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關於尿毒症
尿毒症是腎功能衰竭晚期所發生的一系列症狀的總稱。慢性腎功能衰竭症狀主要體現為有害物質積累引起的中毒和腎臟激素減少發生的貧血合骨病。早期最常見的是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進入晚期尿毒症階段後,全身系統都會受累,出現心力衰竭、精神異常、昏迷等嚴重情況,危及生命。過去認為尿毒症是不治之症,自本世紀0年代之後開展了透析方法及腎移植手術,使尿毒症病人的壽命的以明顯延長。
在尿毒症期,除上述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貧血、出血傾向、高血壓等進一步加重外,還可出現各器官系統功能障礙以及物質代謝障礙所引起的臨床表現,茲分述如下。
(一)神經系統症狀
神經系統的症狀是尿毒症的主要症狀。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有頭昏、頭痛、乏力、理解力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出現煩躁不安、肌肉顫動、抽搐;最後可發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這些症狀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①某些毒性物質的蓄積可能引起神經細胞變性;②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③腎性高血壓所致的腦血管痙攣,缺氧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腦神經細胞變性和腦水腫。
(二)消化系統症狀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統的最早症狀是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或腹瀉。這些症狀的發生可能與腸道內細菌的尿素酶將尿素分解為氨,氨剌激胃腸道粘膜引起炎症和多發性表淺性小潰瘍等有關。患者常並發胃腸道出血。此外惡心、嘔吐也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有關。
(三)心血管系統症狀
慢性腎功能衰竭者由於腎性高血壓、酸中毒、高鉀血症、鈉水瀦留、貧血及毒性物質等的作用,可發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損等。由於尿素(可能還有尿酸)的剌激作用,還可發生無菌性心包炎,患者有心前區疼痛;體檢時聞及心包摩擦音。嚴重時心包腔中有纖維素及血性滲出物出現。
(四)呼吸系統症狀
酸中毒時患者呼吸慢而深,嚴重時可見到酸中毒的特殊性Kussmaul呼吸。患者呼出的氣休有尿味,這是由於細菌分解睡液中的尿素形成氨的緣故。嚴重患者可出現肺水腫,纖維素性胸膜炎或肺鈣化等病變,肺水腫與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鈉水瀦留等因素的作用有關。纖維素性胸膜炎是尿素剌激引起的炎症;肺鈣化是磷酸鈣在肺組織內沉積所致。
(五)皮膚症狀
皮膚瘙癢是尿毒症患者常見的症狀,可能是毒性產物對皮膚感受器的剌激引起的;有人則認為與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有關,因為切除甲狀旁腺後,能立即解除這一痛苦的症狀。此外,患者皮膚乾燥、脫屑並呈黃褐色。皮膚顏色的改變,以前認為是尿色素增多之故,但用吸收分光光度計檢查,證明皮膚色素主要為黑色素。在皮膚暴露部位,輕微挫傷即可引起皮膚淤斑。由於汗液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尿素,因此在汗腺開口處有尿素的白色結晶,稱為尿素霜。
(六)物質代謝障礙
1.糖耐量降低 尿毒症患者對糖的耐量降低,其葡萄糖耐量曲線與輕度糖尿病患者相似,但這種變化對外源性胰島素不敏感。造成糖耐量降低的機制可能為:①胰島素分泌減少;②尿毒症時由於生長激素的分泌基礎水平增高,故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加強;③胰島素與靶細胞受體結合障礙,使胰島素的作用有所減弱;④有關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而致肝糖原合成障礙。目前認為引起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尿素、肌酐和中分子量毒物等的毒性作用。
2.負氮平衡 負氮平衡可造成病人消瘦、惡病質和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是引起腎性水腫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負氮平衡的因素有:①病人攝入蛋白質受限制或因厭食、惡心和嘔吐而致蛋白質攝入減少;②某些物質如甲基胍可使組織蛋白分解代謝加強;③合並感染時可導致蛋白分解增強;④因出血而致蛋白丟失;⑤隨尿丟失一定量的蛋白質等。
