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鸚鵡魚水質怎麼調,多久換一次水合適
鸚鵡魚喜歡弱酸性的軟水,飼養者最好將PH值保持在6.5-7.0之間。但是現在大部分的自來水都是偏鹼性的,飼養者可以在換水的時候在禪鋒新水中加入調酸劑,這樣水質就會變成弱酸性。也可以在魚缸內放置一些沉木,如果想要快速調節水質,可以放入麥飯石和活性炭。另外,如果水質太硬的話,飼養者可以將水燒開後再使用。鸚鵡魚對水質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但是飼養者要想養好它們,最好還是根據它們的習性來調整水質。正常情況下,它們需要在弱酸性的軟水中生長,人工養殖的時候,可以將水溫保持在6.5-7.0之間。但是現在大部分的自來水都是弱鹼性的,飼養者可以在新水中加入調酸劑,根據鸚鵡魚的要求來添加,這樣水質就會變成弱鹼性手猛。
平時飼養的時候,還可以在魚缸內加入沉木,因為沉木可以保證水質呈弱酸性。如果飼養者想快速調節水質,也可以使用活性炭或麥飯石。如果飼養鸚鵡魚的水太硬,最好先煮沸後再晾到適合的溫度。
鸚鵡魚2-5天換一次水合適,它們對水質的要求不高,飼養者可以根據魚缸內的設備來決定換水的頻率。如果是沒有過濾器的魚缸,飼養者需要2-3天換一次水。因為鸚鵡魚新陳代謝的畢襲橋速度較快,對水質的污染比較嚴重,飼養者換水的頻率就需要高一些。如果是安裝了過濾器的魚缸,飼養者可以選擇3-5天換一次水。因為過濾器可以將水中的雜質和糞便過濾掉,減緩水質惡化的速度,所以飼養者換水的頻率也可以低一些。
❷ 礦泉水和純凈水哪種養鸚鵡魚更好因為我家是老房子,水質特別不好
要是只能2選1的話當然是礦泉水,水的硬度還可以。但是也不能直接用原因如下。
水是魚類生長的最基本的條件,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熱帶魚的生長繁殖。許多熱帶魚愛好者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在養魚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影響了對熱帶魚的飼養。所以在養魚之前,必須對水有一個比較詳盡的了解。
水質
自然界里所有的水都含硼或多或少的,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直接影響到魚類的生長,由於熱帶鰭魚生活在熱帶水域里的小型魚類,所以它們對水的要求比其它魚類要高得多。自來水、河水、井水、湖水等都可以直接飼養金魚,但如果直接用來飼養熱帶魚,就會使熱帶魚得病,以至死亡。因此,我們要養好熱帶魚,就是滿足熱帶魚對水質的要求。
所謂水質,主要是指:水的硬度和酸鹼度。
水的硬度是根據水中鈣、鎂、鐵鹽的含量多少而定,當這些鈣鹽類在水中含量達到每升水65毫克時,稱為中性水;低於65毫克時,稱為軟水;高於65毫克時,稱為硬水。井水、泉水多數屬於硬水;雨水屬於軟水;自來水、河水則大多屬於中性水。判斷水硬度的簡易方法是看開水壺底是否積水鹼,積水鹼的是硬水,否則是軟水。水煮沸後可以軟化。
水的酸鹼度,即PH值,是根據水中氫離子含量多少來確定的,PH值的范圍在0-14之間。測定PH值的方法是用石蕊試紙和比色板,將試紙放入水中半秒種後取出,與比色板比較即可得出PH值的多少,當PH值小於7時,是酸性水;等於7時,是中性水;大於7時,是鹼性水,大多數熱帶魚適合生活在PH值6-8的范圍內,試紙和比色板在各地的醫葯商店均可買到。
城市裡的人飼養熱帶魚大多數用自來水,而自來水基本上屬於中性水,其硬度和酸鹼度都符合飼養捕魚的要求,所以在這方面不必過多擔心。但是自來水也有其不足之處,自來水是用氯氣和漂白粉進行消毒殺菌的,而氯氣則是對熱帶魚危害較大的物質。用自來水飼養熱帶魚時,則必須除掉其中的氯氣。主要方法是晾曬法和化學法。晾曬法即在烈日下曬二天,或者在缺光處晾4-6天才可使用。化學法即用硫代硫酸鈉除氯,其比例為每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鈉。攪拌溶解後,即可使用。
換水
熱帶魚在生長過程中,要不斷排泄糞便,水中殘留的餌料也在不斷地氧化和腐爛,所有這些都會產生有害物質,使水質變壞,影響熱帶魚的正常呼吸,使魚患病以至殘廢所以要經常的及時的給熱帶魚換水,和全部換水。
