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桂阳流峰污水处理厂

桂阳流峰污水处理厂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2:14

①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2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1

xxx乡是xxx市“三山一江”战略建设的核心乡镇,是赣西新兴的旅游胜地,是以生态旅游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旅居”(旅游接待+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境内景点众多:有十万亩高山草甸,江南罕见、风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云海、险山俊秀的羊狮慕;有绵延二十多公里,风光秀丽的武功湖;有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丰富,全省出水水温最高的嵘源温泉;有急流险滩、惊险刺激,号称“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峡大漂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些优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共生演进。

一、特色小镇定位

——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充分利用xxx优越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以及南上北下、连东通西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高端养生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区等休闲旅游板块,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健康娱乐、文化创意、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中国慢生活基地”、中国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础上,再做好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铜溪自然村旧村改造、羊狮慕索道下站南福门及停车场工程、xxx至文家公路拓宽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品味和档次。

——优质健康养老小镇。借助良好的生态和怡人的气候,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具有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的养老庄园、养老院等,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和“虚拟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颐养公寓、颐养商品等要素市场建设,依托温泉资源,开发一批康复理疗、温泉养生等产品项目。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小镇。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传统农业优势,以绿色、有机、生态为统领,整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井冈蜜柚、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农业示范基地、精致设施农业建设与旅游结合,形成农业效益与旅游效益叠加的综合效益。

二、特色亮点

一是产业有基础。引进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大闸蟹和小龙虾,注册了xxx毛竹专业合作社,发展了楼下杨梅基地、华泰花卉苗木基地、有机水稻种植1号基地,逐步形成了水产、羊、石蛙、山鸡、兔等特色养殖产业规模。重点开发了以农业体验和农业观光为主的福江南四星农家乐;向周边辐射打造以清末文献坊为主的楼下民俗文化游,引进武功山大峡谷漂流、清江水上竹筏漂流等多元化娱游项目,建立了党员星级农家乐评定制度,规范建设管理农家乐、农家餐馆,实现了旅游产业的链条延伸。

二是设施较齐全。以小城镇建设为落脚点,抓住扩权强乡试点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安文旅游公路(集镇段迎宾路)“白改黑”及“三改二”工程,全面建成了xxx迎宾广场、xxx公园、xxx商业街安居工程、新农贸市场、污水处理示范点等旅游配套设施,完成了12公里惠及全乡的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筹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楼下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推进了旅游通道沿线9个新农村点的新农村庐陵风格改造,建设了一批村庄规划合理、村内外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农村示范点。

三是发展有前景。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战略。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指出,鼓励兴办健康服务业。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山水、温泉、“森林氧吧”等特色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避暑休闲养生养老、温泉养生养老、田园观光养生养老和生态养生养老等新业态。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2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xx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xx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xx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xx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xx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

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xx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

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xx]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

