甯備腑蹇冿紝寤轰簬1983骞达紝鍗犲湴448浜┿傚叕鍥鎬讳綋甯冨眬浠ヤ汉宸ユ箹涓轰腑蹇冿紝鍒嗕负浜哄伐婀栥佽傝祻鍖恒佹啯鎭娓歌堝尯锛屽効绔ユ父鎴忓尯锛岀敓浜х$悊鍖虹瓑銆傛暣浣撳竷灞灞傛″垎鏄庯紝鍥涓鏈夊洯銆備汉宸ユ箹鏈夌帀娑叉睜锛岀湁婀俱佷腹闇炴箹銆侀潤娉娿備腹闇炴箹鏄浜哄伐婀栫殑涓蹇冨尯锛屼笢銆佽タ鏈夌ⅶ鏄ヨ埆鍜屾竻鐖借僵锛岃タ鍖楅潰鏄姊呭箔锛屽寳闈㈡槸浜戦泙鍙般備笁灞遍殧婀栫浉鏈涖傚洯鍐呮櫙鑷翠紭缇庯紝灞辨按鐩稿簲鎴愯緣銆傚舰鎴愪簡涓涓鑷鐒跺北姘寸殑缂╁奖銆傛箹宀歌總鍥炴洸鎶橈紝澶婀栫煶鐐圭紑宀歌竟銆傛箹涓ゅ哺鍨傛煶濠濞滃氬Э锛岀豢鑽夎尩鑼点備汉宸ユ箹鏈夌帀娑叉睜锛岀湁婀撅紝涓归湠婀栵紝闈欐硦銆
2銆侀噾鏄屽競閲戞按婀栨櫙鍖
閲戞槍涓滄箹鏅鍖哄張鍚嶁滈噾姘存箹鈥濄佲滈噾姘存箹鏅瑙傚甫鈥濋噾姘存箹鏅鍖轰綅浜庢垐澹佸煄甯傜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傚競鍖轰笢閮锛屾诲崰鍦伴潰绉绾236鍏椤凤紝鏄瑗垮寳鏈澶х殑浜哄伐涓姘磋搫姘存櫙瑙傚甫銆傛櫙鍖鸿搫姘存睜鐢变簲涓涓嶅悓闈㈢Н鐨勬箹闈㈢粍鎴愶紝鎬绘按闈㈤潰绉绾60鍏椤凤紝鎬昏搫姘村归噺绾230涓囩珛鏂圭背銆傝ュ伐绋嬫槸涓轰簡瑙e喅鍩庡競姹℃按澶勭悊鍘傚缓鎴愬悗涓姘村偍瀛樸佸埄鐢ㄩ棶棰橈紝浠ュ叾钃勬按姹犱负渚濇墭寤鸿剧殑闆嗕紤闂层佽傚厜銆佺敓鎬佷繚鎶や负涓浣擄紝鍏煎叿鍌ㄥ瓨銆佽皟钃勫拰鏅瑙備笁澶у姛鑳界殑鍩庡競鏅瑙傚伐绋嬨
3銆佸湥瀹瑰哄
鍦e瑰哄旀槸鐢樿們鐪佸冨唴淇濆瓨瀹屾暣鐨勫攼浠d經濉斿缓绛戯紝浣嶄簬鐢樿們閲戞槍甯傛案鏄屽幙鍩庡叧闀囬噾宸濊タ鏉戙傛湁澶у皬浜屽旓紝闅斿北璋风浉鏈涖傚ぇ濉斿钩闈㈠憟鏂瑰舰锛屽斿熀杈归暱10.8绫筹紝涓烘柟褰涓冪骇瀵嗘獝寮忕┖蹇冪爾濉旓紝閫氶珮16.2绫筹紝绗涓灞傚崡闈㈣緹闂锛屽瘑妾愮敤鐮栫爩杩娑╋紝鎸戝嚭13灞傦紝绗4銆佺8灞傛寫鍑鸿彵瑙掔墮瀛愩傚皬濉旈犲瀷鍚屽ぇ濉旓紝閫氶珮4.9绫筹紝涓哄疄蹇冦
4銆佺敇鑲冩案鏄屽寳娴峰瓙鍥藉舵箍鍦板叕鍥
鍖楁捣瀛愬浗瀹舵箍鍦板叕鍥璺濆幙鍩庡寳1鍏閲岋紝鍥犳竻娉夋眹闆嗭紝娼姘磋嫢婕鑰屽緱鍚嶃傚寳娴峰瓙姝e勪簬绁佽繛灞卞寳楹撲笢澶ф渤鍐茬Н鎵囪竟缂樼殑鍦颁笅姘村嚭闇插甫锛屾硥姘存眹娴佹敞鍏ラ噾宸濇渤銆傝告硥涔嬩腑锛屼互椹韪忔硥鏈涓鸿憲鍚嶏紝娉夋按涓婃秾锛屽父骞翠笉鎭锛屾案鏄屽叓鏅涓鐨勨滄煶姹犳槧鏈堚濄佲滈噾姘存胶澹扳濅簩鏅鍗冲湪姝ゅ勩 鍖楁捣瀛愬叕鍥杩樻槸鍙ゅ缓绛戠兢鐨勮儨鍦帮紝鍥犻噾宸濆鸿岃幏鐩涜獕銆
5銆侀噾鏄岀传閲戣姳鍩庢櫙鍖
绱閲戣姳鍩庢櫙鍖猴紝浣嶄簬鐢樿們鐪侀噾鏄屽競閲戝窛鍖哄ぉ娲ヨ矾瑗50绫抽檮杩戯紝鏄鎸夌収鏅鍩庝竴浣撳寲鐞嗗康鎵撻犵殑棣欒崏鑺卞崏鐢熸佷紤闂叉梾娓告櫙鍖恒傛櫙鍖烘诲崰鍦伴潰绉570.4浜╋紝鍏朵腑绉嶆嶅悇绫昏姳鍗400浜╋紝浜哄伐婀栥佸仠杞﹀満绛夐厤濂楄炬柦鍗犲湴170浜╋紝鍖哄唴鐢变竴婀栤斺旂传鐒夋箹銆佷竴宀涒斺旀ū鑺卞矝銆佷笁鍥鈥斺旈欒崏鑺卞崏鍥銆佽嵂鑶宠姳鍗夊洯銆佲滀笉鑳藉繕鍗寸殑璁板繂鈥濆勾浠d富棰樺洯鏋勬垚銆
