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龙河的历史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刚到临沂来的时候,青龙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浮动,鱼虾出没;到了90年代前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水又黄又黑,脏臭不堪;进入21世纪,青龙河彻底变成了一潭臭气熏天的死水。看着让人痛心啊!”说这话的是原籍浙江的市政协委员张钟嵊。2002年市“两会”期间,他提交的关于青龙河整治的提案调查翔实,措施具体,言辞恳切,被评为当年的1号提案。
兰山区砚池街新庄巷74岁的杜家聚和76岁的王宗义,世代居住在青龙河边,他们对青龙河水由清变浊的历史记忆深刻。“解放前青龙河隔在城墙外,过去的话要经过南城门,河两岸是长长的漫坡,种着庄稼。从解放前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的居民一直到河里挑水吃——水是从涑河流过来的,比沂河的水要甜;还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摸虾;夏天的晚上下河洗澡。那时候的河道比现在宽,水面最窄的地方有六七米,东方红电影院附近则有十五六米宽。1980年以后青龙河就变样了。河边沿着原来的老城墙根儿都建起了房子,人口多了,又有了自来水,垃圾随便往河里倒,也没人管理;加上涑河的水被污染,青龙河也变成了臭水沟。住在这儿别的没有,就是蚊子多,臭味大!”
《青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青龙河在枯水季节95%以上是污水,水体污染严重,环境卫生状况差,影响了城市安全度汛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河槽阻水建筑物多,河床淤积严重,河堤单薄,两岸建筑物杂乱,河流景观灰暗凌乱,河岸两侧基础设施不配套,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及城市面貌极不协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6年前,政府曾对青龙河进行过三四次治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河水脏臭、环境杂乱的局面。”市建设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吕来生介绍说。
全面整治青龙河,对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古城自然风貌,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已成十分迫切之势。
② 莆田母亲河在哪里啊
许多莆田人都对木兰溪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一样。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生产生活垃圾直排河里,木兰溪成为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如何解决污染源,还母亲河一片清澈,成了我的履职目标。
6月的一天,漫步于木兰溪畔,但见木兰溪北渠两岸已整齐砌上了防洪堤,渠内流水潺潺,岸上荔树成林遮天蔽日,熟透的荔枝如无数跳动的火苗染红了天边,蔚为壮观。徜徉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荔林水乡美景的重现,令人感慨万千!
木兰溪,是兴化儿女的母亲河。建于宋代的千年土堰木兰陂把木兰溪上游之水分东西两道流向南北洋平原。南北洋,是莆田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绿洲。滔滔不尽的木兰溪水哺育了勤劳进取的莆田人民。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诗人郭沫若在《木兰陂》诗中吟唱“清清溪水木兰陂”。然而,此景已成追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两岸的人们不断地把工业废料、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水直排河里,造成河水污染,河泥淤积,河床变浅,河道变窄,堤岸坍塌,荔林断带,连年水患,以至木兰溪南北洋成为全省“五江两溪”中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
作为一个莆田人,我对木兰溪有着特殊的感情,木兰溪是我小时候的乐园,摘荔枝、捉小鱼、打水战,处处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一江碧水被糟蹋成这样,作为一名代表,我觉得我应该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点实事。
2001年10月开始,我沿着木兰溪河岸察看了部分地段河水的实况,更加忧心忡忡。相当多的河段河水浑浊不堪,水面上尽是生活垃圾,河边则是成堆的烂菜叶、稻草、刨木花、塑料袋,而岸边荔枝树的根部也挂满了乱七八糟的塑料袋、碎布条,随着垃圾的逐年堆积,河道被堵塞了,河水发臭了,且排不出去,变窄的河面上杂草丛生,垃圾成山,一片狼藉。
2002年在荔城区人代会上,我向大会提交了《务必加快整治南北洋水环境污染的建议》,建议政府部门要严禁任何企业把生产中的边角料转移投放至木兰溪沿岸的河道;堵住木兰溪全流域尤其是上游沿岸各乡镇的各种污染源;环保部门对各种污染源要严肃处理。
