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因素影響水的電導率
影響因素:
1、溫度
電導率與溫度具有很大相關性。金屬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半導體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段溫度值域內,電導率可以被近似為與溫度成正比。
為了要比較物質在不同溫度狀況的電導率,必須設定一個共同的參考溫度。電導率與溫度的相關性,時常可以表達為,電導率對上溫度線圖的斜率。
2、摻雜程度
固態半導體的摻雜程度會造成電導率很大的變化。增加摻雜程度會造成電導率增高。水溶液的電導率高低相依於其內含溶質鹽的濃度,或其它會分解為電解質的化學雜質。
水樣本的電導率是測量水的含鹽成分、含離子成分、含雜質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標。水越純凈,電導率越低(電阻率越高)。水的電導率時常以電導系數來紀錄;電導系數是水在 25°C 溫度的電導率。
3、各向異性
有些物質會有各向異性(anisotropy) 的電導率,必需用 3 X 3 矩陣來表達(使用數學術語,第二階張量,通常是對稱的)。
(1)純水溫度對電導率影響擴展閱讀:
物體導電的能力:
一般來說金屬、半導體、電解質溶液或熔融態電解質和一些非金屬都可以導電。非電解質物體導電的能力是由其原子外層自由電子數以及其晶體結構決定的,如金屬含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就容易導電,而大多數非金屬由於自由電子數很少,故不容易導電。
石墨導電,金剛石不導電,這是由於它們的晶體結構不同造成的。電解質導電是因為離子化合物溶解或熔融時產生陰陽離子從而具有了導電性。
㈡ 純化水電導率標準是多少
2010版《中國葯典》純化水質量標准中對電導率的規定如下:
10℃ ≤3.6μs/cm,
20℃ ≤4.3μs/cm,
25℃ ≤5.1μs/cm;
葯廠的純化水一般都是0.8-1.4之間,溫度低容易得到1以下的數據,溫度高的時候一般都會是1.2左右。
在介質中該量與電場強度E之積等於傳導電流密度J。對於各向同性介質,電導率是標量;對於各向異性介質,電導率是張量。生態學中,電導率是以數字表示的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單位以西門子每米(S/m)表示。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電導率的測量需要兩方面信息。一個是溶液的電導G,另一個是溶液的電導池常數Q。電導可以通過電流、電壓的測量得到。
根據關系式K=Q×G可以得到電導率的數值。這一測量原理在直接顯示測量儀表中得到廣泛應用。
而Q= L/A
A——測量電極的有效極板面積
L——兩極板的距離
這一值則被稱為電極常數。在電極間存在均勻電場的情況下,電極常數可以通過幾何尺寸算出。當兩個面積為1 cm2的方形極板,之間相隔1 cm組成電極時,此電極的常數Q=1 cm-1。如果用此對電極測得電導值G=1000 μS,則被測溶液的電導率K=1000 μS/ cm。
(2)純水溫度對電導率影響擴展閱讀:
為貫徹《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加強地表水環境管理,防治水環境污染,保障人體健康,現制定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為國家環境質量標准該標准為強制性標准,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自2002年6月1日開始實施。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二00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頒布。標准名稱、編號: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中規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中國地面水分五大類:
Ⅰ類: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Ⅲ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回遊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Ⅳ類: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各類水用途規定:
Ⅰ類水質:水質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處理,地表水經簡易凈化處理(如過濾)、消毒後即可供生活飲用者;
Ⅱ類水質:水質受輕度污染。經常規凈化處理(如絮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其水質即可供生活飲用者;
Ⅲ類水質: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
Ⅳ類水質:適用於一般工業保護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水質: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超過五類水質標準的水體基本上已無使用功能。
㈢ 溫度對水的pH、電導率的影響表格。
水的電導率與水的溫度和PH值有關.2.注射用水 表2 溫度和電導率限度表中,(1)可使用在線或離線電導率儀完成.在找到不大於測定溫度的最接近溫度值,表中對應的電導率值即為限度值.如測定的電導率值不大於表中對應的限度值,則判為符合規定;如測定的電導率值大於表中對應的限度值,則繼續按(2)進行下一步測定.表 2 溫度和電導率的限度表 溫度(℃) 電導率(µS/cm) 0 0.6 5 0.8 10 0.9 15 1.0 20 1.1 25 1.3 30 1.4 35 1.5 40 1.7 45 1.8 50 1.9 55 2.1 60 2.2 65 2.4 70 2.5 75 2.7 80 2.7 85 2.7 90 2.7 95 2.9 100 3.1 (2)取足夠量的水樣(不少於100ml)至適當容器中,攪拌,調節溫度至 25℃,劇烈攪拌,每隔 5 分鍾測定電導率,當電導率值的變化小於 0.1 S/cm 時,記錄電導率值.如測定的電導率不大於2.1 S/cm,則判為符合規定;如測 定的電導率大於2.1 S/cm,繼續按(3)進行下一步測定.(3)應在上一步測定後 5 分鍾內進行,調節溫度至 25℃,在同一水樣中 加入飽和氯化鉀溶液(每100ml 水樣中加入0.3ml),測定pH值,精確至0.1pH 單位(附錄Ⅵ H),在表3 pH和電導率限度表中找到對應的電導率限度,並與 (2)中測得的電導率值比較.如(2)中測得的電導率值不大於該限度值,則 判為符合規定;如(2)中測得的電導率值超出該限度值或 pH 值不在 5.7.0 范圍內,則判為不符合規定.表 3 pH 和電導率的限度表 pH 電導率(µS/cm) 5.0 4.7
㈣ 電導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電導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溫度是首要因素
什麼是電導率?
電導率是物質傳送電流的能力,是電阻率的倒數。在液體中常以電阻的倒數——電導來衡量其導電能力的大小。水的電導是衡量水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電解質的程度。根謹答據水溶液中電解質的濃度不同,則溶液導電的程度也不同。通過測定溶液的導電度來分析電解質在溶解中的溶解度。這就是電導儀的基本分析方法。
溶液的電導率與離子的種類源團有關。同樣濃度電解質,它們的電導率也不一樣。通常是強酸的電導率最大,強鹼和它與強酸生成的鹽類次之,而弱酸和弱鹼的電導率最小。因此,通過對水的電導的測定,對水質的概況就有了初步的了解。電導率 電阻率的倒數即稱之為電導率L。在液體中常以電阻的倒數——電導來衡量其導電能力的大小。電導L的計算式如下式所示: L=l/R=S/l電導的單位用姆歐又稱西門子。用S表示,由於S單位太大。常採用毫西門子,微西門子單位1S=103mS=106μS。
