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南昌东湖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南昌东湖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0-12-20 16:01:57

1. 2019中央开的是什么会议

环保】持续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持续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稳妥推进散煤治理,深入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业炉窑综合整治、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
住建部提出,要制定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医疗】推进医联体建设
四方面着力破解“看病贵”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从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四个方面破解“看病难”。按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县级医院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诊疗能力将得到重点发展。
在破解“看病贵”方面,国家卫健委主要从完善药品政策、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管理、配合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四个方面着力。
【教育】全国城镇小区须在2019年底完成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2019年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
为解决“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区县为单位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情况的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并进行整改。2019年12月底前,对需要补建、改建、新建的配套幼儿园,完成相关建设规划。
【住房保障】增加公租房有效供应
补齐租赁住房短板
住建部表示,2019年要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支持人口流入量大的一线、二线城市和其他热点城市,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公租房有效供应,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人口流入量大、住房价格高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切实增加有效供应。
进一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等便民设施。
【就业创业】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要继续完善和落实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2. 今年是2019了,如今的建筑行业如何收入怎么样,好混吗

1

2019年建筑业发展回顾

一、行业总体表现

1.发展规模增速连续下滑

2019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新签合同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38%,不及2018年三季度(7.46%)。按历史均值估算,2019年有望实现建筑业新签合同额28.8万亿元,同比增长5.4%,较2018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产值16.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7%,不及2018年三季度(9.38%)。按历史均值估算,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24.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1%,较2018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9.3%,不及2018年三季度(11.2%)。按历史均值估算,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0%,较2018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2.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7大建筑央企年度新签合同额占建筑业全部新签合同额的比例可以看出,7大建筑央企市场份额自2014年后持续提升,至2019年三季度达到31.44%,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筑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建筑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3.PPP延续高质量发展

从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入库情况看,2019年1-11月,管理库净入库项目745个,投资额1.1万亿元。净增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不足2018年同期的50%,但落地率和开工率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11月,管理库项目落地率为66.1%,较2018年底提升11.9个百分点;开工率达58.2%,较2018年底提升10.5个百分点。2019年下半年以来,PPP项目退库情况较上半年有明显减轻趋势。前述情况表明,PPP项目质量不断提升。

4.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缓慢复苏

2019年1-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2085.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349.7亿美元,分别为2018年全年的86.2%、79.8%。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下半年缓慢复苏,截至11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提升至12.5%;营业额同比增速自5月起持续走低,截至11月增速为-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表现良好,2019年前11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达41.2%,占对外承包工程比重高达61.2%,占比持续上升。

二、细分市场表现

1.铁路建设投资保持稳定

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000亿元,实际完成8029亿元,与2018年投资完成额(8028亿元)持平,完成计划投资额的100.36%,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平稳。根据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8000亿元。

2.公路建设投资小幅回弹

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小幅增长,增速相较上年略有回升。2019年前11个月,我国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242.14亿元,同比增长1.89%,已实现从2018年低点触底回升,但增幅不及2012、2013年度。从月度数据来看,2019年同比增速从6月份开始转好并保持稳定,但环比增速与2018年同期相比持续上下波动,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大概率回暖,但增长幅度有限。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城轨运营里程达1100公里以上,实现大幅增长,共涉及36个城市,前一轮城轨建设高峰期的成果逐步显现。全年新开工建设的线路里程超过1100公里,同比大增110%以上,总投资规模达到7600亿元以上,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在经历包头地铁事件后,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在城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2019年国家发改委仅批复了5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分别是武汉市四期规划、郑州市三期规划、西安市三期规划、成都市四期规划、北京市二期规划调整,批复建设总长度约885公里,总投资约6268亿元,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在城轨规划审批方面继续保持审慎态度。

4.水务环保建设高速发展

2019年,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背景下,水务环保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11月份,生态环保与环境治理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36.3%,高于同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32.3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给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8.2%,高于同期基础设施投资14.2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