6銆侀噾鏄屽競姘告槍楠奯鍙ゅ煄鏅鍖
楠奯鍙ゅ煄锛屼綅浜庣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傛案鏄屽幙楠奯澶ч亾锛屾槸鍙や笣缁镐箣璺涓婇噸瑕佺殑鍩庡競鍜屽啗浜嬭佸烇紝涔熸槸涓鍥藉巻鍙蹭笂閲嶈佺殑姘戞棌铻嶅悎鎬у吀鍨嬪煄甯傘傚彜鍩庡煄澧欏10绫炽侀珮5.6绫筹紝鍥涢潰寤哄洓涓闂ㄦゼ锛屽洓瑙掑缓鍥涗釜瑙掓ゼ锛屽欎綋鍐呴儴涓轰綇鎴匡紝鍖哄唴涓昏佹湁鍙ょ綏椹椋庢牸姘戝眳銆佺綏椹绁炲簷銆佸彜缃楅┈涓鏉¤椼佸彜缃楅┈骞垮満銆佽礉灏斿凹灏煎箍鍦虹瓑鏅鐐广
7銆佹案鏄岄挓榧撴ゼ
姘告槍閽熼紦妤间綅浜庣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傦紝濮嬪缓浜庢槑鏈濅竾鍘嗗勾闂淬傚唴缃閽熴侀紦锛屾櫒閽熸毊榧擄紝澹伴椈鍥涜揪锛岀睄浠ユ尟鍏存枃鏁欙紝鏁欏寲姘戜紬锛屽巻缁忔暟鐧惧勾椋庨洦娴告鼎锛屾槸姘告槍鍘嗗彶鏂囧寲鐨勮薄寰侊紝鍙や唬鍔冲姩浜烘皯鐨勬櫤鎱ф澃浣溿傛暣涓寤虹瓚缁撴瀯涓ヨ皑銆侀泟浼熷.瑙傦紝鏄娌宠タ璧板粖閲嶈佺殑鍙ゅ缓绛戜箣涓锛屾槸鐮旂┒鏄庢竻浠ユ潵鍙や唬浼犵粺寤虹瓚鑹烘湳鐨勯噸瑕佸疄鐗╄祫鏂欍
8銆侀噾鏄屽競鍗氱墿棣
閲戞槍甯傚崥鐗╅嗙幇鏈夐嗚棌鏂囩墿200澶氫欢锛屼富瑕佸寘鎷浠ラ赋楦姹犲僵闄朵负浠h〃鐨勬柊鐭冲櫒鏃朵唬鏂囩墿锛屼互姘告槍宀╃敾涓轰唬琛ㄧ殑鍟嗗懆鏂囩墿锛屼互闈掗摐椹銆侀櫠鐗涜溅涓轰唬琛ㄧ殑姹変唬鏂囩墿锛屼互鐢诲儚鐮栦负浠h〃鐨勯瓘鏅嬫枃鐗╋紝浠ラ摐閫犲儚涓轰唬琛ㄧ殑鏄庢竻鏂囩墿浠ュ強澶ч噺鐨勬皯淇楀睍鍝侊紝鐗瑰埆鏄鍦ㄦ矙浜曟枃鍖栨枃鐗┿侀晬閽村伐涓氶仐浜у睍鍝佺瓑鏂归潰鐨勭壒鑹叉樉钁椼
9銆侀噾鏄屽競姘告槍鍖楁﹀綋灞辨櫙鍖
姝﹀綋灞卞張鍚嶉噾灞便佸寳姝﹀綋灞憋紝浣嶄簬鐢樿們鐪侀噾鏄屽競姘告槍鍘垮寳娴峰瓙椋庢櫙鍖鸿タ杈癸紝涔熸浘鏄鏄庛佹竻涓ゆ湞閬撴暀銆佷經鏁欐枃鍖栭噸鍦帮紝灞变腑灏や互閬撴暀寤虹瓚灞呭氥傚寳姝﹀綋灞变笂鏄鍖楁捣瀛愬叕鍥椋庢櫙鍖虹殑閲嶈佺粍鎴愰儴鍒嗭紝鐧讳复灞遍《鍚戝崡淇鐬帮紝姘告槍鍘垮煄鐘瑰傜豢鏍戠ⅶ姘村洿鎷㈣捣鏉ョ殑涓棰楃俊缈狅紝闂闂鍙戝厜锛屽憟閲戠泦鍏婚奔涔嬪娍銆傚悜鍖楄繙鐪猴紝榫欓栧北宄板肠澶氬Э锛屾皵鍔跨呯ご锛岃胺澹戝菇娣憋紝宄宄版鐭冲噷绌烘查炪傚寳姝﹀綋灞变笂锛岃嚜涓嬭屼笂鐐圭紑鐫涓搴у骇椋庡Э涓嶅悓锛屽彜鏈村吀闆呯殑浠垮彜寤虹瓚锛岀敱1100涓鍙伴樁鐩搁氾紝閭i噷棣欑儫缂缁曪紝閽熺,寰寰锛涘北鑵帮紝鏂版牻绉嶇殑鏉炬煆璇告爲锛岀粏鏋濆╁彾锛岃寔闀挎垚闀裤
10銆佽タ澶ф渤姘村簱
瑗垮ぇ娌虫按搴撲綅浜庢案鏄屽幙鍩庤タ鍗60鍏閲屽勬案鏄屽幙瑗块儴鑽夊師鐨勫ぇ娌冲潩婊╋紝鍙ょО涓婃埧濉炲瓙锛屾槸涓涓鑷鐒剁敓鎴愮殑灏忕泦鍦般傛按搴撶殑涓滃寳杈圭紭锛屾湁涓涓澶╃劧宄″彛锛屽彨涓や釜鍗婂场锛屽场鍙e勭瓚璧蜂簡涓搴ч暱294绫炽侀珮37绫崇殑姘村簱澶у潩锛岀湅涓婂幓鐘瑰備竴閬撻泟浼熺殑灞忛殰锛屾嫤鎴鐫鍜嗗摦鐨勬渤姘达紝鍦ㄨ繖閲屽舰鎴愪簡涓涓缁胯壊鐨勯珮鍘熸箹娉娿