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

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

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

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

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xx年税收超过4亿元。

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

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

一是骨架小。

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二是颜值高。

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

三是气质特。

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

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

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

② 为什么叫桂阳

桂阳东塔岭
桂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之称。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物磨制刻纹骨锥距今两万多年;汉初设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历经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9种行政区划而“桂阳”之名不变、治所之城不移,堪称中华郡县“活化石”。桂阳是“影响人类进程的世界100位名人”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中国抗日战争60位著名人物”之一、中国远征军国际名将刘放吾,举重世界冠军李萍、射击世界冠军易思玲的家乡,也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出生地、“赵子龙计取桂阳”经典三国故事的发生地、世界文化遗产昆曲重要流派"湘昆"的发祥地,可谓“四大发明有桂阳,四大名著有桂阳,世界文化遗产有桂阳,现代英雄名人有桂阳”。
桂阳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是久负盛名的"八宝之地"、"烤烟王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冶文化深厚,汉置"金官"唐设"监",均为专理矿冶铸钱的县级行政机构,北宋桂阳监升为全国唯一的州级矿冶"特别行政区",唐朝标注"桂"字的钱币流通全国,五代刻有"桂阳监"铭文的银锭走向世界。境内现已探明的矿藏达11类103种,堪称中国矿产博物馆,其中铅、锌、铜、锡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桂阳矿带隐晶质石墨储量居全球之首。特色农业资源颇具影响,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烟叶生产基地县,烟叶收购量仅次于云南宣威市,[1]"桂阳烟叶"品牌叫响全国。又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正在致力打造全国油茶大县。文化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完美展示"千年矿都"文化的城西宝山工矿旅游项目获得国家矿山公园资格;"中国十大古村"之一阳山古村被誉为湘南民俗文化与古民居建筑"活化石"。
桂阳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古被誉为"三湘之屏藩,两广之管钥"。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桂阳"翼带湘江,连属越峤,山川奇胜,甲于湖南,经营楚、粤间,州亦襟要之地矣"。目前,桂阳县城与武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以宽阔的郴桂城际大道相连,相距车程均不足半小时,在建的厦蓉、京珠复线、桂道高速公路纵横穿越县境,形成黄金交通枢纽,从县城5分钟可上高速公路,区位交通优势空前凸显。
编辑本段桂阳县发展概况
[2]近年来,桂阳县围绕“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把桂阳打造成郴州市次中心城市和湘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把桂阳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新型劳动力培养基地,努力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转变”的“二四三”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GDP163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财政总收入11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20强列第11位。
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一是大手笔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平台。以省级桂阳工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了包括宝山、长富、共和、芙蓉、燕山、舂陵六个项目区的“一园六区”29平方公里大工业园区,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分工布局,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桂阳工业园被评为全省“最受公众关注的产业园区”。二是大力度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中建集团、中国五矿、湖南有色、银星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在煤炭石墨、锡、铜、铅锌等矿产资源整合及精深加工上的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铁腕“打非治违”,取缔非法采矿和冶炼企业(矿点)500余个,关闭淘汰小型铅冶炼、水泥厂等落后产能企业30余家,新建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精深加工重大项目。银星公司10万吨富氧炼铅、南方公司100万吨干法水泥、富达石墨、鑫通石墨、金怡泰硫酸锰等项目竣工投产;黄沙坪矿100万吨多金属利用、宝山铅锌银矿深部开发、利和化工等项目顺利推进;拟投资64亿元的宝山30万吨铜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联合锰业、三和高纯铋、康元铅钙合金等企业技改扩能项目以及兴达环保、锐弛矿业、申湘尾矿回收等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如火如荼
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烤烟、生猪、油茶三大全县性主导产业,连续被评为全国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正致力建设全国油茶产业大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成效斐然,“桂阳烟叶”品牌享誉全国,成功打造2011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一流主现场,2011年收购烟叶70余万担,有望成为全国第一大烤烟生产县。生猪养殖朝着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建成健康养殖示范小区5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306个,其中万头以上猪场9个,国家级畜禽标准示范场2个、国家级原种猪场1个,年出栏生猪突破120万头。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引进和扶持10余家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油茶开发,力争5年内全县油茶林面积恢复扩展到40万亩以上,即将竣工投产的宏润油茶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油茶生产加工企业之一。芙蓉食品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济草堂饮料等13家企业入驻,紫宇面业、瑞丰米业已竣工投产。