尿毒症時大量尿素可由血液滲入腸腔。腸腔細菌可將尿素分解而釋放出氨,氨被血液運送到肝臟後,可再合成尿素,也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後者對機體是有利的。因此有人認為,尿毒症病人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低於正常人,甚至低於每天20g即可維持氮平衡,但必須給予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即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的營養物質。近年來有人認為。
為了維持尿毒症病人的氮平衡,蛋白質攝入量應與正常人沒有明顯差異;而且認為,單純為了追求血液尿素氮的降低而過分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使自身蛋白質消耗過多,因而對病人有害而無益。 3.高脂血症 尿毒症病人主要由於肝臟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蛋白(前β-脂蛋白)增多,故甘油三酯的生成增加;同時還可能因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活性降低而引起甘油三酯的清除率降低,故易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此種改變可能與甲基胍的蓄積有關。
尿毒症病因和發病機制
尿毒症時含氮代謝產物和其他毒性物質不能排出乃在體內蓄積,除造成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外,並可引起多個器官和系統的病變。
1.消化系統 體內堆積的尿素排入消化道,在腸內經細菌尿素酶的作用形成氨,可刺激胃腸粘膜引起纖維素性炎症,甚至形成潰瘍和出血。病變范圍廣,從口腔、食管直至直腸都可受累。以尿毒性食管炎、胃炎和結腸炎較為常見。病人常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
2.心、肺病變 水鈉瀦留、腎缺血、腎素分泌增加引起的高血壓長期作用於心可引起心力衰竭。血液內尿素過高滲入心包和胸膜可引起纖維素性心包炎和纖維素性胸膜炎,聽診時可聽到心包和胸膜摩擦音。心力衰竭可引起肺水腫。血尿素從呼吸道排出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有時沿肺泡壁可有透明膜形成;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內有大量纖維蛋白及單核細胞滲出,很少中性粒細胞,稱為尿毒症性肺炎。
3.造血系統 主要改變為貧血和出血。貧血原因:①嚴重腎組織損害時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不足。②體內蓄積的代謝產物,有些如酚及其衍生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另一些毒物如胍及其衍生物可縮短紅細胞生存期,加速紅細胞破壞並可引起溶血。③轉鐵蛋白從尿中喪失過多,造成體內鐵的運輸障礙。
尿毒症病人常有出血傾向,表現為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的原因:①毒性物質抑制骨髓,血小板生成減少。②有些病人血小板數量並不減少,卻有出血傾向。這可能是由於血液內胍類毒性物質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礙,使血小板凝聚力減弱和釋放血小板第3因子的作用降低所致。
4.骨骼系統 尿素症時常有低血鈣。這可能由於:①腎排泄磷酸鹽功能下降,故血中磷酸鹽濃度升高,鈣濃度下降。②體內蓄積的磷酸鹽在腸內與食入的鈣結合成不溶解的磷酸鈣,使鈣吸收減少,排出增多。③1,25-二羥膽鈣化醇是維生素D在腸道內促進鈣吸收的活動形式,在腎內合成。慢性腎疾病時,1,25-二羥膽鈣化醇合成發生障礙,致小腸的鈣吸收不良,引起低血鈣。
長期尿毒症時血鈣減少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因而引起骨組織普遍脫鈣,稱為腎性骨營養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其形態與骨軟化(osteomalacia)和囊狀纖維性骨炎(osteitis fibrosa cystica)相似。臨床上使用1,25-二羥膽鈣化醇及其類似葯物治療這些與腎疾病有關的鈣代謝障礙效果很好。
5.皮膚 尿毒症病人皮膚常呈灰黃色並有瘙癢,皮膚的顏色與貧血和尿色素(urochrome)在皮膚內積聚有關。體內蓄積的尿素可通過汗腺排出,在皮膚表面形成結晶狀粉末稱為尿素霜,常見於面部、鼻、頰等處。瘙癢的原因不清楚,可能與尿素對神經末梢的刺激有關。