閲戞槍鏃呮父鏅鐐规湁鍝浜涘湴鏂



1銆佸尽灞卞场鍦e瑰恒傚湥瀹瑰哄嬪缓浜庡叕鍏561骞达紝瀵洪櫌缁靛欢鏁伴噷銆傞殝鐐甯濊タ宸★紝椹句复姝ゅ猴紝鏀瑰悕鎰熼氬恒傝礊瑙傚崄骞达紝鍞愮巹濂樺彇缁忓洖褰掗斾腑鍦ㄨュ哄潗绂呰电粡锛岄欑伀榧庣洓鏃讹紝浣忓儳鏁板崈涔嬩紬銆
2銆佽タ澶ф渤銆傝タ澶ф渤锛屼綅浜庢案鏄岃タ鍗楅儴鐨勭佽繛灞辫胺锛屽叾鏈楂樺嘲鍐烽緳宀娴锋嫧4442绫筹紝甯稿勾绉闆锛屾湁鐜颁唬鍐板窛鐢熸垚銆備簹娲叉捣鎷ㄦ渶楂樼殑寮曟按鐕ч亾寮曠~娴庨噾宸ョ▼妯绌垮喎榫欏箔杩涘叆闈掓捣鐪併傝タ澶ф渤姘村簱璺濆幙鍩70鍏閲岋紝姘村簱涓滃寳渚ф湁姹変唬楦鹃笩鍩庨仐鍧銆傝繖閲屽北鍔块櫋宄锛屾.鏋楄寕鐩涳紝澶氭湁濂囩藉紓鍏姐
3銆佺殗鍩庡啗椹鍦恒傜殗鍩庡啗椹涓銆佸洓鍦猴紝鍦板勬案鏄屽幙瑗垮崡閮ㄨ崏鍘燂紝绯诲巻浠g殗瀹跺啗鐗у満涔嬩竴锛屼腑鍥藉悕椹灞变腹椹灏卞嚭浜у湪杩欓噷銆傚浗鍐呭栨湁澶氶儴褰辫嗙墖鍦ㄨ繖閲屽埗浣滐紝鏄鐞嗘兂鐨勮タ閮ㄩ庡厜澶栨櫙鍦般
4銆佺佽繛娌虫矡鑷鐒剁敓鎬侀庢櫙鍖恒傜佽繛娌虫矡鑷鐒剁敓鎬侀庢櫙鍖鸿窛鍘垮煄25鍏閲岋紝鐜颁负鍥藉剁骇鑷鐒剁敓鎬佷繚鎶ゅ尯銆傝繖閲岄泦妫鏋椼佽崏鍘熴佸啺宸濅负涓浣擄紝娌块旀湁楠奯閬楀潃锛岃洡锜嗘硥銆佺倰閾佸彴绛変汉鏂囨櫙瑙傚拰鑷鐒舵櫙鐐广傚尯鍐呰惤宸鎮娈婏紝娴锋嫧2000鈥3000绫筹紝姘斿欏湪姘村钩銆佸瀭鐩存柟鍚戦兘鏈夋槑鏄剧殑宸寮傘
5銆侀獖_鍙ゅ煄銆傞獖_鏅鍖轰綅浜庢案鏄屽幙瑗垮崡10鍏閲岀佽繛灞辫剼涓嬨傞洩灞便佸北鍧°佺兘鐕т笌楠奯鍙ゅ煄浜掔浉鏄犵収銆
6銆佸反涓瑰悏鏋楁矙婕犮傚反涓瑰悏鏋楁矙婕狅紝琚浜轰滑绉颁箣涓烘矙婕犱腑鐨勨滅彔绌嗘湕鐜涘嘲鈥濆拰鈥滄讳骸涔嬫捣鈥濓紝杩欓噷鏄浣撻獙澶ф紶缇庢櫙銆侀┚杞︽帰闄┿佸啿娴婊戞矙銆佸悍浣撴矙娴寸殑鏈浣冲満鎵锛岃瑾変负鈥滀腑鍥芥渶鍊煎緱鍘荤殑鏃呮父鑳滃湴鈥濅箣涓銆傞噾鏄岃窛娌欐紶120鍏閲岋紝浜ら氫究鍒╋紝 鏄杩涘叆宸翠腹鍚夋灄娌欐紶鐨勬渶浣抽氶亾銆

閲戞槍鏃呮父鏅鐐规湁鍝浜 閲戞槍鏃呮父蹇呭幓鏅鐐规敾鐣



1銆侀獖_鍙ゅ煄锛氬張鍚嶁滅妬_鍙ゅ煄鈥濓紝浣嶄簬涓鍥界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傛案鏄屽幙锛屾捣鎷2,400绫冲乏鍙筹紝濮嬪缓浜庤タ姹夋椂鏈燂紝鏄鍙や笣缁镐箣璺涓婇噸瑕佺殑鍩庡競鍜屽啗浜嬭佸烇紝涔熸槸涓鍥藉巻鍙蹭笂閲嶈佺殑姘戞棌铻嶅悎鎬у吀鍨嬪煄甯
2銆佹案鍖楁捣瀛愬叕鍥锛氬湪褰撳湴鍙堢О鍖楁箹锛岃窛鍘垮煄鍖1鍏閲岋紝鍥犳竻娉夋眹闆嗭紝娼姘磋嫢婕鑰屽緱鍚嶃傚寳娴峰瓙姝e勪簬绁佽繛灞卞寳楹撲笢澶ф渤鍐茬Н鎵囪竟缂樼殑鍦颁笅姘村嚭闇插甫锛屾硥姘存眹娴佹敞鍏ラ噾宸濇渤銆傝告硥涔嬩腑锛屼互椹韪忔硥鏈涓鸿憲鍚嶏紝娉夋按涓婃秾锛屽父骞翠笉鎭锛屾案鏄屽叓鏅涓鐨勨滄煶姹犳槧鏈堚濄佲滈噾姘存胶澹扳濅簩鏅鍗冲湪姝ゅ勩
3銆佷綅浜庡幙鍩庝腑蹇冿細鍙堝悕澹版暀妤笺傛竻鍢夊簡浜屽崄涓骞存湰銆婃案鏄屽幙蹇椼嬬О锛氣滄櫒澶曡冮挓浼愰紦锛屼互鎸鏂囨暀锛屾晠涓哄0鏁欍傗濆嬬瓚浜庢槑涓囧巻鍒濆勾锛屽崄鍥涘勾(1586)寤烘垚銆傛ゼ瑙勫埗鍛堟柟褰锛屽垎鍙板熀涓庢ゼ浣撲袱閮ㄥ垎
4銆佸湥瀹瑰哄旓細搴ц惤浜庨噾宸濊タ鏉戠殑涓灞卞矖涓婏紝濉斿洜瀵鸿屽悕锛屽缓浜庡攼浠c傚叾褰涓庤タ瀹夊皬闆佸旂浉浠匡紝鏄娌宠タ鐜板瓨鐨勬渶鏃╃殑鍙ゅ斿缓绛
5銆侀噾宸濆场姘村簱锛氫綅浜庣敇鑲冪渷閲戞槍甯傛案鏄屽幙鍘垮煄鍖12鍏閲岀殑閲戝窛娌冲场璋蜂腑锛屽簱瀹归潰绉6500涓囩珛鏂圭背

閲戞槍甯傛湁鍝浜涘ソ鐜╃殑鍦版柟锛



鍖楁捣瀛愪笉閿欏晩,灏ゅ叾鏄姣忓勾鍐滃巻鍥涙湀鍏鐨勫簷浼氱殑鏃跺.
涓妤肩殑鎻愯閮戒笉閿,琛ュ厖涓涓:涓夎掑煄閬楀潃涔熷煎緱鍘.
绂婚噾宸濆场姘村簱涓嶈繙鐨勬瘺鍗滃墝,閭i噷鏈夎姳澶ч棬鐭冲埢銆佽儨瀹瑰哄瓙姣嶅,鐩鍓嶆e湪淇鐢樿們鐪佹渶澶х殑瀵哄簷.
绁佽繛灞卞幓杩囧悧锛熷師濮嬫.鏋楃殑鏅瑙傦紝鐩稿綋澹涓姐傚氨鏄闇瑕佸寘杞︼紝浠庢案鏄屽幓100鍏冨氨鍙浠ヤ簡銆

