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葯企業 純化水管路要求迴流流速大於1米每秒。據說過高會長生紅綉,那麼不建議高過多少
純化水一復般不會長紅銹的制,管道迴流速度大於1米,是為了保證期細菌的滋生,,而不是防止紅銹。紅銹一般發生在注射用水機器和管道上。其原理為一般水溫大於80度後,水中的氫氧根離子會與不銹鋼中的金屬離子發生電荷遷移,照成鐵、鎳金屬元素析出,引發紅銹,一般注射用水要求溫度大於75度,循環就可以了,不宜溫度過高。
❷ 純化水的回水速度怎麼計算,求各位大神幫忙急需!
你說的是純化水管路流速的計算吧,正常的公式是:
截面積*管路長度*流速=用水量
❸ 微生物寫純化水的配置要素
純化水設備的設計、安裝、驗證、運行和維護中需採取各種措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具體情況如下。
一、死角設計。純化水系統死角設計要求嚴格,管道小於3D死角設計,更有利於控制系統微生物污染。特殊情況下,採用零死角設計。
二、空氣阻斷。純化水設備配置無菌水箱;配置旋轉噴淋清洗;根據純化水儲罐體積大小合理配置一個或者多個呼吸器,從而減少來自空氣中的污染。空氣呼吸器內一般安裝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濾芯,孔徑在0.1~0.2um的范圍
三、管道設計。相比靜止的水,流動的水不容易滋生微生物。制葯行業純化水系統應確保回水內為湍流狀態,流速大於1.5m/s。採用雙管路供水及單管路循環的設計,在不需要用水的時候,管道里的水可以保持微循環。在迴路內保持正壓,防止微生物在管道內壁停留和附著、滋生。
❹ 制葯用水站的設計(純化水3t/h,注射用水1t/h)
我感覺是一個給排水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
不過從出題者來看,還不是目前回最前沿的制葯行業用答水的需求。
制葯行業用水,真正看重的是整個系統包括官網中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而不是你工藝概述、物料衡算什麼的。
起碼裡面要涉及制水系統防止微生物生長的措施,是熱消毒還是葯品消毒等。
該設計其實很簡單,你隨便去相關的論壇或網站就能找到很多。
如果是真實的項目信息,預算夠200萬人民幣,再具體線下溝通。
❺ 請教:注射用水和純化水在具體指標上有什麼區別
有驗證指南電子版嗎?那注射用水按中國葯典的標准還是驗證指南的標准?我剛接觸這個行業,請前輩多多指教。
❻ 純化水系統回水循環是多少
GMP要求純水系統的管道回水流速要大於1米/秒。
❼ 2015版gmp對純化水制備設備:管道流速、溫度有什麼要求
與10版是一樣的,這個屬於工程范圍
就是換成20版,也不會變得
另外,沒有15版GMP一說,國內GMP只有06和10版
15版的是葯典
❽ 純化水或注射水管道中水的流速是湍流還是層流
湍流根據雷諾數,當雷諾數>2000,湍流存在實際上ISPE對流速的說法是流速達到3英尺/秒就可以滿足湍流要求了,摺合公制單位約等於1m/s
❾ 注射用水的基本要求
注射用水系統是由水處理設備、存儲設備、分配泵及管網等組成的。制水系統存在著由原水及制水系統外部原因所致的外部污染的可能,而原水的污染則是制水系統最主要的外部污染源。美國葯典、歐洲葯典及中國葯典均明確要求制葯用水的原水至少要達到飲用水的質量標准。若達不到飲用水標準的,先要採取預凈化措施。由於大腸桿菌是水質遭受污染的明顯標志,因此國際上對飲用水中大腸桿菌均有明確的要求。其他污染菌則不作細分,在標准中以「細菌總數」表示,我國規定的細菌總數限度為100個/ml,這說明符合飲用水標準的原水中也存在著微生物污染,而危及制水系統的污染菌主要是革蘭陰性菌。其他如貯罐的排氣口無保護措施或使用了劣質氣體過濾器,水從污染了的出口倒流等也可導致外部污染。
此外在制水系統制備及運行過程中還存在著內部污染。內部污染與制水污染系統的設計、選材、運行、維護、貯存、使用等因素密切相關。各種水處理設備可能成為微生物的內部污染源,如原水中的微生物被吸附於活性炭、去離子樹脂、過濾膜和其他設備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存活於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受到生物膜的保護,一般消毒劑對它不起作用。另一個污染源存在於分配系統里。微生物能在管道表面、閥門和其他區域生成菌落並在那裡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從而成為持久性的污染源。因此國外一些企業對制水系統的設計有比較嚴格的標准。 ①注射用水的預處理設備可根據原水水質情況配備,要求先達到飲用水標准。
