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焦作污水治理

焦作污水治理

发布时间:2024-09-18 19:03:44

A. 有关长江黄河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地理位置

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壶口瀑布南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黄河流域卫星地图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生物资源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 经济鱼类为鲤、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注释:
近年,黄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坏,鱼类现已不到百种。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认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致使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水量受干旱少雨日趋减少;工业城镇废水的污染;人为捕捞等因素,都是导致黄河生物减少的原因。
为使黄河水域生态得到修复及养护生物资源,甘肃省农牧厅渔业处从二000年开始,针对黄河甘肃段实行“增殖放流”计划。据渔业处负责人介绍,投放数量从去年的七百余万尾,已增加到今年的八百万尾,以黄河土著鱼种——黄河鲤鱼、鲶鱼、草鱼、鳙鱼为主要投放对象。

河流分段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下面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孟津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黄河乾坤弯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下游
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人文特征

环境保护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编辑本段]发展变化

黄河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悬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河道变迁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1.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叫,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歌词选至《黄河大合唱》)
2.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一、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九、揭河底
日前,黄河小北干流(山西和陕西河段)山西河津段大、小石嘴区间出现了百年奇观“揭河底”,河底的淤积物如同地毯一样被水流卷起。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规律,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龙门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的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这样强烈的冲刷,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能将该段河床冲深几米至十几米。因为“揭河底”现象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
据获悉,黄河上一次出现“揭河底”还是在1977年7月6日。此次“揭河底”自7月5日8时1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8时40分,其间,在河津河段小石嘴改建工程1号丁坝段,伴随着汹涌的水声,先后掀起高约1米、长约7-9米左右的两块大的掀起物,1号至5号丁坝间还有一些小的掀起物。
7月初,黄河中游吴堡-龙门区间支流普降暴雨,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7月4日晚,位于河津上首的龙门水文站洪峰流量达4600立方米每秒,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700多公斤,从而具备了局部“揭河底”现象的形成条件。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1998年7月在鄂尔多斯高原产生两次强降雨过程,暴雨中心位于黄河一级支流西柳沟的中上游。这里恰好也是库布奇沙漠的中心地带。暴雨洪水夹带大量泥沙冲入黄河,在黄河主河床中淤积形成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5公里,厚6米多的沙坝。据当地水利部门介绍泥沙总量达到1亿吨。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河床中,将黄河干流向北推移1.5公里,将位于河床中的包钢三个进水口全部堵死,致使包钢部分停产,经济损失巨大。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希望可以帮到你!!!!!!! 祝你成功

B. 孟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什么性质

孟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有限责任公司。
孟州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孟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坐落于河南焦作市,厂区具体位于孟州市西虢镇,滩建路戍楼段北侧,戍楼村东南1000米,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5.00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厂区土建施工,工艺设备、工艺管道安装,电气、自控系统安装,照明,防雷接地,采暖,通风,厂区道路施工及绿化等。
孟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对治理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焦作市的投资环境,实现焦作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C.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焦作市地处豫西北,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总面积6014km2,全区总人口348万,有煤炭、石灰石、铝土及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工业以电力、化工、机械和煤炭为主,目前已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焦作矿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焦作地区的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0.583m3/s,其中喀斯特水补给量为8.86m3/s,孔隙水补给量为1.723m3/s。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由喀斯特水、孔隙水组成,且以喀斯特水为主,喀斯特水资源约占全部地下水资源85%左右。焦作矿区山前地区是九里山泉域喀斯特水的集中排泄区,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随着城市及工农业的发展及煤矿区的大量开采,在局部地段出现了小范围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降落漏斗范围及漏斗中心水位稳定,多年来地下水位基本上处于动平衡状态,在丰水期、丰水年因地下水位回升,降落漏斗范围缩小乃至消失[4]

目前人工开采已成为孔隙水、喀斯特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的开采方式有厂矿自备水源地(井)集中和分散式开采、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集中开采、矿井排水和农业零星分散式开采。

1.自备水源地(井)开采地下水状况

1994年全市共有自备井234眼,年开采地下水量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其中全年开采孔隙地下水1939.36×104m3,平均0.615m3/s;喀斯特地下水4408.50×104m3,平均1.4000m3/s。1994与1993年相比减少了5.77%,1993年自备井开采地下水量6736.86×104m3。自备水源井除焦作电厂、中州铝厂、焦作铝厂、热电厂、焦作市水泥厂、化工一厂、造纸厂等厂矿企业属井群开采地下水外,其余多属零星分散式开采,且多以喀斯特水做供水水源。