Ⅱ 我要一份武汉的人文资料

武汉市【地理位置】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历史文化】
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现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11个城区,东西湖、汉南2个郊区;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154个,其中,社区1096个,村民委员会2058个。全市土地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70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63.51平方公里。
2002年末,武汉市户籍人口总数为768.10万人,其中,男性396.22万人,女性371.88万人;农业人口308.76万人,非农业人口459.34万人;城区人口733.70万人,郊区人口34.40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05‰,死亡率4.89‰;自然增长率2.16‰。

武汉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个,即满族、壮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个,即侗族、瑶族、朝鲜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全市13个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区人数最多(1.43万人),汉南区最少(119人)。

【自然资源】
(一)地质、地貌: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的轮廊。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
(二)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1月30日)。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三)土壤:武汉市土壤种类繁多,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56个土属、32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5.5%;其次为黄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红壤占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共占1.5%。
(四)植被: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类型。长江、汉江以南以樟树、楠竹、杉木、叶茶油茶、女贞、柑桔为代表;长江、汉江以北以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栎、柿、栗等树种为主。
(五)动物资源:武汉市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畜禽、水生、药用、毛皮羽用、害虫天敌、国家保护动物等动物资源。畜禽动物主要有猪、牛、鸡等10余种、7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有11目、22科、88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等20余种。“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因产于武昌梁子湖而得名,肉味鲜美,中外驰名。水禽有雁、鹳、鹈等8目、14科、54种。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的珍贵稀有水禽。特种经济水生物有白鳍豚、江豚、鳖等。白鳍豚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野生动物资源中,毛皮兽类很少,主要是药用动物、农林害虫等。
(六)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总水域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据测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静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714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降雨径流3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10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万千瓦。全市修建水库274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总容量9.25亿立方米;有塘堰9.1万口,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有湖泊193个,其中城区内有湖泊43个。
(七)矿藏:全市已发现矿产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其中,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矿储量1.18多亿吨,居全国第一位。优质矿泉水、热泉已发现8处。此外,还发现金矿点11处,铜矿点9处,锰矿、磷矿点各2处,并有5处发现石油、天然气的“油气显示”。

【基础设施】
2002年,武汉市全力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市政建设:武汉市中心城区现有道路2257条,总长1367公里,总面积1539万平方米(不含人行道),其中,主干道52条,长290.9公里,面积770万平方米。市内共有桥梁109座,其中,跨长江、汉江桥梁9座,立交桥(高架桥)10座,人行天桥32座,跨河及其它桥梁58座,桥梁及高架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现已开通总长28公里的内环线,11.4公里的中环线西段也已建成贯通,加上先期建成的南环段,中环线累计贯通21.9公里,东段北段正在抓紧建设中; 21号公路、武青三干道、老武黄公路、琴台路延长线、后湖路等6条国债项目建设实现贯通;八一路、东湖路延长线、喻家山南路、旅大街路等道路相继竣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航空路2处地下人行通道改造建成投入使用;武汉机场路、徐东路、武珞路、珞喻路、大东门至街道口段全线完成沥青加铺“黑色化”改造;世界银行贷款武汉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加速启动,通过了世行预评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立项;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展迅速,现已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和申报立项工作;阳逻新机场建设全面推进,征地工作进展顺利;规模庞大的王家墩商务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美国麦肯锡公司受聘完成了商务区建设的整体战略策划和咨询。
武汉把治理“水患”与美化“两江四岸”结合起来,大规模进行防洪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了397公里长江、汉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龙王庙险段由险点变为景点,城市抗灾能力增强。
2002年,全市供水总量73763万立方米,城区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市现有液化石油气储备站108座(其中贮存容积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配站5座),贮存容积54646立方米。2002年,全市煤气供气总量9746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92620吨。
2002年末拥有公交线路247条,公交客车1277辆,专线车4363辆,出租车12137辆.
(二)环境保护:2002年,武汉环境保护力度很大。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全年的61.4%,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首次下降到100以下(98),集中式用水资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7.2%,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每日平均值为13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平均值分别为4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城区降尘年月平均值为8.95吨/平方公里.
工业烟尘去除率为55.9%,工业粉尘去除率达97.6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01%,工业重复用水率68.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3%,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284台(套),正常运行率100%.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江夏二妃山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第一填埋区初步形成,环场道路实现贯通,污水处理区已经建成,提前实现了垃圾进场处理的目标。汉阳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已通过国家审批立项。
(三)城市绿化:2002年,全市城区绿地面积6279.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3131.49公顷,公园34个、街头游园304个、绿化广场10个。 建城区绿地率29.31%、绿化覆盖率34.16%、人均公共绿地7.13平方米,武汉市城市绿化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998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用5年时间把武汉初步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创新,实施“绿色武汉”工程,全社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热情空前高涨。1998年以来,新(改、扩)建了四美塘、汉水、常青等10个公园,新建了南干渠、吴家湾等70个街头游园和洪山、光谷、西北湖、田田、首义等10个绿化广场,实施了中山公园改造、江滩绿地、天梨路整治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大力推进了“绿色武汉”行动计划。
【经济建设】
2002年,武汉市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9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60.4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增加值743.07亿元,增长1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7882元提高到19564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3:44.1:49.6变化为6.0:44.2:49.8。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6.5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83亿元,增长27.0%。
市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6%。
劳动就业工作有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增长0.3%。全年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7.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98%。
(一)农业经济:2002年,武汉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2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84.29亿元,增长4.7%;林业0.87亿元,增长24.9%;牧业33.84亿元,增长4.7%;渔业22.24亿元,增长6.2%。
农业结构有所调整。随着农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传统的粮、棉、油三大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全年粮食产量121.7万吨,比上年增长1.3%;棉花产量1.45万吨,下降33.7%;油料产量17.52万吨,下降3.3%;蔬菜产量537.15万吨,增长7.5%。
生态林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育苗,营造生态城市,全年新增造林面积8995公顷,比上年增长55.3%;零星植树812.9万株,增长2.1%;当年育苗面积1216公顷,增长77.5%。
畜牧、水产业有所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98.3万头,比上年增长3.2%;家禽出笼4277.9万只,增长4.9%;牛奶产量7.41万吨,增长6.0%;禽蛋产量14.89万吨,增长6.9%;水产品产量36.32万吨,增长7.0%。
(二)工业经济:2002年,武汉市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重点产业继续发挥较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63.8亿元,增长12.6%。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4.10亿元和109.70亿元,分别增长16.8%和0.5%。五大产业基地发展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产业基地完成工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12.7%,其中,以轿车制造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和环保产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60.2亿元、23.1亿元和7.5亿元,分别增长28%、12.5%和32.4%;光电子信息和钢材两大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6亿元和81.6亿元,分别增长2.2%和6.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利税152亿元,增长4.2%,其中利润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7.2%;亏损企业337个,比上年减少16个,下降4.5%;亏损面24.6%,比上年下降2.3%;亏损企业亏损额8.7亿元,下降11.9%。
(三)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5.91亿元,增长18.5%;更新改造投资128.13亿元,增长11.4%;房地产投资132.5亿元,增长14.9%。在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09.98亿元,增长14.1%。
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65亿元,比上年下降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7.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4.08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1.8:25.8:72.4变化为1.5:24.1:74.4。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住宅投资98.82亿元,增长14.8%。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633.17万平方米,增长3.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22.73万平方米,增长4.6%。全年销售商品房450.27万平方米,增长10.1%,其中,销售给个人393.01万平方米,增长4.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6.81亿元,增长17.1%。
(四)国内贸易:2002年,武汉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451.65亿元,增长18.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58.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93.55亿元,增长2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2.1%,提高1.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零售额224.88亿元,下降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9.3%,下降4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90亿元,比上年增长86.4%。
商业业态不断完善,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全年新建大中型综合超市26个。全市登记注册商品交易市场697个,比上年增加44个,增长6.7%。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54亿元,增长16.9%。
(五)对外经济:2002年,武汉市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2.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出口10.91亿美元,增长15%。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年机电产品出口3.96亿美元,增长46.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3%,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277项,比上年增长43.3%;协议外资额16.14亿美元,增长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76亿美元,增长10.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63亿美元,增长19.5%。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080个,其中当年新增三资企业179个。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有所增强。全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7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当年新派各类劳务人员2298人,增长10.0%;期末在外劳务人员4295人,增长13.7%。
(六)交通和邮电:2002年,武汉市交通客货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37.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其中,铁路466.9亿吨公里,增长7.9%;公路54.44亿吨公里,增长1.5%;水运215.92亿吨公里,下降8.6%;航空0.47亿吨公里,增长10.0%。完成全社会客运周转量266.02亿人公里,增长5.6%,其中,铁路182.80亿人公里,增长6.5%;公路54.28亿人公里,增长1.7%;航空28.94亿人公里,增长7.1%。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16亿元,下降1.1%;电信业务总量23.43亿元,增长15.9%;移动通讯业务总量23.68亿元,增长29.5%。市话局用交换机已装容量235万门。年末市话用户数209.6万户,增长25.3%;移动电话用户数268.43万户,增长67.0%。市话普及率每百人39.2部。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年末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达63.48万户,增长24.7%。
(七)金融和保险:2002年,武汉市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9.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9.96亿元,增长2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4.75亿元,增长19.6%,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840.22亿元,增长21.2%。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67亿元,增长24.1%;寿险保费收入28.33亿元,增长59.2%。全年保险赔付支出9.82亿元,增长45.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6.05亿元,增长27.4%;寿险赔付支出3.77亿元,增长87.6%。