特色文化旅游业蓄势而发。被誉为湘南民俗文化与古民居建筑“活化石”的阳山古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湖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十大古村之一、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之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近年来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68亿余元,成为武广高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京珠高速复线和厦蓉高速桂阳段即将竣工,60米宽的郴桂大道全线通车,与郴州实现交通融城,S214线提质改造工程快速推进,新修通乡通村公路1528公里,全县100%的乡镇、93%的行政村通上水泥路(油路)。交通基础设施脱胎换骨,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区位交通优势空前凸显。
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显著。以县行政中心和欧阳海广场为龙头,城北芙蓉新区8平方公里新城区快速崛起。新修舂陵、骏马、珍珠三条绕城大道和环城西路、芙蓉东路、欧阳海大道延伸段等十余条城市道路,县城初步形成“一环五横五纵”发展格局,大幅拓宽了城市骨架。新建了三自来水厂、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演艺中心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城领国际、蓉信世家、锦绣华庭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桂阳商贸物流中心、金都汇和凯悦两家五星级酒店建设顺利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城市主干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了以4条古城门命名的朝阳、拱极、聚宝、迎薰等县城入口广场及城市绿岛,全面推进城区周边山头绿化,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在保持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的基础上,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目前,县城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万。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近年来全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余亿元,重点突出病险水库治理和烟水配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百强县”,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近几年累计投入“三清六改一化”等资金近5亿元,完成村庄规划250个,建设示范村118个、整理村240个,创建国家级环境综合整治村1个、省级生态村2个,郴桂嘉沿线、S214线新农村示范带建设成效明显,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达到15840元、700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0亿元。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群众得实惠明显增多。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近几年县财政投入资金3亿余元新建蒙泉学校、收购民办士杰学校、推进农村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化解“普九”债务,城乡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桂阳职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特别是县城生态圈建设成效显著,总面积达4600亩的宝岭实现全面绿化。
“平安桂阳”建设成效明显。“五五”普法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健全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组建县乡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治安重点整治,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特别是通过重拳打击黑恶势力和贩毒团伙,城区“两抢一盗”、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在全省社会治安状况及干部队伍形象公众满意度测评中,由2006年上半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2011年上半年全省第14位。
2011年6月召开的桂阳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追领步伐、建设幸福桂阳”的更高追求,明确提出要在深入实施“二四三”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着力把桂阳打造成全国资源型县域转型发展的样板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大湘南地区商贸物流的集散区、郴州“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努力把桂阳建设成创业就业充分、创新活力迸发、民意诉求顺畅、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家园。
编辑本段桂阳县自然地理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
全县以丘岗地为主,南北高中间低,属丘陵地带。
约二亿年前,桂阳境内是一片浅海。距今约一亿九千万间的印支运动,桂阳随湘南地区抬升为陆地,县境南北侵入花岗岩体,突起成为山地,强烈的燕山和喜山运动,使县内地质岩性变复杂,形成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层和构造体系。
桂阳地层总厚度为8835—13181.6米,有各类地层系10种,其中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县北泗洲山、塔山与和平的对面山一带,岩层厚度约21—105米;寒武系主要分布在白水、华山、泗洲山及和平的大源岭、桥市枫树、泗洲桃源、塘市黄家等地,岩层厚度300—2100余米;志留系主要分布在杨柳、白水、光明等地,岩层厚度870余米;泥盆系中统分布在泗洲山东西侧和十字、古楼、余田、燕塘、莲塘、泗洲、板桥、塘市、四里等地,其上统主要分布在塔山的南岭、毛塔低岭,厚度约140—660余米;石碳系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部和县东南部,岩层厚度约110—270米;二迭系之下统主要分布在五寨山脉北段和桐木岭、东华山、打油岭等地,岩层厚18—195米,凄伤统龙潭组分布在金仙寨西北至天阳山西麓、博石岭周围、五寨山脉中段,是桂阳主要含煤地层,岩层厚度161—197米,其当冲组分布在天门山脉北段,坛山和东华山以北,厚度12—389米,三迭系主要分布在城郊乡三角寨西南,岩层厚度85—395米,白垩系分布在飞肖岭以南、理坪圩以北,岩层最大厚度1340米;第三系主要分布在银河乡、樟市水盘村和团结下竹中等地,岩层厚度20—70米;第四系为冲积残坡积层,主要分布在樟龙洞和贤江洞地带,厚度1.5—38米。
桂阳的地质构造自元古代震旦系以来,历经武陵、雪峰、加里东、