(1)孔隙水开采量:受气候及人工开采双重因素影响,近年来焦作市区内孔隙水位呈下降趋势,焦作市区南部形成了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且水质变差。为改善这一状况,自1990年开始对孔隙水的开采进行了限制,自备井开采量有所下降。1992年降至1466×104m3,1993年有所增加,达1765×104m3,1990年自备井开采孔隙水1991×104m3。1994年孔隙水开采量为1989.36×104m3,比1993年增加了173.86×104m3。自备井地下水开采总量年际变化较大,月最大采量为566.092×104m3(7月),月最低开采量为484.562×104m3(12月)。

(2)喀斯特水的开采量:焦作市喀斯特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是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的最佳供水水源。焦作市区各用水大户多开采喀斯特水。1994年自备井共开采喀斯特水4408.50×104m3,占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总量的70%。1993年自备井开采喀斯特地下水4972.31×104m3,1994年与1993年大致相同。

2.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状况

焦作市自来水公司现有6座水厂,其中第一水厂、第四水厂开采喀斯特地下水,第二水厂由新东公司(矿井排水)和焦作电厂岗庄自备水源联合供水,第三水厂由焦西公司(矿井排水)和东小庄水源地(开采喀斯特水)联合供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只有第一水厂、第四水厂、东小庄水源地(岗庄水源地因属焦作电厂自备水源地,未计入其中)共三处。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5425.74×104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2071.68×104m3,占总供水量的38.2%。

第一水厂位于焦作市中心新华街,利用已报废的2号、3号矿井供水,与1993年的142×104m3相比,增加了160.53×104m3,1994年共开采喀斯特地下水310.53×104m3,全年平均开采量0.0985m3/s。

第四水厂位于焦作市区北部近山前地带,现有开采井22眼。该水厂是焦作市自来水公司以地下水做水源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总量的53.68%,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的20.46%。1994年全年共开采喀斯特水1112×104m3,平均0.3527m3/s。

东小庄水源地位于焦作市区西部东小庄,现有开采井19眼,全年开采喀斯特地下水649.00×104m3,平均0.2058m3/s,比去年增加了15.89%左右。

3.矿井排水及利用

(1)矿井排水:分为焦东矿区和焦西矿区两部分。

焦东矿区的演马庄矿、九里山矿井排水量居各矿之首,多年来矿井排水量一直超过1.0m3/s。相比之下,中马村矿、小马村矿、冯营公司、方庄矿等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矿井排水量小。1994年焦东矿区内的7个矿井,年平均排水量总计为3.3778m3/s,与1993年以前相比,略有下降。焦东矿区矿井排水总量季节变化不明显,相对稳定。

1994年焦东矿区内的演马庄矿矿井排水量仍居各矿之首,为1.0847m3/s,该矿近年来发生2次恶性煤层底板突水灾害,矿井排水量比较稳定。九里山矿井排水量平均为0.7903m3/s,该矿由于对煤层底板突水点进行了注浆堵水和工作面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因此自5月份起矿井排水量有所减小。其他矿如韩王公司、冯营公司、小马村矿、中马村矿等矿井,排水量比较稳定,多年变化不明显。1994年韩王公司矿井平均排水量为0.3840m3/s,冯营公司为0.3098m3/s,小马村矿为0.1248m3/s,中马村矿为0.6535m3/s,位村矿为0.0307m3/s。

焦西矿区的王封公司由于矿井关闭停产,矿井排水量呈下降并逐步稳定趋势,平均排水量1989年为1.50m3/s,1990年为1.26m3/s,1991年为1.02m3/s,1994年为1.0915m3/s。王封公司矿井排水量年内变化比较明显,月最高排水量1.1605m3/s,月最低排水量1.0182m3/s。焦东公司矿井排水量因矿井报废,矿井排水量呈下降至逐步稳定趋势。1991年为0.38m3/s,1992年为0.35m3/s,1994年则降为0.3033m3/s。朱村矿矿井排水量相对较大,并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为0.80m3/s,1991年增至0.84m3/s,1994年则增至0.9013m3/s。1994年焦西公司矿井排水量是0.5970m3/s,与1993年相比,略有增加。焦西矿区的焦东公司、王封公司已经关闭停止采煤,没有开采新的工作面,整个矿区矿井排水量呈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的状况,原煤层底板突水点已经作为供水井水源。1989年平均排水量3.25m3/s,1990年减至3.09m3/s、1991年进一步减至2.85m3/s,1994年略有增加,达2.8931m3/s。

