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腐植酸的作用,腐植酸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有什么作用啊,
除垢,缓释,在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上非常有效。也可做保健产品。
2. 饭店厨房污水如何处理
餐饮业污水是一个高浓度污染源。它们所形成的分散性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餐饮废水中的油脂会凝结固化,经常堵塞下水道,此外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物质对水产养殖业危害较大,经常造成养殖产品死亡。下面由裕祥安全网
为大家介绍一下饭店厨房污水如何处理
。
1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粗粒化法、破乳法、混凝法和磁吸附分离法等。粗粒化法属于物理法,是根据粗粒化滤料具有亲油疏水的性质,当含油废水通过时,微小油珠便附聚在其表面形成油膜,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在浮力和水流剪力的作用下,脱离滤料表面,形成颗粒大的油珠浮升到水面。破乳技术主要是利用阳离子性的聚合硫酸铁降低阴离子性洗涤剂的表面活性,破坏乳化液油珠的水化膜,以及其双电层结构使油析出,再利用絮凝剂将油珠凝聚从水中分离出来,同时聚合硫酸铁呈酸性,使乳化液中的脂肪酸皂转化为不溶于水的脂肪酸,减少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增加了破乳效果。然后用腐植酸钠、聚丙烯酰胺助凝,将经破乳后的油进一步凝聚,利用重力原理使油水分离。由于餐饮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以胶体形式存在,胶体本身既具有巨大的表面自由能、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又具有布朗运动的特性,从而颗粒间有较多碰撞的机会,似乎可以粘附聚合成大的颗粒,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但是由于同类的胶体微粒带着同性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也阻碍各胶粒的聚合。广东工业大学曾胜、朱又春等采用的磁吸附分离法处理厨房污水的工艺是借助于磁性物质作为载体,利用油珠的磁化效应,将磁性颗粒与含油废水相混合,使油分在磁性颗粒上粘附,然后再通过磁性分离装置,将磁性物质及其吸附的油留在磁场,从而达到与水分离的目的。物理化学法主要是用来去除餐饮废水中油份。其中混凝气浮法具有占地面积较小,且设施简单的优点,但其处理效果随水质变化有较大波动,处理效率不高。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主要有电凝聚法、电凝聚气浮法、脉冲电絮凝法、微电解-电解法及脉冲电解处理法等工艺。电解法是较为成熟的方法,在电镀、印染、化纤等领域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电解法与生物法和混凝气浮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少、工艺操作简便、污泥量少和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易于宾馆酒楼所接受。其中电凝聚与电凝聚气浮法对于处理中等浓度及中等规模的餐馆较适用,且处理效果好,处理后的废水再进行生化处理排入水体当中,或者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排放。由于电絮凝时的阴极反应一般为析氢反应故也有电气浮作用。因此,常将电絮凝一气浮作为一种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合技术。电絮凝法处理餐饮废水时,阳极溶解的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形成细小的絮凝团,其吸附能力与活性比化学方法即加入铝盐产生絮凝团的方法高得多,且不受环境、水温及生物杂质的影响。Xueming Chen等采用电絮凝法处理餐饮废水通过对油脂含量高、不同的COD、BOD和SS浓度的餐饮废水的电絮凝实验表明:试验污水的油脂去除率大于94%,电絮凝能中和废水的pH。3 生物处理法由于餐饮废水中BOD5/COD0.