桂阳县
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次构造运动,主要形成径向构造和新华夏构造。径向构造在桂阳境内处于耒阳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根据构造形态,具有明显控制的有向斜和背斜构造。新华夏构造在境内由走向北东20度左右压性断裂和褶皱组成,特别在黄沙坪矿区表现最明显。县东北与永州、郴县交界地为永郴褶皱带部分,在桥市、青兰乡境为归宿不明的古迹构造形态。
桂阳县境内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0余种。
⒈火成岩亦称岩浆岩,共有面积274.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23%,以花岗岩侵入体为主,较大面积的岩体有龙渡岭角闪石墨云母花岗岩、大义山黑云母花岗岩、塔山黑母花岗岩三大分布地。
⒉沉积岩包括灰岩、砂岩、紫红色砂页岩和堆积物,面积2403.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84%,其中灰岩包括泥质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钙质页岩等,面积1559.88平方公里;砂岩包括石英砂岩、粉碎岩、铁绿泥质砂岩、炭质页岩、砂质页岩,面积220.66平方公里;姿色砂页岩,面积100.8漂浮公里;堆积物,又称第四纪堆积物,面积522.03平方公里。沉积岩是桂阳岩石作掇分布最广的矿物质。
⒊变质岩包括板岩、石英岩、变质砂岩等,面积220.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43%。
桂阳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北缘,北枕塔山、大义山、南岭骑田岭北麓,中间为广阔的丘陵岗地,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马鞍型。
桂阳县境内山地面积1131.59平方公里,分南部中低山区和北部中低山区两大片。
南部中低山区有金仙寨、龙渡岭,海拔分别为1277米和1106米。另有高800米以上山头22个,形成以南北向为主、山坡陡峭、山顶似岗状山原的山地,占全县山地面积20.48%。成片分布于菏叶、清和、正和、太和、方元、燕塘等乡镇。
北部中低山区由塔山、大义山、泗洲山等山体组成。有大小山头150多个,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50多个,泗洲山最高,海拔1428.3米,山与山相连,组成一条近40公里长、山系纵横、层峦迭嶂的山体,成片分布与白水、华泉、杨柳、华山、光明、莲塘、樟木、浩塘、仁义、城郊、六合、东成、欧阳海、和平、桥市、青兰等乡镇,占全县山地面积的79.52%。
桂阳境内丘陵顶部浑圆,唯莲塘等地丘陵顶多尖峰,总面积780.95平方公里。其形态分低丘和高丘。低丘比高60—150米,坡度15—20度的占丘陵总面积的60.5%,主要分布在燕塘、菏叶、太和、方元、仁义、城郊、泗洲、四里、浩塘、余田、洋市、莲塘、团结圩、黄砂坪等乡镇。高丘比高150—200米,坡度20—25°的占丘陵。
桂阳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1.8亿立方米,径流总量20.34亿立方米,城区有水厂两座,能满足各项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日设计综合供水能力4.5万吨。
2005年,该县共投入资金269.8万元,在饮水困难的13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修建了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工程共17处,有力改善了广大群众的饮水状况,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桂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日照时数1705.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85.2毫米。桂阳位置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型,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
日照:1989—2000年,桂阳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占全县地处纬度可日照时数的36%。期间,日照时数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96年,为1762小时;最少的年份是1990年,为1274小时,分别占可照时数的40%和29%。在一年当中,日照辐射最多的月份是7月,为245小