(2)矿井水利用情况:目前,焦作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方式是矿井排水及农业灌溉利用,矿井排水量6.2707m3/s,综合利用矿井排水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效途径。焦作市矿井水的利用有3个方面:

一是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利用矿井水情况。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所属的第五、第六水厂全部以矿井水做供水水源,第二、第三水厂部分利用的矿井水做供水水源。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四座水厂累计用矿井水3363.04×104m3,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的61.8%。

第二水厂位于焦作市东北部,以焦东公司井排水做供水水源,1993年供水量1456×104m3,1994年供水量1571.66×104m3,较1993年略有增加。由于焦东公司已经关闭,矿井水的利用量一定会受到限制,目前,第二水厂正在建设新的水源地。

第三水厂位于解放西路,主要利用焦西公司矿井排水,1993年供水量1821×104m3,1994年为1288.50×104m3,较1993年相比减少了532.5×104m3

第五水厂位于焦作市马村区,利用中马村矿矿井水作为供水水源供给马村区居民生活用水。1993年供水量239×104m3,1994年为297.68×104m3,比1993年增加了24.55%。

第六水厂位于焦作市中站区,利用李封公司矿井排水向焦作市中站区供水,1993年总供水131×104m3,1994年为196.2×104m3,较1993年增加了49.79%。

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各水厂利用矿井总计达3363.04×104m3,全年平均1.0664m3/s。1993年矿井利用量3570×104m3,1994年较1993年减少了206.96×104m3

二是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各矿自用矿井水量。焦作煤业集团公司的朱村矿、九里山矿和演马庄矿,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或部分依赖矿井水做水源,据1994年调查,各矿利用矿井水量为0.282m3/s。

三是焦作市农业灌溉引用矿井排水。矿井排水除部分被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及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各矿及焦作电厂、焦作市化工三厂等厂矿利用外,剩余部分经河渠排出矿外。流出矿外的矿井排水部分做为区内农田灌溉的水源,剩余部分则流出矿区。据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资料,1994年焦东灌区和焦西灌区共利用矿井水1971.0×104m3,平均0.625m3/s。经过综合计算,矿井水利用总量平均为1.973m3/s,占矿井排水总量的31.47%。因而,矿井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4.焦作市农业开采地下水量

焦作市现有耕地面积16.7万亩,其中井灌面积6.7万亩,据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资料,1994年农作物灌溉7次,灌水定额一般为75m3/亩次,由此算得1994年焦作市区各乡农业开采孔隙水3517.5×104m3,平均1.1154m3/s。加上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方庄乡、周庄乡、李万乡和五里源乡孔隙水农灌开采量0.7746m3/s,全区农业共开采浅层地下水平均1.89m3/s。

5.焦作市全区地下水开采总量

综合上述各项,1994年全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共开采地下水14379.73×104m3,平均4.56m3/s,其中开采喀斯特水6480.07×104m3,平均2.055m3/s,开采浅层孔隙水7899.66×104m3,平均2.505m3/s,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喀斯特水2071.68×104m3,平均0.6569m3/s,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总计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农业灌溉开采浅层孔隙水5960.30×104m3,平均1.89m3/s(表3-18)。

表3-18 1993、1994年地下水排泄量 (单位:1000m3

二、影响焦作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因素

1.地下水补给量减小和排泄量增大

焦作地区除矿井排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着地下水资源外,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因此,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大小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直接因素。

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量,降水入渗是焦作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愈来愈大,地下水位愈来愈低,地表水资源枯竭,河流断流等,破坏水循环系统比较严重,大气降水量趋于下降趋势。1952~1964年平均降水量为826.1mm,1965~1977年平均降水量为681.56mm,1978~1982年平均降水量为662.55mm,1982~1988年平均降水量为642.4mm,1989年以来降水量一直偏低,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比较严重。

焦作市地下水位下降表现为4个阶梯,1952~1964年为第一阶梯,地下水位105m,1965~1977年为第二阶梯,地下水位91~98m,1978~1988年为第三阶梯,地下水位85~92m,1982年以来为第四阶梯,地下水位72~89m。主要原因为由于降水量的减小和开采量的增大,其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关系见图3-36。

