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来水厂得水处理工艺有哪些
自来水的处理过程来如下。自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
首先必须把水源从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厂(不同的地区取水口是不同的,一般主管道使用预应力砼管,水源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饮水质量)、送入清水池并进行消毒后;
然后经过混凝,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沉淀、过滤、钢管、PE管;
最终分流到用户水龙头、球墨铸铁管等管材、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庭自来水是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通过专业设备制造出来的饮用水
❷ 自来水公司为什么不把水处理成直饮水
1.没有必要。
目前自来水输送到家庭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冲洗用水,主要版是冲洗厕所,这部分权用水占家庭总用水量的30%左右;二是洗涤用水,主要是洗澡和洗衣服, 这部分用水占家庭用水量的65%左右;三是直接进入人体的饮用水,主要是喝的水和做饭烧汤用水。目前自来水完全能够满足家庭冲洗和洗涤用水的要求,也就是 说能够完全满足家庭95%的水质量要求,如果为了另外那5%的要求而把全部的水都按最高的质量来处理,确实没有太大的必要。设想一下,每家都用矿泉水来冲厕所是不是太浪费了?
2.不太现实。
如果按直饮水的标准来处理自来水,那么现在的自来水公司需要花很大的资金投入来改造目前的水厂,改造资金至少上千万,并且改造后的处理成本增高,水费自然也要成倍的增长,最终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开支。另外,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输送和二次供水设施后,也很难保证老百姓家里流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❸ 自来水厂需要什么水处理剂
絮凝剂:聚铝
杀菌:次氯酸
按情况这俩应该是用的最多的,其他的应该就是小数目了。
❹ 自来水厂水处理过程
曝气
除杂
过滤
杀菌
检测
出厂
❺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结构不包括哪些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设施,主要以水源水质情况来合理配置系统水处理设备,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水质。当然水源水水质好的地区,是可以省去部分设备的布置…。一杰水质
❻ 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什么
水处理工艺流程为:
1、一级处理—机械处理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
2、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
3、三级处理—对水的深度处理:
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并用臭氧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将处理水送入中水道,作为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工业用水、防火等水源。
(6)自来水厂如何水处理扩展阅读:
水处理工艺流程环境的影响:
1、PH值:
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严重时会使污泥絮体遭到破坏,菌胶团解体,处理效果急剧恶化。
2、溶解氧
当环境中的溶解氧高于0.3mg/l时,兼性菌和好氧菌都进行好氧呼吸;当溶解氧低于0.2-0.3mg/l接近于零时,兼性菌则转入厌氧呼吸,绝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数为丝状菌)还可能生长良好,在系统中占据优势后常导致污泥膨胀。
3、温度: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尽管在高温环境(50℃~70℃)和低温环境(-5~0℃)中也活跃着某些类的细菌,但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水处理工艺
❼ 水厂水处理工艺有几种类型
自来水是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通过专业设备制造出来的饮用水。自来水的处理过回程如下:答
首先必须把水源从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厂(不同的地区取水口是不同的,水源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饮水质量);
然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送入清水池并进行消毒后,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一般主管道使用预应力砼管、钢管、PE管、球墨铸铁管等管材;
最终分流到用户水龙头。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庭。
❽ 自来水厂水处理原理
基础步骤是沉降、过滤、软化、消毒这四步,但是使用的工艺可能会有不同
❾ 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处理有哪三个步骤
絮凝 沉淀 过滤 杀菌
❿ 自来水厂进行水质处理的流程
自来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当我们轻轻拧开水龙头的时候,洁净的自来水“哗哗”地奔流而出,这时它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但当问起自来水是怎样流进入千家万户的,它似乎又离我们那么的远。
其实,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并不简单,(共分为四道生产工序),让大家增进对自来水生产的了解:
第一道生产工序--反应,其过程包括“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原水是指未经加工的自来水生产用水,振华水厂的生产原水来自离市区30多公里外的大沙河水库。通常原水中都带有诸如藻类、腐殖质、泥沙之类的轻微颗粒,这时自来水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原水中投加“净水剂”——碱式氯化铝(俗称为矾),碱式氯化铝在原水中可产生正电荷,令水中的轻微颗粒受静电作用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团,以易于沉淀。而“前加氯”则可根据原水情况选择是否投加,其作用主要有:①助凝剂,主要是氧化水中的腐殖质和胶体,使之能产生混凝沉淀;②杀藻剂,根据原水中的藻类含量多少而决定是否投加(水中藻类的含量过高可产生异味),以杀灭藻类。“前加泥”是水中藻类过多时,增加水中的吸附能力,使净水剂能起到更有效作用。“前加碱”是原水PH值过低时,影响水体的混凝沉淀效果,故要投加石灰等碱类,增加水的沉淀效果,并使其出厂水PH值保持在中性。原水在投加净水剂等多项药剂之后,再经过混合槽和网格反应池,这样水中的轻微颗粒就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颗粒团。
第二道生产工序--沉淀,其过程包括“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这时,原水从网格反应池流入斜管沉淀池,在水中较大的颗粒团在通过沉淀池的斜板时,就会附着并沉淀到斜板的底层,经此处理后的水质变得近乎清澈如镜。而沉淀下来的污泥定期经排泥车排走,保持沉淀池的洁净。
第三道生产工序--过滤,其过程包括“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潺潺清流顺着斜管沉淀池上面的集水槽汇集流入滤池,水中的细微杂质被滤池中的滤沙过滤和吸附之后(当滤沙中的细微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滤池也要定期进行〃气水反冲洗〃清洗,以保持良好过滤效果),洁净澄清的滤后水沿着管道流往清水池进行贮存,并在清水中再次投加入液氯进行一段时间消毒,对水体的细菌、大肠杆菌等病菌进行杀灭,整个净水处理过程到此就已完成。
第四道工序--加压供水,其过程包括“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经消毒后的自来水贮存在清水池中,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之后,洁净的自来水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
目前,绝大多数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城市水厂,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常规处理流程。该经典物化处理工艺已延续百余年,所变动的仅仅是在池型上有所发展。随着原水中有机污染的加重,该常规处理工艺已明显不适应目前的原水水质状况。由于水中粘土等杂质微粒表面附着某些有机污染质,增加了杂质微粒的亲水性,提高杂质胶粒的负电性,使其更加稳定地存在于水中。因而一般净水厂大多数采用预氯化手段,直接向原水大量加氯或须用折点加氯,以氧化水中有机污染质,使水易于混凝澄清,以求水厂出水的浑浊度、色度、酚、铁、锰等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在预氯化过程的同时原水中的腐殖酸、富里酸等有机碳容易氯化脱碳,形成氯仿等三卤甲烷类潜在致癌物质,如此处理得到的生活饮用水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美国曾于1975年1-4月对80个城市水厂(98.8%的水厂用氯消毒,75%水厂采用原水预氯化工艺)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是:原水平均含氯仿0.36微克每升,自来水平均含氯仿45微克每升;日本大阪市1976年5月结紫岛、庭洼和平野三座净水厂的原水和自来水中氯仿含量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是:原水含氯仿0.7-0.9微克每升,自来水含氯仿40-55.6微克每升。上述二组数字的自来水中氯仿含量均比原水中氯仿含量增加五、六十倍以上,绝对值也较高。因此,自来水中氯仿等三卤甲烷类有机物大量增加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美国环保卫生机构的专家指出,自来水中存在20多种致癌物。动脉样硬化的基本原因是水中的氯,而与之相联系的诸如心力衰竭和大部分常见的硬化形式,本质也是由氯引起的。至少9%有膀胱癌和18%的直肠癌与饮用经过加氯处理的自来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