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处理行业前景怎么样
前景是非常好的,我们是做水处理配套塑料水箱的,水处理行业的需求非常大
2. 浅议农村污水处理方法探讨
浅议农村污水处理方法探讨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一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
2生物膜法。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3氧化法。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4人工生物净化:人工生物净化,是人为地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驯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质新陈代谢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对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
5自然生物净化处理:主要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或水塘中的微生物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
6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在土地资源丰富,地价相对便宜的农村,采用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有其实际意义。
二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1“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事业协调发展
城市污水是城市综合体经济发展的产物,污水的增加和城市经济发展还是同步的,城市经济发展越快污水的处理工作也就越重。我们不能过分的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工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所以政府有关职能能部门要拿出部分资金来支持水资源保护。如果顾此失彼就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在以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坚持生产线和污水治理同步进行,坚持和鼓励绿色产品的开发和投入;对已经建成投产的生产线而没有污染治理措施的要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要帮助它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2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
改变污水处理行业机制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的原因是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政企不分,在岗人员效率低下,责任心较差,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另方面原因是污水处理行业耗资较大,当地政府可承担其运行费用比较困难,所以发展的趋势逼迫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转变为企业经营型,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自己去收费。国家对该收费有了明确的规定,地方政府应按照本地区污水处理行业所需要的经费及当地工厂企业、居民承受的能力,给予加大收费力度的政策。
3污泥最终处置要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最终处置上,可以根据污泥的分类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可以用化处置;比如纯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用做农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制作用于园林、绿化、鲜花的肥料;纯工业废水在进行无机化过程和有毒害气体的处理后,污泥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三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1.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随着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镇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同排入水体,使得绝大多数农村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头。农村污水治理已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点,对它的治理问题呀迫在眉睫。
2.对农村污水设施项目的基本情况。农村污水设施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并不容乐观,在其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平均要达到70%,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平均要达到30%。截止2010年底县城和建制镇的实际污水处理率与预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还需进一步的发展和推进。
3.废水所产生的的冲击负荷较大。废水所产生的的冲击负荷较大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会将厂房选择在农村,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工业企业未严格执行有关生产废水预处理的规定,将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排入农村的下水道,这对农村的环境危害是十分明显的,再加上农村污水处理厂正处于建设初期规模较小,承受污染物负荷冲击的能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用这种方法降低生产的成本严重影响了农村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4.运行成本较高。农村污水处理出现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按标准执行,执行标准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很多项目由国家直接划拨经费建设,因为运行成本太高,所以在建设中的建设经费难以达到标准,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有些工程的实际运行水量低于设计的水量,还有不少失望工程不及而终了。很多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都需不断的降低成本,更有益推广和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体污染,同时农村经济发展赶不上城镇,地区特点突出等,因此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自动化高的一体化处理系统,以适应我区农村污水的多样性等。