5.房屋建筑市场趋于稳定

2019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房建施工面积的稳定与房地产市场的韧劲足有很大关系,前三季度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0%。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得力于因城施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政府坚持实施定向微调、保障合理住房需求,行业运行制度更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2019年前三个季度,房屋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为-7.5%,已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增长。其中,地产类新开工面积增速为8.6%,表明除地产以外的其他房建新开工情况堪忧(如公共场馆、工业厂房建筑等)。从地产类土地购置面积来看,2019年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为负,后续可能影响到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的增长。

三、代表性企业表现

1.经营业绩增速回升

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明显提升,增速多在两位数以上,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4.38%)、总产值增速(6.7%)。由此可见,建筑央企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逆周期调节能力较强,建筑央企订单加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净利润增长与费用管控效果显著

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中,中国建筑净利润为440.54亿元,投资净收益最高为32.39亿元,均远高于其他企业;中国中铁的净利润增速高达26.7%,远高于其他企业;除中国能建(5.5%)、中国交建(6.4%)、中国中冶(9.2%)以外,其他建筑央企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对比2017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发现,各大建筑央企的毛利率变动方向不一致,净利率变动不明显。近三年来,除中国建筑和中国能建外,其他建筑央企的三大费用率明显降低,其中中国交建降幅达3.38个百分点。

3.央企收现比明显改善

从收现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来看,近三年来,除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外,其他建筑央企收现比明显改善。从现金流来看,工程施工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为前三季度现金净支出,第四季度现金净回流。近三年,各大建筑央企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普遍为负值,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2019年的现金净流量负值进一步扩大。

4.压降“两金”效果逐渐显现

建筑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央企积极压降“两金”,效果初步显现。2017年以来,各大建筑央企“两金”周转率结束下降趋势,从2018年开始提升。从“两金”规模来看,除中国电建外,其他建筑央企“两金”总额都有所降低;从相对值来看,除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两金”周转率变动不明显外,其他建筑央企“两金”周转率都有明显提升,其中中国交建提升幅度最大。

5.战略活动日益频繁

2019年建筑央企及其子公司、代表性地方国企及优秀民企战略活动日益频繁。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装配式建筑、投资运营、房建、水务环保等领域,如中建一局和中建科技投资建设全产业链服务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中建四局成立首个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心,中国铁建成立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明确将超高层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作为两个重要提升方向。

二是持续加大国内区域经营力度,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隧道股份、上海建工等企业纷纷瞄准粤港澳、长三角等热点区域。

三是海外市场成各大建企布局重点,如中国铁建成立了国际投资公司,并于2019年在阿联酋先后成立了5家分公司;中交二航局设立了东南亚、中东、南美、东非、南亚、东欧六个区域中心,并全部投入运营;中国建筑先后成立土耳其有限公司、格鲁吉亚分公司,进军西亚市场。

四是国企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如中建六局并购天津振津工程集团70%股权,拓展水利水电业务;中国交建所属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收购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10.1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国中铁收购山西建投集团51%股份;中铁四局全资收购安徽宏源水利水电建设公司。

五是数字化、智慧化成为转型升级引擎,众多建筑企业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如中国交建、北京建工、隧道股份等。

六是持续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如中交三航局、中建四局开展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建一局发布《基本管理大纲》,中建五局发布工程总承包管理“651”行动纲要等。七是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建八局、中交三航局、中建四局、中铁建工、中铁上海局、中交二航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相继成立了设计、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技术与管理研究。

2

2020年建筑业发展展望

一、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宏观经济仍存下行压力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风险升温,二季度以来经济明显放缓,年内GDP呈现“高开低走”态势。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年、十八大确定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收官验证年,虽然经济仍将面临不少困难,但预计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会持续加大,综合经济各项指标表现,预计2020年全年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

2.财政政策定向发力、精准施策

2019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重大财税政策加速落地。2019年前三季度公共预算收支差额29934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约1万亿元,全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2.15万亿,较2018年增长8000亿。

2020年,围绕稳增长的目标,国家将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定向发力,精准施策。

