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什麼情況下可採用生物過濾法處理氣態污染物
生物過濾法是研究較早且技術相對比較成熟的一種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含污染物的氣體首先進入增濕器進行潤濕,然後進入生物濾池。當潤濕的廢氣通過有機無機混合填料層時,被附著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在生物細胞內分解為CO2、H2O、S、SO2、SO3、 NO等無害小分子物質。該法可以去除大多數自然生成的惡臭物質,如氨、硫化氫甲基硫醇、二甲基硫化物和二甲基二硫化物等。
生物洗滌法是一個懸浮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對惡臭氣體的去除過程分為吸收和生物降解反應兩個過程。洗滌器里的噴淋裝置將循環液逆著氣流噴灑,使廢氣中的污染物與填料表面的水接觸,因而被水吸收而轉入液相,從而實現質量傳遞過程。吸收了廢氣組分的洗滌液,流入活性污泥池中,通入空氣充氧後再生,被吸收的氣態污染物通過微生物氧化作用,被活性污泥懸浮液從液相中除去。
凈化原理:
第一階段 污染物質的溶解過程:污染物.與水或固相表面的水膜接觸,污染物溶於水,成為液相中的分子或離子,即污染物質由氣相轉移到液相,相平衡過程遵循亨利定律;
第二階段 污染物質的生物吸附吸收過程:水溶液中的污染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污染成分從水中轉移至微生物體內。作為吸收劑的水被再生復原,繼而再用以溶解新的臭氣誠分。被吸附的疏水性的有機物通過微生物胞外酶對不溶性和膠體狀有機物的溶解作用後,才能相繼地被微生物攝入體內。如澱粉、蛋白質等大分子有機物在微生物細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水解為小分子後再進入細胞體內;
第三階段 污染物質的生物降解過程: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污染成分作為微生物生活活動的能源或養分被分解和利用,從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具體轉化過程如下:
天得一生物凈化技術分析圖
應用范圍:中低濃度的VOCs,適用於惡臭類,醇類,酯類等VOCs;不適合具有生物毒性的VOCs,或成分特別復雜的VOC;
優點: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無二次污染;
缺點:降解速度慢,佔地面積廣,運行操作條件不易控制。
㈡ 純化水的微生物限度里的薄膜過濾法如何計數啊
一次兩毫升水。把過濾完成的薄膜正面貼在R2A平板上,18小時後計數,每天數一次,可以用軟體數,也可以人工數,用記號筆在碟子上打點。細菌三天,黴菌五天。
㈢ 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用膜過濾法時,是把濾膜上有菌液的那面貼到培養基上,還把反面貼到培養基
微生物限度的方法有多種。如果是用膜過濾法的話,就你提到的問題,可以查詢2010版的《中國葯典》附錄,裡面有提到。應該是把濾膜接觸到供試液的那面貼於培養基上。
㈣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用薄膜過濾法怎麼做
准備工作:
1.
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筒、培養回基、平皿、取膜器、三角燒瓶等答一起121℃滅菌30min。
2.
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
3.
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
4.
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