在选择工艺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水质、水温、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工艺。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小清河沿岸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一、小清河流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小清河源于济南诸泉,西起睦里庄,东注莱州湾,干流全长237 km,流域面积10 336 km2。小清河流域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发展区,有工业重镇淄博市及新兴工业城市广饶和胜利油田,工业门类齐全,乡镇企业星罗棋布;农作物种类繁多,不但有小麦、玉米和棉花各类,而且有享誉国内的黄河、明水大米、章丘大葱和寿光蔬菜,闻名全国的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市——桓台即位于工区的中南部。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济南、淄博及齐鲁石化等城市和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全流域污水排放量占小清河年平均径流入海量的2/3还要多,致使小清河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水体的污染使得许多地方农灌水质超标情况严重。由于农业用水匮乏,污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污水灌溉使得土壤中Gr、Pb、Cu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积蓄量成倍增加,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污灌区农畜产品质量下降,据统计全省主要污灌区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率达25%。近几十年来,沿河污染区癌症、肝病和胎儿畸形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因此,开展小清河沿岸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查清小清河沿岸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提出土壤改良的对策和措施,对提高研究区农产品质量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区西起济南市,东到渤海入海口;北起曲堤—高青县城—纯化镇一线,南到邹平—桓台。辖济南、淄博、东营、潍坊和滨州五地市的章丘、济阳、邹平、高青、博兴、桓台、广饶和寿光8县市。
(一)小清河流域元素地球化学含量特征
1.小清河沿岸土壤元素统计特征
小清河沿岸土壤元素含量分布见表3-17,在25 项分析元素和指标中,大多数剔出离群值前后算数均值差异较小,仅Cr、Hg、Mo、Se和S 5项均值差异较大,Cr由81.21×10 -6变为72.44×10 -6,Hg 由52.8×10 -9变为29.6×10 -9,Mo 由0.657×10 -6变为0.589×10 -6,Se由0.25×10 -6变为0.20×10 -6,S由0.083%变为0.027%。
就变异系数来看,25项指标中有20项指标变异系数在0.5以内,数据离散程度较高的元素或指标有 S、Hg、Cr、Se、Zn,其变异系数原始值为5.74、2.03、0.79、0.69、0.64,剔出离群值后这5 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35、0.11、0.25、0.16,均<0.4。
表3-17 小清河流域表层土壤组分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参数表
就元素背景值的分布来看,区内土壤背景中As、Hg、Mo、SiO2、Al2 O3、TFe2 O3、K2 O等元素基本接近黄河下游流域,Na2 O、P、B元素略低,而Cd、Co、Cr、Cu、F、Mn、Ni、Pb、V、Zn、N、S、Se、CaO、Mg则略高于黄河下游流域土壤;小清河沿岸土壤中Co、Mn、Mo、Pb、Na2 O元素明显低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其中Mo仅为山东省土壤的0.1倍,As、B、Cd、Cr、F、Hg、Ni、Zn、Se、TFe2 O3、MgO、CaO等元素均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其中CaO、Mg0、Cd元素分别是山东省土壤的2.56、1.78、1.79倍,而Cu、Al2 O3、K2 O则与山东省土壤均值基本相当;小清河沿岸土壤中As、Hg、Mo、Se、Pb、Zn元素明显低于我国土壤均值,其中Hg、Mo仅为我国土壤的0.46、0.3倍,Cd、Cr、F、Cu、Ni、MgO、CaO、Na2 O则高于我国土壤平均值,其中MgO、CaO分别是我国土壤的1.84、2.88倍,其余元素基本接近我国土壤平均值。
2.小清河上、中、下游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将小清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地段的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图3-31),可以发现上游土壤元素中,F、Mn、Al2 O3、S、MgO、K2 O背景值低于中游和下游土壤背景值,SiO2和Na2 O在上游土壤背景值中最高,而其他元素高于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而低于中游土壤元素背景值。中游土壤中As、B、Cu、Cd、Cr、Co、F、Hg、Mn、Ni、Pb、Zn、Se等元素背景值均高于上、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Hg、Se分别为下游土壤背景值的1.3、1.6 和1.4 倍,而SiO2和Na2 O则低于上、下游土壤背景值。
图3-31 小清河上、中、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图
3.小清河南岸、北岸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对比小清河南、北两岸土壤元素背景值统计,有如下规律,见图3-32,南岸土壤中Hg、P、Pb、N、SiO2和Na2 O背景值略高于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Hg是北岸土壤背景值的1.2倍;As、B、Cd、Cr、F、Mn、Ni、Pb、Zn、Se等元素及氧化物均低于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 As、S、CaO 分别为北岸土壤背景值的 0.86、0.88 和0.81倍。
图3-32 小清河南岸、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图
(二)元素剖面特征
1.小清河沿岸水平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
分别在历城区、博兴县和王道3处垂直小清河方向布置3条水平剖面,通过对3条剖面的数据统计表明,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剖面的分布差异较大,在同一土壤剖面的小清河两岸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18。
表3-18 小清河沿岸土壤水平剖面元素含量统计表
续表