6.神經系統 腦組織中大量尿素沉積,滲透壓增高,可引起腦水腫,有時有點狀出血和小軟化灶。毒性物質並可損傷神細胞引起神經細胞變性,血管通透性增高加重腦水腫。尿毒症晚期病人可出現昏睡、抽搐、木僵、昏迷等症狀。
有些病人可有周圍神經的症狀和感覺異常、四肢麻木、燒灼感等。其發生原因還不清楚,可能與甲基胍的含量增高有關。
引起尿毒症的毒性物質尚未完全明了。雖然血尿素含量多少可反映尿毒症的嚴重程度,但除尿素外,其他代謝產物和毒性物質如胍也有重要作用。尿毒症的發生不是某一種毒素單獨作用引起,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尿毒症治療原則
(一)積極防治原發疾病以防止腎實質的繼續破壞。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腎功能主要依靠殘存的完整腎單位來維持。任何加重腎臟負荷的因素,均可加重腎功能衰竭;因此應積極消除誘發腎功能惡化的有害因素,例如控制感染,減輕高血壓等。此外,還應矯正水、電解質紊亂,糾正酸中毒等以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三)腎功能衰竭患者出現尿毒症時,應採取搶救措施以維持內環境的穩定。常用的措施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人工腎)等。必要和可能時也可進行同種腎移值以取代患病的腎臟。
(四)中醫葯、西醫各有所長,但西醫治療多種腎炎、尿毒症、腎衰、多囊腎、腎積水等腎臟病沒有特別好的方法, 西醫激素類等葯物治療,治療效果有限、副作用很大但不甚理想,病情反復,只能指標不能治本,患者痛苦,長期會產生諸多並發症;透析的方法治療尿毒症、腎衰等病症,長期導致腎臟等臟器會逐漸萎縮、衰竭;最終要移植腎臟,而存活期也是有限的,另外換腎有排異反應等因素影響。
患者可採用專家組的純中葯金芪腎康方劑治療,採用中醫葯治療,療效很好且治療效果穩定、理想且無任何副作用,治癒後不易復發 ;專家組研究的金芪腎康方劑突破了西醫採用激素治療的傳統療法,開創了標本兼治的新路子。
中醫葯、西醫各有所長,但西醫治療多種腎炎、腎衰、尿毒症等腎病沒有特別好的方法,西醫激素類等葯物治療,治療效果有限、副作用較大,但不甚理想而費用不低,病情反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患者痛苦,長期會產生諸多並發症;透析的方法治療尿毒症、腎衰等病症,長期導致腎臟等臟器會逐漸萎縮、衰竭;最終要移植腎臟,而存活期也是有限的。
說到腎病,許多人也許不以為然,殊不知一旦演變成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它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就不亞於某些癌症。腎損害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價段,常見的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尿路感染等。
面對腎病的惡魔,時到今日,國內外對於腎病的認識和醫療尚缺乏理想的方法,如透析只能維持生命,而且產生依賴性和透析綜合症,腎移植成功率低,而排斥現象一時還難以解決,激素療法副作用明顯,且易復發加之透析和腎移植的費用昂貴往往使眾多的患者難以承受……
供患者參考:激素類葯物的副作用:1、身體發胖;2、可以引起骨質疏鬆,引發股骨頭壞死;3、身體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質類固醇征、消化道潰瘍、電解質紊亂等等。
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都對性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長時間、大劑量使用強的松等皮質激素會加重性功能的障礙程度。幾乎所有免疫制劑都能使睾丸萎縮、卵巢損害,導致生精功能降低或消失、性慾消失、陽痿。
㈡ 哪些病症適合用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的並發症及適合人群——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腹膜透析? 所有腎衰竭患者都能做腹膜透析嗎?腹膜透析時治療腎衰竭的一種方法,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根的問題,只能暫時緩解病情,但是也並不是任何患者都能進行腹膜透析的,有些患者是不能進行腹膜透析的,接下來一起看一下,到底哪些人是不能進行腹膜透析的呢? 哪些腎病患者不宜做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療法,俗稱「洗肚子」。它是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來進行透析的。