财政支出方面,预计支出规模将继续扩大,更加关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向重大基建项目和民生项目倾斜,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债券发行方面,预计2020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2019年专项债大部分用于棚改、土储两大领域,并未形成有效的基建投资,按照国务院精神,2020年专项债不得用于上述两个领域,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职业教育等10个领域,将有效撬动基建投资。

3.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将持续发力

2019年以来,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利用降准等政策工具,以永续债发行为突破口完善银行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2020年,经济增长动力缺乏,企业投资意愿不高,货币政策仍将采取逆周期调节方式,根据实体经济与金融环境运行情况的需要,实行相机抉择和动态调整。

同时,在稳增长的要求下,央行可能会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基建、民企等领域倾斜,预计基建、制造业领域中长期贷款需求将上升。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存在不确定性

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月开始小幅回落,由3月的阶段性高点(6.3%)一路下滑至11月的5.2%,减少1.1个百分点。但是,较2018年最大降幅(2.6个百分点)而言,降幅明显收窄。

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分化显著,表现为中部地位维持高位、西部地区缓慢提升、东部地区平稳发展、东北地区增长乏力。

分行业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虽小幅回落,但仍是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最有力支撑;

制造业投资骤降后有趋稳迹象;

基建投资增速上涨较慢。鉴于国家逆周期政策调节持续发力,2020年基建投资大概率呈现温和回升态势,但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温和下行,制造业受制于需求不足、短期难有明显起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二、建筑行业形势展望

1.建筑业将保持稳定发展

一是基建投资温和回暖。

随着基建补短板政策陆续出台,基建投资增速触底反弹,自2018年9月起保持弱复苏态势。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预计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基建将继续发力。

2019年9月国家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万亿元,且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全年投向基建的专项债占比有望提高至60%,叠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下调为20%,专项债可作资本金参与项目投资等规定,基建投资增速将得到提升。交通和市政仍是核心发力点。

2019年道路、铁路、公路运输建设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基建投资的复苏,下半年国家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重大政策,预计2020年交通运输投资建设仍将是重点。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达4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民生建设等短板领域,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的建设,预计2020年该领域投资将迎来新机遇。

二是城市群+新基建为建筑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中后期阶段,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轮廓更加清晰。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和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在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关注民生工程“补短板”、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建设、人居环境的打造,以及一、二线城市的新区建设和特大工业镇的发展;在城市群内部连接网络完善方面,重点关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

目前,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庞大的应用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基建未来建设前景广阔。以5G为例,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未来5G的产业支撑能力将显著提升。

三是PPP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政策调整之后,PPP已开始由理性回归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些以融资为目的的PPP项目和变相包装的“伪”PPP项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理,符合PPP模式运用本质特征的项目、绿色环保和惠民类项目的比例显著增加。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国家明确支持专项债可做项目资本金,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PPP与专项债的有机结合,力图撬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发挥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更强的拉动作用。

四是对外承包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区域冲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将影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但部分地区仍有巨大建设需求,如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2019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未来传统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将逐步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行业的发展将由成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合作创新、融资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推动力。

2.铁路建设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十三五”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中长期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根据国铁集团消息,截止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对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意味着,2020-2025年每年的新线投产里程需达到6000公里,其中高铁500公里,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

高铁、城铁成规划建设重点。从计划及储备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来看,高速铁路项目多、投资占比大,是铁路建设的重点。当前国家高铁骨干网已经形成,铁路投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有所转换,中西部的高速铁路、各大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铁路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老旧铁路升级改造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近年来全国铁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2019年先后有京通铁路、成渝铁路等改造工程启动。目前我国开通运营达70年的铁路有2.18万公里,达60年的有3.23万公里,超过50年的有4.17万公里,未来改造需求将越来越大。

此外,国铁集团不断加大负债控制力度,其基建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增多。近两年各地先后成立了济青高速铁路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等一批合资公司,地方合资铁路项目资本金的出资转为地方或民营企业控股、国铁集团参股,越来越多的地方和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市场。

3.公路建设市场稳定发展

公路建设投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区域投资格局保持不变,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从投资规模来看,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较低。从投资增速来看,中部地区公路投资从年初开始发力,以60.4%的增速开启2019年的赶超步伐,2019年11个月平均增速达到16.4%;东部地区为6.0%、西部地区为-2.0%。2020年,中部地区或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见图18。