桂阳县
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最少的月份是2月,为61小时,平均每天只有2小时,分别占可照射时数的59%和18%。上述日照时数表明,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冬季无严寒,夏季酷暑时间不长。但县南的荷叶镇、清和乡和县北的光明、白水、华泉、华山、杨柳、桥市等山区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日照时数比丘岗山地偏少2—3成,阳光不足对农业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农业品种有一定的限制。
气温:境内可分为两个不同类型的气候区域,南北山区为春冷、夏凉、秋千、冬寒,中部广大的丘岗山地为春凉、夏热、秋旱、冬冷;年平均气温北部山区为14—16℃,中部丘岗山地为17—18℃,南部山区为16—17℃。进入90年代,气温有变温趋势。1991—2000年年平均17.5℃,比前10年高0.4℃年平均最高气温是1998年达18.6℃,部分乡镇年平均超过20℃;年极端高温南北山区30—35℃,中部丘岗山地为35/u40℃;年极端低温山区-8至12℃,丘岗山地-3至—8℃,其中1998和1999年年平均气温均超过18.O℃,1998年7月中旬连续38天日最高气温≥35.O℃,日平均气温≥30.0℃;冬季偏暖,雨雪甚少。
桂阳境内地质构造复杂,矿藏资源丰富,古称“八宝之地”,矿藏资源从种类、数量到品位和质量,都是湘南地区的富矿县、大矿县。有些矿藏名冠三湘乃至国内外。
黄沙坪矿区和宝山矿区,矿富品多,开采时间悠久,唐宋以来名噪全国,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吸引不少外国矿业专家前来考察,深受青睐。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显示,目前桂阳县境内已查明的矿种有60余种。其中:有色金属矿有铅、锌、铜、锡、钼、铋、锑、钨、镁等;黑色金属有铁、锰等;贵金属有金、银;能源矿产有煤;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耐火粘土、白云石、硅石、石灰岩、萤石等;非金属矿产有砷、硫等;建材类有水泥用灰岩、瓷泥、砖瓦粘土、大理石等。煤炭保有储量2375万吨,石墨保有储量1799万吨,铅金属量30.08万吨,锌金属量48.49万吨,锰43万吨,铁3082.7万吨,铜6.81万吨,锡9285吨。
桂阳的土壤、气候适宜种烟,以桂阳为烟叶主产县的郴州地区乃全国六个最适种烟区之一。境内烟草栽培,始于明代万历,扩展于清代光绪,初成于民同中期,鼎盛于新中国建立后。
明万二十一年(1594),烟草自菲律宾传入中国闽、粤不久,境内樟树下、长江圩一带就开始种植晒烟,然产量甚少。直至清嘉庆(1796—1820年)时,仍“嗜首甚众,地不多产,惟购买于衡湘他邑。”光绪年间(1785—1820年),逐步扩种至全境,且有少量烟叶、烟丝外销。民国初期,国内军阀混战,货物流通不畅,种植减少;北伐胜利后,渐有发展,民国17年(1928年),产量达15000担,外销也日渐增多。民国30年产量增至24600担,约占全省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并以质优驰名粤、汉和港澳。抗日战争后期,晒烟生产又渐衰落,民国38年产量仅7500担。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县委、县人民政府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加强对烟叶生产的领导,并逐渐建成技术、物资、流通全面配套的服务网络,烟叶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54年,晒烟产量恢夏到563吨,居全省第二位,次年又增至900吨。同时,1951年开始试种烤烟,1960年再次试种成功,随后迅速推广,并取代晒烟。1974年,桂阳成为全国十个烤烟生产基地县之一。
桂阳史称“楚南名区、汉初古郡”,境内从南至北分为五大风景区。南有荷叶镇的潮泉风景区,中有县城东塔风景区和春陵江风景区,北有莲塘风景区,西北有坛山风景区。她们以神秘、古韵、靓丽、幽雅和雄伟各具特色。