【投资环境】
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武汉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加入“WTO”后,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大力推进环境创新,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武汉相继建成了武汉天河机场、机场高速公路、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百万门程控电话、水厂、电厂、污水处理系统等一批重大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截止2002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63亿美元。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08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40余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大量外资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
武汉市委、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十分重视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并把它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件大事来抓,着力于建立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长效机制,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先后印发了《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意见》、《武汉市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考核评比暂行办法》、《武汉市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督办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处分处理试行办法》等文件,清理修订了一批不合时宜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修订了8件地方性法规,废止地方性法规3件,废止政府规章21件、修订4件,废止政府文件583件、政府各部门文件2041件。在全市党政机关推行十公开(即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重要决策、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公开),创造公正、透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环境。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凡可以用市场机制解决的事项不再采用行政审批方式,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上年取消560项审批项目的基础上,2002年又取消了32项,合并35项(合并为16项),降低等次5项。认真清理和规范收费,全年共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37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约1.3亿元。强化了督办督察机制,成立了武汉市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督办中心,设立两部投诉电话(82821111、50701111)。26个责任部门按要求建立了投诉机构,公布了投诉电话,制定了工作制度。2002年,市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网络基本形成,市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督办中心受理各类投诉1790件,26个责任部门共受理各类投诉5.5万余件,绝大多数都及时进行了处理。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大讨论和实践行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护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地方特色】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武汉又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1986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武汉市北郊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可以证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大约有3500年。经古代文明孕育,至东汉末年时,龟山、蛇山筑有军事城堡,奠定了汉阳、武昌城市的基础。至明成化年间,汉口镇开始形成,遂完成三镇鼎立格局,并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蜚声国内外。又经近代风云激荡,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江城胜景、楚风汉韵,源远流长;山水风光、人文景观,美不胜收。
武汉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教育体系发达。截止2002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7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已达39.1万人,在校研究生已达39.1万人,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人数已达558.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1所,在校学生7.74万人;普通中学536所,在校学生53.22万人;职业中学68所,在校学生4.22万人;小学1463所,在校学生66.92万人;继续教育发展较快,全年完成职工全员培训30万人次,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22.07万人。
武汉市有京剧、汉剧、楚剧、歌剧、话剧、杂技、说唱、交响乐、儿童艺术等专业艺术团体,汉剧和楚剧是武汉地区地方戏曲剧种。有各类剧场、影剧院68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2个,电视台2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9%和99.8%。
武汉杂技厅是中国首家符合国际标准的场馆。武汉国际杂技节于199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举办五届。武汉杂技最具其魅力,每届杂技节都有来自五大洲的杂技英豪聚会金秋江城,向人们展示杂技古老艺术奇葩的现代风采。
武汉居中得水,在全国交通运输格局中,是少有的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即将成为中国第一“都市外环”的武汉绕城公路,属双向四车道封闭式高速,设计车速120公里,设计日通车量5.5万辆。武汉是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辐射四方的铁路网络,通达全国25个省会城市,并开行了武汉至香港九龙的集装箱直达快运专列,隔日开行经深圳至香港的鲜活货运列车。
武汉市按照建设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大力加强沿江、沿湖地区和重点路段的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建设,重点推进了城市环境创新十大工程的建设。面貌一新的武昌临江大道,大成路至大堤口段开街,成为武汉市的一条集休闲、旅游、亲水、观景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以“透水透绿、净化美化、通畅可达”为目标的汉阳月湖地区一期建设工程、汉口江滩一、二期工程竣工,成为全市中心城区最具滨江滨湖特色的自然景观区和文化旅游区。全长34公里的武汉机场至梨园广场路段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成为一条纵贯南北的景观路。完成汉口沿江大道武汉关至龙王庙段、江汉路周边地区、武昌中山路等一批环境整治工程,为全市增添了一批新的靓点。

