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純水的密度測量

純水的密度測量

發布時間:2023-04-21 21:22:39

❶ 水的密度是多少

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

水通常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沸點:99.975℃(氣壓為一個標准大氣壓時,也就是101.375kPa)。

凝固點:0℃

三相點:0.01℃

比熱容:4.186kJ/(kg·℃)

臨界溫度:374.2℃

導熱率: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

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

(1)純水的密度測量擴展閱讀:

密度主要由分子排列決定。也可以說由氫鍵導致。由於水分子有很強的極性,能通過氫鍵結合成締合分子。液態水,除含有簡單的水分子(H₂O)外,同時還含有締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當溫度在0℃水未結冰時,大多數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締合分子存在。

當溫度升高到3.98℃(101.375kPa)時水分子多以(H₂O)2締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據空間相對減小,此時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溫度再繼續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質熱脹冷縮的規律即佔主導地位了。

水溫降到0℃時,水結成冰,水結冰時幾乎全部分子締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大的締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個氧原子有四個氫原子為近鄰兩個氫鍵這種排布導致成是種敞開結構,冰的結構中有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溫度的水小。

❷ 怎麼計算水的密度,具體公式

水的密度=水的質量除以水的體積。

在密度的計算公式及密度的單位中。ρ=M/V。M=ρV。V= M/ρ。其中ρ是密度,M是質量,V是體積。

密度的常用的單位有:克/立方厘米。g/cm3。千克/立方米。kg/m3。

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kg/m3。

(2)純水的密度測量擴展閱讀:

水是無色無味液體,地球有72%的表面被水覆蓋。水在空氣中含量雖少,但卻是空氣的重要組分。固態水(冰)的密度(916.8kg/m3)比液態水的密度(999.84kg/m3)小。

因而冰會漂浮在水面上,水結冰時體積略有增加。水在3.98℃時達到最大密度(999.97kg/m3),不像其他液體的最大密度出現在熔點。水分子是極性的,即水分子的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這使得水成為一種很好的溶劑。

❸ 有什麼可以測密度的方法,,越多越好~~~

密度的測量起源於冶金術和釀造業的需要,早期的測量局限於測量比重.

密度測量主要有三種方法:液體靜力衡量法、比重瓶法及浮計法.

在物質密度測量中,水密度的測量是最重要的,它是密度測量的第一參考標准.

對水密度的研究已有漫長的歷史,早在1891—1907年凱明間,國際計量局(BIPM)使用靜力稱量法通過立方體浮子對純水的最大密度ρmax(4℃時)值作過幾組精確測定.

同念孫猜一時期,1900年德國的帝國物理技術院使用兩個高約兩米保持於不同溫度下純水的圓柱體.裝置下方連通形成U形,通過管內液柱靜壓平衡,測定兩邊高度差求得密度差的方法,在0—42℃內每隔5℃測一個點共測9個溫度點得到0—42℃溫度范圍的擬合方程,求得水的密度數據.

到了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對水密度值上存在的分歧十分重視,又用絕對法(基於質量和長度絕對測量的方法),對純水密度作了新的測定,但結果表明,在40℃時仍有4×10-6kg/m3的分歧.目前水密度公認的最大值為ρmax=999.9720kg/m3.

密度測量的發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密度標准參考物質的精確測量

目前在水密度測量中在4℃或20℃時已達到1×10-6kg/m3的水平,而在0—40℃范圍內僅有4×10-6kg/m3水平.為了提高准確精度,除改進現有的流計靜力稱量方法、裝置以及研究它的熱膨脹特性外,還對水的同位素、溶解空氣、壓強對純水密度的影響等作進一步研究.

(2)建立固體密度標准

建立固體密度標准既是研究測量液體密度和固體密度的統一基準(現對單晶硅密度測量的准確度已達5×10-7kg/m3),也對建立質量自然基準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3)密度測量的自動檢測方法及檢測儀器的仔型研究

自動連續測量是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需要.近年來,在液態金屬(高溫)液態氣體(低溫)和二相流密度自動檢測的方法和儀器研製方面等急需解決的問題都取得了明顯進展.

