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测定mpas的范围
动力粘度单位换算中,1厘泊(1cP)等于1毫帕斯卡·秒 (1mPa·s),100厘泊(100cP)等于1泊 (1P),1000毫帕斯卡·秒 (1000mPa·s)等于1帕斯卡·秒 (1Pa·s),1000微帕斯卡·秒(1000μ Pa.s)等于1毫帕斯卡·秒 (1mPa·s)。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公式为η=ν·ρ,其中η为试样动力粘度(mPa·s),ν为试样运动粘度(mm2/s),ρ为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3)。
动力粘度ηt是指两层液体相距1cm,其面积各为1(cm2),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g/cm·s。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帕斯卡秒 (Pa·s)表示。在温度t (℃)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其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
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测定方法采用逆流法。条件粘度是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使用以下三种条件粘度:①恩氏粘度又叫恩格勒(Engler)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ordm;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单位为条件度。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 100ordm;F、F210ordm;F或122ordm;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
粘度的测定方法多样,如转桶法、落球法、阻尼振动法、杯式粘度计法、毛细管法等。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乙醇、四氯化碳等,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而对粘度较大流体,如蓖麻油、变压器油、机油、甘油等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常用落球法测定;对于粘度为0.1~100Pa?s范围的液体,也可用转筒法进行测定。
㈡ 粘度怎样换算成泊或厘泊
动力粘度单位换算
1泊 (1P)=100厘泊(100cP)
1厘泊(1cP)=1毫帕斯卡·秒 (1mPa·s)
1毫帕斯卡·秒 (1mPa·s)=1000微 帕斯卡·秒(1000μ Pa.s)
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
μ=ν·ρ
式中μ--- 试样动力粘度(mPa·s)
ν--- 试样运动粘度(mm²/s)
ρ--- 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³)
拓展资料
动力
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cm,其面积各为1(cm²)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g/cm·s。1g/cm·s=0.1pa·s。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pa来表示。
运动
在温度t (℃)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²/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²/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条件
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三种:
①恩氏粘度又叫恩格勒(Engler)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 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º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 100ºF、F210ºF或122º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
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
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图表进行换算。同时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也可换算,这样就方便灵活得多了。
粘度的测定有许多方法,如转桶法、落球法、阻尼振动法、杯式粘度计法、毛细管法等等。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乙醇、四氯化碳等,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而对粘度较大流体,如蓖麻油、变压器油、机油、甘油等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常用落球法测定;对于粘度为0.1~100Pa?s范围的液体,也可用转筒法进行测定。
㈢ 流体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相对粘度。
流体力学中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各种流体都具有一定的粘性,即流体各部分之间有相对运动出现时,在做相对运动的各部分流体间,就会产生阻止这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这种内摩擦力的大小就与输送介质的粘度成正比。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T=UdV/dn,其中:dv/dn为速度梯度,
U就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N/m2.s),动力粘度的国际单位为厘泊(CP)
其关系为: 1Pa.s=10P(泊)=1000CP(厘泊)
运动粘度V:即动力粘度u与密度p的比值:v=u/p,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习惯单位为:厘斯(mm2/s)
其关系为: 1m2/s=10000St(斯)=1000000(厘斯)
恩氏粘度E:其属相对粘度,它是200cm3被测介质液在某温度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所需时间t,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C时所需时间t。(为51S)之比,即E=t/t。
E与运动粘度V之间的换算关系:v=(7.31E-6.31/E)/1000000 (m2/s)
粘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μ=μ。Ebp(t。/t)k
μ——表压力为P,温度为t时的动力粘度
μ。——在一个大气压,温度为t。时的动力粘度
b,k——视液体种类而定的常数,对油液:k=2,b=0.014-0.03。
液体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与压力的关系较小,当压力P在5MPa以下时,其粘度改变可以不计。
<<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 η=ν. ρ
式中 η---试样动力粘度(mPa.s)
ν---试样运动粘度(mm2/s)
ρ---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3)
对液体而言,压强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压强越小,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对气体而言,压强影响不大;温度越高,粘度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小。
1) 运动粘度
① 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
② 是指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它是这种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阻力的尺度,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m2/S。
2)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使用单位距离的单位面积液层,产生单位流速所需之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动力粘度单位是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