南北洋内河水系的严重污染和水质的日益恶化引起了全市上下的共同关注,2003年市人大常委会也组织人大代表检查防洪法、水法的执行情况,重点视察了南北洋河道,针对南北洋水环境现状提出了若干要求。市政协一名委员连年提出《关于兴化平原南北洋内河水系综合治理问题的提案》,整治南北洋水环境连续几年成为莆田市两会的“热点”。
由于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代表委员连年提出建议提案,莆田市市委、市政府制订了《木兰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2003年加快实施木兰溪防洪工程、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并制定了木兰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任务。时任莆田市委书记袁锦贵十分注重南北洋水环境的整治工作。2004年年底,他带队进行检查后强调,要把南北洋水系整治作为市委、市政府加快莆田发展的一个重要工程来抓,实现“河畅水清岸绿,造福兴化人民”。
北洋水系地处木兰溪下游莆田平原北侧,是莆田市的经济文化中心,有莆田市区、荔园、华林工业集中区和万顷良田,纵横交错的河流两岸还有蜿蜒的荔枝林带。莆田市决定首先从整治北洋水系作为突破口。2004年,北洋干渠清淤清障工程全面辅开。2005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南北洋河道管理的若干规定》,使南北洋河道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2006年市委、市政府把“继续推进南北洋水系和木兰溪流域、秋芦溪流域综合整治问题”列为待破解的发展难题之一,全力破解。2006年11月16日,北洋水系整治方案通过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正式付诸实施;12月3日,一期工程正式动工,2007年5月份北洋水系整治一期工程完工,整治北洋水系河道10?郾65公里,完成了护砌堤岸19370米(单侧)、清淤外运淤泥43万立方米,修筑施工便道11条10多公里、围堰14条500多米,南郊河等部分河段从原先的10多米拓宽到30多米,列入整治的河道两侧都用花岗岩砌筑了堤岸。
2007年10月份启动北洋水系整治二期工程,工程计划整治包括北渠、延寿溪、下磨溪、下磨溪至延寿溪河道、延寿溪至涵坝河道、护城河、下磨溪支流、阔口沟、南郊沟等11条河道19.63公里,工程总投资1.25亿元。整个工程分成24个标段分段施工,大部分工程在2008年6月份实现竣工验收。
经整治后的北洋河道排洪排涝畅通,河道坚固美观,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荔红”,得到社会各界高度称赞。但由于各种原因南洋水系改造仍未开工改造,2008年市五届人代会上,我与10名代表再次联名提出了“关于尽快开工建设修复南洋水系的议案”,引起了大会的高度关注。4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将议案转建议交给政府办理。但由于南洋水系改造工程更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市政府还没有对南洋水系整治提出明确具体的措施。
政府的难处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名代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哪怕是年年提、月月讲,我也要一直跟踪该建议的办理情况,为家乡全面实现“荔林水乡”尽我一份绵薄之力。(刘志锋 整 理)来源:《人民政坛》
③ 临沂的护城河叫什么名字
临沂青龙河
青龙河古称护城河,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青龙河发源于涑河水田桥,从涑河通达路处引出,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临沂城区,在市区东南部流入小埠东灌渠,全长8.46公里,汇水面积11平方公里,是临沂城区雨水、污水排出的重要河道,同时又是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刚到临沂来的时候,青龙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浮动,鱼虾出没;到了90年代前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水又黄又黑,脏臭不堪;进入21世纪,青龙河彻底变成了一潭臭气熏天的死水。看着让人痛心啊!”说这话的是原籍浙江的市政协委员张钟嵊。2002年市“两会”期间,他提交的关于青龙河整治的提案调查翔实,措施具体,言辞恳切,被评为当年的1号提案。
兰山区砚池街新庄巷74岁的杜家聚和76岁的王宗义,世代居住在青龙河边,他们对青龙河水由清变浊的历史记忆深刻。“解放前青龙河隔在城墙外,过去的话要经过南城门,河两岸是长长的漫坡,种着庄稼。从解放前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的居民一直到河里挑水吃——水是从涑河流过来的,比沂河的水要甜;还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摸虾;夏天的晚上下河洗澡。那时候的河道比现在宽,水面最窄的地方有六七米,东方红电影院附近则有十五六米宽。1980年以后青龙河就变样了。河边沿着原来的老城墙根儿都建起了房子,人口多了,又有了自来水,垃圾随便往河里倒,也没人管理;加上涑河的水被污染,青龙河也变成了臭水沟。住在这儿别的没有,就是蚊子多,臭味大!”
