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结晶为什么要在全溶时加入少量的蒸馏水
重结晶过程中,在全溶时加入少量蒸馏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苯甲酸在滤纸上的吸附损失。苯甲酸作为一种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而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可以使它们与苯甲酸达到不互溶的状态。这样一来,蒸馏水能够润湿滤纸,使滤纸表面变得饱和,从而有效避免了苯甲酸在过滤过程中因吸附而造成的损失。
具体来说,当溶剂加热至完全溶解苯甲酸后,缓慢加入少量蒸馏水,可以使苯甲酸与水形成两相系统。这种两相系统的存在,可以显著降低苯甲酸在滤纸表面的吸附作用,因为滤纸的润湿性得到了增强,吸附能力随之下降。此外,适量的蒸馏水还可以帮助保持溶剂的流动性,有助于后续的结晶过程顺利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加入蒸馏水的量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以不超过总量的10%为宜。过量的蒸馏水会导致溶剂过稀,影响结晶效果。因此,在重结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量的蒸馏水加入,对于提高产品纯度和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蒸馏水的选择至关重要。使用纯净的蒸馏水可以有效避免引入杂质,进一步确保产品的纯度。同时,蒸馏水的加入过程应该缓慢进行,以确保苯甲酸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苯甲酸在滤纸上的吸附损失,从而提高重结晶过程中的产率和纯度。这一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被广泛采用,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❷ 硝酸钾的提纯时,蒸馏水加的偏多会使硝酸钾产率,纯度增大还是降低
过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结晶?水多了会减小析出的结晶的量,但是因为水多了,析出的结晶的纯度会提升。
❸ 对1公斤粗盐进行蒸馏水重结晶需要加入多少蒸馏水,多少碱片进行蒸馏,蒸馏时间是多少
(1)制备KNO3粗品
称取和17g KCl放入100mL小烧杯中,加35mLH2O(此时溶液体积约为50mL).加热溶解后,继续加热蒸发至原溶液体积一半(建议改为约40mL).这时烧杯中有晶体析出(NaCl晶体),趁热用热滤漏斗过滤.滤液盛于预置2mL蒸馏水(防止NaCl析出)的小烧杯中自然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尽量抽干.称重.计算理论产量和产率.
(2)KNO3提纯
除保留少量粗产品供纯度检验外,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干.然后将KNO3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 架于内盛沸水的烧杯上方,用水蒸气烘干,得到纯度较高的KNO3晶体.
(3)检验纯度:
分别取0.1g粗产品和重结晶后的KNO3晶体放入小试管中,各加2mL蒸馏水配成溶液,各加1滴稀HNO3酸化,再加2滴0.1mol/L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产率:
粗产品的产率应以KNO3粗产品的干质量进行计算.由于粗产品需进行重结晶而不需干燥,可通过将压干后的产品质量扣除20%作为水的质量来估算干质量.(实验参考数据如下)
产量(粗):7.7g 产率(粗):33.5% 氯离子含量:较高
产量(精):5.1g 产率(精):22.3% 氯离子含量:微量
这个可能对你有用点,我初中化学忘的差不多了
❹ 将粗品KNO3重结晶时,每2gKNO3加入1g蒸馏水是怎样确定的
根据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同的原理来分开,
1查溶解度曲线表,确定20g硝酸钾在80度(易于操作的温度)时的溶解度,加入相应的水量,升温至80度,过滤,滤渣是氯化钠,滤液降温到0度(或常温),过滤,滤渣是硝酸钾
每2gKNO3加入1g蒸馏水估计就是‘在80度时KNO3的溶解度相对应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