多项规划推动公路建设发展。2019年国家及地方陆续发布公路建设规划,地方层面的规划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主,国家层面重点推进的内容是城际道路、与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联通道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既有道路的改扩建等,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

公路维养市场发展可期。全年多项公路领域政策颁布,从提质增效、资金安排到农村公路建设,均在内容上与维养市场高度关联,结合未来建筑行业专业化市场培育的趋势热点,公路维养市场未来发展可期。

4.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广阔

城轨市场空间广阔,规划建设更趋理性。截止2019年底,全国已开通里程和在建里程合计超过300公里的城市仅14个,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3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还未形成完善的城轨网络,尚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现实需要。

2019年,青岛、天津、合肥、徐州、无锡、济南等城市已上报了新一轮城轨建设规划,遵义、桂林、威海、邯郸、天水、淮安、嘉兴、湖州等一大批城市已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及开工建设准备工作。但是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国家及地方发改部门始终保持审慎态度。

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是城轨建设的主要形式。从2018、2019年新增运营和新开工建设的线路制式结构来看,均是以地铁为主,市域快轨、有轨电车为辅。未来地铁是超大、特大型城市的主要选择,有轨电车是一般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选择。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区与郊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市域快轨将成为主流形式。

“融合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趋势。国家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将与其他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将与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深入融合。因此,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以TOD模式为代表的城市综合开发将成为热点。

5.水务环保建设市场高位运行

城镇污水处理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2019年5月,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此后各省市也相继发布各地的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

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为30%,远低于城市和县城,近年来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未来建设前景广阔。

垃圾分类加速,促进固废产业发展。2020年作为垃圾分类各地政策落地和执行关键之年,46个重点城市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及立法的建设,以及前端收运及末端处置产能的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将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和垃圾焚烧业务产生巨大影响。

政策终考期促进流域综合治理。随着“水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终考年来临,区域性综合环境整理热度不减,以长江流域为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出台,叠加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有望进一步释放环保需求。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望迎来增量空间,其相关9省区域生态板块有望受益。

国企入股环保上市民企,重塑市场格局。2019年,国资入股民企现象频繁出现,如中建集团入股环能科技、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国资入股可以帮助民企改善财务情况,助力民企投资与业务发展,且“国民组合”更易打造具备资金+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未来更有望培育成为环保产业真正龙头。

6.房地产投资大概率下行

2020年房地产投资大概率温和下行。2019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17%、建安投资同比增长7.15%。近年来,房企拿地不断收缩,2019年1-11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4.2%,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速为-13.0%,预计2020年土地购置费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将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温和下行。

目前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是建安工程投资。2019年建筑施工面积处于高峰期,主要得益于存量项目的建设,2020年将迎来交房竣工高峰。在竣工高峰和“住宅建筑应全装修交付”政策双向作用下,将对下游的建筑装饰业形成利好,建筑装饰业迎来良好机遇。从房屋建设增量来看,调控政策短期没有放松迹象,且销售疲软,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较低,整体来看,2020年房建市场将趋于平稳。

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下的必然产物,蕴藏着巨大的空间和机遇。同时,我国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精细化、微更新,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预计旧改的整体投资规模超过4万亿元,住建部在厦门、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各地已陆续出台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旧改最大的特征是“改造”,可以带动装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的发展。

7.建筑行业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2019年,我国在加强建筑业治理管理方面继续发力。在发包承包方面,住建部印发《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

在工人实名制管理方面,住建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

在保证工程质量品质方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

在市场监管方面,住建部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完善注册执业制度、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等;

