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上的濾過與過濾有什麼不同
濾過在網路上的定義是順壓差透過生物膜的過程,而過濾則不一定是膜(包括生物膜和人工膜),其他的多孔物質也可以。
❷ 叫三聲誇克課後習題
字音
泄氣(xiè )肇事( zhào )禁閉(jìn )隧道(suì )
形近字
隧(隧道) 遂(遂願)
詞語解釋
泄氣:泄勁,失去信心和干勁。
妙處:奧妙的地方。
禁閉:把犯錯誤的人關在屋子裡讓他反省,是一種處罰。
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現任版權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系兼職教授,現為上海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關於誇克:誇克是兼有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誇克首先是從理論上推導出來的,以後才陸續發現。最後一個誇克——頂誇克於1995年初才被發現。
課文內容分析
(一)題目解說
文章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結構全篇,借用一首詩中的詩句作為標題,既揭示了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的「誇克模型」的基本設想,也為全文的說明定下了語言基調。
(二)結構分析
原子——原子核——強子——誇克
(三)整體感知
1、重點段落分析
文章重點介紹誇克這種超微粒子發現的全過程。這部分內容,是按由假想到證明的順序來寫的。先寫美國科學家蓋爾曼發揮想像提出了「誇克模型」,並說明了「誇克」這個名字的來由,接著寫許多科學家為找到誇克所進行的艱苦研究。這部分內容寫得十分豐富而又有變化。既寫出了研究中的收獲,也寫出了研究的艱難;既寫了能證明誇克存在的根據,又寫了仍不能解釋的許多疑團。行文也富有波瀾。
2、重點語句點撥
「還有比質子和中子更小的結構嗎?」這些疑問句把問題不斷引向深入。
3、主題
本文以人們對物質結構探索研究的過程為序,說明了人們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不同認識,介紹了物質結構研究的最新成果——誇克,激發人們對物質結構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4、寫作特點
(1)語言通俗形象,結構嚴謹。通篇語言平實明白,幾乎口語化的表達使本來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顯得十分通俗易懂。文章開頭從一個禮品盒的比喻入題,使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為輕松容易。文章的結構也以這一比喻為依託來安排。開頭由此入題,結尾仍然緊扣它收筆,中間每一部分內容的引出都仍以這個比喻為過渡。有關「盒子」的比喻的句子在文章當中穿針引線,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2)多層次的復雜分類,也是本文說明的一個特點。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比如比喻、舉例等。但最主要的是分類說明。這是由文章的內容決定的。文章的內容是以人們對物質結構探索研究的過程為順序,說明物質結構,介紹了物質結構研究的成果。只有恰當地運用分類說明才能把有關內容說明清楚。而且,許多新的成果是在原來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這個分類的層次就顯得比較復雜。多層次的復雜分類,所以能說得清楚:一是用設問句把問題不斷引向深入。二是用關鍵詞「又」,體現說明的深入性。
(3)這篇文章在說明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寄寓科學精神,給人以啟發。人類對物質結構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探索、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誇克的發現和證明更體現了科學家的身上可貴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當代青少年首先要認真學習的,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去探索科學秘密。
新課 標第 一網 x k b1. co m
5、體驗拓展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鑄成歡樂,正如他那句豪言壯語所說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名人傳》
(1)選文中「他」指的是 ,他是 造就的偉人。
(2)通過閱讀《名人傳》,你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
答案:(1)貝多芬 痛苦和磨難 (2)在困境中頑強奮斗,不向命運低頭。