1)历城剖面南从王舍人镇开始,北到刘家集,居民点较密集。此剖面南岸土壤主要分布潮褐土,而北岸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统计表明:南岸土壤元素As、Cr、F、Hg、Ni含量明显比北岸高,而Cd、Cu、Se、P则低于北岸,其余元素含量水平较为接近。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小清河土壤背景值,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2)博兴剖面南从起凤镇北到博兴县城西的西伏村,南岸土壤以湿潮土亚类为主,北岸以潮土为主。统计表明: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在北岸土壤的分布明显高于南岸,而有益元素B、Mo、Se、N、S、CaO的含量则南岸明显高于北岸。
3)王道剖面南起卧铺镇北到广北农场,土壤类型为盐化潮土。北岸土壤元素含量水平明显比南岸低,其中北岸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含量明显低于小清河背景值含量,南岸则略高。
2.小清河沿岸垂直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
1)历城垂直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野外发现剖面土壤质地上层基本为砂质粘土,60 cm以下为粘土。深部有铁锈出现。随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元素也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图3-33)。土壤主成分SiO2、MgO、K2 O、CaO、Na2 O 随深度变化不大,推断原始沉积物组成比较稳定,沉积韵律分层不明显。表层土壤中N、P、Cr、Hg、S、Se、Cd、Pb等元素含量异常高,并在地表至80(100)cm深度段剧烈下降,尤其是N、P、Se、S、Hg元素。认为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作用较大,推测影响深度100 cm。TFe2 O3、Al2 O3、Mn、B、V、Co等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土壤深部富集,原因土可能为壤表层成酸性,在表生作用下元素以离子化合物的形式向土壤底层迁移,从而造成元素在底部较为富集。As、F、Ni、Cu、Zn、Mo等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2)博兴土壤垂直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野外发现剖面上土壤质地无明显变化,均为粘土。随深度的增加,多种元素均表现出了规律性的变化(图3-34)。土壤主成分SiO2、Na2 O随深度增加略有变化,在0~100 cm深度段较为稳定,而从100 cm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TFe2 O3、Al2 O3、MgO、K2 O及V、Co、Mn(与TFe2 O3、Al2 O3呈极显著相关)等元素则相反,在100 cm处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成壤作用能引起表层土的粘土化、矿物组成的垂向变化,但矿物组成的这种截然变化显然与原始沉积组成的关系更为密切。As、Cd、Cr、Hg、Ni、F、Cu、Pb、Zn、N、P、S、Se等元素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在土壤表层异常富集,并在地表至60 cm深度段内急剧下降,尤其是N、P、Hg元素。这种分布除了与原始沉积组成分层有关,还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制约下的表生活化迁移、吸附沉淀再分配作用有关。其中N、P、Hg、S等呈强烈表土富集特征,这显然与污染有关。C、B、Mo等元素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图3-33 小清河沿岸土壤历城剖面元素分布图
3)王道土壤垂直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土壤类型以盐化潮土为主。野外发现剖面上土壤质地以粘土、砂粘土为主,土质较疏松。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图3-35):土壤主成分SiO2、Na2O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TFe2O3、Al2O3、K2O、MgO等在土壤表层富集,自60cm急剧下降后趋于背景值,这可能与土壤粘/砂组成、有机质变含量化有关。As、Cd、Cr、F、Hg、Ni、Cu、Pb、Zn、Mn、N、P、Se、S等元素在地表至60cm深度段富集,自60cm急剧下降后趋于背景值,尤其是N、P、S、Cu、Pb、Zn元素。这种分布一方*与土壤原始沉积组成有关,另一方*表生作用下引起的N、P、S、Cu、Pb、Zn等元素的强烈富集特征显然受到了污染的影响。As元素在地表至130cm急剧下降后明显回增,可能与经历了淋漓作用而使As向下迁移有关。CaO自地表至60cm逐渐增加,中部富集,从60cm至深部急剧下降,这可能与矿物磷肥使用有关。B、Mo等元素自地表至深部无明显变化。
图3-34 小清河沿岸土壤博兴剖面元素分布图
图3-35 小清河沿岸土壤王道剖面元素分布图
(三)土壤元素的组合特征
1.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用聚类分析对背景值进行元素分类,能比较自然和客观地描述多样本元素背景值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多样本间的相似性程度,将元素(或样本)进行分类,使得类内所有元素之间具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各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对比较疏远。通常采用某些指标来表示多样本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程度,依据指标主要是各地球化学特征间的相关系数。从中选出符合农业地质解释的聚类分析成果。通过对小清河沿岸表层土壤元素聚类分析谱系图(相关系数、欧式距离),见图3-36,25种元素存在以下元素组合:
图3-36 小清河沿岸表层土壤元素聚类分析相关系数谱系图
1)TFe2 O3、Al2 O3、Co、Ni、V;
2)Cd、Zn、Mo、Pb、Se;
3)F、Mn、As;
4)SiO2、Na2 O;
5)N、P;
6)Hg、P、Cr;
7)S。
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对大量地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做出较为合理解释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通过数据方法将许多变量彼此间具有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体现出来。对小清河沿岸土壤选用了反映农业地质背景特征的25个元素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的特征根百分比(方差贡献)和累计百分比。计算结果显示前4 个特征值方差贡献百分比达71.187%,取前4个特征值已经能够提取原始数据变化的70%以上的信息,已足以说明问题。
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采用方差极大进行正交旋转使因子载荷矩阵结构简化,表3-19 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可见:和第一主因子呈正相关的元素为As、Co、F、Mn、Ni、V、Al2 O3、TFe2 O3、K2 O,而 Na2 O 呈负相关;和第二主因子呈正相关的元素有Cd、Cu、Hg、Mo、Pb、Zn、Se;和第三主因子成正相关的元素为S、CaO,呈负相关的元素SiO2;和第四主因子呈正相关的元素为N、P,呈负相关的元素是Cr。
表3-19 小清河沿岸表层土壤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
