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除磷主要方法有哪些
工业废水除磷,主要采用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
1、生物除磷是通过活性污泥产生挥发性回的有机酸作为聚答磷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活性污泥的生长、繁殖。这种方法还能将难以进行物化处理的有机磷与偏磷转化为能采用化学处理的正磷。不过,这种方式会使磷残留于生物体内,而微生物在境转换后很可能会重新释放出来。
2、化学除磷剂除磷法能够比较快速地处理污水中的正磷,适应性比较强,但是它相对地会降低污泥浓度、增加水中的污泥量,出现金属物质影响,产生颜色等。
② 含磷废水怎么处理
一、生物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Spector发现,微生物在好氧状态下能摄取磷,而在有机物存在的厌氧状态下放出磷。含磷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便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目前,国外常用的生物脱磷技术主要有3种:
1、向曝气贮水池中添加混凝剂脱磷;
2、利用土壤处理,正磷酸根离子会与土壤中的Fe和Al的氧化物反应或与粘土中的OH-或SiO22-进行置换,生成难溶性磷酸化合物;
3、活性污泥法,这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生物脱磷技术。
生物除磷法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没有化学沉淀法污泥难处理的缺点,且不需投加沉淀剂。对于二级活性污泥法工艺,不需增加大量设备,只需改变运转流程即可达到生物除磷的效果。
但要求管理较严格,为了形成VFA,要保证厌氧阶段的厌氧条件。
二、化学沉淀法
通过投加化学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磷酸盐生成难溶沉淀物,可把磷分离出去,同时形成的絮凝体对磷也有吸附去除作用。
常用的混凝沉淀剂有石灰、明矾、氯化铁,石灰与氯化铁的混合物等。影响此类反应的主要因素是pH、浓度比、反应时间等。
三、生物强化除磷
生物强化除磷中的聚磷菌利用比较普遍,目前也是生物除磷的主要研究方向。
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除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
其原理为: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能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而产生ATP,并利用ATP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摄入细胞内,以聚b-羟基丁酸等有机颗粒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同时还将分解聚磷酸盐所产生的磷酸排出体外。
而好氧条件下,除磷菌利用废水中的BOD5或体内贮存的聚b-羟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摄取废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来合成ATP,另外绝大部分的磷则被合成为聚磷酸盐而贮存在细胞体内。
四、吸附法
20世纪80年代,多孔隙物质作为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就已应用在水的净化和控制污染方面。黄巍等人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含磷50~120mg/L模拟废水脱磷的规律特征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活性氧化铝和氧化硅等,具有相当大的吸附作用,粉煤灰对无机磷酸根不是单纯吸附,其中CaO、FeO、Al2O3等可以和磷酸根生成不溶或直溶性沉淀现象,因而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其他的除磷方法
邹伟国等研究的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取得成功。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多采用单污泥系统,因此存在着硝化和除磷泥龄之间的矛盾,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可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O43-的去除率达到了90%,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很强。
陈滢等进行了低溶解氧SBR除磷工艺的研究。
该方法要注意的是污泥负荷对COD去除率和除磷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污泥负荷。污泥负荷过高时会导致非丝菌污泥膨胀。
方茜等利用SBR法处理低碳城市污水取得进展,解决了处理碳、氮、磷比例失调(碳量偏低)城市污水如何保证氮磷高效去除的难点。
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处理广州地区低碳城市污水,出水有机物、氨氮及总磷均达标,且磷的释放量越大则出水磷总浓度就越低。实践证明,SBR法具有流程简单,不需要污泥回流,脱氮除磷效果好的特点。
③ 污水处理总磷用什么方法 污水处理总磷方法
1、化学除正磷法。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淀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淀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沉淀。因为大多数的磷是无机磷,无机磷中正盐居多。采用药剂铝盐、铁盐(亚铁盐)、钙盐、铁铝聚合物即可去除,钙盐的成本较低,故正磷去除,常用石灰。
2、化学法除次亚磷。另外一种化学镍废水中的无机磷是次亚磷,传统的除磷剂无法与之形成沉淀,因此无法去除。这类磷采用HMC-P3次亚磷去除剂,其作用机理是均相共沉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次亚磷去除剂通过均相共联形成大分子,进而在表面形成正电荷电场,从而与次亚磷酸根结合形成沉淀。这种方法能够将次亚磷直接去除,无需转化为正磷。
3、生物除磷法。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充分释放其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而在好氧条件下又能超过其生理需要从水中吸收磷 ,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从而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从系统中排出这种富磷污泥,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这种方法产生的污泥少,但往往去除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出水要求。
