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用蒸餾的方法從海水中提取淡水
生存手冊那樣寫自有道理,淡水蒸餾裝置上面的說明書實際上很詳細,到時候照著做就對了,不必平時費力學習.
如果海上遇險,你可以這樣獲得淡水,不必使用蒸餾儀器:
取一容器裝滿海水然後點火加熱.當水沸騰時在水的上方鋪開一個很大的塑料薄膜,如果沒有可以拿雨衣,塑料袋代替.這樣水蒸氣冷凝在上面就形成了很多的小水滴.這時候你只需要把塑料薄膜彎過來,收集其水滴放在容器就可以.鹽是不會蒸發的所以你收集的全部是淡水!此方法我曾經試驗過,比較成功,你可以試試.
其實還有別的辦法.捕獲的大魚的脊柱和眼睛裡都是淡水,這些水是可以喝的.如果老天爺給你下了場大雨那麼直接使用塑料薄膜收集就可以了!
如果你也對野外生存感興趣還可以和我聯系
② 怎麼從海水中提取飲用水
過濾法
當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飄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裂的),將底部刺些小眼兒,或者用棉製單手套、手帕、衣袖、褲腿等;利用可樂瓶也可以,先是去掉瓶底,再用小刀把瓶蓋扎出幾個小孔,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無土質干凈的細砂5至7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的倒入自製的簡易過濾器中,等到過濾器下面有水溢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將過濾後的干凈水收集起來,就行了。
滲透法
當水源不幹凈時,在離水源3~5米之處向下挖一個大約50—80厘米深、直徑約1米的坑,讓水從砂、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潔干凈。
沉澱法
在你將找到的水收集好後,可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搗爛的木棉枝葉、仙人掌、核桃仁,攪拌勻後沉澱30分鍾。這樣,你便能得到較為干凈的水了。
海水淡化法
在海邊,如沒有離子交換樹脂脫鹽,可以用鍋煮海水來收集蒸餾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時,在鍋蓋內側巾鋪上毛巾,將蒸餾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後再擰在大貝殼或其它容器內。這樣反復製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可飲用淡水。冬季,可將海水放在一個容器中凍結,凍冰後的冰塊也可充當飲用的淡水。
補充經驗之談
在西北地區的大片沙漠戈壁中,只要有植物的地方,通常深挖4~5米即有潛層地下水,但水大多為鹽鹼水,不能飲用。處理如下:在有濕沙或苦鹹水的地方,挖一個直徑1.5米、深1米的沙坑,上面蓋一層透明塑料膜,四周用沙子或石頭固定,中部放上一塊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圓錐體。記得在這個圓錐體上面預先放一個接水的容器。陽光透過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發,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結成水滴,順著圓錐體的頂端滴入容器內。這種方法,每天可以獲得蒸餾淡水1.5升左右。
一般說來,除泉水的井水(地下深井水)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還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就是在存水容器中,加入凈水葯片,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或漂白劑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只是放置的時間更長些(20~30分鍾)。如果以上的消毒葯物都沒有,正巧隨身攜帶有野炊用的食醋也可以。在凈化過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攪拌後,靜置30分鍾,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可用濃茶與水同煮,但切記沉澱物不能喝。
③ 如何從海水從提取純凈水
在海邊,如沒有離子交換樹脂脫鹽劑,可以用鍋煮海水來收集蒸餾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時,在鍋蓋內側貼上毛巾,將蒸餾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後再擰在大貝殼或其它容器內。這樣反復製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淡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些中國和英國海員,在沒有人跡的荒島上,就是用類似的方法,大量地製造淡水而維持了76天生命,終於等到被英軍飛機發現而獲救。
冬季,可將海水放在一個容器中凍結。當海水凍冰時,大部分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就會結晶而離水,因此,冰塊基本上是淡化的。而將未凍冰的水,即濃鹽水在鍋里加熱,熬干後可得結晶鹽,再展於紙上,除去苦分,即得食鹽。
我國西北地區的大片沙漠戈壁中,在有植物的地方,通常深挖4~5米即有潛層地下水。水經沙層過濾,一般清澈透明,但因地下水大量蒸發濃縮而成鹽鹼水,不能飲用。如無離子交換樹脂脫鹽劑,則可用上述海水淡化的方法處理後飲用。
我國西北沙漠地區的居民,用當地的地椒草處理苦鹹水。在1公斤含礦物質0.37%~0.72%的苦鹹水中加入0.1~1.9克的乾地椒草同煮,雖然不能除去苦咸,但可以防止發生腹痛、腹脹、腹瀉。
