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離子交換作用用圖表示

離子交換作用用圖表示

發布時間:2024-12-31 06:25:07

1. 陽離子交換

1.陽離子交換

按質量作用定律,陽離子交換反應可以表示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式中:KA—B為陽離子交換平衡常數;A和B為水中的離子;AX和BX為吸附在固體顆粒表面的離子;方括弧指活度。

在海水入侵過程中,准確模擬陽離子交換作用是預測陽離子在含水層中運移的前提條件。按照質量作用定律可以用一個平衡常數把離子交換作為一種反應來描述。例如Na+、Ca2+的交換: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平衡常數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式(3—115)表明,交換反應是等當量的,是個可逆過程;兩個Na+交換一個Ca2+。如果水中的Na+與吸附在固體顆粒表面的Ca2+(即CaX)交換,則反應向右進行;反之,則向左進行。如果反應向右進行,Ca2+是解吸過程,而Na+是吸附過程。所以,陽離子交換實際上是一個吸附—解吸過程。Na+、Ca2+的交換是一種最廣泛的陽離子交換。當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層時,由於海水中Na+遠高於淡水,而且淡水含水層顆粒表面可交換的陽離子主要是Ca2+,因此產生Na+、Ca2+之間的離子交換,Na+被吸附而Ca2+被解吸,方程(3—115)向右進行;當淡水滲入海相地層時,則Na+被解吸而Ca2+被吸附,反應向左進行。

2.質量作用方程

描述離子交換反應的方程式有多種,通常主要是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最佳擬合來決定選擇哪一種方程式,眾多的研究者很難達成一致(Gaines et al.,1953;Vanselow,1932;Gapon,1933;Appelo et al.,1993;Grolimund et al.,1995;Vulava et al.,2000),因為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論來計算吸附劑上的離子活度,而前面提到的迪拜—休克爾方程、戴維斯方程都是適用於水溶液中的離子活度計算。

交換性陽離子活度有時用摩爾分數來計算,但更為常用的是當量分數作為交換位的數量分數或者作為交換性陽離子的數量分數。在一種理想的標准狀態下,交換劑只被一種離子完全占據,交換離子的活度等於1。對於等價交換使用哪一種方程式沒有區別,但是對於非等價交換影響十分顯著(Grolimund et al.,1995;Vulava et al.,2000)。所有的模型都有相同的函數形式: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即為交換位濃度(單位質量吸附劑的摩爾數)與無單位函數

)和

)的乘積。這些函數依賴於溶液中陽離子的活度。

海水入侵過程中的交換反應主要為Na+與Ca2+之間的交換,通常寫作: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X為—1價的表面交換位,交換位X的總濃度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式中:S指每單位質量固體的總交換位濃度,mol/g。這種情況下S的量等於陽離子交換容量(只要單位換算統一即可)。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式(3—120)的書寫方式符合Gaines—Thomas方程式,Gaines(蓋恩斯)和Thomas(托馬斯)(1995)最先給出交換性陽離子熱動力學標准態的嚴格定義。它使用交換性陽離子的當量分數作為吸附離子的活度。若式(3—120)使用摩爾分數,則遵守Vanselow(1932)公式。

如果假定吸附陽離子的活度和被離子占據的交換位的數目成正比,反應式(3—115)則可寫成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式(3—122)符合Gapon(加彭)方程式。在Gapon方程式中,摩爾分數和當量分數是一樣的,都是電荷為—1的單一交換位。

還有一種交換形式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Y指交換位的電荷為—2,這種反應式同樣是交換反應的一種有效熱力學描述。它假定交換位Y的總濃度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S則為陽離子交換容量的二分之一。Cernik(采爾尼克)等根據當量分數利用反應式(3—123),將交換系數表示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3.質量作用方程擬合

利用Gaines—Thomas(GT)方程式、Vanselow(VS)方程式和Gapon(GP)方程式對在砂樣中進行的試驗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擬合,根據擬合結果作出 Na+、Ca2+、Mg2+、K+吸附等溫線(劉茜,2007),如圖3—4~圖3—7所示。

圖3—4 Na+吸附等溫線和擬合數據

由吸附等溫線可以看出,砂樣對Na+、Mg2+、K+的吸附量均隨著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而Ca2+發生解吸。圖3—4中,砂樣對Na+的吸附量隨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增加而緩慢增加。圖3—5中,在Ca2+濃度較低時,解吸量迅速增大,當Ca2+濃度較高時,隨濃度增加解吸量增加緩慢,逐漸趨於平穩狀態。

圖3—6中Mg2+濃度較低時,吸附量增加較慢,在較高濃度時增加較快,但並沒有出現Ca2+的解吸等溫線中的平穩狀態,依然為直線型,且直線的斜率大於低濃度狀態時的斜率,說明Na+、Mg2+的吸附速率在低濃度(海水含量為20%左右)時較小,在高濃度時,吸附速率變大;Ca2+的解吸在高濃度時基本達到平衡,而Na+、Mg2+還有增長趨勢,也較好證明了試驗所用砂樣的交換位主要為Ca2+所佔據。圖3—7中K+實測值的吸附等溫線則沒有出現Ca2+、Na+、Mg2+的規律,雖然整體上隨著溶液離子濃度的增加,吸附量也是增長趨勢,但並沒有出現直線規律。究其原因,主要是陽離子交換吸附作用不大,主要是化學吸附,因為K+的水化膜較薄,所以有較強的結合力,K+被吸附後,大多被牢固吸附在黏土礦物晶格中。