由主因子得分图(图3-37)分析,主因子1代表的金属元素的组合特征在小清河中段表现突出,该段属于博兴和高青县辖区,此外在济南周边也出现了高值区分布。主因子2代表的Cd、Cu、Hg、Mo、Pb、Zn、Se元素是表层土壤质量的重要辨别指标,此因子在济南市地区表现突出,说明城市人为污染对于这些离子在土壤中的富集影响较大。因子3表示S、SiO2、CaO元素的组合可以认为是土壤地质因素的表征,其分布与小清河沿岸内土壤类型的分布较为吻合。主因子4 表示的是N、P元素的组合,该因子在小清河中段农业发达地区表现突出,说明农业活动对于这些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图3-37 小清河沿岸主因子得分图
二、小清河流域环境污染现状
小清河流域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集中区,包括有济南市、济宁市和淄博市等省内重要的大型工业城市,主要污染源有化肥厂、塑料厂、钢铁厂、炼油厂、重型机械厂、制药厂和发电厂等。近几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小型厂矿企业林立,种类繁多,遍布于主要县城和乡镇。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治理不好,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危害。
区内污染源包括:污水废水、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和医疗垃圾,以及化肥农药等。大的企业主要有山东化工厂、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济南元首针织公司、山大第二附属医院、齐鲁制药厂、黄台发电厂、济南大易造纸三厂和济南化纤总公司等数十家。
区内污废水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硫酸盐、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挥发酚、氨氮、氰化物、As、Pb、Cr、Cd、Hg。根据已有资料将工区内几家重点工业污染源 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统计于表3-20 中。
表3-20 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COD 排放量统计表
注:资料来源为济南市环保局《济南市水污染防治规划》。
目前研究区内产渣最多且相对集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和尾矿。以济南为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是固体废弃物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主要处置方法是焚烧和填埋。济南固体废弃物的贮存方式多种多样,贮存点比较分散,贮存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粉煤灰。煤矸石主要贮存于各大煤炭公司;粉煤灰主要贮存在小清河和大寺干灰场等处。由于大部分的固体废弃物得到了很好的管理,没有排放到环境中去。
从产生固体废弃物的行业分布来看,产生固体废弃物最大的是冶炼、热电、采掘和化工等行业,占据了总量的90%以上,其中济钢是最大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平均年产生量为155.6×104 t。
济南含铬废弃物主要由济南裕兴化工厂产生,包括Cr渣、Al泥。由于Cr渣中含有有毒成分Cr6+,对周围环境有严重危害。粉煤灰的产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历城区的黄台发电厂,1998年黄台电厂产生粉煤灰57.5×104 t。钢渣产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历城区济钢总厂的厂部和西部(表3-21)。
表3-21 固体废弃物重点产生源产生量统计表
注:资料来源为济南市环保局《济南市水污染防治规划》。
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几部分组成。根据调查1998年济南市年产生活垃圾在55×104 t左右,工区内生活垃圾占济南市生活垃圾的近 1/6。生活垃圾的清运率、处理处置率为 100%,无害化处理达到92.14%。虽然清运率达100%,但并没有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仍有部分垃圾不作任何处理,就在各简易垃圾堆放场堆放,或排放到郊区农村,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医疗垃圾有毒、有菌和有害,是造成社会交叉感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济南日产医疗垃圾4269kg,医疗垃圾的致病菌远远高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而且医疗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和填埋,会使局部大气环境受污染,增加疾病传播、蔓延的概率,加剧填埋场地下水质污染。故必须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管理、收集和处理。
此外小清河上游地区农业以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农业施肥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辅。另外农药的喷施及地膜的使用都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农家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部分为农作物吸收,有部分随降水、灌溉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体。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一)评价因子及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国家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表3-22)。该标准只规定了8项组分或指标的标准,即Cd、Hg、As、Cu、Pb、Cr、Zn、Ni等8种元素的不同等级的上限含量。故评价因子选择这8个元素。
表3-2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表 单位:10 -6
续表
注:①重金属(Cr 主要是三价)和 As 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 >5cmol(+)/kg,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②六六六为4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4种衍生物总量。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As采用水田值,Cr采用旱地值。
(二)单因子评价
1.单因子环境质量分级统计
小清河流域内重金属元素单因子环境质量评价统计结果见表3-23。汞、砷、镉、铅、锌、铜、铬、镍等单因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小清河调查区内表层土壤质量整体以Ⅰ类、Ⅱ类为主,同时Ⅲ类及超Ⅲ类土壤样本在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比例控制在3%以内。单因子指标中Cu、Ni、Pb 3项指标没有出现超3类土壤,且其中Ⅰ类土壤样本数达到了90%以上。表层土壤中Hg、Zn元素4 类等级均有出现,其中Ⅰ类比例超过了90%,超Ⅲ类土壤样本仅有1~2个,比例不超过1%。As、Cd两指标也是4类等级均有出现,其中虽有超3类土壤出现,但其比例也不超过1%,与Hg、Zn相比,其Ⅰ类土壤的比例有所减少,同时Ⅱ类比例增加。Cd在所有单因子评价指标中Ⅰ级所占比例最小,而3类所占比例最大。本调查区内金属Cr元素超Ⅲ类土壤样本数量最大,占到了全部样本的0.6%。综合而言,小清河流域土壤质量等级目前仍然能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2.单因子环境质量分级分布特征
