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技術有哪些?分享污水處理主要方法
引言:解決污水處理問題是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重要任務。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化的發展,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介紹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和技術,幫助讀者了解污水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一、物理處理方法
1. 篩網過濾:通過篩網過濾,將污水中的固體顆粒和懸浮物去除,常用於初級處理階段。
2. 沉澱: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懸浮物沉澱到底部,常用於中級處理階段。
3. 浮選:利用氣泡的附著作用,將污水中的懸浮物浮起,常用於中級處理階段。
二、化學處理方法
1. 氧化:通過添加氧化劑,將有機物氧化為無機物,常用於高級處理階段。
2. 沉澱劑處理:通過添加沉澱劑,使污水中的懸浮物和溶解物沉澱,常用於中級處理階段。
3. 中和:通過添加酸鹼中和劑,調節污水的酸鹼度,常用於中級處理階段。
三、生物處理方法
1. 好氧處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降解為無機物,常用於中級處理階段。
2. 厭氧處理:利用厭氧微生物將有機物降解為沼氣和無機物,常用於高級處理階段。
3. 植物處理: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營養物去除,常用於初級處理階段。
四、高級處理方法
1. 膜分離:利用膜的選擇性透過性,將污水中的溶解物和微生物分離,常用於高級處理階段。
2.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重金屬,常用於高級處理階段。
3. 離子交換:利用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污水中的離子物質,常用於高級處理階段。
結論:污水處理技術涵蓋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個方面,不同的處理方法可以根據污水的性質和處理要求進行選擇和組合。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會採用多種處理方法的組合,以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將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保護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污水處理技術
② EDI技術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EDI(electrodeionization)技術是一種新的純水和超純水制備技術。該技術將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相融合,通過陰、陽離子交換膜對陰、陽離子的選擇性透過作用與離子交換樹脂對離子的交換作用,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離子的定向遷移,從而完成水的深度除鹽,水質可達15MΩ.cm以上。在進行除鹽的同時,水電離解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再生,因此不需酸鹼化學再生而能連續製取超純水。它具有技術先進、操作簡便和優異的環保特性,是純水制備技術的綠色革命。
如RO反滲透設備:
RO反滲透設備採用當代最先進、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反滲透設備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使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其它物質和水分離開來。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因此反滲透設備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反滲透設備可以生產純水、高純水,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用戶。
當純水和鹽水被理想半透膜隔開,理想半透膜只允許水通過而阻止鹽通過,此時膜純水側的水會自發地通過半透膜流入鹽水一側,這種現象稱為滲透,若在膜的鹽水側施加壓力,那麼水的自發流動將受到抑制而減慢,當施加的壓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水通過膜的凈流量等於零,這個壓力稱為滲透壓力,當施加在膜鹽水側的壓力大於滲透壓力時,水的流向就會逆轉,此時,鹽水中的水將流入純水側,上述現象就是水的反滲透(RO)處理的基本原理。
EDI 膜堆是由夾在兩個電極之間一定對數的單元組成。在每個單元內有兩類不同的室:待除鹽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雜質離子的濃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勻的陽、陰離子交換樹脂填滿,這些樹脂位於兩個膜之間:只允許陽離子透過的陽離子交換膜及只允許陰離子透過的陰離子交換膜。
樹脂床利用加在室兩端的直流電進行連續地再生,電壓使進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 H+及 OH-,水中的這些離子受相應電極的吸引,穿過陽、陰離子交換樹脂向所對應膜的方向遷移,當這些離子透過交換膜進入濃室後, H +和 OH-結合成水。這種 H+和 OH-的產生及遷移正是樹脂得以實現連續再生的機理。 當進水中的 Na+及 CI-等雜質離子吸咐到相應的離子交換樹脂上時,這些雜質離子就會發生象普通混床內一樣的離子交換反應,並相應地置換出 H+及 OH-。一旦在離子交換樹脂內的雜質離子也加入到 H+及 OH-向交換膜方向的遷移,這些離子將連續地穿過樹脂直至透過交換膜而進入濃水室。這些雜質離子由於相鄰隔室交換膜的阻擋作用而不能向對應電極的方向進一步地遷移,因此雜質離子得以集中到濃水室中,然後可將這種含有雜質離子的濃水排出膜堆。
③ EDI與傳統混合離子交換技術相比有哪些特點
特點有:
1)能夠連續運行,不需要因為再生而備用一套設備;
2)模塊化版組合方便,運行操權作簡單;
3)水回收率高,EDI的濃水可以回收至反滲透進水;
4)佔地面積小,不需要再生和中和處理系統;
5)運行費用低,不使用酸鹼。
④ edi純水設備的超純水製造歷史進程
第一階段:預處理過濾器——>陽床——>陰床——>混合床;
第二階段: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混合床;
階段: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EDI(無需酸鹼)。
近幾十年以來,混床離子交換技術(D)一直作為超純水制備的標准工藝。由於其需要周期性的再生且再生過程中消耗大量的化學葯品(酸鹼)和工業純水,並造成一定的環境問題,因此需要開發無酸鹼超純水系統。
正因為傳統的離子交換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和環保的需求,於是將膜、樹脂和電化學原理相結合的EDI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場革命。其離子交換樹脂的的再生使用的是電能,而不再需要酸鹼,因而更滿足於當今世界的環保要求。
自從1986年EDI膜堆技術工業化以來,全世界已安裝了數千套EDI系統,尤其在制葯、半導體、電力和表面清洗等工業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同時在廢水處理、飲料及微生物等領域也得到廣泛使用。
EDI超純水設備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後,取代傳統的混床離子交換技術(MB-DI)生產穩定的超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