【旅游资源】
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2002年底有4A级景区6家。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37万人次,增长34.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8.4亿元,增长23.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0亿美元,增长32.1%;国内旅游收入185.04亿元,增长22.5%。2002年末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5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旅游星级饭店98家。
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三国”、“三峡”旅游线路的中转站。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盘龙城商朝遗址、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中共“八七会议”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和东湖4大景区入选首批国家“4A”级景区(点)。武昌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烟波浩淼,风光秀美;区内磨山峰顶建有楚天台、祝融观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辞轩。黄鹤楼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号称“楚天第一楼”的晴川阁背依龟山,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被誉为“千古巨观”。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边的月湖旁,相传为古代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之处。归元禅寺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建有藏经阁、鼓楼、涅磐堂、罗汉堂等,其中罗汉堂因500尊泥塑金身的罗汉而闻名全国。位于武昌的湖北省博物馆内收藏历史文物达20余万件,其中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均为稀世珍品。
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及现代化的龟山电视塔均是著名的旅游景观。此外,位于汉口北郊70公里处的黄陂木兰山和木兰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风景优美的龙阳湖、天兴洲、盘龙城、道观河、金银湖等度假区都是市民游乐、避暑的胜地。新开辟的马鞍山森林公园、武汉野生动物园、洪山广场、西北湖广场、江汉路步行街等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景点。

够详细吧?

Ⅲ 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大东湖项目介绍

“大东湖”生态水网项目主要内容是通过港渠,将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专湖、严东湖、北湖等属6个湖泊与长江连通,形成完整的“大东湖”水系水网。按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158亿元,实施期为12年。按计划,5年内武汉将连通长江与6个湖泊,提升6湖水质。
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大东湖”项目将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5年,主要进行6湖截污和连通。 按照计划,2009年内东湖将完成截污,2010年其他5个湖泊全部截污,并新建北湖、白浒山两座污水处理厂。5年后,大东湖水网初步建成,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湿地公园,形成鸟类观赏、原生态保护、东湖渔村、湿地花园、湖光山影、水乡田园和科普展示等7个区域。

Ⅳ 北湖公园的石河子北湖公园

北湖公园位于石河子市北18公里处的北湖,是玛纳斯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地处天山北麓冲积扇的泉水溢出带。原来这里沟壑纵横,泉眼群集,故名“大泉沟”。1985年10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正式把这里命名为北湖公园。
如今的北湖,拥有11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水面碧波荡漾,快艇习梭,游船慢逸,情侣依依,卧龙长坝,垂柳相拥。垂钓者悠然自得,游泳者足踩万波,加之湖中天鹅、大雁等几十种水鸟相嬉,石山、古亭相衬,仿佛让人来到了鱼米之乡的江南。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命名,并被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公园,原名为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5月29日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主要有十大景区,分别如下:
“北城艺风”——都市活力区,北城艺风桥南景区紧邻开发区核心,为城市绿廊。规划塑造充满活力、独具艺术特色、活动丰富、服务设施聚集的城市休闲街区;
“柳堤·枫岛·桦塘”——特色植物景观区,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春季绿柳桃花、秋季枫林、桦林绚烂多彩,展现独特的北方植物景观特色,成为柳、枫、桦的植物展示园;
“花影浮碧”——湿地游览区,保留原生池塘和丰富的水生植被,适当补充、丰富植物品种,创造以湿地植物为特色的游览区;
“水上邻里”——度假休闲区,湖岛环抱,是自然幽雅的国宾馆区;
“湖漾春晓”——运动康体区,保护自然的岸线形态和以柳树为主的原生树木,塑造以春景为主的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开阔、清新的户外活动区;
“长岛碧波”——湖岛风光游览区,在满足水利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宏阔、优美的湖景风光,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设计湿地博物馆,作为公园地标性建筑;
“北湖天地”——创意休闲区,将水体引入街区,创造变化丰富的水街建筑环境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环境;
“芦荡飞雪”——传统民俗体验区,利用现有村落进行改造和更新,沟通现有池塘形成蜿蜒曲折的芦荡港汊,创造以体验农家民俗、芦荡野趣为特色的游览区;
“民族家园”——民族村落区,位于四周环水的岛屿,空间相对独立,可以赋予比较私密的服务功能,并且营造出优美的环境,满足到这里的客人休闲、游览、娱乐、观赏等需要。设计以吉林各民族民居建筑为特色,定位为高级民居院落式会所区,营造相应的大面积环境绿化,满足室外观赏、休闲、健身、小型文娱活动的需要;
“涓流云影”——生态恢复区,建设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净化,作为污水处理厂中水的深度处理区,为湖区提供清洁水源,成为湿地公园修复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域,并容纳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监测等功能。 北湖公园 是新区城市中心的市级公园,位于大港片区未来城市CBD核心,大港北湖路以南,团结河以北,银山路以西,赵声路以东。公园有近800亩生态湖面,融合中 心商贸区配套建筑,将构成城市中心商贸区。
音乐喷泉
这个音乐喷泉共有921孔,中心最高的最大的喷头的最高喷射高度可以达到100米,集成数字摇摆、变频、模拟量等各种高新技术,再加上多媒体电脑实时音乐控制,效果多样,变化丰富,节奏感十分强烈,能够充分展示城市的活力与激情。 摩天轮总投资1000多万元,总高88米。其中,摩天轮直径76米,由18节轮毂组成,共有56个座舱,每舱可乘坐6人,一次性足以容纳336人。而摩天轮仅仅是北湖绿野欢乐岛项目中的一个工程,这里还将陆续建设海盗船、救火队、飓风飞椅、桑巴气球、豪华转马、碰碰车、植物迷宫、旋转迪斯科、激战亚丁湾等20个其他游乐设施。摩天轮的建成将成为新区旅游景点、娱乐设施的一个亮点工程。

