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滤净水原理-超滤
超滤,即Ultrafiltration(简称UF),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净化溶液、分离或浓缩其中的物质。超滤在微滤和纳滤之间,但并无明确的界限,其膜孔径一般在0.05 微米至1 纳米之间,操作压力在0.1 至0.5 兆帕之间。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如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
超滤膜的种类多样,根据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形状,有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中空纤维和多孔式等多种形式。在日常的家用净水器中,中空纤维膜是最常见的选择。
超滤膜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筛分,通过调整工作压力和膜孔径来实现水的净化。以中空纤维膜为例,进水方式分为外压式和内压式。外压式是原水从膜丝外侧进入,净化水从内部获取;而内压式则反之,其工作压力通常低于外压式。超滤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业超纯水生产以及溶液浓缩分离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❷ 超滤膜净水器安装的时候对水压有要求吗
当然有,超滤也需要水压驱动经过膜体。一般自来水三四公斤水压就够,最小不小于半公斤压力。并且大多数厂家处理水流量和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单位时间出水越多。
❸ 涓鍗冨垎瀛愰噺瓒呮护鑶滄祴璇曞帇鍔涘ぇ灏
0.3bar銆傛牴鎹鏌ヨ㈡悳鐙愮戞妧缃戝緱鐭ワ紝鎸夌収琛屼笟鏍囧噯锛岃秴婊よ啘鍒嗙绘妧鏈鑳芥埅鐣0.001-0.1寰绫充箣闂寸殑澶у垎瀛愮墿璐ㄥ拰鏉傝川銆傝秴婊よ啘鐨勫垏鍓插垎瀛愰噺鑼冨洿鍦1锛000Da-500锛000Da涔嬮棿锛岃秴婊よ啘鐨勮繍琛屽帇鍔涗竴鑸涓0.3-5bar銆備袱鑰呬箣鍓嶆垚姝f瘮鍏崇郴銆傛墍浠ヤ竴鍗冨垎瀛愰噺瓒呮护鑶滄祴璇曞帇鍔涘ぇ灏忎负0.3bar銆備笉鍚屽瀷鍙蜂笉鍚屽搧鐗岀殑瓒呮护鑶滅殑杩囩巼绮惧害閮戒笉鍚岋紝瓒呮护鑶滅殑鍚勯」鍙傛暟涓嶅悓銆
❹ 膜滤技术的分类
膜过滤几大分类
一、超滤
所谓的超滤就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含有小分子的溶液经过被支撑的膜表面时,其中的溶剂和小分子溶质会透过膜,而大分子的则被拦截,作为浓缩液被回收。海德能超滤膜过滤粒径在5--10nm之间,操作压力在0.1--0.25MPa之间。
二、纳滤
这是一种在反渗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纳滤膜的拦截粒径一般在0.1--1nm之间,操作的压力在0.5--1MPa,拦截的分子量为200--1000,对水中的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很好的分离性能。
三、反渗透
反渗透也可以称之为高滤,是渗透的一种逆过程,通过在待过滤的液体一侧加上比渗透压更高的压力,使得原溶液中的溶剂压缩到半透膜的另一边。反渗透膜的过滤粒径在0.2--1.0nm之间,操作压力在1--10MPa之间,反渗透的过滤原理一般有以下几种:
四、微滤
这是一种以静压差作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过滤分离的膜技术之一,微滤膜的特点是其中整齐、均匀的多孔结构设计,在静压差的作用之下小于膜孔的粒子将会通过滤膜,比膜孔大的粒子则被拦截在滤膜的表面,从而实现有效的分离。另外,微滤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厚度在90--150μm之间,过滤的粒径在0.025--10μm之间,操作压力在0.01--0.2MPa之间。
❺ 超滤系统稳定运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超滤透过通量 超滤在操作压力为0.1-0.6MPa、温度为60℃以下时,其透过通量应在100-500L/(m2.h)为宜,实际中比它要小得多,一般为1-100L/(m2.h)。当超滤透过浓差通量低于1L/(m2.h)时,过程缺乏经济效益,其原因是浓差极化在膜面上形成的边界层(或凝胶层),使流体阻力增加,因此必须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1、料液流速 提高料液流速对防止浓差极化、提高设备处理能力有利。但增大压力使工艺过程耗能增加,结果导致费用增大。一般湍流体系中流速为1-3m/s。 在螺旋式组件体系中,常在层流区操作,可在液流通道上设湍流促进材料,或采用振动的膜支撑物,在流道上产生压力波等方法,以改善流动状态,控制浓差极化,从而保证超滤组件的正常运行。 2、操作压力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决定于膜和边界层的性质。在实际超滤过程中往往后者控制着超滤透过同量。在用渗透压模型时,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成正比,而用凝胶化模型时,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此时的透过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实际中超滤操作应在临界透过通量附近进行,此时操作压力约为0.5-0.6MPa,除了克服透过膜的阻力外,还要克服通过膜表面的流体压力损失。 3、温度 操作温度主要决定与所处理料液的化学、物理性质和生物稳定性,应在膜设备和处理物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因为高温可以减少料液的黏度,从而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μD/T=常数 由上式可见,温度T愈高,黏度μ变小,而扩散系数D则变大。例如,酶最高温度为25℃,电涂料为30℃,蛋白质为55℃,制奶工业为50-55℃,纺织工业脱浆废水中回收PVA时为85℃。 4、操作时间 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浓度极化在膜表面上形成了浓缩的凝胶层,使超滤透过通量下降。其透过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与膜组件的水力特性、料液的性质和膜的特性有关。当超滤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清洗,这段时间称为一个运行周期,当然运行周期的变化还与清洗情况有关。 5、进料浓度 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料液(主体液流)的浓度在增高,此时黏度变小,边界层厚度扩大,这对超滤来说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利的,因此对超滤过程主体液流的浓度应有一个限制,既最高允许浓度。 6、料液的预处理 为了提高膜的透过通量,保证超滤膜的正常稳定运行,在超滤前需对料液进行预处理,虽然超滤的预处理过程不像反渗透过程那么严格,但这种预处理也是保证实现超滤过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通常采用的预处理方法有: (1)过滤; (2)化学絮凝; (3)PH调节; (4)消毒; (5)活性炭吸附; 上述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料液的性质和需要进行选用。 此外,经超滤回收的水,在使用前还需进行再处理(称为后处理,如电子工业用水)如脱除CO2、PH调节、过滤、消毒等。
❻ 什么是超滤,超滤是如何工作的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UItrafil-tration 简称UF)。能够将溶液净化,分离或者浓缩。超滤是介于微专滤与纳滤之间,属且三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来说,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操作压力为0.1–0.5 Mpa。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超滤膜根据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外型,又可分为: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中空纤维和多孔式。
超滤是如何工作的?
超滤膜的工作以筛分机理为主,以工作压力和膜的孔径大小来进行水的净化处理。以中空纤维为例,以进水方式可分为外压式:原水从膜丝外进入,净水从膜丝内制取。反之则为内压式。内压式的工作压力较外压式要低。超滤膜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业用超纯水和溶液浓缩分离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