在有濕沙或苦鹹水的地方,可以用簡易的太陽蒸餾器取得淡水。方法是挖一個直徑1.5米、深1米的沙坑,上面蓋一層透明塑料膜,四周用沙子或石頭固定,中間放上一塊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圓錐體。在這個圓錐體下面預先放一個接水的容器。陽光透過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發,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結成水滴,順著圓錐體的頂端滴入容器內。這種方法,每天可以獲得蒸餾淡水1.5升左右。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否可以飲用海水,這個問題目前有爭論。有人認為,海水鹽度高於人體含鹽量的四倍,喝了海水會使體內總滲透壓升高,雖然暫時可以解渴,但不久就會大量排尿,使體內水分大量喪失。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短時間少量海水,會有利於延長生命。有人試驗,從落海第一天開始喝海水,每隔一個半小時喝一次,每次50毫升,每天只喝500毫升,連飲4~5天後,再喝淡水,結果,試驗者體內新陳代謝很快恢復正常。
被譽為「海軍的榜樣」的法國博士阿蘭·邦巴爾說:「如果你有淡水,在嚴格控制比例的情況下,加進海水來延長你的供水時間;如果你沒有淡水就喝海水來救命,直到你能得到雨水、得到一條魚來擠壓成魚汁或等到救生船來到為止。」阿蘭·邦巴爾並不是提倡喝海水,而是強調在生死緊急關頭,在嚴格的控制下才能喝海水。阿蘭·邦巴爾的經驗是2:1的比例,即用二份淡水、一份海水摻合在一起飲用,一般不會傷害人的身體,而會大大延長海上遇難者的生命。因為只有羸得時間,才能積聚力量去捕魚和收集雨水,才能繼續航行和向援救船發出信號。法國著名海軍主治軍醫布里埃奧里在最近的著作中寫道:「遇難者可以喝少量的海水,每天可達800~900毫升,不要等完全脫水時再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三個失事的水兵,在黑海中漂游,他們飲用海水止渴,其中一名連續喝了34天,他在頭兩天只能用又苦又澀的海水潤潤喉嚨,以後就喝一兩口,到了第三天,渴得忍耐不住便大量地喝,一晝夜喝了2000毫升左右,然而,他卻活下來了。看來,在沒有淡水的情況下,少量飲用海水也是一種應急的辦法。
④ 將海水變成純凈水)是運用了什麼現象來達到凈水的目的
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 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專凍結法、電滲析法屬、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法及蒸餾法是市場中的主流。反滲透膜法的原理: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麼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蒸餾法的原理:加熱海水產生水蒸氣,冷卻凝結就 可得到純水。
⑤ 1000克海水中可以提取出多少的純凈水
(1)海水---平均含有3%的鹽分啟喊晌!
(2)1000克海水中鹽分 == 1000*3% ==30 克
(3)理論滲慎上可以提取出純凈水 == 9970 克!悄鋒
⑥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
?
1985年1月16日,《人民日報》報道了我國第一個海水淡化工程——西沙海水淡化站在西沙群島永興島建成投產的消息。這個工程是利用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海水淡化裝置安裝的,日產淡化水兩百噸。那麼,你知道海水是如何淡化成可以飲用的淡水的嗎?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地球上雖然有大量的水,可惜能為人類所利用的淡水卻少得可憐。當人類為缺水感到困惑時,毫無疑問會將目光投向總量遠比淡水多得多的海水。海水中含有3.5%的鹽類化合物,如何低成本地把這些化合物從水中除去,一直是化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以下幾種。
蒸餾法。將海水加熱,使其中的水變成蒸汽,再讓蒸汽冷凝下來。由於海水中所溶的鹽類不會隨著蒸汽出來,因此得到的水就是幾近純水的蒸餾水。然而,無論是加熱還是冷凝,都需耗費能源。每蒸發1克水就需要2.3千焦的能量。所以這種方法救急可以,卻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離子交換法。溶解在水中的鹽分,都是以陽離子和陰離子的形式存在。如果有一種東西可以把這些離子移走,那麼水也就得到純化了。離子交換樹脂就具有這樣的能力。離子交換樹脂是一種具有網狀結構的不溶於水的高分子材料。它猶如一棵大樹,上面有很多樹枝,每個樹枝上都有一個口袋。當海水通過的時候,陽離子會把陽離子交換樹脂「口袋」中的氫離子交換出來,陰離子會把陰離子交換樹脂「口袋」里的氫氧根離子交換出來,而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相遇就變成了水。不過,離子交換樹脂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會達到飽和狀態,怎樣使離子交換樹脂可以持續使用呢?由於離子交換是可逆的,因此可以分別用酸和鹼進行反交換來更新,這樣就能使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反復使用了。但離子交換法處理能力有限,並需要大量的酸和鹼來使樹脂「再生」,如果大量用於海水淡化,成本太高,因此目前這種技術主要應用在水的進一步純化方面。
反滲透法。滲透是大自然中一個非常普遍的自然現象。例如,植物就是靠根部的滲透來吸取水分的,滲透平衡對人的生命活動也極為重要。滲透是依靠一種稱為半透膜的材料來實現的。半透膜可以讓水自由通過,而水中的其他化學物質是通不過的。如果半透膜的左邊是純水,右邊是溶液的話,從純水這邊通過半透膜的水就會比溶液右邊通過半透膜的水多得多。這是因為,純水上方的飽和蒸汽壓比溶液上方的飽和蒸汽壓大。當純水和溶液上方均處於1.01×105帕(1?個標准大氣壓)的壓力下,驅動水分子運動的動力決定於飽和蒸汽壓。於是,純水這邊液面下降,溶液那邊液面上升,到一定的液位差就達到平衡,這就是滲透現象。植物根部的表皮就是這樣一種半透膜。