圖3—5 Ca2+吸附等溫線和擬合數據

圖3—6 Mg2+吸附等溫線和擬合數據

圖3—7 K+吸附等溫式和擬合數據

由吸附等溫線模擬圖(圖3—4~圖3—7)及公式與試驗數據擬合的相關系數(表3—17)看出,GT方程式擬合效果較好,能夠很好地預測離子交換趨勢。因此,在多組分離子交換模擬計算中採用Gaines—Thomas方程,為陽離子交換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依據。

表3—17 GT、GP、VS方程式擬合的相關系數

所以根據Gaines—Thomas方程式(3—126)~式(3—131)計算離子交換系數(表3—18)。由於 9 種配比濃度的離子強度不同,所以各自的交換系數也有所差別。對比

可知3種離子的吸附親和力順序為Mg2+>K+>Na+。但是由於海水中Na+、Mg2+含量遠遠高於地下水,尤其是Na+的含量比地下水高出3個數量級,因此,海水入侵過程中以Ca2+、Na+交換為主,其次為Ca2+、Mg2+交換,交換量最少的為Ca2+、K+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表3—18 試驗土樣不同濃度下的交換系數

2. 請問離子交換的作用是什麼啊

您問的太籠統了啊。
(1)按骨架材料分類
按合成離子交換樹脂骨架材料的不同,離子交換樹脂可分為苯乙烯系、丙烯酸系、酚醛系、環氧系等。
(2)按交換基團的性質分類
根據交換基團的性質不同,離子交換樹脂可分為兩大類:凡與溶液中陽離子進行交換反應的樹脂,稱為陽離子交換樹脂,陽離子交換樹脂可電離的反離子是氫離子及金屬離子;凡與溶液中的陰離子進行交換反應的樹脂,稱為陰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交換樹脂可電離的反離子是氫氧根離子和酸根離子。
離子交換樹脂同低分子酸鹼一樣,根據它們的電離度不同又可將陽離子交換樹脂分為強酸性陽樹脂和弱酸性陽樹脂;可將陰離子交換樹脂分為強鹼性陰樹脂和弱鹼性陰樹脂。表1中歸納了離子交換樹脂的類別。
表1 離子交換樹脂的類別
樹脂名稱
交換基團
酸鹼性
化學式
名稱
陽離子交換樹脂
—SO3-H+
磺酸基
強酸性
—COO-H+
羧酸基
弱酸性
陰離子交換樹脂
—N+OH-
季銨基
強鹼性
—NH+OH-
—NH2+OH-
—NH3+OH-
叔胺基
仲胺基
伯胺基
弱鹼性