當量電導 液體的電導僅說明溶液的導電效能與幾何尺寸間的關系,未體現出溶液濃度與電效能的關系。為了能區分各種介質組成溶液的導電效能,必須在電導率的要領 引入濃度的關系,這就提出了當量電導的概念。所謂的當量電導就是指把1g當量電解質的溶液全部置於相距為1cm的兩板間的溶液的電導,符號「λ」。由於在電導率的基礎上引入了濃度的概念。因此各種水溶液的導電來表示和比較了。在水質監測中,一般通過對溶液電導的測量可掌握水中所溶解的總無機鹽類的濃度指標。溫度對電導的影響 溶液的電阻是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即溶液的濃度一定時,它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約為2%℃-1。另外同一類的電解質,當濃度不同時,它的溫度系數也不一樣。在低濃度時,電導率的溫度之間的關系用下式表示: L1=L0[1+α(t-t0)+β(t-t0)2]由於第二項β(t-t0)2之值較小,可忽略不計。在低溫時的電導率與溫度的關系可用以下近似值L1=L0[1+α(t-t0)]表示,因此實際測量時必須加入溫度補償。
電導的溫度系數 對於大多數離子,電導率的溫度系數大約為+1.4%℃-1~3%℃-1對於H+和OH-離子,電導率溫度系數分別為1.5%℃-1和 1.8%℃-1,這個數值相對於電導率測量的准確度要求,一般為1%或優於1%,是不容忽視的。純水的電導率 即使在純水中也存在著H+和OH-兩種離子,經常說,純水是電的不良導體,但是嚴格地說水仍是一種很弱的電解質,它存在如下的電離平衡:H2O←→H++OH或2H2O←→H3+O+OH-
其平衡常數:KW=[H+].[OH-]/H2O=10-14
式中KW稱為水的離子積[H+]2=[OH-]2=10-14∴[H+]2=[OH-]2=10-7lH2O,0=λOH-,0=349.82+198.6=548.42S/cm.mol2已知水的密度d25℃/H2O=0.9970781cm3 故原有假設為1的水分離子濃度只能達到0.99707。實際上是僅0.99707份額的水離解成0.99707.10-7的[H+]和[OH-],那麼離解後的[H+]和[OH-]電導率的總和KH2O用下式求出:KH2O=CM/1000λH2O
=(0.99707.10-7/1000).548.42=0.05468μS.cm-1≈0.054μS.cm-1∴ρH2O=1/KH2O=1/0.05468×10-9=18.29(MΩ.cm)≈18.3(MΩ.cm) 由水的離子積為10-14可推算出理論上的高純水的極限電導為0......
電導率的使用與認識
電導率是什麼
電導率控制儀如筆型BCNSCAN10/20/30,行動式BEC520、BEC530、BEC531、BEC540,實驗室台式BEC950、BEC110、BEC120、BEC307和線上式BEC200A、BEC200B、BEC200D、BEC200E、BEC200F、BEC210等廣泛應用於工業、電力、農業、醫葯、食品、科研和環保等領域。該儀器也是食品廠、飲用水廠辦QS、HACCP認證
中的必備檢驗雹晌橘裝置。
電導率:性質:單位長度,單位截面積的物體的電導。如該物體由均勻物質組成,這就是物質的電導率。其單位是S(siemens)/cm。物體的電導與它的形狀和本質都有關系,故電導率反映了物質的本質特性。
物質的電導率因其結構和電導機制的不同,可以相差達幾十個數量級(見表),故物質之為導體或非導體只是相對的概念。
體積電導率:性質:又稱比體積電阻。邊長為1cm的立方體的體積電阻,以表示。表徵絕緣介質電效能的主要指標。它與材料結構、組成、雜質含量、環境溫度和溼度等有關。對陶瓷介質材料希望其數值越高越好。表示式為體積電阻率ρν=RV·(S/L)(式中,RV為測得的試樣電阻值;S為電極面積;L為試樣厚度),單位為Ω·cm。電導率是物體傳導電流的能力。電導率測量儀的測量原理是將兩塊平行的極板,放到被測溶液中,在極板的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勢(通常為正弦波電壓),然後測量極板間流過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電導率(G)--電阻(R)的倒數,是由電壓和電流決定的。 電導率的基本單位是西門子(S),原來被稱為歐姆。
電導率是什麼
因為電導池的幾何形狀影響電導率值,標準的測量中用單位電導率S/cm來表示,以補償各種電極尺寸造成的差別。單位電導率(C)簡單的說是所測電導率(G)與電導池常數(L/A)的乘積.這里的L為兩塊極板之間的液柱長度,A為極板的面積。