在材料供应管理方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

2019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加快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企业。住建部批准江苏、浙江、广西三地开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试点”,发布《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业分包制度,大力发展专业承包企业,陕西、四川等地也在积极推动专业作业企业的发展。当前,培育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已成为重要趋势,国家鼓励工程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技术工人,壮大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细化行业分工,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3. 污水处理设备内贸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原标题:2019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新模式将加速推广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生产力不断提升,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未来我国污水排放量也将随之增大,因此,对于污水处理的需求也必将进一步扩大,而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在污水处理率与污水排放量双增的形势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成为水处理行业和企业的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应用和开发,将我国制造业向智能转型全面推进,各行业、企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等与企业生产工艺、管理流程的深入融合,推动制造和商业模式持续创新,智能制造新模式将加速推广应用。

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近40%

国内企业在水污染防治设备的开发和研究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同时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是新的市场机遇。从水污染防治设备状况来看,近几年我国水污染设备制造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仅仅为2.69万台,截止至2017年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增长至27.23万台,2010-2017年中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2%。前瞻测算,2018年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在28.50万台左右。

2010-2018年中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与升级分析

2019年6月3-5日,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将传统的市政、民用和工业水处理与环境综合治理及智慧环保相融合的水处理展示平台——上海国际水展在上海隆重召开,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李超先生接受慧聪水工网的专访,并向我们分享了当下污水处理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趋势与升级。

1、“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助力污水回用产业升级

上海国际水展是国内一年一度的水处理行业盛会,针对此次水展金正环保推出了主题为“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助力污水回用产业升级的最新污废水资源化与高品质再生水回用整体解决方案。

李超先生认为,环保水处理行业有很多共性痛点问题,代表性如:水处理核心膜组件价格过高、核心膜材料受制于国外技术企业、粗放式运营等。

为此,金正环保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些行业共性痛点而努力,“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的主题便是如此。其中,“智能制造”便体现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DTRO膜柱自动化生产线,解决了膜柱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运输的难题;率先实现了工程设备化、设备模块化、模块标准化的简化工艺链,大幅降低投资运营成本。

而“智能服务”则体现在,金正环保通过工业大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以场景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和政府用户将数据用起来,实现了数据资产化、数据业务化,提供远程运维、专家分析、故障预警等服务,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政府的治理能力,逐步实现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布局。

通过“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极大解决行业共性痛点问题,真正做到提质增效,推动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

2、智能制造打造竞争新优势

众所周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金正环保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DTRO膜柱全自动化生产线,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可实现产能300-500支/天。生产线整体运行平稳高效,产品质量稳定、成品率高,可实现视觉检测,对产品问题可追溯,解决了膜柱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运输难的问题,

李超先生表示膜柱的智能化生产将会给水处理行业带来巨大变化,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让利空间,让更多行业和客户能够用得到、用得起、用的好金正环保的产品。

3、创新难点不在技术,在于理念

纵观整个行业,李超先生认为国内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难点不仅仅在于于技术创新,更在于理念和模式的创新。金正环保在战略布局时,希望能够打通整个污废水资源化回用的工艺链和产业链,进而推动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金正环保已实现膜材料、膜元件、集成设备、杂盐分离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可以为工业园区提供高盐废水及资源化回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金正环保在特种膜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水处理企业,拥有授权专利33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5项、工信部鼓励推广环保装备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且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条DTRO特种膜自动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金正环保每年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目前在研发的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特种膜材料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在扩充产品品类和应用领域,开发针对市政污水高品质回用的特种膜,有效简化工艺链和降低投资运营成本,目前中试阶段已经结束,预计很快将推向市场,保持金正环保在水处理行业的长远竞争力。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水处理行业的深入应用,为支持水处理企业应对挑战提供了有了的支撑。金正环保作为是中国水处理行业特种膜研发生产与应用的高新技术环保企业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模式为我国污废水资源化与高品质再生水回用添砖加瓦。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4. 为什么很多城市都放开落户限制