課後練習答案
第一題:
依次為:原子——原子核——強子——誇克。
第二題:1、「大約10萬個原子核排成一條直線才相當於一個原子的直徑」和「10萬個原子核的直徑才等於一個原子的直徑」有這樣幾點不同:①原句說「大約」,改後的句子缺少了這個限制,便沒有原句准確,因為這是一個估計的說法,並不是精確的比較。②原句說「大約10萬個原子核排成一條直線」,改後的句子直接說成「10萬個原子核的直徑」,前後的內容不是一回事。③原句是「相當於」,改成了「等於」,前者是大概估計,後者是肯定的說法。總之,改後的句子和原句相比,不夠准確。
2、「這好比拿起盒子搖一搖,聽到響動,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東西。」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意思是科學家已經從實驗室里感覺到,強子內部有結構。這僅僅是「感覺」,是科學家根據實驗產生的一種想像,還沒有進行科學的證明,改為「強子的內部結構為科學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據」,似乎是已進行了科學的證明,顯然不妥。
第三題:略
同步訓練
一、基礎知識與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檔案( ) 蹤跡( ) 禁閉( )電荷( )
suì道( ) 模xíng( )xiè 氣( )
2、解釋下列詞語
驅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泄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下列詞語順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4分
A、基本粒子——原子——原子核——誇克
B、中子——質子——電子——誇克
C、原子——原子核——強子——誇克
D、原子——強子——誇克——原子核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8分
(1)在費米實驗室,有一個加速器,地下的環形隧道長達6.4千米。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先後有900名科學家在這里工作,終於找到了頂誇克。( )
(2)原子核本身卻十分微小,大約10萬個原子核排成一條直線才相當於一個原子的直徑。( )
(3)這好比拿起盒子搖一搖,聽到響動,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東西。( )
(4)電子和中微子屬於輕子,輕子的數量比較少;絕大多數的基本粒子都屬於強子,其中包括質子和中子。( )
5、選出「誇克」在文句中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4分
A、美國科學家蓋耳曼提出了一個「誇克模型」,說是所有的強子都是由3種誇克構成的。
B、要把想像中的誇克變成真實的誇克並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沒發現誇克的蹤跡。
C、因為在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有一句話:「向麥克老人三呼誇克。」
D、這真是怪事,彷彿士兵犯了錯誤被禁閉而失去了自由,難道就沒有一個自由誇克嗎?
二、課內語段閱讀
這又是一個「盒子里還有盒子嗎?」這一類的問題,科學家從實驗里已經感覺到,強子內部有結構。這好比拿起盒子搖一搖,聽到響動,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東西。
這時候,科學家也只有發揮想像力了。美國科學家蓋爾曼提出了一個「誇克模型」,說是所有的強子都是由3種誇克構成的。
誇克是譯音,意思是海鳥的叫聲。因為在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有一句話:「向麥克老人三呼誇克。」蓋耳曼把誇克借用過來,無非是一語雙關,說明每一個強子都有3個誇克。
想像固然浪漫,蓋耳曼提出誇克模型卻是經過理論分析的,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慢慢地,蓋耳曼的理論被大多數人接受了。這等於承認了盒子里有東西。
知道了有誇克這種物質,那就得把它找出來。要把想像中的誇克變成真實的誇克並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沒發現誇克的蹤跡。人們有點泄氣了。沒想到1976年,旅美華人科學家丁肇中發現了J粒子。J粒子的J與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這也是給這種新粒子命名的妙處。新粒子的發現,引起種種猜測,J粒子是不是第四種誇克?這一發現,又喚起了尋找誇克的熱情。
這時又有了一種說法:為什麼誇克不能脫離其他粒子而獨立存在呢?這真是怪事,彷彿士兵犯了錯誤被禁閉而失去了自由,難道就沒有一個自由誇克嗎?
1、第1段中「這又是一個盒子里還有盒子嗎」一句中的「又」字包含了什麼意思?「盒子里還有盒子嗎」是指什麼?