❹ 怎樣測量一個液體的密度

可沒輪以使用隱察做比重計、量筒,灶衡測定液體密度。

❺ 怎樣測水的密度(液體)

方法一]器材:天平伏廳和砝碼、量筒、燒杯、鹽水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然後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②用天平測燒杯和剩餘鹽水的質量m2;

③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m1-m2;

④讀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⑤根據ρ=mV算出鹽水的密度.

[方法二]器材:燒杯、天平和砝碼、純水、鹽水、記號筆

分析:在沒有量筒,液體體積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藉助於等體積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體積相等時,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等於它們的密度之比.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空燒杯質量m0;

②用燒杯取一定量的水,用記號筆在液面處記下記號,並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總質量m1;

③再用燒杯取與水等體積的鹽水(鹽水液面與記號處相平),並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缺蘆隱燒杯總質量m2;

④因純水和鹽水體積相等,

有ρ鹽水ρ水=m2-m0m1-m0,

得鹽水密度ρ鹽水=m2-m0m1-m0ρ水.

[方法三]器材:彈簧秤、小石塊(或其它在鹽水中下沉的物體)、細線、鹽水、量筒

分析:在沒有天平,液體質量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識間接測量.

實驗步驟:①用彈簧秤測小石塊的重力G,在量筒中倒入適量嘩察的鹽水,讀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

②將小石塊浸沒到量筒的鹽水中,讀出彈簧秤的示數F和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

③由F浮=G—F算出浮力,由V=V2—V1算出石塊的體積;

④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得ρ鹽=F浮gV=G-Fg(V2-V1)。

❻ 如果實驗器材中缺少量筒,而給純凈水,應如何測量液體的密度

先可以稱液體的質量m 然後把液體裝進容器中畫出液面族伏神高度 到出液體 裝入等高的水 稱出水的質量 因為水密度知道 就廳塌可以求出體積v 然兆虧後虧可以算出密度了

❼ 純水的密度是多少呢

純水的密度是1克/cm或1*10千克/立方米。純水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液體,雖然它沒有剛性,但它比氣態水分子的排列有規則得多。

水在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在標准大氣壓下(101.325kPa),純水的沸點為100℃,凝固點為:0℃。純水在4℃時的密度為1.0000g/cm3。常溫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1.00×10-14;純水的理論電導率為0.055μS/cm。

在液態水中,水的分子並不是以單個分子形式存在,而是有若干個分子以氫鍵締合形成水分子簇(H2O),因此水分子的取向和運動都將受到周圍其他水分子的明顯影響。對於水的結構還沒有肯定的結構模型,目前被大多數接受的主要有3種:混合型、填隙式和連續結構(或均勻結構)模型。

水的生成焓很高,ΔfHmθ=-285.8kJ/mol,所以熱穩定性好,在2000K的高溫下其離解不足百分之一;比熱容大:75.3J/(mol·℃)能很好地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

很多常見氣體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氫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惰性氣體等,這些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壓力、氣相分壓等因素有關。

❽ 小科同學在實驗室測量某純凈水的密度,其中不必要的操作步驟是

小科同學在實驗室測量某純凈水的密度,其中不必要的操作步驟是:D. 用天平測出倒出部拍手分水後的燒杯質量

說明:應該用天平稱量倒出部分水的「燒杯與水的總質量」。這樣是為畝老了盡量減少誤差。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迅賀升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❾ 水的密度怎麼算出的

水的密度是1g/cm3,1g/ml,1000g/L,1000kg/m3。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鍵吵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純水在4℃時的密度是1g/cm3次方,這表明4℃時,體積為1的純水的質量是1g.即4℃時水的密度最大。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純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水的密度是10³kg/m³。水在常溫下為無色、無稿磨侍味無臭的液體,化學式為H₂O,在標准大氣壓游瞎下(101.325kPa),純水的沸點為100℃,凝固點為:0℃。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屬於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陰陽離子,有較為明顯的導電性。