電導率的測量通常是溶液的電導率測量。固體導體的電阻率可以通過歐姆定律和電阻定律測量。電解質溶液電導率的測量一般採用交流訊號作用於電導池的兩電極板,由測量到的電導池常數K和兩電極板之間的電導G而求得電導率σ。電導率測量中最早採用的是交流電橋法,它直接測量到的是電導值。最常用的儀器設定有常數調節器、溫度系數調節器和自動溫度補償器,在一次儀表部分由電導池和溫度感測器組成,可以直接測量電解質溶液電導率。
使用方法:
先將測量/校正旋鈕轉到校正的位置,然後根據你的電導電極上的引數調節常數旋鈕到顯示數值與你的電極引數一致,這時就不要再動常數旋鈕了,將測量/校正旋鈕轉到測量的位置,然後就可以選擇量程檔位進行測量了
影響導體電導率的因素有哪些
電導率的影響因素:
(1)溫度:
電導率與溫度具有很大相關性。金屬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降低。半導體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增高而增高。在一段溫度值域內,電導率可以被近似為與溫度成正比。為了要比較物質在不同溫度狀況的電導率,必須設定一個共同的參考溫度。電導率與溫度的相關性,時常可以表達為,電導率對上溫度線圖的斜率。
(2)摻雜程度:
固態半導體的摻雜程度會造成電導率很大的變化。增加摻雜程度會造成高電導率。水溶液的電導率高低相依於其內含溶質鹽的濃度,或其它會分解為電解質的化學雜質。水樣本的電導率是測量水的含鹽成分、含離子成分、含雜質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標。水越純凈,電導率越低(電阻率越高)。水的電導率時常以電導系數來紀錄;電導系數是水在 25°C 溫度的電導率。
(3)各向異性:
有些物質會有異向性 (anisotropic) 的電導率,必需用 3 X 3 矩陣來表達(使用數學術語,第二階張量,通常是對稱的)。
㈤ 為什麼煮過的純水溫度降下來和原來的水的電導率不一樣了
首先 不存在純水
加熱後的 水中離子變化
導率不一樣
㈥ 純水在溫度升高時電導率升高,這是為什麼
因為是弱電解質
升溫時水電解成H+與OH-
水中離子濃度變大
故電導變大
㈦ 天然水的溫度變化如何影響水的電導率
溫度越高,水的電離度越大,水中離子濃度越大,電導率越大
㈧ 不同溫度和電導率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金屬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半導體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段溫度值域內,電導率可以被近似為與溫度成正比。
天然水的電導率與水中離子總量,離子的種類有關,也與溫度與壓力有關,但壓力的影響比較小,只要不在深水中做現場測量,壓力的影響可以不考慮。
(1)與水的溫度變化有關。因為水溫升高,水的黏度降低,離子的遷移速度加快,因此測得電導率偏高,反之就偏低,因而要進行校正,以水溫20℃時為參比。
(2)與離子種類有關。同樣濃度電解質,它們的電導率也不一樣。通常是強酸的電導率最大,強鹼和它與強酸生成的鹽類次之,而弱酸和弱鹼的電導率最小。因此,通過對水的電導的測定,對水質的概況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與離子總量有關。除非特殊情況,電導率的值就是直接反應了水中八大離子的濃度,四種陽離子,四種陰離子,它們也就是水中離子總量。
(8)純水溫度對電導率影響擴展閱讀
測定電導率的意義:純凈的水是不能導電的,也基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純凈的水,水之所以可以導電是因為其中含有某些鹽等電解質,電解質又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與平衡常數、濃度、電離度均有關系。
同樣的,對於強電解質,根據科爾勞施總結的經驗式可看出溶液電導率也與濃度相關。所以,通過測量電導率的大小,可以間接計算出溶液中所含電解質的濃度,了解水中電解質的含量。通過電導率的大小能夠初步確定水質狀況,進而對採取不同的水處理方案。
㈨ 純水在10度20度50度時電導率的大小