图3-36 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关系图

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新河和翁涧河均为流经焦作矿区的河流,由于地表喀斯特发育,河流渗漏量比较大。例如,1994年对丹河480电厂至后陈庄段,取3个断面分枯水期、丰水期两次实测丹河流量,480电厂至后陈庄段河流漏失量平均为1.7338m3/s。近十几年来除丹河渗漏补给地下水外,尽管丹河流量也在逐年减小,新河和翁涧河为排污河,其他河流均已断流,因此,总的来说河流渗漏量也在减小。

焦作矿区所采煤层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其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石炭系薄层灰岩,底部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水间接充水水源,该层富水性好,补给水量大,严重威胁着煤炭的安全生产。为此对石炭系薄层灰岩进行疏水降压排水,对O2灰岩采取断层防水煤柱,实施“立足矿井、以防为主、疏堵结合、分类治理”的防治水方针。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石炭系薄层灰岩煤层底板突水频率增高,O2灰岩水参与发生恶性煤层底板突水,排水量也越来越大,从用水角度来看,O2灰岩水开采量也与日俱增。例如,1952~1964年O2灰岩水开采量为1.501m3/s,1965~1977年O2灰岩水开采量4.964m3/s,1978~1982年O2灰岩水开采量5.5m3/s,1983以来O2灰岩水开采量8.463m3/s。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煤层底板突水达1000余次,最大煤层底板突水量达320m3/min。因此,煤层底板突水是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的另一因素。

2.地下水污染状况

焦作地区河流中,丹河、西石河、山门河和纸坊沟水质好,符合饮用水标准。翁涧河水化学类型

型,总硬度、氯化物超标;新河河水矿化度2782.99mg/L,总硬度1669.63mg/L,Cl-含量149.21mg/L,均已超过标准。因而,翁涧河和新河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河南省焦作市监测站资料,翁涧河非离子氨、高锰酸钾指数、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六价铬均超标。翁涧河和新河均已成为严重污染的河流,成为地下水污染的源头。

孔隙水污染主要表现在焦作市区以南孔隙水的径流和排泄区,该区岩性细,渗透性差,水位埋深浅,长期蒸发浓缩作用,水中的离子含量特别是Cl-、K++Na+升高,矿化度增加。更为严重的,该区农业采用矿井水及工业生活污水灌溉,致使孔隙水水质恶化。焦作市区南部东王褚至恩村一带及焦作市区东南部仇化庄至焦作市修武杨楼、大高村一带的孔隙水水质类型为

型、

Mg2+型和

型,水质最差,本区所检测的18种项目中,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项目有总硬度、矿化度、氯化物、硫化物、硝酸盐、氟化物,各污染组分的超标率见表3-19。

表3-19 孔隙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与研究,喀斯特水水质正在逐渐恶化,且恶化速度也愈来愈快。主要表现在离子Cl-增加,水质变咸,个别水井水已失去饮用价值。据前人研究,本区喀斯特水Cl-背景值为26.69mg/L,到1998年喀斯特水Cl-已达到40~75mg/L,最高为128.73mg/L,2000年至少有三口喀斯特水源井Cl-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250mg/L),最高达1191.22mg/L。焦作地区内某单位喀斯特水自备井1999年Cl-含量为141.1mg/L,2000年为517.61mg/L,2001年为1258.6mg/L,2002年4月上升至2135mg/L,是国家饮用水标准的8.54倍。喀斯特水Cl-超标的水源井虽然是个别的,但由于整个焦作地区的喀斯特地下水同属于一个喀斯特水系统,水质如按目前速度继续恶化,整个焦作矿区喀斯特水未来都有被严重污染的危险。造成喀斯特水Cl-污染的原因为:喀斯特水补给区地表污水的渗漏;孔隙水、矿井排水通过O2灰岩“天窗”污染喀斯特水;受污染的河水渗漏补给喀斯特水[21]

三、地下水保护与利用对策

1.防治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对于没有处理能力的厂、矿、企业,应交纳污水处理费,由城市有关部门统一处理。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重点进行冶金、化工、水泥、电力、采选等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污水可以被认为“待生资源”,对于污水治理,应本着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自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水可重复利用,以节约水资源。焦作市是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污水排放量相当大,并已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严掌握建设项目的审批,执行限期治理制度,坚持实行“关、停、禁、改、转”的方针。