部分換水又叫兌水,就是用虹吸管將魚缸底的魚糞便,殘餌料及其它污物吸出。部分換水不需要將魚及水草撈出,吸水量以缸內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為宜,大魚缸則可少吸一定的比例,總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臟水吸出後,要加入同量,同溫的經過晾曬或化學除氯的新水,若水溫低,可加開水或用加熱器將水加熱至缸里水溫為止,再將新水兌入缸內。兌水的次數以秋冬季每周二次為宜;炎夏季每周三次為宜。
全部換水是缸里污物較多,水草和底沙需要重新清洗時所應時行的。全部換水應將魚缸里所有設備全部取出;將水草拿出;將魚全部撈出,暫時放在與原水同溫的其它容器里;用海綿或沙布將缸壁及缸底擦洗干凈,再用清水沖洗遍,然後沖凈,再重新裝缸。加入新水後要等二至三天再將魚重新放進缸里,即使是經過化學處理的水,最好也不要立即將魚放進去,以免新水對魚刺激太大而發生意外。全部換水的次數以三至四個月一次為宜,但若水質發生變化則應隨時換水。
❸ 金魚鸚鵡魚怎樣飼養
一、注意水質
鸚鵡魚喜歡弱酸性且硬度較低的軟水。由於鸚鵡魚先天性嘴唇不能閉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較差,經過鰓部的水流較小,靠水流與鰓部交換氧氣的能力較弱。同時鸚鵡魚要注意換水,夏天三到五天換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冬天可以適當延長些,一周換一次就行了,水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的是,水裡含有對魚有害的氯氣,所以,換進去的水一定要靜置2兩天以上,能夠讓太陽暴曬更好,這樣的水才是安全的,才能使用,還有就是,換水時,新水和老水的水溫要一致,溫差不能超過2度。
二、合適的空間以及有氧氣設備
一個適合的空間:就拿80*40*50的缸來說吧,可以養12到15條。飼養鸚鵡魚的水體必須要有充足的氧氣。水族缸最好配備生化過濾棉、水泵、增氧曝氣設備。
三、水溫恆定
保證水溫的恆定:鸚鵡魚是熱帶魚,鸚鵡魚怎麼養一定要注意適合它生長的溫度,所閉咐以冷天必須用恆溫棒給水加溫,通常冷天一直把水溫保持在22到24度左右就行了,太高了耗電,太低了對魚不好。
四、喂料
鸚鵡魚食性雜,人工餌料、薄片、顆粒、紅蟲、豐年蝦、水蝨等幾乎什麽都吃,而且相當貪吃,食量驚漏態清人。因此要養活鸚鵡魚很容易,但要養出體質健壯、體色艷的鸚鵡魚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五、蝦紅素
蝦子體內的「蝦紅素」可促進鸚鵡魚顯揚體色,若能充分地攝取蝦紅素,鸚鵡魚的體色鮮紅欲滴是指日可待的。
六、定量喂飼料
每天要定時定量投喂餌料,合理搭配餌料的營養,定期投喂鮮活的小蝦、小魚,最好選用專門為鸚鵡魚配製的添加了蝦紅素和「β-胡蘿卜素」的人工飼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鸚鵡魚的體色維持艷紅色。
七、適量投餵食料
鸚鵡魚無論什麽時候都彷彿是飢餓狀態。所以,喂飼鸚鵡魚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適量的投喂方式,過份貪返前吃的它們,往往會排泄大量排泄物,以致水質突變。
最後,盡量給鸚鵡魚營造出一種深色調的環境,比如:背景紙盡量選深色的,如果是裸缸,就在魚缸下面墊一層紅色或是深色的東西,報紙也行塑料袋也行,如果想鋪點沙底,最好選火山岩,這樣可以促進鸚鵡魚的顏色變紅。
❹ 養鸚鵡魚對水有什麼要求
血鸚鵡喜歡弱酸性且硬度較低的軟水。由於血鸚鵡先天性嘴唇不能閉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較差,經過鰓部的水流較小,靠水流與鰓部交換氧氣的能力較其父本與母本及其它魚類就差得多了。因此,飼養血鸚鵡的水體必須要有充足的氧氣。
血鸚鵡對溫度適應性較強,在20℃~30℃的水溫中能自由生活。但是血鸚鵡又對溫度相當敏感,它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導致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者斑紋。飼養過程中最好使水溫保持在25℃~28℃范圍內,每次換水前後水溫溫差不宜超過0.5℃。