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继续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市举家落户,鼓励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技术工人实行零门槛落户。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其中Ⅱ型大城市不得实行积分落户,有条件城市要进一步降低社保年限要求;Ⅰ型大城市中实行积分落户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鼓励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区分城区、新区和所辖市县,制定差别化落户条件,探索搭建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2018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
(二)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居住证制度覆盖城镇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显著提高居住证发放量。以居住证为载体向未落户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及办事便利,鼓励城市群及都市圈内居住证互认。落实“两为主、两纳入”要求,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三)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深化“人钱挂钩、钱随人走”,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综合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等因素,完善对落户较多地区的中央财政资金奖励政策。深化“人地挂钩、以人定地”,在制定各地区土地利用计划和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指标的权重。
(四)不断提升新市民融入城市能力。推进中国公共招聘网与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网,更好为农民工等新市民提供求职招聘服务。落实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5年行动计划,制定推行终身 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实施“求学圆梦行动”,重点依托职业院校广泛支持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
(五)全面实施城市群规划。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加快实施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长、北部湾等城市群规划,指导省级行政区内城市群规划编制实施。建立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及配套政策,强化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促进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网络化发展。
(六)稳步开展都市圈建设。在城市群内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提高中心城市产业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要素在城市间高效配置,有效疏解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完善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市域(郊)铁路,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和公共服务共享,打造同城效应明显、一体化程度高的都市圈。
(七)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稳妥有序增设一批中小城市,继续开展撤县设市、撤地设市,推动城市群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县和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率先设市。优化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制定《市辖区设置标准》《市辖区设置审核办法》,稳步推进撤县(市)设区,增强设区市辐射带动作用。
(八)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落实《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监督检查评估和规范纠偏,支持一批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省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调整优化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创建数量和配套政策。
三、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九)提升城市经济质量。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发挥城市产业载体和创新高地作用,促进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城市间尤其是城市群内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探索户籍转换、土地指标调剂、税收分享等机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发挥在产业选择和人才吸引上的优势,集中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以及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框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建设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加强和规范城市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深入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鼓励有条件地区打造特色山城水城。促进城市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实现住宅、办公、商业、休闲等功能区相互交织,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改造各类棚户区580万套,推进部分商品住房库存量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去库存。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深入创建公交都市;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建设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和行人过街设施;支持一批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消防设施建设;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
(十一)建设绿色人文城市。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城市水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海绵城市,整治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广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出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研究建立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厚植城市人文底蕴,提炼文化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合理应用于城市建设运营及公共空间。
(十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吸纳多元化人群参与城市治理,强化市民主人翁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为抓手,引导各地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力争所有市县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推进城市地质调查示范。
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十三)做好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制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措施,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四)清除要素下乡各种障碍。研究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允许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县级土地储备公司和平台公司参与“两权”抵押,激活乡村沉睡的资源。确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广市民农庄等模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农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引导乡村“开门借力”,善用城市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及庞大消费需求。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十五)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创建认定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先导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发展农产品(7.300, 0.05, 0.69%)加工流通、农村休闲旅游养老、“互联网+”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县级政府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十六)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加大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乡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
(十七)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开展闲置土地处置试点。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允许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村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补偿。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修改《土地管理法》。
(十八)健全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量力而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强化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引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类稳步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支持转型中的融资平台公司及转型后的公益类国企依法合规承接政府公益类项目。推动地方国企提高收益上缴比例,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规范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和保险资金投入机制,审慎合规经营,加强风险评估,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城镇化项目规划和运营机构的合作。推动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完善PPP模式,提高民间资本收益预期。

(十九)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市辖经济功能区和行政区合署办公。推动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设镇设街道标准,顺应人口流动趋势精简乡镇街道。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特大镇扩权赋能。推动机构精简和职能相近部门合并,鼓励探索大部门制改革。进一步缩减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动行政审批集成化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
(二十)放大试点地区改革平台作用。全面总结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果,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开。推动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地区加快改革步伐,发挥好牵引作用。试点地区要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创新。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突出改革创新,狠抓政策落地,切实凝聚合力。充分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强化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主动作为,排好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所负责的任务取得实效。各地区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结合本地实际,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5. 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建筑业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所驱动。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影响,短期内建筑业增长有所放缓,但从长期看,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期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筑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受宏观调控、建材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建筑业成本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关注细分的铁路建设行业。中国经济总量庞大,行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国家从宏观总量层面实施经济调控,但对于那些总体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瓶颈行业,国家将会加大政策扶持。从目前看,我国铁路运输及铁路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将对公司利润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一、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02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675.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亿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亿元。