❿ 純水的密度是多少

純水在4℃時的密度是1g/cm3次方,這表明4℃時,體積為1的純水的質量是1g.即4℃時水的密度最大。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純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個重要的物理性質.得出:1g/cm3次方=1.0×103次方kg/m3次方。300多年前,人類就已知道水在攝氏4度時密度最大這一現象。雖然這一現象僅僅是由於水的分子結構造成的,但對於水的這種特性,人們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物質研究所研究員三島修和鈴木芳治通過實驗證實,在低溫條件下兩種非晶態冰之間存在不連續性轉移。在低溫情況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態。這項研究不僅首次解釋了水在攝氏4度時密度最大的現象,而且在生態系統、水溶液系統等與水有關的領域有廣泛的研究與應用價值。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
多年來,科學家通過理論計算與實驗,一直在進行水的非晶態多樣性研究。水通常在攝氏零度時結冰。但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時也可保持液體狀態,稱作過冷卻水。當過冷卻水到達臨界點以下時就會分離出兩種狀態,既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與此相對應,也存在低密度和高密度兩種非晶態冰。由於水在低溫時易於結冰,也由於沒有非晶態冰之間互相轉移的現存理論,水的非晶態多樣性學說存在很多爭論。其中之一就是兩種密度的非晶態水是否會發生連續轉移。
日本科學家的這項研究,觀察了高密度非晶態冰(HDA)向低密度非晶態冰(
LDA)變化的過程。發現
H
DA在零下158攝氏度以下時整體均一膨脹,在零下158攝氏度時隨著不均一的體積變化迅速向
L
DA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出現兩種成分共存狀態,隨著時間推移,
H
DA和LDA逐漸分離。研究證實,低溫下兩種水之間的轉移是不連續的。
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是揭開水領域各種問題的重大突破,將對今後過冷卻水等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將帶動對同溫層中的雲的研究及在冰點下活動的動植物細胞內存在的過冷卻水的研究。如果今後能夠控制這兩種水的臨界點,就可以自由控制水的結晶,對人類控制地球環境和開發生物冷卻保存技術極有價值。水作為液體所能起的各種作用,其他物質多半無法替代。這多半是由於水的一些怪脾氣決定的。比如,水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再冷,反而體積膨脹起來,所以冰比水輕,浮在水面;冰不善於傳熱,才不會一凍到底,保證水下生物安全過冬;水容熱的能耐很大,是鐵的10倍、沙的5倍、空氣的4倍,所以海洋性氣候溫和;人體也靠水來保持體溫;水的三態(水、冰和水氣)可以在自然狀態下共存;水的凝聚性、表面張力,使岩石和土壤的縫隙中能「含」水,水能「爬」上高高的樹梢,給植物送水分和養料;幾乎什麼物質都能溶解於水,所以魚兒才能從水中得到氧氣

閱讀全文

與純水的密度測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環保廢水回收處理設備 瀏覽:836
和悅汽車空調濾芯怎麼拆 瀏覽:280
電凈水器哪個品牌好 瀏覽:608
中國水處理產品分類 瀏覽:609
一級反滲透膜殼規格 瀏覽:604
沃刻凈水器使用什麼濾芯 瀏覽:679
為什麼現在的飲水機淘汰了 瀏覽:514
常州廢水處理 瀏覽:171
機油濾芯什麼紙最好 瀏覽:602
製作平板超濾膜用什麼設備 瀏覽:940
離子交換樹脂的casno 瀏覽:847
蒸餾水能用於分析儀器嗎 瀏覽:910
高低接管籃式過濾器 瀏覽:477
多樂士環氧樹脂自流坪漆 瀏覽:610
背濾魚缸過濾棉擺放 瀏覽:878
湖州凈水設備廠家價格如何計算 瀏覽:556
污水處理中電導率影響什麼 瀏覽:247
平涼循環冷卻水處理劑 瀏覽:705
污水站屬於什麼部門管理 瀏覽:914
除垢劑用鹽酸還是硫酸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