此外,還可以根據交換基團中反離子的不同,將離子交換樹脂冠以相應的名稱,例如:氫型陽樹脂、鈉型陽樹脂、氫氧型陰樹脂、氯型陰樹脂等。離子交換樹脂由鈉型轉變為氫型或由氯型轉變為氫氧型稱為樹脂的轉型。
(3)按離子交換樹脂的微孔型態分類
由於製造工藝的不同,離子交換樹脂內部形成不同的孔型結構。常見的產品有凝膠型樹脂和大孔型樹脂。
a)凝膠型樹脂。這種樹脂是均相高分子凝膠結構,所以統稱凝膠型離子交換樹脂。在它所形成的球體內部,由單體聚合成的鏈狀大分子在交聯劑的鏈接下,組成了空間結構。這種結構像排布錯亂的蜂巢,存在著縱橫交錯的「巷道」,離子交換基團就分布在巷道的各個部位。由巷道所構成的空隙,並非我們想像的毛細孔,而是化學結構中的空隙,所以稱為化學孔或凝膠孔。其孔徑的大小與樹脂的交聯度和膨脹程度有關,交聯度越大,孔徑就越小。當樹脂處於水合狀態時,水分子鏈舒伸,鏈間距離增大,凝膠孔就擴大;樹脂乾燥失水時,凝膠孔就縮小。反離子的性質、溶液的濃度及pH值的變化都會引起凝膠孔徑的改變。
凝膠孔的特點是孔徑極小,平均孔徑約1~2nm,而且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它只能通過直徑很小的離子,直徑較大的分子通過時,則容易堵塞孔道而影響樹脂的交換能力。凝膠型樹脂的缺點是抗氧化性和機械強度較差,特別是陰樹脂易受有機物的污染。
b)大孔型樹脂。這種樹脂在製造過程中,由於加入了致孔劑,因而形成大量的毛細孔道,所以稱為大孔樹脂。在大孔樹脂的球體中,高分子的凝膠骨架被毛細孔道分割成非均相凝膠結構,它同時存在著凝膠孔和毛細孔。其中毛細孔的體積一般為0.5mL(孔)/g(樹脂)左右,孔徑在20~200nm以上,比表面積從幾m2/g到幾百m2/g。由於這樣的結構,大孔型樹脂可以使直徑較大的分子通行無阻,所以用它去除水中高分子有機物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孔型樹脂由於孔隙占據一定的空間,骨架的實體部分就相對減少,離子交換基團含量也相應減少,所以交換能力比凝膠型樹脂低。大孔型樹脂的吸附能力強,與交換的離子結合較牢固,不容易充分恢復其交換能力。但大孔樹脂的抗氧化性能比較好,因為它的交聯度較大,大分子不易降解。再者,大孔樹脂具有較好的抗有機物污染性能,因為被樹脂截留的有機物,易於在再生操作中,從樹脂的孔眼中清除出去。
離子交換原理
應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水處理時,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將其本身所具有的某種離子和水中同符號電荷的離子相互交換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
如H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遇到含有Ca2+、Na+的水時,發生如下反應:
2RH + Ca2+ R2Ca + 2H+
RH + Na+ RNa + H+
當OH型陰離子交換樹脂遇到含有Cl-、SO42-的水時,其反應為:
ROH + Cl- RCl + OH-
2ROH + SO42- R2SO4 +2OH-
反應的結果是水中的雜質離子(Ca2+、Na+、Cl-、SO42-等)分別被吸著在樹脂上,樹脂由H型和OH型變為Ca型、Na型和Cl型SO4型,而樹脂上的H+、OH-則進入水中,相互結合成為水,從而除去水中的雜質離子,製得純水
H+ + OH- H2O
離子交換樹脂的離子與水中的離子之間所以能進行交換,是在於離子交換樹脂有可交換的活動離子。而且因為離子交換樹脂是多孔的,即在樹脂顆粒中存在著許多水能滲入其內的微小網孔,這樣使樹脂和水有很大的接觸面,不僅能在樹脂顆粒的外表面進行交換,而且在與水接觸的網孔內也可以進行這一交換。
如前所述,合成的離子交換樹脂是一種帶有交聯劑的高分子化合物,有許多水能滲入的網孔,交換劑的內部是一個立體的網狀結構作為骨架,這些網組成了無數的四通八達的孔隙,孔隙裡面充滿了水。在孔隙的一定部位上有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交換離子。當離子交換樹脂和水溶液接觸時,水溶液即通過這些網狀結構的孔滲入其內,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離解,結果是一定數量的離子(H型離子交換樹脂為氫離子,OH型離子交換樹脂為氫氧根離子)進入圍繞離子交換樹脂顆粒四周的水溶液中,形成離子霧。
離子交換樹脂與水溶液中離子的交換過程,實際上就是離子霧中的離子與水溶液中的離子的相互交換過程,其機理可以用雙電層理論進行解釋。
這種理論是將離子交換樹脂看作具有膠體型結構的物質,即在離子交換樹脂的高分子表面上有和膠體表面相似的雙電層。也就是說,在離子交換樹脂的高分子表面有兩層離子,緊挨著高分子表面的一層離子(如強酸性陽樹脂中的—SO3-),稱為內層離子,在其外面的是一層符號相反的離子層(如強酸性陽樹脂中的H+)。和內層離子符號相同的離子稱為同離子,符號相反的稱為反離子。
根據膠體結構的概念,雙電層中的離子按其活動性的大小,可劃分為吸附層和擴散層。那些活動性較差,緊緊地被吸附在高分子表面的離子層,稱為吸附層,它包括內層離子和部分反離子;在吸附層外側,那些活動性較大,向溶液中逐漸擴散的離子,稱為擴散層。
內層離子依靠化學鍵結合在高分子的骨架上,吸附層中的反離子依靠異電荷的吸引力被固定著。而在擴散層中的反離子,由於受到異電荷的吸引力較小,熱運動比較顯著,所以這些反離子有向水溶液中漸漸擴散的現象。
當離子交換樹脂遇到含有電解質的水溶液時,電解質對其雙電層有以下的作用:
(1)交換作用
擴散層中的離子與膠核距離大,受膠核電荷吸引力小,在溶液中活動較自由,離子交換作用主要是由擴散層中的反離子和溶液中其它離子互換位置所致。
在H型陽離子交換樹脂與溶液中Na+的交換中,樹脂內部網孔間的水中有很多從樹脂上離解下來的H+,形成了很大的H+濃度,但在流動的水中H+濃度卻很小;相反在流動的水中,Na+濃度很大,而樹脂內部網孔水溶液中原來沒有Na+。濃度大的地方的離子要向濃度小的地方運動,這就是擴散。所以水溶液中的Na+要擴散到樹脂顆粒內部去,而H+要從樹脂顆粒內部擴散到水溶液中去。這就是離子交換的過程。
上述的交換過程並不局限於擴散層。溶液中也有一些反離子先交換至擴散層,然後再與吸附層中的反離子互換位置;吸附層中的反離子,也會先與擴散層的反離子互換位置後,再完成上述的交換過程。
(2)壓縮作用
當水溶液中鹽類濃度增大時,可以使擴散層受到壓縮,從而使原來處於擴散層中的部分反離子變成吸附層中的反離子,以及使擴散層的活動范圍變小。這使擴散層中的反離子活性減弱,不利於進行離子交換。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當再生溶液的濃度太大時,不僅不能提高再生效果,有時反使效果降低。
上述將離子交換樹脂看作具有膠體型結構的物質,用擴散理論對其交換過程進行解釋,適合與水處理工藝的離子交換過程。但關於離子交換過程的機理,有多種說法,現尚還不能統一。

3. 為什麼氯鹼工業中用陽離子交換膜 不用陰離子 不用交換膜不行

因為氯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都是陰離子要向陽極運動,同種電荷排斥異種電荷吸引。不用交換膜分離物質困難

4. 離子交換系統平衡的目的

離子交換系統平衡的目的:離子交換樹脂在溶液中溶脹後,交換功能團的離子在樹脂網狀內部的水中並御殲擴散,溶液中的離子擴散至樹脂表面,然後再擴散至內部與功能團的離子交換。被交換的離子由樹脂內部擴散至溶液中。交換過程是可逆的。當溶液中的離子擴散進入樹脂內部的速率與交換的離子擴散進入溶液的速率拆搭相等時,達到了離子交換平衡,符合質量作用定律。交換反應如下式所示: Mn++nR—A←→Rn-M+nA+用濃度表示的平衡常絕沖數又稱選擇性系數。它反映了樹脂對M和A的親和力的大小。式中下標r表示在樹脂相的濃度,s表示在溶液中的濃度。

5. 環保工程師知識點:離子交換

2017環保工程師知識點: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法在水的軟化和除鹽中早已獲得廣泛的應用,目前已應用在回收和處理工業廢水中的有毒物質方面。下面我為大家准備了離子交換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1離子交換的基本原理

