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教學課件
1、我們看不見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為了讓大家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老師就找一位朋友來實現大家的這個願望。這種有顏色的物質叫高錳酸鉀。因為它是用來消毒和防腐的,所以,取放時不能直接用手接觸,更不能放到嘴裡。老師是用這個葯匙來取的。現在老師已經為大家准備好高錳酸鉀。
2、請打開小紙包,仔細觀察高錳酸鉀。約1分鍾後,
請學生描述:高錳酸鉀,(紫黑色金屬光澤的固體物質)
3、實驗指導:現在我們開始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出示第三張PPT)
4、各組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中的前後有何變化?(教師在投影上出示學生的記錄,特別要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的描述)(出示第四張PPT)
高錳酸鉀顆粒放入水中後,迅速沉入了水底,高錳酸鉀經過的水裡出現了紫色的條痕,高錳酸鉀外部先化成極小的顆粒分散到水中去了。沉降在的高錳酸鉀周圍慢慢出現紫色的雲霧狀的水域更多的高錳酸鉀微粒分散到水裡去了。攪拌之後紫色的范圍不斷擴大,燒杯內的水全部變成了紫紅色,高錳酸鉀顆粒均勻地分布於水中。
5、現在我們可不可以說高錳酸鉀已經溶解在水中了?(若說出,直接做,若不能引導:上節課我們還用了什麼方法來認識。能不能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呢?)演示。請同學說出最終結果。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
㈡ 實驗:粗鹽提純的溶解和過濾(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
食鹽的主要成份是NaCl, 粗鹽是指NaCl含雜質,可溶性雜質多為氯化鎂,氯化鈣等,不溶性的有泥沙等。 粗鹽提純的主要操作可分為兩部分:一是過濾,目的是使不溶性固體雜質與NaCl分離,二是結晶,目的是使NaCl與溶解度為陡峭形的可溶性雜質分離 。 實驗前後分別稱量粗鹽和提純後鹽的目的是計算粗鹽的產率。 製作過濾裝置時要注意三個要點1濾紙邊緣低於漏斗邊緣、2漏斗尖嘴處緊貼燒杯內壁、3用玻璃棒引流並貼在三層濾紙處 。
• 在蒸發濾液的過程中,要用玻璃棒攪拌,目的是防止由於溶液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 在濾液接近蒸干時,應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蒸干,這樣做的理由是若持續加熱會出現固體飛濺的狀況 。
㈢ 化學實驗過濾時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過濾是在推動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懸浮液(或含固體顆粒發熱氣體)中的液專體(或氣體)透過介質,固屬體顆粒及其他物質被過濾介質截留,從而使固體及其他物質與液體(或氣體)分離的操作 。
過濾利用的原理是:利用顆粒大小不同,進行分離。
基本步驟:一貼,即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注意事項
1、燒杯中的混合物在過濾前應用玻璃棒攪拌,然後進行過濾。
2、過濾後若溶液還顯渾濁,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3、過濾器中的沉澱的洗滌方法:用燒瓶或滴管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使水面蓋沒沉澱物,待溶液全部濾出後,重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