腹膜的面積成人一般為2.2平方米,但由於不是全部腹膜的毛細血管都充盈,故實際上有效透析面積約為腹膜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在腹膜透析過程中,通過彌散、滲透和超濾作用,可達到清除代謝廢物和糾正水、電解質失調的目的。 哪些腎病患者不宜做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療法,俗稱「洗肚子」。它是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來進行透析的。腹膜的面積成人一般為2.2平方米,但由於不是全部腹膜的毛細血管都充盈,故實際上有效透析面積約為腹膜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在腹膜透析過程中,通過彌散、滲透和超濾作用,可達到清除代謝廢物和糾正水、電解質失調的目的。 目前採用的洗腎形式有兩種: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用一種特殊的機器代替腎臟的功能。腹膜透析是用人體的腹膜充當過濾器,排除體內毒素。 目前採用的洗腎形式有兩種: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用一種特殊的機器代替腎臟的功能。腹膜透析是用人體的腹膜充當過濾器,排除體內毒素。 查看原帖>>
㈢ 做腹透好嗎能活多少年
腹透一般可以在家做,比血液透析方便,但容易感染,一定要注意好衛生。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半透膜,通過腹透管向腹腔注入腹透液,通過彌散原理清除毒素,糾正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通過滲透原理(向腹透液內加葡萄糖以提高腹透液的滲透壓)以達到超濾脫水,替代腎臟的排泄功能。
如果能堅持透析治療的話,存活周期還是比較長的,十幾年的存活期的有很多。如果在治療期比較注意,沒有出現嚴重的感染問題和並發症,生存期還是比較長的。
㈣ 什麼是腹膜透析它是用來治療什麼疾病的
什麼是腹膜透析?它是用來治療什麼疾病的?腹膜透析是一種常見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它以腹腔為交換空間,以腹膜為半透膜,通過擴散對流和超濾去除水分和代謝物。腹膜透析有許多優點。腹膜透析在腹腔內進行,不確定體外循環。不接觸血液更安全。終末期腎病常見並發症如心腦血管事件和出血的發生率較低。
㈤ 腹膜透析易引發哪些副作用
腹膜透析顧名思義是用自身的腹膜當作透析膜,灌入腹腔的透析液會跟腹膜另一側的毛細血管中血漿成分進行水分交換,從而清除體內瀦留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透析液也能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物質。經過不停地更新腹透液,能起到替代腎臟作用。不過腹膜透析也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如受到感染和腹脹以及血栓等。
溫馨提示
在接受腹透過程中只要有身體不適感需立馬告訴醫生,正確應對即可。必須保證透析充分,這樣才能維持機體能量狀態平衡,及時糾正氮質血症問題。自我感覺良好、食慾和睡眠轉好且精力充沛,說明透析充分;感覺全身虛弱且疲乏,食慾下降,惡心,雙腳和眼瞼水腫,同時伴有皮膚瘙癢,說明透析不充分。
同時保證足夠的且大分子溶質清除率,起到足夠超濾作用,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充分補充營養,及時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控制好血壓來改善貧血問題,同時要控制鈣磷代謝平衡和炎症,防止出現心血管疾病。期間要調整好飲食,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合理補充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控制磷、鈉和鉀等食物攝入,避免體液負荷過重,而且也要控制脂肪和甜食攝入
㈥ 腹透是什麼意思啊嚴重嗎
腹透即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依賴彌散和超濾達到清除體內過多水分和毒素。作為腎衰竭替代治療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尤其是老年、幼兒、血管不佳、心功不穩定及糖尿病人)、急性腎衰竭、葯物中毒、急性胰腺炎等。腹膜透析的優點在於心血管負荷小;無需肝素;中分子物質清除好;時間、地點、活動不受限;生化指標波動小,不發生透析後綜合征;能保存殘余腎功能等等。密切關注無大礙。
㈦ 腹膜透析的常見並發症是什麼
腹膜透析的早期並發症
1、出血 手術置管後出現血性透析液較常見,多為術中切開部位出血流入腹腔所致,用透析液反復沖洗後逐漸變淡、消失。嚴重出血者較少見,原因可能為術中止血不仔細。若出血持續不止,需切開重新縫合,