2、「可以初步判定盒子有東西」是指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了20年,也沒發現誇克的蹤跡。」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遷移探究
從織布機到計算機
你知道織布機和計算機有什麼相同之處嗎?它們之間的血緣關系超乎你的想像。擺在寫字台上的台式機,塞在口袋裡的掌上電腦,掛在腰上的行動電話,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電器,都是1804年誕生的一台織布機的後代。
19世紀早期,法國里昂的絲織工人們織出了圖案絢麗的絲綢錦緞,然而他們使用的工具卻是質量低劣、效率低下的老式手工提花機。這種機器需要有人站在上面,費力地一根一根地將絲線.提起、放下,才能織出精細復雜的絲綢,就好像演員在操縱牽線木偶。
這種煩瑣的勞動隨著1804年雅卡爾提花機的發明發生了改變。這種革命性的織布機利用預先打孔的卡片來控制織物的編織式樣,速度比老式手工提花機快了25倍,就好比從自行車到汽車的飛躍。雅卡爾的打孔卡片不只為絲織業帶來革命,也為人類從此打開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門。
1836年,雅卡爾去世:兩年之後,計算機科學先驅、著名的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巴比奇製造了一台木齒鐵輪計算機,用來計算很多數學難題,並利用雅卡爾打孔卡片的原理為這台計算機編程。當時巴比奇的女友稱這台木齒鐵輪計算機就如同提花織布一樣,在編織代數模型。革然他沒有使用語言編程(一個世紀以後才正式出現),但是巴比奇畢竟提出了為計算機編程的思想,這一理念啟發了20世紀的計算機科學家。後來,人們將巴比奇稱為計算機的鼻祖。
19世紀未,美國統計學家赫爾曼•霍爾瑞斯借鑒雅卡爾的打孔卡片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機器,供戶口調查員處理數據。在19世紀的最後幾十年裡,美國的人口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人口普查變得越來越難以操作,要想對一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至少要花上十年的時間。這部被霍爾瑞斯稱為「製表機」的機器大大提高了人口數據處理的速度。製表機的原理與雅卡爾提花機很接近,它在卡片上打出一系列的小孔,代表每一個家庭的每一位公民,不同的孔包含不同的信息。只要運用得當,製表機每小時可以處理幾萬張卡片。
20世紀40年代,IBM公司開始製造計算機,計算機的時代到來了。不過那時候的計算機沒有放棄類似於雅卡爾提花機上的那種打孔卡片,還在利用它編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打孔卡片最終被電子媒介——磁帶和光碟所取代。
看到這里,也許我們可以說,計算機不過是台極其高級的織布機而已。這是多麼令人驚奇的事情,我們現在視為尖端科技的計算機,竟與織布機血脈相連。當你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本質上你也是在以光速做著編織工作。
1、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本文以 為順序,介紹了雅卡爾發明的用——控制織物的提花機,巴比奇製造的木齒鐵輪計算機,霍爾瑞斯發明的被稱為——的機器,IBM公司製造的計算機。
2.人們為什麼把巴比奇稱為計算機的鼻祖?
3.為什麼說計算機是「1804年誕生的一台織布機的後代」?
4.本文主要運用了作比較的方法,請舉出兩例,並加以說明。
5.從雅卡爾提花機的發明,到現代計算機的誕生,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請分條列出兩點。
四、課外拓展閱讀
海底也有淡水
開發新水源,是解決水危機的一個重要途徑。面對咸苦浩翰的大海,人們在望洋興嘆之餘,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過:海中有沒有淡水?能不能像鑽探石油那樣從海底下鑽出淡水來?
