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氨氮如何去除
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贰』 目前稀土氯铵废水的处理还有哪些不足
氨氮废水是稀土分离厂最难解决的特征污染物,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浓缩法、折点氯化法、膜法、氨吹脱法等。
蒸发浓缩法适用于铵浓度达80克/升以上的高浓度氯化铵废水,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产出来的氯化铵产品也存在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因此该方法仅适用于煤炭资源丰富且氯化铵销路较好的地区。
折点氯化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虽然其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投资较少,但是加氯量较大、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要注意密封和再处理。
反渗透膜法是将低浓度含氨废水(0.3%)浓缩至6%~7%,然后再通过氨碱法生产氨水,其淡化水NH4+小于10毫克/升,淡水回用率达90%。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隔膜电渗析—电透析法是处理含铵废水新技术,氯化铵、硝酸铵废水经预处理以及隔膜电渗析处理后,浓度得到富集,再经电解透析处理,可回收HCl、HNO3、氨水。目前已投入工业运行。
氨吹脱法通过调节pH值,使NH4+转化为NH3,然后大量曝气,促使NH3向空气中转移, 因此达到去除水体中NH4+含量的目的。氨吹脱法运行过程中最大的费用是调整pH值消耗的碱,用石灰虽然成本低但沉渣多难清理,采用纯碱或固碱成本较高,氨氮含量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而且NH3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尽管氨氮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但靠一种方法很难达到排放标准,而且造成大量能源消耗,处理成本高,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源头消除氨氮的污染问题,业内研究机构开发了系列无氨氮排放的清洁生产技术,部分已推广应用。稀土非皂化萃取分离技术是采用氧化镁或氧化钙对有机相进行预处理,以此替代氨水或氢氧化钠,可节约生产成本30%~50%,分离过程不产生氨氮废水,极大地节约了治理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碳酸钠沉淀稀土工艺是用碳酸钠代替碳铵沉淀稀土,也从源头上消除了氨氮废水的污染。
『叁』 反渗透膜清洗酸碱用量
你说的应该是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吧。
1、柠檬酸溶液,在高压或低压下,用1%-2%的柠檬酸水溶液对陶氏膜进行连续或循环冲洗,这种方法对Fe(OH)3污染有很好的清洗效果。本文介绍了陶氏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方法。
2、柠檬酸铵溶液,柠檬酸的溶液中加入氨水或配成不同PH值的溶液,也可在柠檬酸铵的溶液中加HCL,调节PH值至2-2.5,例如在190L去离子水中,溶解277g柠檬酸胺,用HCL调节溶液PH值为2.5,用这种溶液在膜系统内循环清洗6小时,效果很好,若将该溶液加温到35-40℃,清洗效果更好,该溶液对无机物的污染清洗效果均很好,但清洗时间较长。
3、加酶洗涤剂,用加酶洗涤剂处理膜,对有机物污染,特别是对蛋白质,油类等有机物污染特别有效,若在50℃-60℃下清洗效果更好,一般的在运行10天或半个月后用1%的加酶洗涤剂在低压下对膜进行一次清洗,由于所用加酶洗涤剂浓度较低,所以要求浸渍时间长一些。
4、浓盐水,对肢体污染严惩的膜采用浓盐水清洗是有效的,这是由于高浓度盐水能减弱胶体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胶体凝聚形成胶团。
5、水溶性乳化液,用于清洗被油和氧化铁污染的膜十分有效,一般清洗30-60分钟。
6、双氧水溶液,例如将0.5L,30%的H2O2用12L去离子水稀释,然后清洗膜表面,这种方法对有机物污染特别有效。
7、次氯酸钠和甲醛溶液,对于细菌的污染,要视不同的陶氏膜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芳香聚酰胺膜可用1%(重量)的甲醛溶液清洗,同时要经常分析反渗透浓水中保持0.2-0.5mg/l的余氯,以防止细菌繁殖。
8、草酸和EDTA溶液, 对于膜上的金属氧化物沉淀,用草酸和EDTA溶液清洗为好。
『肆』 目前稀土氯铵废水的处理还有哪些不足
氨氮废水是稀土分离厂最难解决的特征污染物,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浓缩法、折点氯化法、膜法、氨吹脱法等。
蒸发浓缩法适用于铵浓度达80克/升以上的高浓度氯化铵废水,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产出来的氯化铵产品也存在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因此该方法仅适用于煤炭资源丰富且氯化铵销路较好的地区。
折点氯化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虽然其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投资较少,但是加氯量较大、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要注意密封和再处理。
反渗透膜法是将低浓度含氨废水(0.3%)浓缩至6%~7%,然后再通过氨碱法生产氨水,其淡化水NH4+小于10毫克/升,淡水回用率达90%。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隔膜电渗析—电透析法是处理含铵废水新技术,氯化铵、硝酸铵废水经预处理以及隔膜电渗析处理后,浓度得到富集,再经电解透析处理,可回收HCl、HNO3、氨水。目前已投入工业运行。
氨吹脱法通过调节pH值,使NH4+转化为NH3,然后大量曝气,促使NH3向空气中转移, 因此达到去除水体中NH4+含量的目的。氨吹脱法运行过程中最大的费用是调整pH值消耗的碱,用石灰虽然成本低但沉渣多难清理,采用纯碱或固碱成本较高,氨氮含量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而且NH3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尽管氨氮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但靠一种方法很难达到排放标准,而且造成大量能源消耗,处理成本高,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源头消除氨氮的污染问题,业内研究机构开发了系列无氨氮排放的清洁生产技术,部分已推广应用。稀土非皂化萃取分离技术是采用氧化镁或氧化钙对有机相进行预处理,以此替代氨水或氢氧化钠,可节约生产成本30%~50%,分离过程不产生氨氮废水,极大地节约了治理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碳酸钠沉淀稀土工艺是用碳酸钠代替碳铵沉淀稀土,也从源头上消除了氨氮废水的污染。
『伍』 水杀菌有什么好的办法
水体均含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病毒、原生动物等。含有微生物的原水若不经过杀菌处理直接进入反渗透膜元件,微生物会在反渗透浓缩作用下,富集在膜元件表面,形成微生物膜,严重影响膜元件的产水量和脱盐率,造成压力不稳定。而且膜元件出现微生物污染后,进行清洗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对含微生物的原水,尤其是地表水、海水、废水,必须在预处理中采取杀菌措施。针对此类水源建议选用抗氧化反渗透膜元件,便于简化预处理并且不存在膜元件被氧化的风险。常用的杀菌工艺包括物理杀菌和化学杀菌,下面一起来看下吧!