水處理中主要採用離子交換樹脂和磺化煤用於離子交換。其中離子交換樹脂應用廣泛,種類多,而磺化煤為兼有強酸型和弱酸型交換基團的陽離子交換劑。 離子交換樹脂按結構特徵,分為:凝膠型、大孔型和等孔型; 按樹脂母體種類,分為:苯乙烯系、酚醛系和丙烯酸系等;按其交換基團性質,分為:強酸型、弱酸型、強鹼型和弱鹼型。

⑴離子交換樹脂的構造

是由空間網狀結構骨架(即母體)與附屬在骨架上的許多活性基團所構成的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活性基團遇水電離,分成兩部 分:固定部分,仍與骨架牢固結合,不能自由移動,構成所謂固定離子,活動部分,能在一定范圍內自由移動,並與其周圍溶液中的其他同性離子進行交換反應,稱為可交換離子。

⑵基本性能

①外觀

呈透明或半透明球形,顏色有乳白色、淡黃色、黃色、褐色、棕褐色等,

②交聯度

指交聯劑占樹脂原料總重量的百分數。對樹脂的許多性能例如交換容量、含水率、溶脹性、機械強度等有決定性影響,一般水處理 中樹脂的交聯度為7%~10%。

③含水率

指每克濕樹脂所含水分的百分率,一般為50%,交聯度越大,孔隙越小,含水率越少。

④溶脹性

指干樹脂用水浸泡而體積變大的現象。一般來說,交聯度越小,活性基團越容易電離,可交換離子的水合離子半徑越大,則溶脹度越大;樹脂周圍溶液電解質濃度越高,樹脂溶脹率就越小。

在生產中應盡量保證離子交換器有長的工作周期,減少再生次數,以延長樹脂的使用壽命。

⑤密度

分為干真密度、濕真密度和濕視密度

⑥交換容量

是樹脂最重要的性能,是設計離子交換過程裝置時所必須的數據,定量地表示樹脂交換能力的大小。分為全交換容量和工作交換容 量。

⑦有效PH范圍

由於樹脂的交換基團分為強酸強鹼和弱酸弱鹼,所以水的PH值對其電離會產生影響,影響其工作交換容量。弱鹼只能在酸性溶液中以及弱酸在鹼性溶液中有較高的交換能力。

⑧選擇性

即離子交換樹脂對水中某種離子能優先交換的性能。除與樹脂類型有關外,還與水中濕度和離子濃度有關。

⑨離子交換平衡

離子交換反應是可逆反應,服從質量作用定律和當量定律。經過一定時間,離子交換體系中固態的樹脂相和溶液相之間的離子交換反應達到平衡,其平衡常數也稱為離子交換選擇系數。降低反應生成物的濃度有利於交換反應的進行。

⑩離子交換速率

主要受離子交換過程中離子擴散過程的影響。

其他性能:如溶解性、機械強度和耐冷熱性等。離子交換樹脂理論上不溶於水,機械強度用年損耗百分數表示,一般要求小於3%~ 7%/年。另外,溫度對樹脂機械強度和交換能力有影響。溫度低則樹脂的機械強度下降,陽離子比陰離子耐熱性能好,鹽型比酸鹼型耐熱 好。

⑶樹脂層離子交換過程

以離子交換柱中裝填鈉型樹脂,從上而下通以含有一定濃度鈣離子的硬水為例,以交換柱的深度為橫坐標,以樹脂的飽和度為縱坐標,可繪得某一時刻的飽和度曲線。就整個交換過程而言,樹脂層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2離子交換裝置運行方式

離子交換裝置按運行方式不同,分為固定床和連續床

⑴固定床的構造與壓力濾罐相似,是離子交換裝置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種型式,其特點是交換與再生兩個過程均在交換器中進行,根據交換器內裝填樹脂種類及交換時樹脂在交換器中的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單層床、雙層床和混合床。單層床是在離子交換器中只裝填一種樹脂,如果裝填的是陽樹脂,稱為陽床;如果裝填的是陰樹脂,稱為陰床。雙層床是離子交換器內按比例裝填強、弱兩種同性樹脂,由於強、弱兩種樹脂密度的不同,密度小的弱型樹脂在上,密度大的強型樹脂在下,在交換器內形成上下兩層。

混合床則是在交換器內均勻混雜的裝填陰、陽兩種樹脂,由於陰、陽樹脂混雜,因此原水流經樹脂層時,陰、陽兩種離子同時被樹 脂所吸附,其產物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又因反應生成水而得以降低,有利於交換反應進行的'徹底,使得出水水質大大提高。但其缺點是 再生的陰、陽樹脂很難徹底分層。於是又發明了三層混床新技術,保證在反洗時將陰、陽樹脂分隔開來。 根據固定床原水與再生液的流動方向,又分為兩種形式,原水與再生液分別從上而下以同一方向流經離子交換器的,稱為順流再生 固定床,原水與再生液流向相反的,稱為逆流再生固定床。順流再生固定床的構造簡單,運行方便,但存在幾個缺點:在通常生產條件下,即使再生劑單位耗量二至三倍於理論值,再生效果 也不太理想;樹脂層上部再生程度高,而下部再生程度差;工作期間,原水中被去除的離子首先被上層樹脂所吸附,置換出來的反離子 隨水流流經底層時,與未再生好的樹脂起逆交換反應,上一周期再生時未被洗脫出來的被去除的離子,作為泄漏離子出現在本周期的出水中,所以出水剩餘被去除的離子較大;而到了了工作後期,由於樹脂層下半部原先再生不好,交換能力低,難以吸附原水中所有被去除的離子,出水提前超出規定,導致交換器過早地失效,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順流再生固定床只選用於設備出水較小,原水被去除的離子和含鹽量較低的場合。逆流再固定床的再生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水流向下流的方式,一是水流向上流的方式,逆流再生可以彌補順流再生的缺點,而且出水質量顯著提高,原水水質適用范圍擴大,對於硬度較高的水,仍能保證出水水質,所以目前採用該法較多。總起來說,固定床有出水水質好等優點,但固定床離子交換器存在三個缺點:一是樹脂交換容量利用率低,二是在同設備中進行產水和再生工序,生產不連續,三是樹脂中的樹脂交換能力使用不均勻,上層的飽和程度高,下層的低。為克服固定床的缺點,開發出了連續式離子交換設備,即連續床。