2、滲漏 多見於老年、肥胖和腹壁鬆弛的的患者,也可由於置管後立即透析所致,分為腹壁滲漏和管壁滲漏。為預防滲漏發生須提前置管。一般置管10天後在進行腹膜透析時發生滲漏機會較少。若發生滲漏須排空腹腔,停止腹膜透析至少24—48小時,用血液透析進行過濾,應用各種方法仍有滲漏者應重新置管。
3、堵塞 腹透管堵塞後引起腹透液流入和流出不暢。引起堵塞的常見原因有:腸管壓迫堵塞,血凝塊或纖維蛋白凝塊堵塞,網膜包裹,腹腔內腸管粘連,導管扭曲等。可針對不同原因採取導瀉、肝素或尿激酶沖管,重新置管等方法。
4、移位 腹透液入液順暢而流出受阻時應考慮導管移位,腹部平片可見導管末移除真骨盆腔。預防移位的方法是使用末端彎曲的鵝頸管,用直管應避免導管出口向下。發生導管移位後可使用X線下用導絲進行復位。
5、疼痛 一般是由於灌液過快,對腸管產生強大的沖擊力或引流結束時對腸管的抽吸作用。這種疼痛一般是暫時的,數周後患者即可適應,疼痛減輕或者消失。在開始透析時應盡量放慢透析入液速度,引流時也可適當保留少量透析液在腹腔內。另外,溫度過高,高糖滲透液,PH過低等也可刺激腹膜引起疼痛,應注意避免這些因素。
6、呼吸功能不全 腹腔內灌液後壓力升高,膈肌上抬,對已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容易發生呼吸功能不全。肺換氣功能障礙又可導致炎症。因此應注意加強護理,多做深呼吸,治療呼吸系統原發性疾病和控制感染。
7、胸腔積液 見於先天性胸膜膈肌裂孔者,其在腹膜透析數日後出現呼吸困難,胸腔積液。對胸腔有大量積液者應立即放出腹透液、抽吸胸腔積液。於胸腔內注入50%葡萄糖或纖維粘合劑可有助於胸膜各級裂空閉合粘連。
8、其他並發症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還可並發水電解質紊亂,心血管系統並發症,高血糖,急性胰腺炎等。
腹膜透析的慢性並發症
1、皮膚出口和隧道感染 出口感染指導管出口處出現膿性分泌物,伴或不伴透析管周圍紅腫。出口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腸道桿菌,也可見真菌感染。隧道感染表現為隧道表麵皮膚充血、紅腫並有明顯的觸痛,隧道周圍存在蜂窩織炎,可從外口自行溢出或經按壓後溢出血性或膿性分泌物。
2、腹膜炎 是導致腹膜透析患者反復住院、透析失敗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液變渾濁是最早出現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腹痛是腹膜炎的常見症狀,多為急性發作,開始時為輕度,局限性,若不加控制,腹痛逐漸加重遍及全腹。大約20%的患者可有便秘或腹瀉。若透析液常規檢查蛋白含量增高,白細胞數大於100個/mm3或者白細胞計數不高而多形核細胞大於50%,應高度懷疑腹膜炎的發生。
3、丟失綜合症 由於CAPD患者每日可有腹透液丟失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導致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低下及頻發感染。因此宜補充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等。
4、糖及脂類代謝紊亂 腹透液中的葡萄糖在透析過程中被吸收,患者易出現高血糖,體重增加。糖代謝異常的情況下可以繼發高脂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及膽固醇升高,之類代謝紊亂。
5、背痛 慢性腹透患者腹腔內持續保留2—3L液體,脊柱處於前突位,可引起背肌緊張酸痛。
6、腹疝 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內壓力增加,可在腹壁薄弱處形成腹疝,如臍疝、切口疝、腹股溝疝及膈疝等。腹疝發生後應立即停止腹膜透析並作疝修補。
7、腹透液滲漏 少數患者可出現腹透管出口周圍腹透液滲漏現象,表現為腹透液儲出量減少,滲漏處局部皮膚黏膜水腫,皮下積液,患者體重增加。
8、腹膜超濾功能下降 腹膜透析持續數年後會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清除率和超濾下降。目前認為與腹膜粘連或硬化引起腹膜面積較少、長期透析致腹膜效能透析效能下降、長期使用同一批號的醋酸鹽透析液以及嚴重的腹膜炎、透析液PH值過低,導管刺激及葯物等因素有關。
臨床上根據腹膜通透性改變將腹膜超濾功能低下分為2型。1型與間皮微絨毛喪失和細胞分離增加有關,表現為腹膜通透性增加。該型為可逆,透析停止一段時間後腹膜即可恢復超濾功能。但如果繼續透析會發展為2型,此型不可逆。2型與腹腔多發性粘連和硬化包裹性腹膜炎有關,表現為通透性減低。近年來有報道指出鈣離子拮抗劑能改善超濾率。磷脂醯膽鹼是一種表面活化劑,在透析液中加入該葯,也可改善腹膜的超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