④ 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艺的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艺的研究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0.导言
近年来,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城市降雨的减少,使得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供水水源。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回收技术就是对污水进行改造升级,使再生水达到地表IV类水质标准,为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
1.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1.1以磁技术为核心的污水去除工艺
为减轻清河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提高污水厂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厂采用磁分离水处理技术,实施临时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应急工程。磁分离技术工艺简单,可对原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的去除率可以达族历誉到7O%以上。磁分离技术是利用外加磁加载物的作用增强絮凝以达到高效沉降和过滤的目的,其原理是向污水中投加少量混凝剂、磁种等与污染物絮凝结合成一体,然后通过高效沉淀和磁过滤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磁种通过磁鼓分离器,在外加磁场下磁性介质表面产生高梯度磁场,捕集经过它烂返的磁性颗兆段粒。在雨季时期,超水量和上游来水会造成冲击负荷问题,采用磁技术可防止超负荷状况下污水对河道景观的局部污染。
1.2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1.2.1A2/O工艺改造和运行参数优化
A2/O是最基本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但传统的A2/O工艺难以同时实现高效的脱氮和除磷,本工艺根据需去除的TN和TP的量及其所需要的碳源确定A2/O工艺三段进水的不同比例。通过规模为150m3/h的试验表明,在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的进水比例分别为15%、5O%、35%时,出水TN和TP的均值分别为O.41mg/L和15.3mg/L,能够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溶解氧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很大影响,对硝化反硝化和除磷的都有影响。在处理工艺中,溶解氧自动控制在工艺设定的参数范围内,可保证硝化的顺利进行,并同时防止对反硝化和除磷造成不利影响。厌氧/缺氧/好氧水力停留时间是污水厂设计的重要参数,根据工艺研究,预缺氧段容积为0.5~1HRT,厌氧段容积为1~1.5HRT.缺氧段容积为3.5~4.5HRT,好氧段容积为6~9HRT,脱氧段容积为0.3-0.5HRT时,可达到最佳的效果。硝化细菌的存在时间较短,要达到较好的硝化效果需要保证足够长的好氧泥龄,通过工艺研究,得出当温度从15℃上升到25℃时,好氧泥龄从9~1O天下降到4.5~9天。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应适当延长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或污泥浓度,使系统能够在冬季同时满足硝化和除磷所需的泥龄。
1.2.2碳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工艺研究
当进水中碳源不足时,反硝化反应就不能进行完全,脱氮率就会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脱氮除磷中的碳源竞争,一可利用初沉污泥发酵技术增加碳源的供给量,其二是开发污泥消化液自养生物脱氮等新技术节约碳源的需求量。目前,国内外利用污泥开发碳源的应用上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初沉污泥,将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实现酸化产物的积累。通过试验竖流式和折板式活性初沉池水解初沉污泥改善污水特性的效果,实现了高效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结果表明竖流式和折板式活性初沉池出水VFA、SBOD5、SCODcr、SBOD5/SCODcr。值比进水均有增加,表明活性初沉池具有较好的水解酸化效果。通过试验对比2小时、4小时、6小时三个水力停留时间下的水解酸化效果.得出折板式水解酸化池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小时。
1.2.3消化液高效脱氮工艺研究
在两级完全混合式浓缩发酵工艺中,污泥发酵和囿液的分离在两个独立的系统中进行。两级完全混合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系统的高效HRT为32到36小时.SRT为4到7天时,污泥回流比在0.75―1之间。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是实现污泥消化液高效脱氮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溶解氧(6~9mg/L)、常温(15-29℃)、长SRT条件下,成功地在缺氧滤床加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连续流工艺中实现了部分亚硝化,并通过综合调控进水ALR、进水碱度/氨氮和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控制进水碱度氨氮这些工艺技术,来实现ANAMMOX工艺的部分亚硝化,和TN的去除。
1.2.4基于进水负荷变化的A2/O工艺过程优化控制
A2/O工艺处理单元较多.而且各单元顺序串联对进水负荷的抗冲击能力较弱,需要建立适应进水负荷动态变化的过程控制模式。溶解氧的开始响应时间和峰值响应时间与系统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相同。对水力负荷变化为瞬间响应;而氮磷由于其微生物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其响应时间有一定的滞后。在实际污水厂的控制中,有必要对进水负荷变化进行前馈控制,抑制进水负荷对后续氮、磷以及溶解氧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工艺建立了一套A2/O工艺前馈和反馈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水量、COD浓度及氨氮浓度.通过计算系统进水的负荷水平,在线调整工艺运行中的外回流量、内回流比及曝气方式等参数的设置,建立A2/O工艺前馈动态控制系统。