如果在溶液上方加壓,使溶液上方的總壓大於純水上方的大氣壓,情況就會發生逆轉。此時驅動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的動力就決定於兩邊的壓力差。壓力差大,溶液中就會有更多的水通過半透膜流向純水。
用反滲透法將海水製成淡水的方法又稱為「膜技術」。它的關鍵在於半透膜。這層膜要有一定的強度,因為首先處理過程是要加壓的;其次它必須具有百分之百的選擇性,只能讓水通過,而任何其他化學物質是不能通過的;最後它還應該有較大的通過量,以加快制備過程。目前半透膜所存在的問題是成本高、壽命短。處理的溶液濃度愈高,膜的壽命愈短。如果這兩個問題能解決的話,膜技術將會成為海水淡化最有前途的一種方法。
⑦ 如何方便從海水中提取淡水 要經濟實惠,成本底
簡單的:
海水蒸餾是最簡單的海水淡化方法.取海水放入蒸發皿中加熱,上面防上加上冷凝板,從冷凝板上收集到的就是淡水,而蒸發皿中最後殘留的鹽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哦.
復雜的:
海水淡化
內容:
海水中有大量的鹽.能不能從浩瀚的海洋中去除鹽份,提取出淡水呢?海水淡化是人類追求了幾百年的夢想.早在世界大航海的時代,英國王室就曾懸賞徵求經濟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時至今日,海水淡化的方法雖然有了數百種之多,生產出的淡水也風味各異,但以經濟合算的標准衡量,仍然不盡如人意.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簡單,只要將鹹水中的鹽與淡水分開即可.最余洞嘩簡單的方法,一個是蒸餾法,將水蒸發而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淡水.這個過程與海水逐漸變鹹的過程是類似的,只不過人類要攫取的是淡水.另一個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凍法,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變成固態的冰的同時,鹽被分離了出去.兩種方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病.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在儀器里產生大量的鍋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這是一種很不劃算的方式.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卻味道不佳,難以使用.
1953年,一種新的海水淡化方式問世了,這就是反滲透法.這種方法利用半透膜來達到將淡水與鹽分離的目的.在通常情況下,半透膜允許溶液中的溶劑通過,而不允許溶質透過.由於海水含鹽高,如果用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隔開,淡水會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的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升高,直到一定的高度產生壓力,使淡水不再擴散過來.這個過程是滲透.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要得到淡水,只要對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壓豎行力,就會使海水中的淡水滲透到半透膜外,而鹽卻被膜阻擋在海水中.這就是反滲透法.反滲透法最大的優點
就是節能,生產同等質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僅為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以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將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轉向了反滲透法.
在新興的反滲透法研究方興未艾的時候,古老的蒸餾法也改弦易轍,重新煥發了青春.常識告訴我們,水在常溫常壓下要加熱到100℃才沸騰,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傳統的蒸餾法只考慮了通過升高溫度獲得水蒸氣的方式,耗能甚巨.而新的方法是將氣壓降下來,把經過適當加溫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餾室中,海水中的淡水會在瞬間急速蒸發,全部變成水蒸氣.許多這樣的真空蒸餾室連接起來,就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廠.如果海水淡化工廠與熱電廠建在一起,利用熱電廠的余熱給海水加溫,成本就更低了.
現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大多採用新的蒸餾法.在西亞盛產石油的國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卻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貴的現實,使海水淡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西亞的海岸線上.1983年,西亞第一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在吉達顫薯港修建了日產淡水30萬噸的海水淡化廠;在另一個西亞國家科威特,現在每天可以生產淡水100萬噸.波斯灣沿岸地區,有的國家的淡化海水已經佔到了本國淡水使用量的80%—90%.
(可以用反滲透法
如果在溶液一例施加大於滲透壓的壓力,則溶液中的水就會透過半透膜,流向純水一側,溶質則被截留在溶液一側,這種作用稱為反滲透.)
⑧ 怎樣把海水轉化為純水
最原始的方法;把泥壺放在海水裡,一段時間後,純水會滲透到壺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