氯消毒是最早被采用的饮用水消毒方式,具有技术成熟稳定、杀菌能力强、持续时间久、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目前,我国城乡集中某供水水厂均采用氯消毒工艺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陆』 超纯水机纯化前处理系统有哪些
那么,超纯水机纯化水有哪些处理系统?
1、预处理-反渗透-水箱-阳床-阴床-混合床-纯化内水箱-纯水泵容-紫外线杀菌器-精制混床-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2、预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药机(PH调节)-中间水箱-第二级反渗透-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3、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柒』 工业废水如何有效去除氨氮超标
1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高浓度氨氮废水是指氨氮质量浓度大于500mg/L
的废水。伴随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含量急剧上升,呈现氨氮污染源多、排放量大,并且排放的浓度增大的特点〔2〕。目前针对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使用吹脱法、化学沉淀法等。
1.1 吹脱法
将空气通入废水中,使废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易挥发性溶质由液相转入气相,使废水得到处理的过程称为吹脱,常见的工艺流程见图 1。
图 2 生物脱氮的途径
用生物法处理含氨氮废水时,有机碳的相对浓度是考虑的主要因素,维持最佳碳氮比也是生物法成功的关键之一。
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经济的优点,其缺点为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易受温度和有毒物质等的影响且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同时,在工业运用中应考虑某些物质对微生物活动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此外,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法硝化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当处理氨氮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300
mg/L 时,采用生物法效果较好。
J. Kim 等〔24〕采用小球藻处理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磨溪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氨氮,实验结果表明,小球藻在经历24 h 的迟缓期后,在48 h 内氨氮去除率可达50%。
2.3.1 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技术
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处理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过程是指在好氧条件下,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菌的作用下,氨氮可被氧化成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再通过缺氧条件,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法中,较成熟的方法有A/O 法、A2/O 法、SBR
序批式处理法、接触氧化法等。它们具有效果稳定、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成本较低等优点。但该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必须补充相应的碳源来配合实现氨氮的脱除,使运行费用增加;碳氮比较小时,需要进行消化液回流,增加了反应池容积和动力消耗;硝化细菌浓度低,系统投碱量大等。
杨小俊等〔25〕通过A/O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炼油厂气浮池出水中的氨氮,实验结果表明,当氨氮和COD 容积负荷分别在0.04~0.08、0.30~0.84 kg/(m3·d)时,处理后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小于5 mg/L。
2.3.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1)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先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阻止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然后直接在缺氧的条件下,以有机物或外加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进行反硝化生成氮气。
短程硝化反硝化与传统生物脱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对于活性污泥法,可节省25%的供氧量,降低能耗;节省碳源,一定情况下可提高总氮的去除率;提高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反应器容积。但由于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之间关系紧密,每个影响因素的变化都同时影响到两类细菌,而且各个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条件难以控制。目前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仍处在人工配水实验阶段,对此现象的理论解释还不充分。
(2)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当硝化与反硝化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时,即为同时硝化反硝化(SND)。废水中溶解氧受扩散速度限制,在微生物絮体或者生物膜的表面,溶解氧浓度较高,利于好氧硝化菌和氨化菌的生长繁殖,越深入絮体或膜内部,溶解氧浓度越低,形成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占优势,从而形成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
邹联沛等〔26〕对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中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DO 为1mg/L,C/N=30,pH=7.2
时,COD、NH4+-N、TN 去除率分别为96%、95%、92%,并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反应器内DO 浓度后,TN 去除率都会下降。