Ⅳ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中原水城”、任长霞故里——睢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棉油百强县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睢县地处豫东平原,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辖8镇12乡,总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80万。 睢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才辈出。自秦置襄邑,宋改拱州,元称睢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墓、唐代无忧寺塔、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圣寿寺塔、明代袁家山、清初汤斌祠和睢杞战役纪念馆等众多名胜古迹令人留连忘返,涌现了清初著名廉吏汤斌、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任长霞、多哈亚运会划艇冠军刘海涛等一批杰出人物,这里留下了大文豪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足迹,传为千古佳话。 睢县资源丰富,生态优美,风景秀丽。睢县北湖,是一颗文化与生态相得益彰的中原明珠;睢县有“中原水城”之美誉,是一座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北湖湖面阔达4500多亩,是东起微山湖、西到西安,沿陇海铁路两侧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是省级旅游风景区、河南省皮划艇训练基地。1994、1995、1996年连续三年在这里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2007年7月份又成功举办了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和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情系中原水城”大型文艺演出,使北湖在人们的心中增强了更加美好的记忆。 睢县区位优越,设施完善,环境宽松。东临京九铁路,北倚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郑(州)--永(城)公路等4条省道穿境而过,县乡村道路交织如网,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睢县加大了城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修建了睢州大道、凤城大道、世纪大道、中心大街、振兴路、拱州路、古襄路等城市干道,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温州商贸城、深圳贸易广场、凤城家俱广场、东方建材大世界、凤城中心农贸市场、凤凰城建材家居超级市场、烟草物流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睢县正成为豫东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流基地。同时,牢固树立“发展至上,投资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外来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一站式、一条龙投资审批服务体系,“尊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有中宇国际、金华晟元、鑫山实业、浙江金大、远大房产等外来企业集团投资睢县。 传承文明,沟通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睢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80万人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加快推进三个跨越(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跨越、农业大县向特色大县跨越、文化小县向文化名县跨越),强力实施四大战略(改革开放驱动、工业城建拉动、旅游产业带动、科教文化推动),发展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纸制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北湖旅游、劳务经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原水城---睢县,这个具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的昔日秦王赢政梦凤之地,如今已焕发出其独特的水城魅力,“中原水城”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睢县,一个日新月异、活力四射的开放宝地,一个海纳百川、客商心动的投资高地;一道天蓝水碧的灵秀胜境,一处天人合一的家居乐园;一颗八方通衢的璀璨明珠,一方凤凰来仪的希望田野;一片满载机遇、正在升腾的热土!她正奏响时代发展的强劲乐章,期待与您携手共创明天的灿烂辉煌!睢 县 地 理 睢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境域在东经114°50′~115°12′,北纬34°12′~34°34′之间,西距郑州市160公里,东至商丘市60公里,东邻宁陵县,南接柘城、太康县,西毗杞县,北靠民权县,东西宽约33公里,南北长约41公里,总面积919.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972公顷。2000年辖城关、周堂、平岗、潮庄、长岗、西陵、蓼堤7镇和阮楼、尤吉屯、帝丘、董店、涧岗、城隍、尚屯、榆厢、匡城、范洼、后台、孙聚寨、河集、白庙、胡堂、河堤、白楼17个乡,548个村民委员会,1171个自然村,全县总户数184870户,总人口778003人。 睢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年降水量701毫米,年光照2236小时。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是睢县气候的主要特点。睢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属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发展农业条件优越。睢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可开发水资源总量为2.92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量为1.4267亿立方米,地表水年降水总量为6.232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可达0.85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惠济河、通惠渠、蒋河、祁河、小温河、涧岗沟、申家沟等,主要湖泊有城湖,面积达266.7公顷,是省级名胜景区。 睢县拥有较多的历史遗迹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1993年3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睢县为历史文化名城。据记载,睢县在夏商时期辖于豫州境内,周末属宋国,城邑在承匡(即今日的睢县匡城乡政府所在地),秦统一中国后,开始于此地置县,初建县城于承匡。由于该地处于黄河下游,水灾连续不断,形成城池外高内洼,终被黄水淹没,后移县于襄陵附近,故名襄邑县。宋崇宁4年(1105),由于襄邑与汴京形成了拱卫之势,升为拱州。金朝又因城外有睢水河流过此地,而更名为睢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睢县。睢县境内遍布历史文化遗迹。仰韶、龙山、商周、汉化文化遗址遍布全境。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夏、商、周三代,这里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产生并活跃着一批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历史名人。〔夏〕相因后羿带兵进逼,曾逃经今睢县的帝丘(帝丘原因帝喾之墓葬于此而得名)。商的首领成汤任用奴隶出身的伊尹做右相,帮助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伊尹曾多次“游寓”此处《睢州志》。东周顷王之子姬班,史称匡王,当时分封地辖今日的睢县,并在此地筑城,国号有待于进一步考证。除此之外,商汤灭葛发生在今睢县城北。〔商〕太戊在位75年,病死后葬于内黄(多方资料印证属睢县城隍乡黄园村)。〔商〕文丁出兵征伐岛夷,半路上受到盂方(今睢县尚屯乡梁庄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伐讨盂方得胜。商、周之后,历史上著名的首乡会盟(前665年),齐桓公为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曾在今睢县周堂乡乔寨村附近的首止城会鲁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诸国君,并请世子姬到会,借以向周惠王示威。葵丘会盟(前651年),鲁僖公会周之宰孔、齐桓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诸国君会盟于葵丘(旧属睢州,今分辖于民权县)。盂地会盟(前639年)宋襄公单车会楚成王、陈穆公、蔡庄王、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等八国诸侯会盟于盂(今睢县尚屯乡梁庄附近),要大家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另外,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战役也发生在睢县这片土地上。例如:泓水之战,泓水是当年楚败宋师的古战场(故道在今睢县南),泓水之战是毛泽东称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遗笑千年的战例;大棘之战(公元前607年春),郑国公按照楚国的命令攻打宋国,两军在大棘(今睢县南15公里)对垒,大战数日。春秋末年,历史上著名儒学家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到过匡王城,并被匡人所围,闹了一场虚惊,中国词典里的“临危不惧”一词便由此事产生。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道学家庄周曾长期隐居此地多年,死后葬于襄牛地。明嘉靖《睢州志?陵墓》栽:“庄周墓在州东南3里(即今日旧城湖东南3里阮楼村附近),遗封隆然,世传为庄周墓,今没于河”。睢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量的铮铮之士、佼佼之才,无不与睢州有所联系。其中,被列入世界名人的有黄帝、帝喾、孔子、庄周,还有唐宋八大家的苏轼。据史料记载,还有最早在此地建国筑城的匡王姬班和一心想称霸中原的宋襄公。汉时有经邦济世之才庚宣明,北朝有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宋有身兼工部、礼部二尚书之郭瓒,有父子连科双状元张去华、张师德。元有单朝阳、单守阳、单元阳兄弟三近士。明有理财大家李洳华、爱国将领袁可立。清代中原名儒、朝中重臣汤斌等。目前,睢县境内已被明确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2处,其中国保1处(北宋建造的圣寿寺塔)。省保5处(龙山期周龙岗文化遗址;商周期乔寨文化遗址;明袁尚书出资兴建的吕祖庙;清汤斌奉旨贤良祠)。市保4处(匡王城旧址及残存城墙和陵墓;建于隋唐时期的无忧寺塔;建于元代的东关清真寺;革命先烈姜郎山创办的贫民夜校)。县保13处(睢州明清一条街;建于清末的基督教堂;宋襄公陵;驼岗;恒山汉墓群;大成殿;西关清真寺;西陵汉墓群;梨岗汉墓群;残存的宋代城墙;睢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闫家祠堂)。