目前,科學家們已在海底發現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數量驚人。例如,在希臘東南面的愛琴海海底有一處湧泉,一晝夜能流出100萬立方米淡水。人們將泉水與海水分開,用冰凍水灌溉3萬公頃的土地。近年來,俄羅斯海洋學家探測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資源很豐富,其蘊藏量約占海水總量的1/5。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古巴之間,海面上有一個直徑30米的淡水區,水色、溫度與周圍海水皆異,人稱「淡水井」。在我國福建省古雷半島東邊有個萊嶼,距該島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個淡水區,叫「玉帶泉」。上述幾例都是海底噴泉,因離岸不遠海底的含水構造都是和陸地含水構造相連的,噴出的淡水由陸地予以補給。由於地下水露頭很低,在海面以下,水頭壓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與陸相交互地層中,陸相地層也有淡水層保存,它們一般與陸地含水構造不連通,也沒有露頭,成為封存的「化石淡水」。
海底的淡水是從何處來的呢?各國科學家經過艱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論。滲透理論認為,海底的淡水來自陸地。海洋每年有33萬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騰,化為雨雪降到陸地上之後,一部分滲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層,便形成了蓄水層。如果這蓄水層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過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層中。
凝聚理論認為,地面上的淡水滲入海底只能達到一定界限,但實際上在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顯然這些淡水不是來自陸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裡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聚而成的。
岩漿理論認為,地球深處存在著放氣帶,那裡釋放出數量驚人的氣體,其中有大量的氧氣和氫氣,它們相互結合便形成了岩漿水。
沉降理論則認為,地下水的起源與海底沉積物的沉積過程相聯系。海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地沉積在海底,下層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擠出來;被擠壓的水又隨沉積物的下降,被帶入地層深處,形成了地下水。
不管哪一種理論更符合實際,但在海底有藏量豐富的淡水,這是不爭的事實。科學家們設想,有朝一日將在海上建成淡水廠,用鑽機像鑽石油一樣鑽淡水。
(選自《網路知識》,有刪節)
1.通讀全文,說說文章圍繞「海底也有淡水」說明了哪些內容?(4分)
2.海底噴泉是如何形成的?(3分)
3.文中提到了三種關於海底淡水來源的理論,請任選一種,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不超過20字)。(3分)
4.在開發海底淡水的過程中,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你認為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請分條敘述,至少寫出3條。(3分)
五、中考題(07年鹽城卷)
病毒的話
我們家族的名稱是「病毒」。顧名思義,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們談病毒色變。可是,這不能賴我們呀!是你們人類給我們起了這么一個不雅的名稱。
我們也不好怪人類,給我們起這個名稱也是有來由的。19世紀末,煙草得了花葉病;荷蘭植物學家比林傑克把病的煙葉搗碎,擠出液汁,用沒有上釉的瓷過濾器過濾,濾過的液汁用當時最好的顯微鏡都檢查不出有什麼細菌,可是它仍然能讓煙草得病。比林傑克認為,這一定是比細菌還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這類微粒叫做「病毒」,人類就是這樣結識了我們。後來發現,人類許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禍首也都是我們。把我們稱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人類的本事越來越大,科學家終於看到了我們的真面目。我們家族最小的成員只有細菌的千分之幾那麼大,直徑只有百萬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萬分之二十五厘米。(A)我們的構造比細菌還簡單的多。我們根本沒有細胞結構,只不過是由一個核酸分子(一種記錄遺傳密碼的物質)外包一層蛋白質外殼而已。
其實同世界萬物一樣,我們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20世紀初,科學家就發現,我們家族中有些成員有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內的本領,能鑽進細菌體內,在那裡繁殖,使細菌死亡,科學家把它們叫做「噬菌體」。(B)人種了牛痘可以產生對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經過「改造」後毒性減弱的天花病毒。經過這一番改造,它不僅不再危害人類,還反戈一擊,幫助人類消滅這種可怕的傳染病。現在許多種疾病的病毒已經被用來製造疫苗為人類服務了。我們家族中還有一些成員叫做「腸道腐生病毒」。它們在嬰兒出生以後不久就進入嬰兒腸道,在人一生中始終呆在那裡。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們可以促進人體產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擾素,抑制能致病的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學家現在已經製成活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學家現在已經製成活腸道病毒疫苗,它能預防多種傳染病,甚至還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哩!
(選自蘇教版初中語文《自讀課本》)
1.整體感知,回答問題。
(1)本文主要介紹了哪兩大方面內容?