同时硝化反硝化法节省反应器,缩短了反应时间,且能耗低、投资省。但目前对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其作用机理及动力学模型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其工业化运用尚难实现。
(3)厌氧氨氧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是指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微生物以NH4+ 为电子受体,以NO2- 或NO3- 为电子供体进行的NH4+、NO2- 或NO3- 转化成N2的过程〔27〕。
何岩等〔28〕研究了SHARON
工艺与厌氧氨氧化工艺联用技术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可在具有硝化活性的污泥中实现启动;
在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质量浓度不超过250 mg/L 的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和90%。目前,SHARON
与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联合工艺去除实际高氨氮废水中的总氮的效能。
厌氧氨氧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硝化反应的充氧能耗,免去反硝化反应的外源电子供体,可节省传统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所需的中和试剂,产生的污泥量少。但目前为止,其反应机理、参与菌种和各项操作参数均不明确。
2.4 膜技术
2.4.1 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半透膜对溶质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技术,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工艺先进、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
利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过程中,设备给予足够的压力,水通过选择性膜析出,可用作工业纯水,而膜另一侧氨氮溶液的浓度则相应增高,成为可以被再次处理和利用的浓缩液。在实际操作中,施加的反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反渗透装置所需的能耗就越高,而效率却是在下降〔29〕。
徐永平等〔30〕以兖矿鲁南化肥厂碳酸钾生产车间含NH4Cl 的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反渗透法对NH4Cl
废水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装置采用反渗透膜(NTR-70SWCS4)过滤机。结果表明,在用反渗透膜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过程中,氯化铵质量浓度适宜在60
g/L 以下,在该浓度条件下,设备脱氨氮效率较高,一般大于97%,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可以用于实际生产操作。
2.4.2 电渗析法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离子从电解质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电渗析法可高效地分离废水中的氨氮,并且该方法前期投入小,能量和药剂消耗低,操作简单,水的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副产物。
唐艳等〔31〕采用自制电渗析设备对进水电导率为2 920 μS/cm,氨氮质量浓度为534.59 mg/L
的氨氮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得到在电渗析电压为55 V,进水流量为24 L/h
这一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可对实验用水有效脱氮的结论,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3 mg/L。
3 不同浓度工业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比较
不同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优缺点比较见表 4。
通过对以上几种不同方法的论述,可以看出目前针对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处理方法主要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做预处理,再选择其他方法进行后续处理,虽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仍存在结垢、二次污染的问题。对低浓度的氨氮废水较常用的方法为化学法和传统生物法,其中化学法的一些处理技术还不成熟,未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因此还无法满足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
生物法能较好地解决二次污染问题,且能达到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但目前对微生物的选种和驯化还不完全成熟。
『捌』 超滤净水器的组件有哪些,各个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1、活性碳
吸附异色异味之物质和化学残留物以及部分重金属,例如氯、氯胺、氯化专氢、三氯甲烷、漂白属剂、农药、除草剂、致癌物。
2、KDF
去除余氯和汞、铅、镉等重金属,同时起到部分抑菌作用。
3、阳离子树脂
吸附钙、镁离子。
4、陶瓷滤芯
过滤微小生物及滤除大肠肝菌、霍乱菌、沙门氏菌、痢疾菌。
5、UF膜
滤除颗粒大于0.01微米之物质 。
---今美自洁式净水器
『玖』 酸碱对反渗透膜有无影响
对于正常运行时,pH值应呈中性,即pH值7左右。反渗透膜在pH值7.5-7.8时脱盐率最高,碳酸盐内休系的平衡关系,容这个平衡随着pH值的变化而移动,当pH值小于8时,水中的C032-和HCO3-开始部分转化为CO2,当pH值小于4时,水中全部C032-和HCO3-都有转化为CO2。
pH高对反渗透膜有影响吗?
反渗透膜元件对溶解在水中的CO2是不能脱除的,这些CO2透过膜元件到达产水侧后会重新在水中转化为HCO3-,使产水电导率升高,因此反渗透元件在低pH值条件下运行时表现出的脱盐率不高.但是,也不能为了排除CO2的干扰而不加限制地提高pH值,这是因为pH值的升高会降低碳酸盐的溶解度,导致结垢。
因此控制适当的pH值范围才能确保反渗透的正常运行。
『拾』 现在自来水厂净水工艺还用氯吗 如果不用,工艺大概是什么样的 有资料的请发出来看看 学习一下
用,我在自来来水厂实习过,源目前大城市供水厂一般都用氯气消毒,因为氯气能在长途的水运输过程中有持续的消毒效果,而相反,臭氧的消毒效果会在较短距离内消失。
不过,目前越来越多数据表明氯气消毒会带来氧化水污染,我正在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关于高氯酸在自来水中的含量。
其他的水消毒技术还有,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臭氧消毒一般适合用于小区内直接饮用水消毒,或者小区内供水消毒,目前使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消毒成本较高,而且消毒效力不能满足国内城市供水要求。
而紫外线消毒也有臭氧消毒的缺点,成本高,效力不持续。
目前除了氯气消毒确实没有一种消毒方式适合国内的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