2.排供环保三位一体

武强教授认为,采用排供环保结合优化管理,不仅考虑了排水系统的疏降效果和安全运营,而且供水系统的供水需求和环境系统的质量保护也同样是优化模型设计的重要约束指标,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矿井排水,以及将排出的矿井水经过一定水质处理后,全部或部分用来代替矿区正在运行中的不同目的的供水水源[27,9,26]。焦作矿区为了安全生产,大量疏排地下水,矿井排水量为6.2707m3/s,占总开采量10.8134m3/s的58%。而且矿井排水的利用率仅为31.47%。

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的优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术方面的管理外,同时也牵涉经济评价和环境保护以及产业结构规划等的管理。排供环保三位一体,就是在保证环境质量和矿井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给矿井和其周围地区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可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供水。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模型,不仅实现了将保证环境质量的矿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于供水目的,而且通过选择多种供水用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函数和适当的约束条件,完成了利用一个模型,同时综合制订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的具体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该模型已应用于焦作矿区九里山矿[27]

3.加强水利价费改革

按照国家发改委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指导意见通知的要求,进行水价调整,否则浪费水的问题不可能根本解决。逐步提高工程水价(自来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水资源费(资源水价),水污染处理费(环境水价)。以水为主要的生产原料和生产手段,应制定较高的水价。水利工程水价要逐步到位,水资源费要适时调整。按照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基本水价和不同的阶梯式水价标准,生活用水应有最低保障数量。工业用水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用水定额定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超定额用水要加价,并责令限期改造设备,降低用水定额。农业水资源费的征收将会使最有潜力的用水大户提高节水意识,促进井灌节水,以水养水[33]。利用经济杠杆调整用水需求,促进节水工作。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这是节约用水最重要的手段。

4.节约用水

提高重复利用率,节约水源,逐步实现“零”排放。加快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废水资源化的开发研究以及城市节水设施的研究制造;制定行业节水规划和用水标准定额,不断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废水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实现节约用水,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这是城镇工业节水应该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大面积发展适合精耕细作特点的高效节水形式,重点发展喷灌。要因地制宜采用管灌、渠灌、滴灌、喷灌等多种节水措施。搞好地面水灌渠的综合节水措施,发展井渠双灌。推广秸秆还田、覆膜栽培、集雨保水等农艺节水措施。无论是旱作农业,还是灌溉农业都必须采用农艺节水措施,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节水的农艺措施、工程措施要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措施,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节水为重点,采取行政、经济、法制、管理等多项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

四、矿井水的水质处理技术

煤矿巷道是煤炭开采的主要场所。巷道中污染物质主要包括废机油、废酸液、煤尘、岩屑颗粒和病源菌以及井下的人工废弃物、粪便等。如果一些老窑积水与巷道相连通时,矿井水易被酸化。如果矿井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它们可能还会受到各种农药液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工业废水大都含有有机磷、酚、醛等有毒物质。大量涌入巷道的地下水必然会受到这个采煤环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矿井排水的综合利用必须首先解决水质问题,它是排供环保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在井下巷道的输水过程中,既要根据不同污染类型矿井水和综合利用的不同供水对象,在地面实施矿井水的水质预处理,以便为各供水用户提供符合其具体水质要求的矿井排水资源,又要注意清浊水分流,尽量减轻矿井水的污染程度。矿井水的实用性处理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矿井浑浊水的净化处理

矿井水中所含杂质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即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5]。矿井浑浊水净化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则是悬浮物和胶体物两类,它们是造成矿井水浊度的主要因素。浑浊水的一般常用净化处理流程为:

(1)澄清:澄清是指去除引起水浑浊的悬浮物和胶体物等杂质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3个骤步,即混凝、沉淀和过滤

(2)消毒:矿井浑浊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作用之后,便可着手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也可在过滤之前进行)。

矿井浑浊水一般的净化处理流程,如图3-37为其流程示意图。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矿井浑浊水或特殊要求的供水用户,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灵活处理,不必完全照搬以上的全部净化处理流程。

图3-37 矿井浑浊水净化处理流程示意图

例如,如果矿井排水的浑浊度较低,又无藻类繁殖时,浑浊度经常在100度以下,投放混凝药剂后可不经过混凝和沉淀作用,直接采用一次性过滤处理,将过滤后的矿井水加氯气消毒,随之经泵站送入供水管网。