血鸚鵡食性雜,人工餌料、薄片、顆粒、紅蟲、豐年蝦、水虱等幾乎什麼都吃,而且相當貪吃,因此要養活血鸚鵡很容易,要養出體質健壯、體色艷的血鸚鵡卻不是容易的事。
每天要定時定量投喂餌料,合理搭配餌料的營養,定期投喂鮮活的小蝦、小魚,最好選用專門為血鸚鵡配製的人工餌料,這種添加了蝦紅素和D一類胡蘿卜素的飼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血鸚鵡的體色更加鮮艷好看。
鸚鵡魚相對來說比較皮實、好養。飼養時注意水溫調節,如果飼養數量較多建議用充氧泵。
❺ 鸚鵡魚怎麼養 新手養殖訣竅
新手養殖訣竅如下:
一、喂養
大約在進食前十岩爛分鍾,請把燈打開,因為鸚鵡魚的數量非常少。在所有的魚都適應之後,它們的膽子會慢慢增大。久而久之,條件反嘩緩射自然形成,燈一亮,鸚鵡魚就會自己過來。
鸚鵡魚本身膽子較小,最好與大的魚分缸養,這樣鸚鵡魚吃起來就會舒服一些,否則一開始鸚鵡魚就不敢搶食。假如鸚鵡魚是跟在大魚缸後面的,盡量准備顆粒狀的魚食,這樣大魚才不會很快吃掉鸚鵡魚才能搶到更多的魚食。中小魚兒自己的食量並不大,吃得少一點不會有問題,吃得多反而會出病。適當投喂紅蟲、豐年蝦等飼料,可在飼料中添加紅素或胡蘿卜素,使鸚鵡魚顏色更鮮艷。
二、換亂棗模水
鸚鵡魚更喜歡有錢的人,所以要勤為他們換水,大概每四天換一次。一定要記得在加水之前先把魚缸擦乾凈,在濾水器上放置2小時左右。如此盡可能地保持水質弱酸性和清新。
三、保色
鸚鵡魚的顏色需要維護,魚缸照明燈要用紅色,每天保持照明時間約4小時。(一般燈管看魚的顏色都會發青影響美觀)魚粒選擇能增色的,習慣之前一定要少給,給鸚鵡魚時間去適應,逐漸調整為新的魚食。如果鸚鵡魚褪色超過80天,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顏色,所以要盡快調整食物。
四、水的溫度。
水溫在25-28℃范圍內飼喂是最佳的,每一次換水前後的水溫差不宜超過0.5℃。在陽光照射下的水中曬1-3天。鸚鵡魚屬於雜交魚水溫28度為佳盡量不要讓水溫波動太大,舒適的環境和恆定的溫度也能讓它基本保持一種狀態,從而保持體色亮麗!
五、水質
養鸚鵡魚應選用酸性弱的軟水。由於水質變化不大,鸚鵡魚更喜歡「老水」,如果頻繁換水,導致水質變化大的魚體顏色也會有波動!養鸚鵡魚的水要求有弱酸性、低硬度的軟水!
❻ 鸚鵡魚對水質的要求,對水溫的要求
鸚鵡魚喜歡弱酸性的軟水,PH值最好控制在6.5-7.0之間。如果沒有過濾系統,需要每周換3-4次水,如果有過濾系統,需要每周換2-3次水。需要用經過暴曬以後的水飼養鸚鵡魚。每次換水的時候要注意溫差不要超過2度,每次換水的量控制在總水量的四分之一就可以。鸚鵡魚比較喜歡新水,所以最好2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的量控制在四分之一即可。水質最好是弱酸性的軟水,PH值控制在6.5-7.0之間,因為弱酸性的水質更有利於鸚鵡魚增色。有條件的話最好安裝上過濾系統,因為鸚鵡魚對氧氣的需求量較高,帶碼過濾系統也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氣。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最好每天換水,保證水中的溶氧量和水質清潔。
鸚鵡魚對水溫的要求不高,只要在25-30度之間都可以存活。但他們最喜歡的水溫是28度,飼養者可以將溫度控制在28度左右。如果冬季氣溫低喚行游的時候可以和銷安裝加熱棒,保持溫度。加熱棒最好一直開著,不要開開關關,容易產生溫差。氣溫高的時候可以把冰袋放入魚缸內,等待溫度降下來之後盡快撈出,避免溫度過低,使鸚鵡魚產生不適。換水的時候也要注意溫差不要超過2度,溫度波動較大的話鸚鵡魚容易褪色,魚體還有可能出現黑色的條紋或大面積的黑斑。
❼ 鸚鵡魚適合什麼水質,怎麼降低鸚鵡魚水的PH
想要降低伍緩鸚鵡魚水的PH值,可以在魚缸內加入一些可以釋放酸性物質的物品,例如沉木、火山石、珊瑚沙、欖仁葉等,這種方法對鸚鵡魚沒有傷害,比較安全,但是效果不明顯,需要長時間堅持。還可以用化學葯物來調節,直接購買酸鹼調節劑加入魚缸內就可以。但是要注意小心操作,否則可能會對魚造成傷害。鸚鵡魚適合弱酸性的水質,適宜的PH值為5.5-7之間。因為弱酸性的水質適合鸚鵡魚增色,還可以促進它們的生長發育。如果有條件,可以2天換一次水,因為鸚鵡魚喜歡新水,而且換水也會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換水的量不需要太多,每次換四分之一就可以了。