(2)從整體上說,本文主要採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2.請你用「讀書動筆」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選文中畫線的(A)(B)兩句中的一句(只填字母,不需抄寫原句)作點批註。
示例:原文——「……濾過的液汁用當時最好的顯微鏡都查不出有什麼細菌。可是它仍然能讓煙草得病。」
批註——這個「當時」用得好。從時間上加以限制,那時科技還不發達,即使是最好的顯微鏡也查不出細菌,但未否定以後也不可能,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科學性。
原文——( )
批註——
3.邊讀邊議,回答問題。
(1)從文中看,人們把「 我們」稱為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不超過16個字)
(2)在「我們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之前加上「其實同世界萬物一樣」的含義是什麼?包含了分析問題的哪種正確方法?
答:
六、片段作文(30分)
以「微觀世界」為題,寫一篇簡短的說明文
答案:一、1、dàng zōng jìn hè 隧 型泄 2、推動 把犯錯誤的人關在屋子裡讓他反省,是一種處罰。泄勁,失去信心和干勁。3、C4、(1)列數字(2)列數字 作比較 (3)打比方 (4)分類別5、C
二、1、說明前面已碰到過這個問題,這里又出現的新的問題推動科學家繼續探索,同時,引出下文。指「還有比中子和質子更小的結構嗎?」2、指通過實驗,進行又根據的推測和猜想。
3科學探索的道路是艱難而曲折的,只有不斷探索,永不言棄的人才能嘗到勝利的果實。
三、時間(或:事物發展)打孔卡片(或:預先打孔的卡片)製表機 2、(1)、巴比奇製造了計算機 (2)巴比奇提出了為計算機編程的思想。3、因為從最早的木齒鐵輪計算機到現代的IBM公司早期製造的計算機,都運用了雅卡爾提花機以打孔卡片控制信息的原理。4、示例:(1)把雅卡爾提花機與老式手工提花機作比較,說明了前者編程速度快。(2)把製表機處理數據的速度和人工處理數據的速度作比較,說明前者處理數據速度快。(3)把製表機和雅卡爾提花機作比較,說明兩者的編程原理相通。5、示例:(1)科學技術是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的。(2)革命性的發展創造會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3)科學發明往往是與社會生活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的。(4)讀書學習也需要借鑒吸收前人的知識和經驗。
四、1.文章圍繞「海底也有淡水」說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數量驚人、海底淡水的兩種類型、海底淡水來源理論、海底淡水開發前景等內容。(信息完整,意思正確即可)
2.陸地含水構造延伸到離岸不遠的海底含水構造。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頭壓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噴涌,形成海底噴泉。(信息完整,意思正確即可。)
3、示例 滲透理論;降水(雨雪)滲入地下形成蓄水層並流入海底
岩漿理論:地底放氣帶釋放出氧氣和氧氣並相互結合
沉降理論:沉積物中水分被重力擠出後帶入地層深處 (信息完整。意思正確即可。)
4.示例 建廠及鑽探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要適度開發,不可過量開采;注意避免對淡水區附近的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
五、1.(1)從名稱、由來、自身結構及人類如何利用改造病毒兩方面來介紹
(2)本文主要採用了邏輯順序。這樣由表及裡利於提示事物的本質。2.原文(A)批註: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方法,准確地說明了病毒的體積之小。3.(1)許多疾病的罪魁禍首都是病毒
(2)任何事物有不好的一面,也好的一面,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學會全面的辯證的看問題。
文 章來
❸ 語文夜晚閱讀理解題以及答案
又是一個月光如水美麗宜人的夜晚,天空繁星點點,如此美麗的景象出現在了我們語文夜晚的閱讀理解題當中。下面我為大家帶來《夜晚》閱讀題目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夜晚》閱讀原文
①月亮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裡人能夠看到什麼月亮?即使偶爾看到遠遠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於無數路燈之中,磨損於各種噪音之中,稍縱即逝在叢林般的水泥高樓之間,不過像死魚眼睛一隻,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裡人不得不使用公歷,即記錄太陽之歷;鄉下人不得不使用陰歷,即記錄月亮之歷。哪怕是最新潮的農村青年,騎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機,脫口而出還是冬月初一臘月十五之類的記時之法,同他們抓泥捧土的父輩差不多。原因不在於別的什麼——他們即使全部生活都現代化了,只要他們還身在鄉村,月光就還是他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飄搖的月光,溪流上跳動的月光,樹林剪影里隨著你前行而同步輕移的月光,還有月光牽動著的蟲鳴和蛙鳴,無時不在他們心頭烙下時間感覺。