一、純水在同樣溫度條件下,電導率值都不一樣的。
1、純水分為:工業純水和飲用純水
2、工業純水:在25攝氏度溫度下純水電導率范圍分別為:普通純水:EC=1~10us/cm;高純水:EC=0.1~1.0us/cm; 超純水:EC=0.1~0.055;
3、飲用純水:EC=1~10 us/cm(國家標准)
二、一般認為一級水的電阻率為18兆歐厘米,准確地說純水的理論電阻率為18.3MΩ.cm(25℃時,溫度升高時電阻率下降)。
1、如果是用離子交換樹脂和反滲透膜製成的純水,電導率一般在20μs/c㎡以下;
2、如果是用來喝的純水,電導率一般在100~200μs/c㎡之間(也有低於100的);
3、如果是自來水,電導率大多在300~500μs/c㎡之間,少數地區自來水電導率在800μs/c㎡左右。
(9)純水溫度對電導率影響擴展閱讀:
在純水的製作中,水質標准所規定的各項指標應該根據電子(微電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產工藝而定(如普遍認為造成電路性能破壞的顆粒物質的尺寸為其線寬的1/5-1/10),但由於微電子技術的復雜性和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無一份由工藝試驗得到的適用於某種電路生產的完整的水質標准。
如果高錳酸鉀消耗量偏高,有可能水中有微生物超標,也可能是一些廠家為防止微生物超標而增加消毒劑ClO2的量,從而產生一些新的有機鹵代物,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游離氯也會超標。
㈩ RO水 電導率與溫度的關系
電導率 電阻率的倒數即稱之為電導率L。在液體中常以電阻的倒數——電導來衡量其導電能力的大小。電導L的計算式如下式所示: L=l/R=S/l 電導的單位用姆歐又稱西門子。用S表示,由於S單位太大。常採用毫西門子,微西門子單位1S=103mS=106μS。 溫度對電導的影響 溶液的電阻是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即溶液的濃度一定時,它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約為2%℃-1。另外同一類的電解質,當濃度不同時,它的溫度系數也不一樣。在低濃度時,電導率的溫度之間的關系用下式表示: L1=L0[1+α(t-t0)+β(t-t0)2]由於第二項β(t-t0)2之值較小,可忽略不計。在低溫時的電導率與溫度的關系可用以下近似值L1=L0[1+α(t-t0)]表示,因此實際測量時必須加入溫度補償。 電導的溫度系數 對於大多數離子,電導率的溫度系數大約為+1.4%℃-1~3%℃-1對於H+和OH-離子,電導率溫度系數分別為1.5%℃-1和 1.8%℃-1,這個數值相對於電導率測量的准確度要求,一般為1%或優於1%,是不容忽視的。 純水的電導率 即使在純水中也存在著H+和OH-兩種離子,經常說,純水是電的不良導體,但是嚴格地說水仍是一種很弱的電解質,它存在如下的電離平衡: H2O←→H++OH或2H2O←→H3+O+OH- 其平衡常數: KW=[H+].[OH-]/H2O=10-14 式中KW稱為水的離子積 [H+]2=[OH-]2=10-14 ∴[H+]2=[OH-]2=10-7 lH2O,0=λOH-,0=349.82+198.6 =548.42S/cm.mol2 已知水的密度d25℃/H2O=0.9970781cm3 故原有假設為1的水分離子濃度只能達到0.99707。實際上是僅0.99707份額的水離解成0.99707.10-7的[H+]和[OH-],那麼離解後的[H+]和[OH-]電導率的總和KH2O用下式求出: KH2O=CM/1000λH2O =(0.99707.10-7/1000).548.42 =0.05468μS.cm-1≈0.054μS.cm-1 ∴ρH2O=1/KH2O=1/0.05468×10-9 =18.29(MΩ.cm)≈18.3(MΩ.cm) 由水的離子積為10-14可推算出理論上的高純水的極限電導為0.0547μS.cm-1,電阻為18.3MΩ.cm(25℃)。 水的電導率的溫度系數在不同電導率范圍有不同的溫度系數。對於常用的1μS.cm-1的蒸餾水而言大約為+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