2.高品质再生水工艺技术研究
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改造后可以使二级出水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可使再生水出厂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水水质标准。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中应考虑氨氮和总氮的进一步降低并保持稳定,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是工艺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外悬浮物、色度和臭味也需在深度处理过程中得到去除以使再生水清澈可观。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可实现有机物降解和硝化反应,将COD和氨氮进一步去除,而反硝化生物滤池通过强化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可将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进一步转化为氮气,进一步降低出水中TN浓度。BAF和DNBF均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受气候、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小和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为可选择的经济有效的深度处理工艺。砂滤池为给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其运行管理费用相对较低。生物滤池和砂滤池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级出水中的色度,但可能难以达到再生水的要求,投加O3不但能够进一步去除色度,而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的再生水工艺组合形式有BAF―DNBF→SF→O3(后置反硝化滤池工艺);DNBF→BAF→SF→O3(前置反硝化滤池工艺)DNBF→SF→O3。
BAF―DNBF→SF→O3组合工艺,在实现DNBF碳源精确控制的条件下.除TN外出水可实现地表四类水要求,出水TN可小于10mg/L。但DNBF碳源投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情况下由于DNBF碳源投加过量可能造成出水COD浓度升高难以满足再生水对COD浓度的要求。
DNBF→BAF→SF→O3组合工艺中,DNBF对硝态氮的平均去除率高于90%,BAF对氨氮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如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同时BAF还能够进一步降解DNBF过量投加的外碳源,有利于保证再生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DNBF→SF→O3组合工艺出水水质主要受二级出水水质和DNBF处理效果的影响,当二级出水中氨氮浓度已经满足再生水水质要求时.可考虑采用采用该工艺,同时由于DNBF探源投加控制的稳定性对出水中的TN和COD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组合工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根据上述对各组合工艺的研究,采用DNBF→BAF→SF→O3组合工艺可稳定生产高品质再生水,最终工艺技术方案如下: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全面解决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就需针对性地研究污水厂脱氮除磷改造和优质再生水生产集成关键技术,从而保证水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⑤ 含磷废水中的磷包括几种形式怎么处理
含磷废水形式
磷通常以低浓度磷酸盐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包括有机磷酸盐、无机磷酸盐(主要是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其中以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为主要形态。当然,废水来源不同,各种形式的磷含量也不同。由于废水瞎亏镇中的磷多以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形式存在。因此难以生化处理,传统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远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含磷废水处理方法
1、化学法
化学法除磷的原理是将化学药剂投加到含磷废水中,试剂与废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解性磷酸盐沉淀,通过过滤,去除磷酸盐沉淀,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化学试剂主要是二价或者三价金属离子。兰吉奎和曾雪梅曾报道使用钙盐处理含磷废水,去除率可达90.0%以上。谢经良等研究了不同形态的铁盐,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聚合态和凝胶态的铁不如离子态的铁除磷效果好。张萌使用强化铁盐除磷工艺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进水磷浓度为93.30mg/L,去除率达到97.02%。
铝盐与磷酸根离子生成磷酸铝沉淀,通过吸附作用可去除去污水空歼中的磷。孙连伟等对氯化铝除磷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三磨粗价铝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是等摩尔反应,因此药剂的投加量与原水TP浓度有关,pH为6.0时去除效率最高。
在含磷废水中投加铵盐、镁盐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处理方法。铵盐、镁盐与废水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难溶的复盐磷酸铵镁,又名鸟粪石。张玉生等研究了鸟粪石法回收磷,实验研究明,当pH控制在9.3,氮、磷物质的量比控制在4.0,镁、磷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1时,除磷效果最好。周庄古镇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在出水总磷含量小于1mg/L的情况下,处理成本为0.645元/m3。
2、生物法