《青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青龙河在枯水季节95%以上是污水,水体污染严重,环境卫生状况差,影响了城市安全度汛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河槽阻水建筑物多,河床淤积严重,河堤单薄,两岸建筑物杂乱,河流景观灰暗凌乱,河岸两侧基础设施不配套,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及城市面貌极不协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6年前,政府曾对青龙河进行过三四次治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河水脏臭、环境杂乱的局面。”市建设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吕来生介绍说。
全面整治青龙河,对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古城自然风貌,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已成十分迫切之势。
截污除淤现一河清波
2006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将青龙河治理工程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经过多次调研,最终确定对青龙河全线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拓宽清淤垒砌改造,沿河敷设截污管道;对河岸周围进行景观建设。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期为治污,二期为河道景观、绿化建设等。治理工程概算投资5300万元。
2006年3月8日,青龙河一期工程开工。工程由北向南分为4个标段同时推进,各个路段的施工困难多种多样。由涑河闸至解放路北是工程的第一标段。由于暗河长期没有清理,淤泥量大,动物尸体随处可见,里面散发着恶臭及沼气,几分钟就能将人熏倒,施工环境特别恶劣,而且沿途无法设置作业面,机械车辆无法进入。在这样的环境中,莒县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队伍硬是一锨一锨、肩挑背扛,把1000多立方的淤泥清除,彻底清理了河道。
解放路北至金雀山路北邻为第二标段,施工区域很多就在居民小区附近,白天运输车辆因为交通管制,无法进入工地,为避免噪声扰民,又不能在夜间施工。同时由于工程跨越整个汛期,既要保证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时排除,又要保证城市安全度过汛期,还不能影响施工进度。
来自江苏省赣榆市政建筑园林总公司的施工队伍采取了分段围堵排水施工法。为了敷设管道,他们回填了12000多立方建筑垃圾,管道敷设完后,再将其运走,全线清运淤泥达12万立方。
顶管是整个治理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金雀山路北至海关路北为第三标段,是居住、交通等的集中地,为了不影响交通,临沂市顺通市政维护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员采用了顶洞注管技术,靠顶管铺设一点点前进。地下的各种管网纵横交叉,当遇到其他管线时,就不能继续前顶,只能再抬高或下挖,或重新顶管,有些路段改变顶管进程就达五六次之多。
陵园前街至市人民医院南院对面289米的路面下全部是岩石结构,挖开地下6米,全是坚硬的岩层,污水管道敷设都用顶管来完成,不爆破根本没法施工。爆破时既不能破坏路面,也不能影响城市的防震,必须在只能容纳一个人的空间里,一点一点小范围进行爆破,然后再把岩石一点一点地背出来,一天只能前进二三十厘米。
市建设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吕来生介绍说,青龙河治理一期工程自3月8日开工至11月10日完工,敷设直径1200毫米的截污管道8.46公里,实行雨水和污水分离,将沿河的211个污水口引入截污管道,生活及工业污水通过敷设在河床底部的排污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厂。雨季的时候,青龙河里流淌的是清洁的雨水;枯水季节,涑河河水会分流到青龙河,彻底改变了青龙河“晴天臭气熏天,雨季污水横流”的局面,“水草随水漂浮,游鱼细石,清晰可见”的景致将重新呈现在市民眼前。
量身定制文化景观带