再如,如果矿井排水的浑浊度较高,既要设法达到预期的净化目的,又要节约混凝药剂的投放量。可以在混凝、沉淀前采用自然沉淀方法,将原高浑浊度的矿井水中的粒径较大的泥沙颗粒预先沉淀掉一部分,所用构筑物可以是预沉淀池,也可以是沉砂池。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

2.矿井高硬度水的软化处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解于其中的Ca2+、Mg2+离子含量,溶解于水中的Fe2+、Mn2+、Sr2+离子也是影响水硬度的一个因素。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软化方法:

(1)微生物方法:该种方法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去硫法和铁细菌去铁法。

(2)化学方法:化学软化处理包括石灰、石灰乳中和法和石灰、苏打软化法。

(3)物理方法:该种软化处理方法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冲淡法3种。

3.矿井酸性水的中和处理

在煤层或其顶、底板中常含有硫化矿物,它们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硫酸化合物。矿井水中一旦溶解了这些硫酸化合物,便导致其

离子含量增高,成为酸性矿井水。

矿区酸性水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具有较强破坏性的酸性水,是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形成的。而有的酸性水是在煤矿开采之前,即在硫化矿床氧化带处就已经富集了酸性水。

酸性水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在俄罗斯布利亚矿区勘探中,由于酸性水的腐蚀作用,在8h内钻杆直径减少1mm,套管局部被腐蚀,在强酸性水分布地段,经12昼夜,套管壁就被腐蚀穿孔。矿井与储集酸性水的老窑、老空区沟通,酸性水便可沿通道进入矿井,因而酸性水就会污染井下生产环境。

对于已经形成的酸性水和受其污染的矿井,应采用石灰石中和法或微生物法加以治理。对于酸性的老窑积水,应设立防水煤柱等工程,使其与矿井系统完全隔离;对于含硫矿层要设法消灭充水充氧的环境,使其封闭并失去形成酸性水的环境。消除酸性矿井水的污染,预防和治理应同步进行。

4.矿井高铁高锰水的处理

当日处理100m3高铁、高锰水时,滤池可采用钢制圆形双级压力滤池,将滤池分成上、下两室,上、下室均采用锰砂作滤料。为了达到充分曝气,尽可能驱散水中游离CO2,且提高pH值,可采用叶轮式表面曝气装置,曝气池可做成矩形,水在曝气池停留时间约为20分钟。表面曝气双级滤池过滤除铁、锰工艺是一项比较经济且效果良好的技术方法。

除铁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莲蓬头曝气、石英砂过滤除铁,或者用河砂、卵石、木炭卵石层过滤除铁,其二是用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该方法简单经济,效果良好,已被广泛推广利用,这些工艺都能达到预期除铁的目的,使水中铁的含量达到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了一种两级过滤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经过曝气、两级过滤,一般水中铁、锰含量均可被控制在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之下。可同时消除水中的铁、锰离子含量,其工艺过程是首先将水充分曝气,然后经第一级滤池除铁,再经第二级滤池除锰。在除锰技术方面,最初采用的是接触氧化法除锰工艺,效果也良好。

D. 近期相关环境方面的问题及新闻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之类

《水污染防治法》未将任何一种超标情形列为例外情况和免责事由。2019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权威回答: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是《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污水处理厂作为专业机构,在建厂之前就应调查评估污水来源,通过市场作用体现各方责任,减少问题产生,保证达标排放责任。

因而,当事人不能以进水水质问题为借口,超标排放,更不能因此而成为逃避行政处罚的正当理由。

污水处理厂应承担哪些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本案当事人是惯犯,此次长期严重超标且拒不改正,应当加重处罚。

监管存在漏洞。《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环保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本案当事人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却未见政府有所作为,任由事态发展。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系与第三方的合同行为,与行政处罚属不同法律关系,无约束力;但政府部门有义务维护和保障污水处理厂权利,监管上游企业进水符合规定标准;进水企业也要履行协议,自行监管浓度,达“标”进水。

被罚者是否有追偿权利?