②多介質過濾器及軟水器要求能自動反沖、再生、排放。
③活性碳過濾器為有機物集中地,為防止細菌、細菌內毒素的污染,除要求能自動反沖外,還可用蒸汽消毒。
④由於紫外線激發的255nm波長的光強與時間成反比,要求有記錄時間的儀表和光強度儀表,其浸水部分採用316L不銹鋼,石英燈罩應可拆卸。
⑤通過混合床去離子器後的純化水必須循環,使水質穩定。 注射用水可通過蒸餾法、反滲透法、超過濾器法等獲得,各國對注射用水的生長方法作了十分明確的規定,如:
①美國葯典(24版)規定「注射用水必須由符合美國環境保護協會或歐共體或日本法定要求的飲用水經蒸餾或反滲透純化而得」。
②歐洲葯典(1997年版)規定「注射用水為符合法定標准得飲用水或純化水經適當方法蒸餾而得。
③中國葯典(2000年版)規定「本品(注射用水)為純化水經蒸餾所得的水「。
可見注射用水用純化水經蒸餾而得是世界公認的首選方法,而清潔蒸汽可用同一台蒸餾水機或單獨的清潔蒸汽發生器獲得。
蒸餾法對原水中不發揮性的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懸浮物、膠體、細菌、病毒、熱原等雜質有很好的去除作用。蒸餾水機的結構、性能、金屬材料、操作方法以及原水水質等因素,均會影響注射用水的質量。多效蒸餾水機的「多效」主要是節能,可將熱能多次合理使用。蒸餾水機去除熱原的關鍵部件是汽-水分離器。
對蒸餾水水機的要求是:
①採用316L醫葯級不銹鋼制的多效蒸餾水機或清潔蒸汽發生器;
②電拋光(240粒)並作鈍化處理;
③裝有測量、記錄和自動控制電導率的儀器,當電導率超過設定值時自動轉向排水。 對貯水容器的總體要求是防止生物膜的形成,減少腐蝕,便於用化學品對貯罐消毒;貯罐要密封,內表面要光滑,有助於熱力消毒和化學消毒並能阻止生物膜的形成。
貯罐對水位的變化要作補償,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採用呼吸器;另一個方法是採用充氮氣的自控系統,在用水高峰時,經無菌過濾的氮氣送氣量自動加大,保證貯罐能維持正壓,在用水量小時送氣量自動減少,但仍對貯罐外維持一個微小的正壓,這樣作的好處是能防止水中氧含量的升高,防止二氧化碳進入貯罐並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對貯罐的要求:
①採用316L不銹鋼製作,內壁電拋光並作鈍化處理;
②貯水罐上安裝0.2μm疏水性的通氣過濾器(呼吸器),並可以加熱消毒或有夾套;
③能經受至少121℃高溫蒸汽的消毒;
④排水閥採用不銹鋼隔膜閥;
⑤若充以氮氣,須裝0.2μm的疏水性過濾器過濾。 管路分配系統的建造應考慮到水在管路中能連續循環,並能定期清潔和消毒。不斷循環的系統易於保持正常的運行狀態。
水泵的出水應設計成「紊流式」,以阻止生物膜的形成。分配系統的管路安裝應有足夠的坡度並設有排放點,以便系統在必要時能夠完全排空。水循環的分配排放系統應避免低流速。隔膜閥具有便於去除閥體內溶解雜質和微生物不易繁殖的特點。
對管路分配系統的要求是:
①採用316L不銹鋼管材內壁電拋光作鈍化處理;
②管道採用熱溶式氬弧焊焊接,或者採用衛生夾頭分段連接;
③閥門採用不銹鋼聚四乙烯隔膜閥,衛生夾頭連接;
④管道有一定的傾斜度,便於排除存水;
⑤管道採取循環布置,回水流入貯罐,可採用並聯或串聯的連接方法,以串聯連接方法較好。使用點閥門處的「盲管」段長度,對於加熱系統不得大於6倍管徑,冷卻系統不得大於4倍管徑。
⑥管路用清潔蒸汽消毒,消毒溫度121℃。 ①採用316L不銹鋼(浸泡部分),電拋光鈍化處理;
②衛生夾頭作連接件;
③潤滑劑採用純化水或注射用水本身;
④可完全排除積水。 熱交換器用於加熱或冷卻注射用水,或者作為清潔蒸汽冷卻凝用。其基本要求如下:
①採用316L不銹鋼制;
②按衛生要求設計;
③電拋光和鈍化處理;
④可完全排除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