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離子交換層析中流出物質順序是什麼
若用離子交換層析分離物質,以蛋白質為例,離子交換層析中,基質是由帶有電荷的樹脂或纖維素組成。帶有正電荷的稱之陰離子交換樹脂;而帶有負電荷的稱之陽離子樹脂。離子交換層析同樣可以用於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由於蛋白質也有等電點,當蛋白質處於不同的pH條件下,其帶電狀況也不同。陰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負電荷的蛋白質,所以這類蛋白質被留在柱子上,然後通過提高洗脫液中的鹽濃度等措施,將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質洗脫下來。結合較弱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
反之陽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正電荷的蛋白質,結合的蛋白可以通過逐步增加洗脫液中的鹽濃度或是提高洗脫液的pH值洗脫下來。
(1)離子交換色譜法出峰的先後順序擴展閱讀:
對於離子交換纖維素要用流水洗去少量碎的不易沉澱的顆粒,以保證有較好的均勻度,對於已溶脹好的產品則不必經這一步驟。
溶脹的交換劑使用前要用稀酸或稀鹼處理,使之成為帶H+或OH-的交換劑型。陰離子交換劑常用「鹼-酸-鹼」處理,使最終轉為-OH-型或鹽型交換劑;對於陽離子交換劑則用「酸-鹼-酸」處理,使最終轉為-H-型交換劑。
梯度不要上升太快,要恰好使移動的區帶在快到柱末端時達到解吸狀態。目的物的過早解吸,會引起區帶擴散;而目的物的過晚解吸會使峰形過寬。
『貳』 離子色譜七種陰離子曲線為什麼只出六個峰
可能有一種離子峰值面積太小,默認未檢出。
一般情況下出峰順序是:氟、氯、亞硝酸、溴、硝酸、磷酸、硫酸。但出峰順序規律並非絕對,有的柱子會有些變化,出峰時間與淋洗液濃度、柱子溫度、柱子特性等都有關系。
一般的規律為:離子的價數越高,保留時間越長;離子半徑越大,保留時間越長;離子極化度越大,保留時間越長。
離子
是指原子或原子基團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而形成的帶電荷的粒子。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或原子團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作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作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作陰離子。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與分子、原子一樣,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鈉就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離子
『叄』 各類色譜洗脫規律,簡明扼要
HPLC高效液相色譜按 固定相與流動相的極性相對大小分為正相和反相色譜
正相版中流動相極性小於固定相權,極性組分被滯留,出峰順序:非極性->弱極性->極性
反相色譜流動相極性大於固定相,固定相常用C8-C18,非極性組分最後流出,出峰順序:極性->弱極性->非極性,反相色譜因其與組分無強烈作用,組分不會長時間滯留污染柱子,且反相色譜用水做底溶劑,摻入其他弱極性、非極性溶劑如乙腈等有機物改變流動相極性達到分離目的,水的紫外吸收遏制波長低,不會干擾檢測,且水易得便宜
還有要注意的點:大量物質中分離雜質應先讓含量小的雜質先流出,如果讓量大的組分先流出會拖尾導致雜質分離不純
GC氣相色譜沒什麼說的,原理類似,主要就是保留時間、峰高峰寬、校正因子
毛細管電泳,一般毛細管壁修飾成帶負電,電滲流速率大於電泳速率,正負離子、中性分子均向陰極移動,檢出順序:正離子->中性分子->負離子
『肆』 關於離子交換色譜法
我感覺應該選C
首先B中陽離子為+2價離子,最容易被吸附,通過試管速度最慢。
然後A和C作比較,其中A的離子半徑比較大,而且配合物更易被吸附,所以A更容易被吸附。
通過比較得到C的吸附能力最弱。
『伍』 離子色譜中各種常見陰離子的色譜出峰時間是多少
不同的色譜條件,出峰時間也不一樣,建議你去「色譜世界」網站看看,有很多離子色譜圖,都有保留時間及條件,你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