(1)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我们对1995年—2007年的GDP与建筑业的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高度相关,相关度达0.9985。回归分析显示,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4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建筑业总产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我们同样采用1995年—2007年的数据,以FAI作为解释变量,建筑业总产值为被解释量,两者的散点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89。回归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4.3亿元。

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是行业发展的具体驱动力量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征途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通常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要经历将近30年的建设时期才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处于建设中前期阶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据世界银行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通车里程,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即便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业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将计划投入3.8万亿人民币用于交通基建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73%。

(2)房地产建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据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两个点以上,同时增加1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需求3.2亿平方米。

预计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中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

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主要市场。

二、建筑业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季度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有升,增速为25.9%,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但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投资增速将会逐步放缓。1-4月,我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保持。我国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数据显示,“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有所降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通过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成本上升给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变数

(1)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10月份开始,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2月份以来,铁矿石涨价65%,建筑钢材价格较2007年涨幅明显。受雪灾的影响,我国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水泥产量为1.4亿吨,同比下降2.80%,供给的减少导致水泥价格的上涨。2008年,我国建筑原材料上涨的局面不断加剧,春节以来国内建筑材料的涨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去年同期增长8.2%,涨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创下三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2%,汽油、柴油、原煤价格分别上涨11.0%、11.8%、24.1%,能源价格涨幅突出。煤炭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 50%,铁矿石和煤炭构成了建筑钢材生产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使建筑材料价格涨幅不断增加。

(2)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建筑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劳动法》开始实施,增加了建筑企业用工的隐性成本。

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物价增长、通胀水平提高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3)建筑企业议价能力较低,成本上涨必将减少行业利润。

建筑企业施工总成本中原材料约占50%-60%,人工成本约占5%-10%,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对于建筑行业利润有很大影响。虽然目前开口合同在建筑行业占主流地位,建筑企业有一定的二次议价能力,但建筑业的上游建材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建筑业下游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生存在两者之间的建筑企业,其利润降低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铁路建设行业机会凸显

(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为发展重点。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借鉴美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发展的重点,而对铁路建设投资相对不足,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铁路运力明显不足。为了解决我国铁路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加大了铁路投资力度,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3.8万亿,比“十五”期间增长73%。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的投资预算为1.25万亿,相当于“十五”计划的四倍多。《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将新建17,000公里铁路线,包括7,000公里客运铁路专线;将8,000公里现有铁路升级提速;将15,000公里铁路线升级为电气化铁路;将国内高速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将国内铁路网络的营业总里程延长到90,000公里。

(三)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有所提高

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空前高涨,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2.75亿元,较2005年增长76.4%,2007年完成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高达1,772.1亿元,较2006年增长14.1%。

我国铁路投资规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长后,投资增速有所减缓。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2006-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12,500亿,年均投资2,500亿,当前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铁道部披露,今年我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虽然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有所减缓,但未来几年铁路投资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铁路投资资金不足的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局面仍将延续。

阅读全文

与南昌东湖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二手机油滤芯怎么识别 浏览:956
MARPOL机舱污水排放区域 浏览:50
餐饮厨房风柜净化器一起多少钱 浏览:257
饮水机烧水口进水了怎么处理 浏览:300
生活污水去除总氮 浏览:693
用英语怎么回否定句 浏览:559
大金空气净化器有异味怎么解决 浏览:306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液 浏览:513
水垢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浏览:961
净水器十大品牌哪个好呢怎么选 浏览:331
钦州哪里可以买到纯净水 浏览:67
手机版录音过滤器 浏览:227
专业除水垢净水器 浏览:489
净水器冷热水一体机选哪个 浏览:902
丙乙烯树脂地坪漆施工规范 浏览:927
康丽根国产净水器在哪里生产 浏览:652
铅酸蓄电池用水是蒸馏水吗 浏览:267
污水处理排放有哪些便准 浏览:215
污水处理各种虫子 浏览:610
供应室的蒸馏水 浏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