As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土壤为主,Ⅱ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中游流域,集中在华山镇、孙镇、樊家林、丁家庄、博兴县和丁庄镇一带,以岛状形式分布,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5%。虽然总体质量较好,但注意的是博兴县境内分布面积大,且有与周边乡镇相连的趋势。
Cd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土壤为主,Ⅱ类土壤分布在济南及东北部乡镇及博兴、高青和邹平等县,Ⅲ类土壤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上游的济南市、北园镇一带。
Cr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以Ⅰ类土壤为主,但同时Ⅲ类和超Ⅲ类土壤也有分布。Ⅱ类土壤分布在小清河上游的济南市附近以及中游流域的樊家林、高城东—博兴县西之间及博兴县东部等区域,Ⅲ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北园镇城区以及寨郝镇,超Ⅲ类土壤仅在济南市北园镇北部分布。
铜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Ⅱ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上游济南市城区及东北部地区和中游的博兴县东部,博兴县境内仅以零星的岛状形式分布。
表3-23 小清河调查区表层土壤样品单因子评价环境质量统计表
Hg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以Ⅰ类土壤为主,虽然Ⅱ类和超Ⅲ类土壤也有分布,但是主要集中在济南市城区。从其分布形态来看,虽然目前Ⅲ类土壤仅以岛状分布在济南城区,但是其外围的Ⅱ类土壤分布范围有向下游蔓延的趋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因密切监测其发展动态。
Ni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为主,Ⅱ类土壤主要集中分布在小清河中游,镍的Ⅱ类土壤分布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华山镇和丁家庄、寨郝镇北—龙河等区域。
Pb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土壤为主,Ⅱ类土壤仅分布在济南市城区及周边的部分乡镇驻地。在北园镇、姚家镇、王舍人镇和郭店镇等部分居民点分布有Ⅱ类土壤。
Zn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以Ⅰ类土壤为主,但Ⅱ类和Ⅲ类土壤在小清河上游流域也有分布。Ⅱ类土壤集中在济南市城区及北园镇—泺口、姚家镇—北滩头及郭店镇一带。Ⅲ类土壤分布在郭店镇西北部小清河支流两岸,疑似当地工厂排放工业废水引起的点状污染。
3.单因子污染指标分析
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等指标,可以反映出评价区内各指标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从而分析出区内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常用的污染指标包括:
1)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单项污染指数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其计算公式为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2)土壤污染物累积指数。由于土壤地区背景差异较大,有时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累积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污染物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3)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
4)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是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统计量。
土壤污染超标率=(土壤某项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5)土壤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率也是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一个统计量。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检测样本总数)×100%
计算8项因子的污染指标,其计算结果如表3-24 所示。结果表明全区土壤指数较低,污染程度很轻微,小清河沿岸土壤污染物主要以As、Cd、Cr、Ni为主,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次顺序为:Ni>Cd>As>Cr>Zn>Cu>Hg>Pb。各单项的污染物超标倍数均<0,说明全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污染规模小,不足以影响全区。
表3-24 小清河流域表层土壤污染指数、超标率统计表
注:比较标准为二级土壤上限值。
(三)综合评价
1.模糊综合评价
各区域模糊评判结果统计如表3-25所示,数据显示小清河地区土壤以Ⅰ类、Ⅱ类为主,无超三类土壤出现。Ⅲ类土壤样本数为10 个,所占比例 <0.5%。总体环境质量较好。
表3-25 各调查区表层土壤样品模糊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统计表
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如图3-38。可以看出,大部土壤为Ⅰ类和Ⅱ类级别。这种结果与单因子评价的结果似有差别,但是细究之可以得出:这是由于我们在选取权重的时候,是根据个因子超标的倍数,最后进行均一化得来的,因而模糊评价的结果说明各地区土壤环境背景优良,即便是部分遭遇了污染的区段,目前也只是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各区域的整体地表土壤环境是较优的。
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北岸的遥墙—高官寨镇—魏桥镇及西刘桥—卧铺—羊口一带,二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周围、小清河上游的南岸土壤及小清河中游一带,三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及个别乡镇驻地附近土壤。
图3-38 小清河流域表层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等级分布
2.综合指数评价
综合指数法的计算,一般是在求解单因子的污染分指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的。选用综合指数法中的内梅罗指数法,该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其计算方法如下:
鲁西北平原典型生态区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I=Ci/Si(实测值/背景值),背景值为小清河沿岸土壤中该元素的背景值。
图3-39 小清河流域土壤环境内梅罗指数评价图