Ⅵ 邯郸在哪里

河北省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96.4万。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90.4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8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8元。
邯郸政府网:www.hd.cn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2009年,邯郸市辖4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邯郸市面积12087平方千米,人口920万。
丛台区面积28平方千米, 人口43万人。邮政编码056002/056004。
邯山区面积32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邮政编码056001。
复兴区面积37平方千米, 人口32万人。邮政编码056003。
峰峰矿区面积 353平方千米, 人口50万人。邮政编码056200。区人民政府驻临水镇新市区
武安市面积1806平方千米, 人口72万人。邮政编码056300。市人民政府驻武安镇。
邯郸县面积 522平方千米, 人口40万人。邮政编码056100。县人民政府驻南堡乡东小屯村。
临漳县面积 744平方千米, 人口59万人。邮政编码056600。县人民政府驻临漳镇。
成安县面积 485平方千米, 人口37万人。邮政编码056700。县人民政府驻成安镇。
大名县面积1052平方千米, 人口75万人。邮政编码056900。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
涉县面积1509平方千米, 人口39万人。邮政编码056400。县人民政府驻涉城镇。
磁县面积1035平方千米, 人口64万人。邮政编码056500。县人民政府驻磁州镇。
肥乡县面积 496平方千米, 人口31万人。邮政编码057550。县人民政府驻肥乡镇。
永年县面积 898平方千米, 人口86万人。邮政编码057150。县人民政府驻临洺关镇。
邱县面积 448平方千米, 人口20万人。邮政编码057450。县人民政府驻新马头镇。
鸡泽县面积 337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邮政编码057350。县人民政府驻鸡泽镇。
广平县面积 320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邮政编码057650。县人民政府驻广平镇。
馆陶县面积 456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邮政编码057750。县人民政府驻馆陶镇。
魏县面积 862平方千米,人口81万人。邮政编码056800。县人民政府驻魏城镇。
曲周县面积 667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邮政编码057250。县人民政府驻曲周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8年底。* [编辑本段]【地形地貌】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 2008年到2010年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路线图已确定,届时邯郸将基本形成“城乡容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良、城市亮点突出、百姓生活宜居”的城乡新貌。
《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实施意见》日前经邯郸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自此,2008年到2010年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路线图已确定。
构建大都市 亮点更彰显
结合邯郸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特征,邯郸市将进一步完善“1+8”组团式都市区发展规划,构筑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集中规划建设生态水网、五仓区改造、火车站周边综合整治、文化艺术中心、赵苑周边景区、广府景区、龙湖景区、邯武快速公路、环城高速、文化商步街等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区、标志性建筑,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
路网新格局 出行更畅通
邯郸市要利用三年时间,构建更为高效、快捷的路网新格局。主城区路网建设以拓展中轴线、连接卫星城、整治小街巷、建设样板街为重点,到2010年形成外有高速绕城、中有环路贯通、内有主干道连接的城市道路网络。
三年内要完成18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工程,翻建道路146.6万平方米,改造便道29.8万平方米;在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小街巷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剩余60条小街巷综合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城区道路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工程,实现城区人均道路面积13平方米,城市亮灯率达到95%以上。
生态园林城 休憩更惬意
按照“赵都+绿网”、“绿化+文化”的总体要求,继续保持和发展“小游园、行道树、穿城河、棋盘路”的城市特色,用三年时间将全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三项指标分别提高到45%、38%和12平方米以上,创建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精心组织好赵王城遗址公园和渣山公园建设,彰显古赵文化内涵;完成对丛台公园、滏阳公园、龙湖公园、赵苑公园和沁河带状公园等现有城市公园的改造完善工作。结合路网建设、旧城改造等再建街区小游园100个,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活动空间。邯郸市还将加大拆墙建绿工作力度,由主干道向次干道和小街巷延伸。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成语典故、古赵历史等文化特色将镶嵌其中,有效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文化品味。
各县(市、区)要在城区和重点镇各建成一个面积为6公顷-10公顷,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具有较高标准的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在居民生活区建设游园、绿地;2009年完成城区及周边河道水域整治。
另外,在水网改造中,邯郸市要充分发挥滏阳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支漳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资源优势,对邯郸市城市建设中实现在强力推进南湖、北湖公园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东湖、西湖建设,建设改造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民有渠、团结西干渠、高级渠,建设好广府古城外围永年洼淀。营造“五河穿城、四湖叠映、河湖相通、碧水萦回”秀美水景,实现河河有清水、处处有水景。
旧城展新颜 安居更乐业
为实现邯郸市旧城换新颜,按照“三年内完成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小区改善,五年内基本完成现有建成区城中村改造目标”要求,主城区将重点抓好五仓区、火车站周边区域、赵苑和大乘玉佛寺周边区域、邯山商步街区、文化一条街区、滏阳河、沁河景观带、浴新大街综合整治、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改造项目,三年内完成68片旧城改造和40个城中村改造,完成173个旧住宅小区改造。
主城区拆迁工作要以拆除违法建筑、超期临建和有碍观瞻建筑,包装美化保留建筑为主要内容,退出城市红线、绿线、紫线和蓝线。三年内共需拆除700万平方米。2008年完成400万平方米,其它300万平方米有碍观瞻建筑物和构筑物随年度三改工作完成拆迁。
按照计划,邯郸市三年内将新增住房面积70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90万平方米,配建购置廉租房9万平方米,将住房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逐渐扩大到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到2010年,解决主城区12915户、43082人低收入家庭住房和保障问题,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小区物业管理,新建小区全部纳入物业管理。
扮靓古赵颜 碧水天更蓝
为了营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邯郸市在已建成8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两年内再建设14座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要在已建成1座的基础上,再新建15座;坚决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能力和设备,对经改造仍达不到标准的工业企业,一律关停取缔;主城区内化工、纺织等重污染企业要按照规划要求限期搬迁改造;对100个重点排污企业逐一落实减排措施,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按照机动车尾气排放国家二级标准,加快“双燃料”公交车辆的改装步伐;出台符合市场经营机制的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收缴机制,镇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重点镇要开征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费,并建立起“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机制。
根据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路线图,我们有理由相信,到了2010年,邯郸市的空气更加清新、河水更加清澈、环境更加优美,一个集区域经济中心、生态园林宜居的新邯郸必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编辑本段]【气候环境】</B>邯郸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阅读全文

与北湖污水处理厂三标段项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抗日老电影400部 浏览:58
韩国电影资源在线播放 浏览:895
ro膜多钱 浏览:621
污水怎么治最有效 浏览:138
韩国在野外车上做的电影 浏览:113
冬天洗空调开什么模式排污水 浏览:424
edi填充材料 浏览:724
电影免费 浏览:992
柠檬酸除垢剂与铜反应 浏览:8
欧美爱情床戏 浏览:507
高架桥下的污水怎么去除 浏览:362
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浏览:564
工业废水和地表水电导率差异 浏览:293
永盛电影公司出品电影 浏览:458
树脂衣柜问题 浏览:510
丧尸部队电影 浏览:218
遵义保健院污水 浏览:251
陶瓷烧水壶会有水垢吗 浏览:638
战狼电影免费版完整视频下载 浏览:766
音乐学院中西乐器对决电影 浏览: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