④相比之下,城裡人是沒有月光的人,因此幾乎沒有真正的夜晚,已經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無眠白天與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覺白天的交替。我就 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來到了一個真正的夜晚,月亮從樹陰里篩下滿地光斑,閃閃爍爍,飄忽不定;聽月光在樹林里叮叮當當地飄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嘩啦嘩啦地擁擠。我熬過了漫長而嚴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裡的涼台設計得特別大,像一隻巨大的托盤,把一片片月光貪婪地收攬和積蓄,然後供我有一下沒一下地撲打著蒲扇,躺在竹床上隨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書里說過的,我伸出雙手,看見每一道靜脈里月光的流動。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陽一落山,山裡的暑氣就消退,遼闊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來的一陣陣陰涼,有時能逼得人們添衣加襪,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裡的北斗星就在這時候出現,媽媽或奶奶講述的牛郎星織女星也在這時候出現,銀河系星繁如雲星密如霧,無限深廣的宇宙和無窮天體的奧秘嘩啦啦垮塌下來,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閃爍不定的遙遠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個涼台上嗎?也許我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騰和漂浮?也許我是一個無知無識的嬰兒在荒漠里孤單地 迷路?也許我是站在永恆之界和絕對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見和盤問?……這是一個必須絕對誠實全盤招供的時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謂城市,無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沒有上帝召見和盤問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聲長叫,大概是一隻鳥被月光驚飛了。
《夜晚》閱讀題目
17.指出下列 句子 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月亮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中“徽章”指
(2)“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來到一個真正的夜晚”中“真正的夜晚”指
18. 文章 第②段為什麼從城裡人看到的月亮寫起?(4分)
19.請對第④劃橫線句進行賞析。【提示:可從詞語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任選一個角度。】(4分)
20.請 說說 文章最後一段的作用。(4分)
21.文章第⑤段劃浪線的句子是作者韓少功對月亮的感悟,鏈接材料中謝大光也描寫了自己聽泉的感受。試比較二者的異同。(6分)
【鏈接】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 、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我俯身傾聽著,分辨著,心神猶如融於水中,隨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夜晚》 閱讀答案
17.(1)鄉村區別於城市的顯要標志;
(2)指有月光的能夠給人帶來美好享受的鄉村夜晚。
18.①引出下文對鄉村月亮的描寫(或者“為下文寫鄉村月亮”作鋪墊);②與下文寫鄉村月亮形成對比。
19.示例①(從詞語運用的角度):句中運用了“篩”、“飄落”、“擁擠”等動詞(或運用了擬聲詞“叮叮當當”“ 嘩啦嘩啦”)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的動態美,表現了作者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終於來到了一個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示例②(從修辭的角度):作者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答到“通感”也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的情態,表現了作者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終於來到了一個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示例③:示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在這句話中,作者用化靜為動的手法,寫出月光是動態的,它們時而丁丁當當地飄落,時而嘩啦嘩啦地擁擠,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的情態,表現了作者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終於來到了一個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20.①從內容上看,用“一隻鳥被月光驚飛”暗寫了月光的皎潔、明亮。②從寫法上看,以聲襯靜(或以動襯靜),襯托出鄉村月夜的寧靜。③從表達效果上看,最後一段以景物描寫結束全文,再次點題,含蓄深沉,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較大的想像空間,富有詩意。(每點1分,語言流暢1分)【注意:“從內容上看”“從寫法上看”“從表達效果上看”都是為了評講方便才示例的,可以不寫。】
21.相同點:兩文作者都在對自然的感悟中獲得了心靈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