3,具有可生化性好这一特点,在先除去油脂,不影响后续生化反应的前提下,可利用生物法来处理餐饮废水。目前的生物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SBR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及生物降解法等。活性污泥法作为运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但是占地面积大,污泥产生量大,且由于餐饮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使得污泥膨胀的情况十分突出,近几年来产生了许多改进的工艺如ICEAS。 SBR作为废水处理技术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工艺的改进,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一般只设反应池,无需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很适合处理流量小变化大甚至间歇排放的餐饮废水。根据进水COD和油浓度的不同,采用适当延长或缩短曝气时间,相应减少或增加厌氧时间和闲置时间的灵活方式,可在保证处理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能。SBR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这一特性对处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餐饮废水是一种理想的工艺选择。将SBR工艺作为整套设备推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解决一大批还不能进入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染源。膜生物反应器是将生物反应器与膜组件相联用的一项废水处理新技术。在这些生物反应器中一般使用微滤膜和超滤膜来阻留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体取代二沉池实现固液分离。优点是具有高效的处理能力,出水水质高,同时膜生物反应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外置式能耗较高、易堵塞和膜的费用贵。膜的堵塞包括通道堵塞和膜面堵塞。膜的堵塞会导致膜通量下降。采用适当的方法清洗膜,可使膜的通透能力恢复到新膜的90%。范立梅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连续处理餐饮废水,填料为PVC生物球和软性纤维填料,当水力停留时间大于7.8h时,废水的COD、BOD5及TSS的去除率达到90%,且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少1/4。生物降解法用生物处理工艺对餐饮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其反应器系统由废水槽、活性污泥反应器以及沉淀池组成。采用间隙搅拌反应器,反应器运行特点在于限制性曝气,即进水时只是混合,进水完毕后进行曝气,曝气时间为3~5h,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沉降0.5h,污泥回流比取0.3~0.5之间。该法能有效去除餐饮废水的COD、BOD、TSS、动植物油以及TKN,去除率分别为90.8%、90.3%、87.5%、89.2%和85.6%;但停留时间较长,细菌平均停留时间大于10d,污泥驯化控制要求高,且外形尺寸较大,造价和能耗较高。该反应器能耐受较大的有机负荷。生物法虽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但其占地面积大和运行费用高因而在应用上有一定限制。
4 根据目前国内外餐饮废水治理方法的现状,考虑到我国环保部门对餐饮废水的治理要求,餐饮废水的治理技术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开发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集除油、降有机物、除悬浮物于一体,既节约用地又节省投资;加强开发无毒、高效、适用范围广、价廉的多功能混凝剂,或用已有药剂复配出性能优越的净水剂;加强经济、适用的餐饮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以降低处理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排废水中的有害物浓度。
饮食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所以作为饭店管理人一定要知道饭店厨房中有哪些卫生问题
和饭店安全知识
,裕祥安全网一定有您想要的答案。
3. 腐殖酸有什么作用
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横跨几十个行业。特别是眼下提倡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无污染环保产品等,更使"腐植酸"备受推崇,事实证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腐植酸。
简介
腐植酸(Humic Acid,简写HA)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一系列的化学过程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它是由芳香族及其多种官能团构成的高分子有机酸,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络合、交换等功能。它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以及泥炭(又称草炭)、褐煤、风化煤中。按自然界分类,它可以分为三类,即土壤腐植酸、水体腐植酸和煤炭腐植酸。九十年代初,用发酵法,通过接种,可提取生化腐植酸或生化黄腐酸等有机酸物质。
应用
腐植酸作为有机物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现属于直接或间接应用腐植酸物质的有五个方面,可归纳为七十个小节。我国开发的主要产品有肥料、农药、兽药、抗旱剂、饲料添加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石油助剂、工业水处理剂、水煤浆稳定剂、蓄电池膨胀剂、陶瓷添加剂、油墨添加剂等一百多个品种,已经基本上构成了我国腐植酸类产品的完整体系。