⑵連續床又分為移動床和流動床

移動床的特點是樹脂顆粒不是固定在交換器內,而是處於一種連續的循環運動過程中,樹脂用量可減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設備單位容積的處理水量還可得到提高,如雙塔移動床系統和三塔移動床系統。 流動床是運行完全連續的離子交換系統,但其操作管理復雜,廢水處理中較少應用。

3離子交換工藝的設計

⑴進水預處理

廢水成分復雜,應進行預處理,目的是保障反應器中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容量充分得以發揮,並有效延長使用壽命。預處理的對象包括進水的水溫、PH值、懸浮物、油類、有機物、引起樹脂中毒的高價離子和氧化劑等。

⑵樹脂的選用

選擇樹脂時應考慮交換容量、進水水質和離子交換器的運行方式等,選擇合適的樹脂。

例如考慮進水水質時,對於只需去除進水中吸附交換能力較強的陽離子,可選用弱酸型樹脂,若需去除的陽離子的吸附交換能力較弱,只能選用強酸型陽離子樹脂。考慮離子交換器的運行方式時,移動床和流動床要選用耐磨、高機械強度的樹脂。對於混床,要選用濕真密度相差較大的陰、陽樹脂。另外,不同樹脂的交換容量有差異,而同一種樹脂的交換容量還受所處理廢水的懸浮物、油類、高價金屬離子等影響。

⑶掌握工藝設計參數

4離子交換法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離子交換法目前廢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

⑴用於含鉻廢水的處理

對於廢水,經預處理後,可用陽樹脂去除三價鉻和其他陽離子,用陽樹脂去除六價鉻,並可回收鉻酸,實現廢水在生產中的循環使 用。

⑵含鋅廢水的處理

化纖廠紡絲車間的酸性廢水主要含有硫酸鋅、硫酸和硫酸鈉等,用鈉離子型陽樹脂交換其中的鋅離子,用芒硝再生失效的樹脂,即可得到硫酸鋅的濃縮液。

⑶電鍍含氰廢水的處理

陰樹脂對絡合氰(即氰與金屬離子的絡合物)的結合力大,所以利用陰離子交換樹脂能消除氰化物以及重金屬離子的污染,並將其回收利用。

⑷有機廢水的處理

如洗滌煙草的過程中產生的含有煙鹼的廢水,可以用陽樹脂回收後作為殺蟲劑。

⑸用於水的軟化處理

例如利用鈉離子交換軟化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硬度。

⑹水的除鹽

分復床除鹽和混合床除鹽等系統。

復床是指陽、離子交換器串聯使用,常用的系統有強酸-脫氣-強鹼系統,強酸-弱鹼-脫氣系統以及強酸-脫氣-弱鹼-強鹼系統等。 混合床除鹽具有水質穩定、間斷運行影響小、失效終點分明等特點。

;

6. 離子交換原理

離子交換的基本原理 離子交換的選擇性定義為離子交換劑對於某些離子顯示優先活性的性質。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各種離子的能力不一,有些離子易被交換樹脂吸附,但吸著後要把它置換下來就比較困難;而另一些離子很難被吸著,但被置換下來卻比較容易,這種性能稱為離子交換的選擇性。離子交換樹脂對水中不同離子的選擇性與樹脂的交聯度、交換基團、可交換離子的性質、水中離子的濃度和水的溫度等因素有關。離子交換作用即溶液中的可交換離子與交換基團上的可交換離子發生交換。一般來說,離子交換樹脂對價數較高的離子的選擇性較大。對於同價離子,則對離子半徑較小的離子的選擇性較大。在同族同價的金屬離子中,原子序數較大的離子其水合半徑較小,陽離子交換樹脂對其的選擇性較大。對於丙烯酸系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來說,它對一些離子的選擇性順序為:H+>Fe3+>A13+>Ca2+>Mg2+>K+>Na十。 離子交換反應是可逆反應,但是這種可逆反應並不是在均相溶液中進行的,而是在固態的樹脂和溶液的接觸界面間發生的。這種反應的可逆性使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反復使用。以D113型離子交換樹脂制備硫酸鈣晶須為例說明: D113丙烯酸系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是一種大孔型離子交換樹脂,其內部的網狀結構中有無數四通八達的孔道,孔道裡面充滿了水分子,在孔道的一定部位上分布著可提供交換離子的交換基團。當硫酸鋅溶液中的Zn2+,S042-擴散到樹脂的孔道中時,由於該樹脂對Zn2+選擇性強於對Ca2+的選擇性,,所以Zn2+就與樹脂孔道中的交換基團Ca2+發生快速的交換反應,被交換下來的Ca2+遇到擴散進入孔道的S042-發生沉澱反應,生成硫酸鈣沉澱。其過程大致為:
(1)邊界水膜內的擴散 水中的Zn2+,S042-離子向樹脂顆粒表面遷移,並擴散通過樹脂表面的邊界水膜層,到達樹脂表面; (2)交聯網孔內的擴散(或稱孔道擴散) Zn2+,S042-離子進入樹脂顆粒內部的交聯網孔,並進行擴散,到達交換點;
(3)離子交換 Zn2+與樹脂基團上的可交換的Ca2+進行交換反應;
(4)交聯網孔內的擴散 被交換下來的Ca2+在樹脂內部交聯網孔中向樹脂表面擴散;部分交換下來的Ca2+在擴散過程中遇到由外部擴散進入孔徑的S042-發生沉澱反應,生成CaS04沉澱;
(5)邊界水膜內的擴散 沒有發生沉澱反應的部分Ca2+擴散通過樹脂顆粒表面的邊界水膜層,並進入水溶液中。 此外,由於離子交換以及沉澱反應的速度很快,硫酸鈣沉澱基本在樹脂的孔道里生成,因此樹脂的孔道就限制了沉澱的生長及形貌,對其具有一定的規整作用。通過調整攪拌速度、反應溫度等外界條件,可以使樹脂顆粒及其內部孔道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當沉澱在樹脂孔道中生成後,就得到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硫酸鈣沉澱。