小清河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分布如图3-39,严重污染区主要集中在济南市城区北园镇至华山镇区域的小清河两岸,在寺后张、西相村和南口等居民点也有零星分布,污染区重要分布在泺口、王舍人镇和寨郝镇等部分乡镇驻地,轻污染区主要集中在齐家,王舍人镇—郑家码头、辛集—起凤镇、曹家坡—高城镇—博兴县城—龙河和王道—丁庄镇等地,寺后张、九户镇、城外刘和许李等局部地区也受到重金属轻微污染。
由以上评价结果可知区域目前土壤较为清洁,污染程度较小,但区内仅沾化的土壤目前没有出现污染,其他区域均不同程度出现污染。分析出现污染区域的污染分布范围及主要污染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污染的分布形态看,各地污染主要以点状或孤岛状形式分布,鱼台地区污染集中在济宁西北的长沟一带,章丘集中在章丘北部的白云湖区,寿光集中在王高—田柳镇,但小清河流域污染分布已经发展到面状,污染集中在上游济南市及中游博兴县范围内。小清河流域污染区域分布范围最大,且分布形态已经由点状过渡到了面状分布,扩展趋势较快,在今后的调查中需要重点监测。
2)从污染的分布的地点看,各地污染分布表现出了较为统一的特征,即污染指数较高的区域一定程度上是河道或交通道路所处的位置重叠。这一现象表明污染源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理的化,其扩散作用更迅速、作用范围随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展而更容易扩大,作用程度也更强烈。
3)从造成污染的指标分析,各地污染源有所差异。沾化地区Cr污染比重较大,鱼台地区Cd污染贡献值大,章丘、寿光和小清河流域均是Ni污染指数最大。
综上所述,通过污染评价发现,评价区的土壤污染较为轻微,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但同时由于已经出现了局部污染,且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污染源调查和防治的重点研究,以确保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4. 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中污水收集要怎么弄啊
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中污水收集系统在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四大原则;
1、应收尽收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厕所、洗涤、餐厨等,在村庄进行污水管道改造时,应将各类零星污水统一纳入管网,利用化粪池进行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后将污水纳入收集管网,最后运输到污水处理厂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尾水处理。
2、雨污分流
所谓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自采用一套管网系统。有条件的农村宜开展雨污分流改造,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防止污水对河道、地下水形成污染,可以有效节省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处理成本。
3、经济适用
行业数据表明,污水管网系统的投资花费通常会占到整体项目预算的70%以上。污水收集系统应与当地经济条件、村庄地形、地貌及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相协调,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依靠重力收集的,优先选择重力收集系统;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提升泵站。
4、安全稳定
农村污水收集系统应保证施工质量,宜采用成品检查井和优质管材,强化施工质量监管,减少管道和检查井渗漏。压力收集系统及真空收集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须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或规程执行,要保证污水收集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此外,污水收集系统须配套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设施,泵房及集水池应按有关规定做应急设计。
5. 关于农村生活环境污水处理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旅的深入实施,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270亿吨。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只有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这不仅严重污染了河水和井水,也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主要就农村生活环境污水处理方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 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污水处理的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产生于居民生活过程中粪便及其冲洗水、洗浴污水和厨房污水等,其难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大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是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入较少,使得农村缺乏污水处理系统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三是农村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
四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艺推广困难。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的选择,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地方保护主义或其他人文因素的抵制。
五是当地自然与生态条件(气温、降水、风向和土壤等)对所选择的处理工艺与处理技术有负面影响,使其不能正常发挥效力。
六是农村外来人口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加大。在农村由于外来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管理较困难且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给村镇的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外来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