我国腐植酸的综合利用方面,虽然起步晚,其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并不落后。我国从事腐植酸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多达109个,先后取得了300多项科研成果,一些技术产品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HA有机肥、FA抗旱剂、SPNH高温高压降滤失剂、HA多功能无污染水处理剂等环保产品。像“乌金口服液”等医药保健品还是国粹。
现在,我国政府下决心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为腐植酸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大舞台。由于腐植酸具有特殊功能,它将在防沙治沙、改良土壤、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农业建设、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开发药品、保健品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影响
腐殖质是动植物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复杂有机物,水体底泥土壤等都含有腐殖质,腐殖质是大分子聚合物,化学结构复杂,都带有羧基、酚基、酮基等活性基团,其分子量从102~106 。来源不同,腐殖质的组成也不同,腐殖质按其在酸、碱中的溶解性差异可分为:腐殖酸又称胡敏酸(HA) 、富里酸(FA) 、腐黑物。天然饮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为HA ,其浓度范围从地下水的20μg/ L 到地表水的30 mg/ L ,含量愈高,水质卫生状况愈差。一般水源中腐殖酸的含量在10 mg/ L 左右,占水中总有机物的50 %~90 % ,天然饮用水源中腐殖酸的存在给人类及动植物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1) HA 是微量金属元素的络合剂。腐殖酸的存在,一方面会使水中金属离子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矿化度降低,从而破坏了人体对某些元素如Ca、Mg、Mn、V、Mo 、SO2 -4 等的吸附和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2) 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是卤化副产品的重要前驱物。腐殖质极易在水厂加氯过程中形成消毒副产品DBPs 和三卤甲烷类致癌物质THMs。据报道,几乎所有水生天然有机物都可能在消毒过程中被氯化,其中占溶解态水生有机物一半左右的腐殖酸是产生THMs 最重要的先驱物质。研究表明,溶解态腐殖酸类是天然水体中生成MX(一种具有强致突变性的消毒副产品) 的主要前驱物,其中的一些酚、醛、芳香酸类化合物可能在MX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3) 腐殖酸是导致大骨节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大骨节病病区居民饮用水往往是阴暗潮湿的窖水,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水中腐殖酸发生光解少,因而含量高。
(4) 水体酸化引起腐殖质(HS) 特性改变,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酸雨的形成,湖泊等自然水体中pH 下降。水体中的HS 有机含氮量升高,其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降低,碳的含量和羧基的酸性降低,氧的含量和酚、醛的酸性增强,进而导致鱼类的毒性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并使一些主要浮游动物物种消失,巨型植物减少,处理流域的附生植物增加 。
分类
按照来源,腐植酸可分为天然腐植酸和人造腐植酸两大类。在天然腐殖酸中,又按存在领域分为土壤腐植酸、煤炭煤腐植酸、水体腐植酸和霉菌腐植酸等。
按照生成方式,腐植酸可分为原生腐植酸和再生腐植酸(包括天然风化煤和人工氧化煤中的腐植酸)。 按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分类,腐植酸可分为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在早先的文献中,还有灰腐酸、褐腐酸和绿色腐植酸的称呼,其实都是不同溶剂分离出来的。
按照天然结合状态,又分为游离腐植酸和(钙、镁)结合腐植酸。 按照腐植酸的腐植化程度(吸光系数等指标),分为A型、B型(真正的腐植酸)和RP型和P型(不成熟的腐植酸)等。
尽管腐植酸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对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影响不大。
资源
我国腐植酸资源非常丰富,它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据有关资料统计,有泥炭124.8亿吨,居世界第四位;褐煤1265亿吨,还有大量的风化煤。在利用生物工程方面,进一步筛选优良菌种,加快开发定向菌种,这样,研制生化腐植酸或生化黄腐酸类产品的资源利用就会无穷无尽。
研究历史
人类对腐植酸的研究,自从1786年从土壤中首次得到已有214年历史了。如果以我国“药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著作中编入的“乌金散”为个例的话,那腐植酸的应用已有四百多年了,这充分说明了腐植酸古老的历史。 我国腐植酸有组织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主要是从泥炭利用开始的。六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利用腐植酸肥料和改良土壤的热潮,声势很大。真正受到国家重视和推动则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还亲自抓,国务院先后于1974年和1979年两次以国发110号和200号文件,全面推动了我国腐植酸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八十年代,随着全国腐植酸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贸委于1987年批准成立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的腐植酸工作。一些腐植酸资源贮量大的省、市,还纳入了政府工作序列,为此专门成立了腐植酸办公室。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