7. 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離子交替吸附作用主要發生在具有固定電荷的固體礦物表面,無論是陽離子還是陰離子,均可發生交替吸附作用,但目前研究得較多的是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離子交替吸附作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伴隨著一定量的一種離子的吸附,必然有等當量的另一種同號離子的解吸(圖2-5-4)。離子交替吸附作用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特點,主要是由於吸附劑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離子交換容量,因此這里首先對離子交換容量予以討論。

圖2-5-3 有機質表面的負電荷

圖2-5-4 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圖解

2.5.2.1 離子交換容量

離子交換容量包括陽離子交換容量(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和陰離子交換容量(AEC—Anion Exchange Capacity),我們主要討論陽離子交換容量,它被定義為每100 g干吸附劑可吸附陽離子的毫克當量數。例如,在蒙脫石的結晶格架中,鋁八面體中的三價鋁可被二價鎂所置換,根據測定,每摩爾蒙脫石中鎂的含量為0.67 mol,即蒙脫石的分子式為:Si8Al3.33Mg0.67O20(OH)4。已知蒙脫石的分子量是734 g,因此這種蒙脫石的陽離子交換容量為:

水文地球化學

在實際中,通常都是通過實驗來測定吸附劑的陽離子交換容量。尤其是對於野外所採取的土樣或岩樣,由於其中含有多種吸附劑,實驗測定往往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陽離子交換容量的實驗測定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用pH為7的醋酸銨溶液與一定量固體樣品混合,使其全部吸附格位被所飽和,然後用其他溶液(例如NaCl溶液)把被吸附的全部交換出來,達到交換平衡後,測定溶液中Na+的減少量,據此便可計算樣品的陽離子交換容量。表252列出了一些粘土礦物及土壤的陽離子交換容量,由表可見,與土壤相比,礦物的陽離子交換容量有更大的變化范圍。

鬆散沉積物的陽離子交換容量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

(1)沉積物中吸附劑的種類與數量。例如,我國北方土壤中的粘土礦物以蒙脫石和伊利石為主,因此其CEC值較大,一般在20 meq/100 g以上,高者達50 meq/100 g以上;而南方的紅壤,由於其有機膠體含量少,同時所含的粘土礦物多為高嶺石及鐵、鋁的氫氧化物,故CEC較小,一般小於20 meq/100 g。

表2-5-2 一些粘土礦物及土壤的陽離子交換容量

(2)沉積物顆粒的大小。一般來說,沉積物的顆粒越小,其比表面積越大,CEC值越高。例如,根據一河流沉積物的粒徑及其CEC的實測結果,隨著沉積物的粒徑為從4.4μm增至1000μm,其CEC從14~65 meq/100 g變到4~20 meq/100 g,最終減小到0.3~13 meq/100 g。

(3)水溶液的pH值。一般來說,隨著水溶液pH值的增加,土壤表面的可變負電荷量增多,其CEC相應增加;相反,隨著水溶液pH值的減小,土壤表面的可變負電荷量不斷減少,其CEC也隨之減小。

2.5.2.2 陽離子交換反應及平衡

陽離子交換反應的一般形式可寫為:

水文地球化學

式中:Am+、Bn+表示水溶液中的A、B離子;AX、BX表示吸附在固體表面的A、B離子。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可寫為:

水文地球化學

式中:a標記溶液中組分的活度;{}表示表示吸附在固體表面上的離子的活度。對於水溶液中的離子,其活度可使用表2-1-1中的公式進行計算;但對於吸附在固體表面上的離子,其活度的計算至今還沒有滿意的方法。目前主要採用兩種替代的方法來處理這一問題,一種是Vanselow慣例,另一種是Gaines-Thomas慣例。Vanselow慣例是由Vanselow於1932年提出的,他建議使用摩爾分數來代替式(2-5-7)中的{AX}和{BX}。若固體表面僅吸附了A離子和B離子,在一定重量(100 g)的吸附劑表面A、B的含量(mmol)依次為qA和qB,則吸附劑表面A、B的摩爾分數分別為:

水文地球化學

顯然,xA+xB=1。這樣式(2-5-7)可改寫為:

水文地球化學

Gaines-Thomas慣例是由Gaines和Thomas於1953年提出的,他們建議採用當量百分數來代替式(2-5-7)中的{AX}和{BX}。若用yA和yB分別表示吸附劑表面A、B的當量百分數,則有:

水文地球化學

同樣,yA+yB=1,這樣式(2-5-7)變為:

水文地球化學

目前,這兩種慣例都還在被有關的研究者所使用,各有優點,互為補充。事實上,離子交換反應的平衡常數並不是一個常數,它往往隨著水溶液的成分、pH值及固體表面成分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許多研究者認為將其稱為交換系數(Exchange Coefficient)或選擇系數(Selectivity Coefficient)更合適一些(Appelo,1994;Deutsch,1997;Benefield,1982;Kehew,2001)。