2 农村生活环境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群众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环保宣传深入到农村、社区甚至每一个农民家庭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为自己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2.2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议各镇、村统一建立环保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辖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各行政村委要落实人员负责本村环保管理工作,及时汇报、交流环保情况和信息。在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同时,也要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未把农村、农业和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因此我建议加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2.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
各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建议由村、镇投入资金给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让农民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生产队有一个运送垃圾的环卫工;每村建立一个垃圾堆放场,每村都要有若干人员清理河涌上的垃圾,每镇都有一辆运输垃圾的运输车,把全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垃圾综合处理站,杜绝生活垃圾直接丢到河流里而污染河水。
2.4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如果居民生活区内没有地方铺设污水管网时,较小的明沟则采取加盖板密封的方式进行,雨水则采取漫流的方式进水排水;大的沟渠则选择将在沟渠内安装收集管。如有必要时可挖除原有合流沟渠,带污水收集管安装完毕后再重新砌筑雨水沟或灌溉渠。二是如果居民生活区内留有充足的空间地方铺设污水管网时,将污水管紧挨原有沟渠建设,在满足排水标高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埋设深度,以降低成本。
2.5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一是对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建议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建设一个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以达到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三级净化”方式处理农村污水。建设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池中分别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矾木炭、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 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
三是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池沼气。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CH4、CO2 和水,达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其处理工艺:生活污水→格栅池→厌氧发酵→排放。这种“三级净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 一方面是不受地形制约既可单独建造也可几户联台建造;另一方面是投资不大、运行维护简单,每隔2―3 年清洗一次即可。同时,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对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非常适用。
四是地埋式无动力净化处理装置。地埋式无动力净化处理装置是在圆筒型兼性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处理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厌氧酸化→兼性过滤→生态沟(自然通风)→排放。该处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生态沟,增加生态沟的目的是对厌氧发酵后的污水进行氧化处理,使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是自然充氧效果不好,处理效果和普通化粪池效果差不多,而且投资大大高于化粪池,故使用较少。
五是利用氧化塘。氧化塘是经人工改造的具有处理污、废水能力的自然池塘,是一种构造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节省能源的净化系统。污水在塘内经过较长时间的停留、贮存,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菌藻互相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综合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得到降解和去除。
六是采用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是利用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或者利用地势差,使污水分级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无需曝气装置,在降低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七是采用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 m 的低洼地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 的沿海地区。根据湿地形成的条件可把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即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如上述所说的湿地。而人工湿地是受天然湿地净化功能的启发而发明的一项技术。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填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通过过滤、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输氧作用,促进兼性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运行费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占地面积较大,冬天处理效果受一定影响的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是要根据村镇生活污水现状,选择相应的处理技术,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避免造成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遵循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原则,加强与当地生态农业的结合,使污水处理成为生态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污水回用与再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