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粗鹽提純的步驟,注意事項。高中化學,希望回答盡可能標准嚴謹,謝謝
一、實驗儀器與操作
1.溶解
溶解是進行粗鹽提純的第一步操作,考點不多。取用固體葯品用葯匙;測定粗鹽質量用托盤天平;溶解操作不能在量筒中直接進行;
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加速粗鹽溶解。
2.過濾
過濾是粗鹽提純中的核心步驟,考查點集中的地方。
(1)儀器,有多次考查過濾操作中的玻璃儀器:漏斗、燒杯、玻璃棒;
(2)過濾操作中的注意點:一貼、二低、三靠;
(3)濾紙的折疊,最簡單的就是對折,玻璃棒靠著濾紙三層的地方;
(4)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5)過濾物洗滌,一般用冰水洗滌,溫度降低,溶解度降低,減少晶體損失。
3.蒸發
蒸發是粗鹽提純的最後一步,考點不是很多。蒸發皿可以直接在酒精等上加熱; 玻璃棒的作用,攪拌,防止液體局部溫度太高,引起液體飛濺。
4.計算
通過精鹽與粗鹽質量比,計算產率。實驗操作為玻璃棒將固體轉移到紙上,用托盤天平稱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4步中玻璃棒都參與,所以,只要涉及到粗鹽提純或者氣體物質通過上述步驟提純, 玻璃棒的作用是必考點。
二、離子檢驗與除雜
粗鹽中的有不溶性雜質,如細小的泥沙,我們這里所說的除雜,主要是除去可溶性離子。粗鹽中有氯化鈣、氯化鎂和一些硫酸鹽。
除去鈣離子需要用到可溶性碳酸鹽,除去鎂離子需要用到氫氧化鈉,除去硫酸根離子需要用到可溶性鋇鹽。
1、除雜步驟
根據原則,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離子,除雜順序如下:
(1)加入稍過量的氯化鋇,除去硫酸根,(想一下,用硝酸鋇初硫酸根合適嗎?);
(2)加入稍過量的碳酸鈉,除去鈣離子和步驟1中引入的鋇離子;
(3)加入稍過量的氫氧化鈉,除去鎂離子;其中步驟2、3可以互換。
(4)加入稍過量鹽酸,除去步驟2中引入的碳酸根和步驟3中引入的氫氧根離子。
(5)加熱溶液,使過量的鹽酸揮發掉。
中考化學中可能會考到除去每一種離子需要用到什麼試劑。
2、離子檢驗
在除雜過程中,如何判斷雜質離子是否除盡呢?這就需要檢驗。答題時要注意描述,首先需要描述「取少量上清液或取少量待測液,」。剩下的只需用相應試劑檢驗即可,各種離子檢驗參考
❷ 粗鹽的提純注意事項:一:二:三:;蒸餾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防止:
要注意
一:「一貼」
二:「二低」
三:「三靠」.
「一貼」是指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中間不留專有氣泡(操作時屬要用手壓住,用水潤濕)
「二低」是指濾紙的邊緣應低於漏鬥口;漏斗里液體要低於濾紙的邊緣.
「三靠」是指傾倒液體的燒杯尖口要靠緊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要輕輕地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緊燒杯的內壁.若濾液仍然渾濁,應再過濾一次.
蒸餾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防止:由於溶液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
❸ 初三化學中粗鹽的提純的步驟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步驟:溶解、過濾、蒸發結晶,經過這幾步操作後除去的是不溶性雜質。
過濾注意事項:
1、將濾紙折疊後用玻璃棒蘸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鬥口,溶液液面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盛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
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2、如果經兩次過濾濾液仍渾濁,則應檢查裝置並分析原因。例如,濾紙破損,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於濾紙邊緣,儀器不幹凈等。找出原因後,要重新操作。
3、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1)「一貼」
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2)「二低」
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
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3)「三靠」
一是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
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出。
(3)粗鹽提純過濾時注意擴展閱讀:
誤差分析:
1、明顯偏低:
溶解時將粗鹽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過濾。蒸發時,有一些液體、固體濺出。固體沒有完全被轉移到紙上。
2、偏高:
提純後的精鹽尚未完全乾燥就稱其質量.粗鹽中含有其他可溶性固體。
玻璃棒的作用:
本實驗5次用到玻璃棒。
1、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
2、過濾前:蘸水潤濕濾紙。
3、過濾時:引流。
4、蒸發時: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液體飛濺。
5、計算產率時: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