目前,本案已进入行政复议阶段。

可否转嫁?行政处罚是有处罚权的行政部门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特定违法行为而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法律关系不同于合同约定的追偿民事法律关系,因此行政处罚由特定人承担、不可转嫁,否则就脱离了处罚真正目的。目前,法律也没有规定行政处罚的追偿权。行政处罚不可转嫁,但在没有实质违法的情况下,处罚的罚款是可以追偿的。

可获赔偿?《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本案中,行政机关违法在先,既缺少自己监管作为,又缺失报告后的管理作为,没有及时处罚和纠正上游企业,给当事人造成了处理成本、系统瘫痪、受到惩罚和信用名誉的损害。

怎么追责?本案中,上游企业虽未被处罚,但污水处理厂是因其违法被处罚,有理由由其民事赔偿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如何界定?本案的《特许经营协议》就是污水处理企业与进水企业之间的合同。“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损失强调的是与违约的因果关系,并不排除将行政处罚导致的利益纳入损失的范围,相对人受到行政处罚,应当可以作为违约损失向违约方追偿。

可代为治理吗?以《水污染防治法》为例,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八条分别从污水治理、污泥处置、船舶水污染、事故水污染方面规定,逾期、未按要求或者不具备能力采取治理措施的,监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污水处理厂处理其他企业产生的污水,虽不是代为治理,但其具有一致性:上游企业怠于处理,下游集中处理且要收取费用。

本案当事人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能力范围内履行了污水处理义务,出水浓度超标非自身原因造成。真实违法对象是超标进水企业及其他单位。处罚责任不能转移,但不应由污水处理厂全部承担,罚款追偿具有实质基础法律规定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案被处罚者追偿的权利,取决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即污水处理厂在行为上有无实质违法。有证据证明积极履行义务的,被处罚的罚款可以追偿。否则,既违背公序良俗精神追求,也与上述法律规定要求不符,难以起到以法律法规规范教育公民遵纪守法的目的。本案当事人能且必须追偿。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生态环境局

■案情介绍

最近,河南省焦作生态环境局拟对孟州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行政处罚罚款4880万元,这家公司不服,向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提起行政复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孟州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是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其产业聚集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出水一级A标准。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该公司存在废水超标排放、污泥处置不当、不配合环保检查和运行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几乎每年都受到1-2次处罚。

2月13日,采样监测发现,该公司总排口总磷(TP)1.42mg/L、总氮(TN)23.4mg/L,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规定一级A标准(TP≦0.5mg/L,TN≦15mg/L)。4月3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80万元。

3月25日,复查发现:总排口总磷2.37mg/L、总氮25.2mg/L,随即责令改正,实施按日连续处罚。4月28日,再次复查:正在运营,总排口氨氮23.8mg/L、总磷2.68mg/L、总氮30.5mg/L,浓度更高且新增一超标污染物,再次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第一次计27日,罚款2160万元;第二次计34日,罚款计2720万元,总计罚款4880万元。

■不服理由

1.该公司陈述,出水超标系进水水量超负荷、水质超标准所致,各指标均超出设计负荷,导致系统瘫痪。

2.该公司申辩,受到进水冲击时,坚持正常运转,并连续向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及孟州市生态环境局汇报水量、水质及影响情况,但未有明显改观。

3.该公司抗辩,其与上游进水企业签订的《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水质不合格的处理”明确:“运营期间,遇以下进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时,经公司尽力采取措施,造成出水水质仍不达标;乙方不承担责任,且不影响乙方按照协议约定收取污水处理服务费。”

阅读全文

与焦作污水治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除暖瓶水垢的小窍门 浏览:356
美的史密斯安吉尔净水器哪个好 浏览:70
如何去除污水中的氯化钾 浏览:852
用模拟器玩塞尔达怎么提升帧数 浏览:546
为什么开了空气净化器 浏览:878
17款别克gl8空调滤芯怎么换 浏览:801
硫单质反渗透膜 浏览:23
15年嘉年华汽油滤芯怎么换 浏览:899
污水蓄水池怎么处理 浏览:230
废水监测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 浏览:595
废水流经在处理设备时 浏览:17
菱致空气滤芯什么型号好 浏览:989
冷凝壁挂炉除垢剂 浏览:256
空气净化器为什么没有第一层滤网 浏览:514
纯水机冲洗显示缺水是什么原因 浏览:371
饮水机臭氧电压是多少 浏览:793
底滤过滤泵太大 浏览:16
机油滤芯变形怎么看 浏览:399
纯水系统怎么处理硬水 浏览:696
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设备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