生物除磷主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竞争的优势。在厌氧状态下(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为正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易降解的COD,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存贮物聚β-羟基丁酸或β-羟基戊酸等。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内贮物质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内,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
生物法除磷的主要工艺有Phostrip侧流生物除磷工艺、厌氧-好氧(AO)生物除磷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工艺、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反硝化除磷工艺等。陈洪波实验表明,当进水磷浓度2~10mg/L时,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王然登等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研究发现,除了聚磷菌(PAOs)对磷有去除作用外,细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对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生物法的优点是:
(1)成本低,微生物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进行更新换代;
(2)产泥量少。生物法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理需求从水中摄取可溶性磷酸盐,在体内合成多聚磷酸盐,慢慢地累积成高磷污泥;
(3)除磷范围广,在生化除磷中,除了可以将正磷酸盐直接利用外,还可以使其它磷转化为正磷。但是微生物对周围生活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对水质变化敏感。
日本滋贺县湖南中部净化中心,先后采用厌氧-好氧(AO)、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和分段进水多级缺氧-好氧/反硝化(SMAO)3种深度处理工艺,均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3、吸附法
吸附法除磷的原理是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物质对水中磷酸根离子具有吸附亲和力,通过吸附亲和力去除废水中的磷。
磷吸附剂的选择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高吸附容量;
(2)高选择性;
(3)吸附速度快;
(4)抗其他离子干扰能力强;
(5)无有害物溶出;
(6)吸附剂再生容易、性能稳定;
(7)原料易得并造价低。
⑥ 高人详细介绍下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的工艺和方法有哪些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3+K3PO4→FePO4↓+3KCl 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艺实现相的转换,则当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属盐药剂后,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转换成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属盐,也会同时产生非溶解性的氢氧化物(取决于PH值)。另一方面,随着沉析物的增加及较小的非溶解性固体物聚积成较大的非溶解性固体物,使稳定的胶体脱稳,通过速度梯度或扩散过程使脱稳的胶体互相接触生成絮凝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步骤,得到净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浓缩物(化学污泥),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根据化学沉析反应的基础,为了生成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熟石灰)。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出于经济原因,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Al3+和Fe2+盐和石灰。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二价铁盐仅当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盐时才能使用。Fe2+在实际中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气沉砂池或采用同步沉析工艺投加到曝气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样,反应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5.5 式3
与沉析反应相竞争的反应是金属离子与OH的反应,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金属盐产品应注意的是金属的离子量,反应式如式4、5。
Al3++3OH-→Al(OH)3↓ 式4
Fe3++3OH-→Fe(OH)3 式5
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这对于沉析产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时还会吸附胶体状的物质、细微悬浮颗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离时有机性胶体以及悬浮物的凝结在絮凝体中则是决定性的过程。
沉析效果是受PH值影响的,金属磷酸盐的溶解性同样也受PH的影响。对于铁盐最佳PH值范围为5.0~5.5,对于铝盐为6.0~7.0,因为在以上PH值范围内FePO4或AIPO4的溶解性最小。另外使用金属盐药剂会给污水和污泥处理还会带来益处,比如会降低污泥的污泥指数,有利于沼气脱硫等。
由于金属盐药剂的投加会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Cl-或SO2-4离子含量增加。如果沉析药剂溶液中另外含有酸的话,则需特别加以注意。
投加金属盐药剂后相应会降低污水的碱度,这也许会对净化产生不利影响。当在同步沉析工艺中使用硫酸铁时,必须考虑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另外,如果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使用金属盐药剂除磷时必须考虑铝或者铁负荷对农业的影响。
除了金属盐药剂外,氢氧化钙也用作沉析药剂。在沉折过程中,对于不溶解性的磷酸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不是Ca2+,而是OH-离子,因为随着pH值的提高,磷酸钙的溶解性降低,采用Ca(OH)2除磷要求的pH值为8.5以上。磷酸钙的形成是按反应式6进行的:
5Ca2++3po43-+OH-→Ca5(PO4)3OH↓ pH ≥8.5 式6
但在pH值为8.5到10.5的范围内除了会产生磷酸钙沉析外,还会产生碳酸钙,这也许会导致在池壁或渠、管壁上结垢,反应式如式7。
Ca2++CO32-→CaCO3 式7
与钙进行磷酸盐沉析的反应除了受到PH值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碳酸氢根浓度(碱度)的影响。在一定的PH值惰况下,钙的投加量是与碱度成正比的。
对于软或中硬的污水,采用钙沉析时,为了达到所要求的PH值所需要的钙量是很少的,具有强缓冲能力的污水相反则要求较大的钙投加量。
化学沉析工艺是按沉析药剂的投加地点来区分的,实际中常采用的有:前沉析、同步沉析和后沉析或在生物处理之后加絮凝过滤。
(1)前沉析
前沉析工艺的特点是沉析药剂投加在沉砂池中,或者初次沉淀池的进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涡流)中。其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满足混合的需要。相应产生的沉析产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则在一次沉淀池中通过沉淀而被分离。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Fe2+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
前沉析工艺(如图2所示)特别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增加化学除磷措施),因为通过这一工艺步骤不仅可以去除磷,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常用的沉析药剂主要是生灰和金属盐药剂。经前沉析后剩余磷酸盐的含量为1.5-2.5mg/1,完全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磷的需要。
(2)同步沉析
同步沉析是使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磷工艺,在国外约占所有化学除磷工艺的50%。其工艺是将沉析药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或二次沉淀池进水中,个别情况也有将药剂投加在曝气池进水或回流污泥渠(管)中。目前很多污水厂都采用,如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就是采用的同步沉析,加药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比较小。
(3)后沉析
后沉析是将沉析、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质的分离在一个与生物设施相分离的设施中进行,因而也就有二段法工艺的说法。一般将沉析药剂投加到二次沉淀池后的一个混合池(M池)中,并在其后设置絮凝池(F池)和沉淀池(或气浮池)。
对于要求不严的受纳水体,在后沉析工艺中可采用石灰乳液药剂,但必须对出水PH值加以控制,比如采用沼气中的CO2进行中和。
采用气浮池可以比沉淀池更好地去除悬浮物和总磷,但因为需恒定供应空气而运转费用较高。
⑦ 污江河段被磷污染的过程和治理措施
工业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食品工业、化工企业以及金属表面的磷化处理。比如食品加工业常用聚磷酸盐作防腐剂,肉类加工厂的牲畜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清洗剂含大量的磷;含磷肥料和农药的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含磷废水;汽车、洗衣机、冰箱等金属外壳表面涂装前都要进行磷化处理,磷化处理用到大量的含磷药剂,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水洗,因而产生大量含磷废水及磷渣。
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自于人体的排泄物和含磷洗涤剂。调查报告显示每人每年平均排磷0.5 Kg,但是目前城市粪便只是经过简单处理过后直接排放或者填埋粪渣。以河南省为例,2018年河南省总人口1.09亿人,生活污水量高达40.70亿立方米
根据当地的水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磷废水排放限值。安装总磷在线监控设施,确保工业磷废水必须要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增建含磷污泥的处理设施,避免二次污染。淘汰污染排放量大,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引进新的工业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除磷工艺进行优化,我国常用的除磷工艺是将废水中的磷聚集到污泥中,通过分离泥水达到除磷的目的,但此方法会产生大量高磷含量的污泥。因此,开发一种可以实现磷资源回收的工艺,才能真正减少工业磷排放,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不同地区水体的磷污染来源,制定相应的策略,逐步淘汰含磷洗涤剂的生产、销售及使用,发展无磷洗涤剂,从源头上扼制污染物。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建立三级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中的磷进行回收。实行雨污分流改造,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者在城市内部修建内河,将处理过的污水排入内河,在河道两边种植树木,河床上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喜磷植物,以此来降低废水中的磷含量。城市粪便的粪渣直接填埋极易引起二次污染,应当对粪便单独处理,可以集中收集后进行沼气发酵或者制作有机肥。
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引进专业人才对农村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环境、人口数量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处理模式。人口较稀的地区做好改水改厕工作,在人口密度大的村庄建立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操作简单、低能耗的处理工艺,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严格把控好工程质量。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确保后期维护和运行正常进行,避免出现“晒太阳”现象。做好宣传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降低畜牧及农业生产中的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