③ 跪求桂林环境变化!!!!!!!!!!!!!!!!!!!!!!!!!!!!!!!!!!!!!!!!!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是宋朝诗人笔下盛赞的桂林城环境。然而,随着岁月更替,世事沧桑,昔日环城水系渐渐破碎支离。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在此感叹“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恢复宋代诗人笔下的美景,成为一代代桂林人的梦想。为此,在1998年地市合并之初,为实现这一梦想,让人居环境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园林城,保护山水城,发展生态城”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了以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龙头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工程。10年过去了,诗人笔下的美景创造性地再现……

环境建设塑造城市灵魂

每天清晨,在榕湖边和各小区里,成群结队的老人打着太极拳,跳着民族舞,生活怡然自得。1999年以来,桂林市开展大规模城市改造,先后拆迁1.5万户,拆除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有效疏解人口4万多,建成供市民大型聚会活动、游憩的中心广场、甲天下广场、象山广场等5个广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了53.42万平方米,绿量增加了,环境美化了,市民、游客游憩的去处增多了。

水是桂林城市之魂。1999年8月,桂林市开始了木龙湖、杉湖、桂湖、榕湖与漓江、桃花江沟通的环城水系工程,即“两江四湖”这项大型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历时2年10个月,搬迁居民1891户、单位56家,拆除旧建筑17.48万平方米,开凿引渠7.83千米,开挖土方140万立方米,使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沟通,形成环城水系。同时,新栽种乔木1.16万余株、灌木8.4万株、地被植物300多万株,植物品种达210多种,新增绿地30多万平方米,使环城水系保持四季常绿、四季有花,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和园林景观,自然地融入城市空间,成为城市中心一系列开放式生态公园绿地,重现桂林市“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盛世美景。

树是桂林城市之灵。1998年以来,桂林市抓住全国绿化委员会开展建设“绿色通道”的机遇,全力组织实施了以连通城市的两江国际机场路、桂林—阳朔公路、桂林—黄沙河公路、桂林漓江(简称“一江三路”)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先后建成145公里漓江风景保护基干林带。2002年后,完成漓江流域人工造林1.2万公顷,封山育林1.67万公顷,改种、补植小东江、桃花江两岸绿化树种,市区内河绿化率达到99.29%,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9.9%,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部队指战员、学校学生坚持在桂阳公路、机场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成了63公里和26公里的桂阳公路、机场路绿化带。据桂林公路管理局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境内专业管养公路可绿化里程1363.16公里,已绿化1352.25公里,绿化率达99.2%。

城区公路301.68公里,可绿化里程211.05公里,已绿化206.04公里,绿化率97.63%。市区内湖泊、铁路绿化率均达95%。基本上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林网化,营建了一条条绿色长廊。

环境整治整出山水绿城

施家园,过去一个远近闻名的脏乱差社区,在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入2500万元对该小区进行整治,施家园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路不平、灯不明、雨污混流、雨天内涝、市政不配套、行居不安全”的局面成为历史。

施家园的变化只是近10年来桂林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从1997年开始,小流域污染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城乡清洁工程、节能减排等等环境工程纷纷上马。

1998年,市政府下达限期治理通知,责令水污染大户进行限期治理工作。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全市的废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市区企业排入漓江小流域的化学需氧量总量削减了40%。同时,开展了对城市中心区的小流域进行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整治,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被关闭,小东江水质从劣五类恢复达到其水功能区划保护标准(四类),小流域水环境得到了改善。地市合并以来,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改造扩建4座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泵站,并加铺了污水管网,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2.8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量提高了20%。2006年生活污水处理率从原来的75.61%达到81.25%,并在全区率先使用紫外线对“中水”杀毒,处理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可直接用于灌溉农田和养鱼,对漓江的旅游黄金水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桂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0年以来就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桂林市还狠抓环境卫生常规管理,防止垃圾乱扔现象。目前,桂林市全面实行清扫保洁责任制,确保清扫保洁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上门服务建成区覆盖率达100%。

“十五”以来,桂林市把节能减排提上重要日程,把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污染防治结合起来,把城市改造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工业污染防治结合起来,把技术改造和工业污染防治结合起来,对市区老污染源实施搬迁改造,依法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工厂(车间)。依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有效控制新污染源,避免工程建设中出现建设性生态破坏。通过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全方位推进了清洁生产,把控制污染物排放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全过程防治转变,有效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桂林市在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其中1997~2007年连续10年空气优良率达10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城考中始终名列第一。

阅读全文

与桂阳流峰污水处理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的超滤膜出水很多泡沫 浏览:338
edi整流器 浏览:470
半透膜电池 浏览:999
余杭区捞污水池 浏览:233
沁园饮水机怎么接线 浏览:566
缓蚀阻垢剂可以除垢吗 浏览:385
污水处理的数学模型的构建 浏览:249
混凝土污水处理池施工 浏览:618
北京高盐废水费用多少 浏览:710
饮水机保温表怎么设置 浏览:643
净水器种草视频怎么拍 浏览:875
饮水机一年不用了怎么办 浏览:597
污水处理厂控制盒怎么接线 浏览:51
wireshark怎么过滤mac 浏览:276
废水处理可以移走多少氧气 浏览:712
300污水管道流量是多少 浏览:907
电离子去痣开始图片 浏览:658
贵阳污水泵有哪些品牌 浏览:285
开个净水厂需要些什么 浏览:240
05奥德赛汽油滤芯怎么拆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