若已知兩種不同離子與同一種離子在某種吸附劑中發生交換反應的交換系數,則可計算出這兩種離子發生交換反應的交換系數。例如,若在某種吸附劑中下述反應:

水文地球化學

交換系數分別為KCa-Na和KK-Na,則在該吸附劑中反應:

水文地球化學

的交換系數為:

水文地球化學

這是因為(以Vanselow慣例為例):

水文地球化學

故有:

水文地球化學

表2-5-3列出了不同離子與Na+發生交換反應的交換系數(Vanselow慣例),據此便可按照上述的方法求得這些離子之間發生交換反應時的交換系數。

需要說明的是,在表2-5-3中,I離子與Na+之間交換反應的反應式為:

水文地球化學

表2-5-3 不同離子與Na+發生交換反應時的交換系數

其交換系數的定義式如下:

水文地球化學

【例】在某地下水系統中,有一段含有大量粘土礦物、因此具有明顯陽離子交換能力的地段,假定:

(1)該地段含水層的陽離子交換容量為100 meq/100 g,含水層中的交換性陽離子只有Ca2+和Mg2+,初始狀態下含水層顆粒中Ca2+、Mg2+的含量相等;

(2)在進入該地段之前,地下水中的Ca2+、Mg2+濃度相等,均為10-3 mol/L;

(3)含水層的孔隙度為n=0.33,固體顆粒的密度為ρ=2.65 g/cm3

(4)含水層中發生的陽離子交換反應為:

水文地球化學

不考慮活度系數的影響,其平衡常數(Vanselow慣例)為:

水文地球化學

試使用陽離子交換平衡關系計算,當地下水通過該地段並達到新的交換平衡後,水溶液中及含水層顆粒表面Ca2+、Mg2+濃度的變化。

【解】:設達到新的交換平衡後,含水層顆粒中Ca2+的摩爾分數為y、水溶液中Ca2+的濃度為x(mmol/L),則這時含水層顆粒中Mg2+的摩爾分數為1-y、水溶液中Mg2+的濃度為2-x(mmol/L),故有:

水文地球化學

整理得:

水文地球化學

已知含水層的CEC=100 meq/100g,因此對於二價陽離子來說,含水層顆粒可吸附的陽離子總量為50 mmol/100 g=0.5 mmol/g。若用z表示達到交換平衡後1 g含水層顆粒中Ca2+的含量,則有:

水文地球化學

以式(2-5-25)帶入式(2-5-24)得:

水文地球化學

為了計算上述變化,需要對1 L水所對應的含水層中Ca2+的質量守恆關系進行研究。已知含水層的孔隙度為0.33,顯然在這樣的含水層中,1 L水所對應的含水層顆粒的體積為0.67/0.33(L),相應的含水層顆粒的質量為:

水文地球化學

故吸附作用前後1 L水所對應的含水層中Ca2+的質量守恆關系為:

水文地球化學

式中的0.25為吸附作用前1 g含水層顆粒中Ca2+的含量(mmol),由式(2-5-27)可得:

水文地球化學

以式(2-5-26)帶入式(2-5-28)並整理得:

水文地球化學

這是一個關於z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該方程可得:z=0.2500627 mmol/g。代z入式(2-5-25)和式(2-5-26)可得達到新的交換平衡後含水層顆粒中Ca2+的摩爾分數為0.5001254,水溶液中Ca2+的濃度為0.75 mmol/L,故這時含水層顆粒中Mg2+的摩爾分數為0.4998746、水溶液中Mg2+的濃度為1.25 mmol/L。由此可見,地下水通過該粘性土地段後,盡管Ca2+、Mg2+在含水層顆粒中的含量變化很小,但它們在地下水中的含量變化卻較大,Mg2+從原來的1 mmol/L增加到了1.25 mmol/L,Ca2+則從原來的1 mmol/L減少到了0.75 mmol/L。

2.5.2.3 分配系數及離子的吸附親和力

除了交換系數,還有一個重要的參數需要介紹,這就是分配系數(Separation Factor)(Benefield,1982)。對於反應(2-5-6),它被定義為:

水文地球化學

式中cA和cB分別為水溶液中A、B離子的摩爾濃度。顯然,若不考慮活度系數的影響,對於同價離子間的交換反應,QA-B=KA-B。式(2-5-29)可改寫為:

水文地球化學

由式(2-5-30)可見,QA-B反映了溶液中B與A的含量之比與吸附劑表面B與A的含量之比之間的相對關系。當QA-B=1時,說明達到交換平衡時B與A在水溶液中的比例等於其在吸附劑表面的比例,因此對於該吸附劑,A和B具有相同的吸附親和力;當QA-B>1時,說明達到交換平衡時B與A在水溶液中的比例大於其在吸附劑表面的比例,因此A與B相比具有更大的吸附親和力;當QA-B<1時,說明達到交換平衡時B與A在水溶液中的比例小於其在吸附劑表面的比例,因此B與A相比具有更大的吸附親和力。