1、自然緩釋法:可以在魚缸內放入火山石、珊瑚沙、沉木、欖仁葉等可以釋放酸性的物質。這種方法對微鹼性的水比較見效,並且不會對鸚鵡魚造成傷害。但是,這種方法對硬性的鹼水效果較差,需要再搭配調節劑使用。
2、化學控製法:可以去水族館購買調節酸鹼的調節劑。如果水的PH值過高,將酸鹼調節跡運劑按照說明書規定的量直接加入到魚缸內,就可以調節水的PH值了。但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心急而增加使用的量,因為過量的調節劑會姿橘梁對鸚鵡魚產生傷害,而且水質調節過快也會影響鸚鵡魚的健康。
3、軟水法:軟水法就是用軟化後的水去替換掉魚缸內硬度較高的水,這種方法是針對於硬鹼水的。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置換,魚缸內的水硬度就會下降,也會自然的產生酸性物質。
❽ 鸚鵡魚水溫多少合適
一般鸚鵡魚的養殖水溫需要保持在25℃-28℃范圍內,每次換水前後水溫的溫差不可超過0.5℃。想要養出體質健壯、體色艷的鸚鵡魚,需要每天定時定量投喂餌料,並合理搭配餌料的營養,定期投喂鮮活的小蝦與小魚,或者選用專門為鸚鵡魚配製的人工餌料進行投喂。
一、鸚鵡魚水溫多少合適
1、鸚鵡魚對溫度比較敏感,它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從而造成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斑紋,一般在飼養過程中,建議水溫保持在25℃-28℃的困告塌范圍內,每次換水前後水溫的溫差不宜超過0.5℃。
2、鸚鵡魚喜歡弱酸性、硬度較低的軟水,因為鸚鵡魚先天性嘴唇不能閉合,所以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較差,經過鰓部的水流較小,靠水流與鰓部交換氧氣的能力較其父本與母本及其它魚類就差一些,因此飼養鸚鵡魚的水體必須要有充足的氧氣。
二、如何給鸚鵡魚餵食
1、鸚鵡魚食性雜,一般薄片、顆粒、人工餌料、紅蟲、豐年蝦、水虱等食物都吃,而且相當貪吃,要汪圓養出體質健壯、體色艷的鸚鵡魚,不是友笑件容易的事,每天需要定時定量投喂餌料,同時合理搭配餌料的營養,定期投喂鮮活的小蝦、小魚。
2、建議選用專門為鸚鵡魚配製的人工餌料,這種添加了蝦紅素和D一類胡蘿卜素的飼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還可以使鸚鵡魚的體色更加鮮艷好看,飼養時注意水溫調節,如果飼養數量較多建議用充氧泵。
二、鸚鵡魚的分布范圍
鸚鵡魚的種群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琉球群島、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帛琉、印尼與大堡礁、新加勒多尼亞與忠誠島到大堡礁、東印度洋羅威利淺灘、安達曼海的斯米蘭群島與聖誕島、西印度洋、紅海等地,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上海、海南、浙江、廣東、中國台灣、廣西、福建等地。
❾ 鸚鵡魚的飼養方法
在不驚姿茄嚇到它們的情況下,要盡早和它們培養感情,但同時要靠得住,千萬不要心軟去及時的餵食,不吃就餓。
鸚鵡是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眾多羽毛艷麗、愛叫的鳥。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謹迅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常被作為寵物飼養。它們以其美麗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祥冊此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體長可達100厘米,最小的是藍冠短尾鸚鵡,體長僅有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