据市建设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吕来生介绍,即将进行的青龙河治理二期工程是对河道进行景观、绿化治理。在青龙河两岸各新建15米的景观绿化带,并通过亮化、硬化建设,全面提升青龙河整体区域的环境质量,使之成为“一条风景带,十里清水河”,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为居民、游客提高良好的亲水活动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绿色环境,创造感悟临沂城历史文化和名人气节的环境氛围,同时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青龙河景观规划的原则是:实行分区规划,体现城市功能分区与青龙河景观分区的和谐统一;通过历史背景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体现临沂城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以河为轴,沿岸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尽量利用两岸现有闲散空地布置景点,以减少拆迁、节约投资;突出“水城”特点,体现因水成河,以水成景,水、景交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根据临沂城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和景观分区规划的原则,结合拦蓄工程规划选址,拟将青龙河景观规划分为8个景区,自上而下分别为:竹林叠翠、书圣遗风、巍巍沂蒙、沂水常流、双雀河畔、金坦小憩、临湖拥翠、苇荡荷香。各景区之间以彩砖甬道相连,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绿草相衔接,使青龙河两岸成为相互贯通的城市景观带,体现“曲、静、幽、深”的景观意境。
竹林叠翠:该景区位于通达路与砚池街之间。景观规划以竹林小区和竹林桥为背景,以翠竹为主题,以翠绿为主基调,竹林与芳草相间布置,竹椅、竹亭、竹栏杆相互衔接。设计将河道拓宽,设湖心岛。在河北竹林桥西侧和湖心岛南岸建亲水平台。利用该河段水面较宽、水深较大的有利条件,提供划游、亲水空间。两岸甬道路面采用鹅卵石或冰纹路面,体现竹林丛丛、芳草青青的景观特色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
书圣遗风:该景区位于蚂蚱庙街与沂蒙路之间,邻近王羲之故居,景观规划定位为王羲之故居的辐射和边际区。绿化以垂柳、地被兰草为主,高低搭配、相间布置;沿河设防腐木书亭、画廊、棋桌、景石,形成感悟书圣之乡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环境氛围。
巍巍沂蒙:该景区位于沂州路与解放路之间,西面为东方红游园和临沂老城门、城墙原址。在解放临沂的战斗中,无数先烈牺牲于此。景观设计以纪念性、教育性广场为主,与西面东方红游园相对应。广场设门型雕塑,以纪念性浮雕装饰;植物以松柏为背景,以古树玉兰点缀,象征沂蒙久远、英烈留芳之意。
沂水常流:该景区位于银雀山路与陵园前街之间,东面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西面为红嫂和林荫广场。景观规划以烈士陵园和红嫂雕塑为背景,体现沂蒙人民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和沂蒙大地山青水秀、沂水常流的秀丽风光。将陵园西门河道北侧进行改造,创造曲折迂回的水景景观;南面市民政局前以林荫加休闲游步道的自然式休憩广场,与北侧呼应。中部设溢流橡胶坝。沿河绿化乔木以松柏、垂柳为主,林荫休闲区以银杏、大柿树、大国槐为主,点缀春花植物,形成浓荫覆地、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路面、缘石、栏杆石材采用花岗岩;建筑柱桗、门碹采用紫砂岩。陵园西门前设象征和平意义的花岗岩雕塑。
双雀河畔:该景区位于沂州路与金雀山路之间,该区城市总体规划为文化、娱乐用地。景观规划定位为汉墓竹简博物馆的辐射和边际区,以金雀山、银雀山汉墓竹简为历史背景。景区内结合地形适当布置“武祖遗书”、“竹简拾趣”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体现临沂城的悠久历史和地域文化。沿河绿化乔木以广玉兰、水杉为主,配植大规格柿树,大面积绿地设微地形起伏,路面为嵌草铺装,形成绿荫护夏的植物景观。
金坦小憩:该景区位于金雀山路和金源路之间,穿越金坦住宅小区,两岸虽然空地较多,但较为零碎。故景观规划强调功能性,以小区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绿化以大树为主,点缀花灌木。路面用彩色砖及嵌草铺设,栏杆、护栏、分割等采用不锈钢管。设置休闲座椅、儿童游乐设施、成人健身器材;路口、边旁适当设置当地广为流传的“杀树留邻”、“卧冰求鱼”、“凿壁偷光”等民间典故雕塑,提倡睦邻友好的居住关系,弘扬勤奋好学、忠孝至上的民族传统。
临湖拥翠:该景区毗邻滨河大道及小埠东橡胶坝景点,城市总体规划为居住用地,现状为城市规划区。景观规划定位为滨河大道及小埠东橡胶坝景观辐射区,景观定位于以郊野自然景观为主的景观区,设风筝广场、人造漫水沙滩、临水木栈道、小型野营地等景点,便于游人开展郊游活动。植物主要以枫杨、臭椿为主,间植红枫、黄栌、红瑞木等秋色叶树种,形成郁郁葱葱、色彩分明的植物景观。
苇荡荷香:该区毗邻临湖拥翠区,适当扩大局部水面,利用工程手段使水面形成深度不同的区域,便于水生植物及沼生植物的生长,形成城市湿地景观。区内设亲水平台、儿童摸鱼池、蛙鸣池、钓鱼台等。植物主要有乌桕、唐棣、水生鸢尾、二月兰、睡莲、菖蒲、萱草、千屈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