事實上,即使對於同一陽離子交換反應,其分配系數也會隨著水溶液性質的變化而變化(Stumm and Morgan,1996)。圖2-5-5給出了Na—Ca交換反應的分配系數隨Na+濃度的變化。沿著圖中的虛線,QNa-Ca=1,這時Na+和Ca2+具有相同的吸附親和力。但在稀溶液中,例如[Na+]=10-3 mol/L和10-2 mol/L,Ca2+在吸附劑中的比例要遠大於其在水溶液中的比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Ca2+具有更強的吸附親和力。隨著Na+濃度的增大,Ca2+的吸附親和力逐漸減弱,Na+的吸附親和力則逐漸增強,當[Na+]=2 mol/L時,Na+已經變得比Ca2+具有更強的吸附親和力。Na—Ca交換反應分配系數的這種變化對於解釋一些實際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這種變化,我們可以推斷淡水含水層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可交換的Ca2+,而海水含水層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可交換的Na+。這種變化關系也解釋了為什麼硬水軟化劑能夠選擇性地去除Ca2+,同時通過使用高Na+濃度的鹵水溶液進行沖刷而再生。

圖2-5-5 溶液中Ca2+的含量對吸附作用的影響

根據離子交換反應的分配系數,可以定量地評價離子的吸附親和力。一般來說,離子在土壤中的吸附親和力具有下述的規律:

(1)高價離子比低價離子具有更高的吸附親和力。例如,Al3+>Mg2+>Na+;>。這是因為離子交換反應從本質上說是一個靜電吸引過程,離子價越高,所受到的靜電吸引力就越大,它就越容易被吸附劑所吸附。

(2)同價離子的吸附親和力隨著離子水化半徑的減小而增大。例如,Ca2+>Mg2+>Be2+;>K+>Na+>Li+。這是因為離子的水化半徑越小,它越容易接近固體表面,從而也就越易於被固體所吸附。

Deutsch(1997)根據Appelo和Postma(1994)的資料,對二價陽離子的吸附親和力進行了研究,他所得到了吸附親和力順序如下:

水文地球化學

在常見的天然地下水系統中,Ca2+和Mg2+通常為地下水中的主要陽離子,它們在水溶液中相對較高的含量將使其成為含水層顆粒表面的主要吸附離子,盡管一些微量元素可能更緊密地被吸附在含水層顆粒表面上。但在污染地下水系統中,若吸附親和力更強的Pb2+和Ba2+的含量與Ca2+、Mg2+的含量在同一水平上,則含水層顆粒表面的主要吸附離子將變為Pb2+和Ba2+,這將大大地影響Pb2+和Ba2+在地下水中的遷移能力。

綜合來講,陽離子和陰離子的吸附親和力順序分別為(何燧源等,2000):

水文地球化學

可見,陽離子中Li+和Na+最不易被吸附,陰離子中Cl-和最不易被吸附。

離子交換對地下水質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常見情況就是海水入侵到淡水含水層中。當在沿海地帶大量抽取含水層中的淡水時,海水將對含水層進行補給。初始狀態下含水層顆粒表面吸附的主要是Ca2+和Mg2+,海水中的主要陽離子為Na+,陰離子為Cl-。這樣入侵的海水將導致含水層中發生下述的陽離子交換反應:

水文地球化學

由於Cl-通常不易被吸附,也不參與其他的水岩作用過程。所以相對於Cl-來說,該過程將使得Na+的遷移能力降低。

地下水系統中另一種常見的情況與上述過程相反,這就是Ca2+置換被吸附的Na+,反應式如下:

水文地球化學

人們在大西洋沿岸的砂岩含水層(Zack and Roberts,1988;Knobel and Phillips,1988)以及北美西部的沉積盆地中(Thorstenson等,1979;Henderson,1985)均發現了這種天然的軟化過程。該反應發生的前提條件是:含水層中含有碳酸鹽礦物,CO2的分壓較高,含水層顆粒中含有大量的可交換的Na+

8. 離子交換法原理

離子交換法的核心原理在於利用樹脂對溶液中離子的選擇性吸附,通過離子間的交換實現特定物質的分離和純化。具體來說,如採用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例如A-C樹脂,其作用可表示為:A + I- → A-I + Cl-,這個過程是通過樹脂上的陽離子與溶液中的陰離子發生交換實現的。

離子交換法在實際應用中廣泛,特別是在生化產品的制備和純水制備等需要精細分離的領域。其關鍵在於根據待分離物質和雜質在不同pH條件下的電荷特性來選擇合適的樹脂。例如,如果你的實驗目標是提取碘,碘離子在溶液中呈現負電荷,因此應選擇陰離子交換樹脂。若原液pH值大於9,應選用強鹼性樹脂,以確保更有效的交換;如果pH值低於9,強鹼性和弱鹼性樹脂都可以考慮,你可以嘗試不同的選擇。

對於碘酸,作為中強酸,其對應的雜質可能帶有陽離子,因此優先選用弱鹼性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分離,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碘酸的同時去除雜質。總的來說,離子交換法的成功應用依賴於對特定環境和目標物質的精確理解,以及選擇合適的樹脂類型和操作條件。

閱讀全文

與離子交換作用用圖表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甲基藍是什麼類廢水 瀏覽:242
乙烯基酚醛樹脂粘合劑制備 瀏覽:904
電熱水器注入除垢劑 瀏覽:149
污水管架空過河 瀏覽:744
水垢日文 瀏覽:316
反滲透膜更換後操作 瀏覽:301
換氮氣閥之後超濾出問題 瀏覽:999
雙色球矩陣過濾軟體 瀏覽:106
復合樹脂填充 瀏覽:907
芳樟醇蒸餾 瀏覽:409
鄭州廢水處理廠 瀏覽:535
污水提升泵價器 瀏覽:568
凈水器開關如何更換 瀏覽:57
前置過濾棉用5微米還是1微米 瀏覽:869
廢水脫氮消耗氧氣量 瀏覽:76
ro膜瞬間進壓 瀏覽:580
凈水器廢水泵壞了怎麼維修 瀏覽:74
污水處理廠文員面試 瀏覽:630
壁掛式直飲水機是怎麼過濾 瀏覽:604
道路施工地下水處理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