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薄膜過濾法濾膜可以減半嗎

薄膜過濾法濾膜可以減半嗎

發布時間:2023-11-04 11:50:29

Ⅰ 葯典規定的過濾是常壓過濾嗎

葯典規定的過濾是薄膜過濾法。薄膜過濾法使用方法如下:
1、擰松底部圓螺母,抬起金屬固定架,取出玻璃桶,在多孔墊板下先放置一橡膠墊圈,在墊板上放置一聚四氟乙烯(PTFE)濾膜墊圈,然後放上微孔濾膜(φ50mm,0.45μ),再放置一四氟乙烯(PTFE)濾膜墊圈,安裝玻璃桶,在玻璃桶頂部再安裝一片密封橡膠片,套上金屬固定架,擰緊底部螺母,蓋上頂部可啟開的蓋即成密閉式結構,如不需要全密閉結構,可不安裝頂部橡膠片;
2、底部排液管口接一橡膠管,並用紗布或別的包紮好管口;
3、將整個濾器連底座包紮好,進行121℃蒸汽消毒滅菌後即可使用;
4、加液體試樣,可用滅菌器注射,刺入橡膠片,注入濾器內,加固體、半固體試樣,可用開發式直接加入濾器內;
5、採用密閉培養時,QYW-600微生物限度檢測裝置採用不銹鋼金屬材料製成,配有內置隔膜液泵,不需外接抽濾瓶,液體直接通過隔膜液泵排除,減少了抽濾瓶使用上的繁瑣,避免了連接不好造成抽濾速度慢等缺點。

Ⅱ 無菌檢查法的抑細菌和抑真菌試驗

在用直接接種法無菌檢查前,可用如下方法測定供試品是否具有抑細菌和抑真菌作
用。用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4管及真菌培養基2管,分別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生孢梭
菌、白色念珠菌均10~100個菌各兩管,其中1管加供試品規定量,所有培養基管置規定
的溫度,培養3~5天。如培養基各管24小時內微生物生長良好,則供試品無抑菌作用。
如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與未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對照比較,微生物生長微弱、緩慢或不
生長,均判為供試品有抑菌作用。該供試品需用稀釋法(種入較大量培養基中)或中和
法、薄膜過濾法處理,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性後,方可接種至培養基。
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
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
操作時,應用適當的消毒液對供試品容器表面或外包裝浸沒或擦拭消毒後,以無菌
的方法取內容物。
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
1. 直接接種法
(1) 供試品准備 供試品如為注射液、供角膜穿通傷及手術用的滴眼劑或滅菌溶
液,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混合。
供試品如為注射用無菌粉末或無菌凍干品或供直接分裝成注射用的無菌粉末原料,
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加入無菌水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該葯品項下規定的
溶劑用量製成一定濃度的供試品溶液。
供試品如為外科敷料,取供試品4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分別剪
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11份;腸線、縫合線取最小包裝5個,拆開包裝,共取11
股,接種於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供試品如為滅菌醫用器具,依樣品大小、形狀的不同,取供試品11個,接種於足以
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或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各40ml,分別沖洗內壁(輸血、
輸液袋)收集各沖洗液,混合,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青黴素類葯品,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分別加入足夠使青黴素滅
活的無菌青黴素酶溶液適量,搖勻,混合。亦可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接種於裝量為7.5ml的培養基中。每
管接種量為0.2ml。
2.操作 取上述備妥的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
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照用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
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
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
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
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
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
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 2. 薄膜過濾法
如供試品有抗菌作用,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
後, 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至少100ml中, 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
不大於0.45μm的薄膜過濾器,然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液沖洗濾膜
至陽性對照菌正常生長。將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用陽性對照管用培養基
分別加至薄膜過濾器內(封閉式過濾器),或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
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
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
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
24~72小時有菌生長。
結果判斷
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
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
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
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
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Ⅲ 微生物薄膜過濾法,夾膜技巧

(1)驗證試驗方法:試驗原理同前述薄膜過濾法。驗證供試品對薄膜過濾法有抑細菌和抑真菌特性時,與實際的無菌檢查相同,在同一型號的每個過濾器或過濾筒內過濾規定定量的供試品(容器數及每容器的過濾體積),用淋洗液淋洗濾膜至少3次,每次淋洗液體積為100ml,在最後一次淋洗液中,接入驗證用菌種(接種量為10—100CFU);另取一過濾器或濾筒,不過濾供試品,重復以上淋洗操作,作為陽性對照。根據具體情況,可將整張濾膜或半張濾膜轉移至100ml的指定驗證用培養基內,或將培養基加入到裝有濾膜的濾筒內。分別對表中所列菌種及相應的培養基逐一進行驗證,並將容器置於適當的溫度下培養,培養時間不超過14d。如果使用新的濾膜或濾過器(包括不同廠家或批號、型號),則要按上述薄膜過濾法的要求做 , 組試驗,即樣品試驗組、蛋白腖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重新進行驗證確認。
(2)驗證結果評價:如果供試品培養基容器內的培養基內明顯可見微生物生長(混濁),並且與陽性對照容器內的培養結果相似,則在無菌檢查試驗中必須要過濾與驗證試驗相等量的供試品、淋洗液,淋洗相同次數及使用同量的培養基。如果與陽性對照容器內的培養結果相比,供試品容器內微生物生長現象不明顯,則說明該檢驗量在此檢驗條件下有抑菌作用。應增加淋洗次數,重復以上實驗。也可通過更換過濾膜並使用中和劑來消除產品的抑菌作用。USP規定,如果已淋洗了5次,並且每次淋洗液體積達到500ml,仍無法中和膜上的殘余抑菌性物質,那麼在無菌檢查試驗中就採用此淋洗次數與淋洗量作為最終淋洗方法。

Ⅳ 薄膜過濾法原理

薄膜過濾法

採用薄膜過濾法,濾膜孔徑不大於0.45um,直徑約為50mm。選擇濾膜材質時候應保證供試品及其溶劑不影響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濾器及濾膜使用前應採用適宜的方法滅菌。使用後,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後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洗濾膜,供試液經薄膜過濾後,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為100ml。每片濾膜的總過濾量不宜過大,以避免濾膜上的微生物受損傷。

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克或1ml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宜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克或1ml所含的菌數比較多時,可取適宜稀釋級的供試液1ml,過濾。用PH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它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陰性對照實驗

取實驗用的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培養和記數:

培養條件和記數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濾膜上的菌數不應超過100個

菌數報告規則

以相當於1克或1ml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生長以<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或1ml供試品),或以<1

乘於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Ⅳ 濾膜法指的是什麼

濾膜法是適用於雜質較少的水樣或檢測空氣中浮菌數的方法。
1、濾膜法是檢測水樣中大腸細菌群的方法。將一定量水樣注入已滅菌的微孔薄膜的濾器中,經過抽濾,細菌被截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貼於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經培養後計數和鑒定濾膜上生長的大腸菌群菌落,依據過濾水樣計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樣中的大腸菌群數。操作簡單、快速,主要適用於雜質較少的水樣。
2、濾膜法是檢測空氣中浮菌數的方法。將定量的空氣抽濾器通過微孔薄膜,帶菌的塵粒即留滯在濾膜上,將濾膜貼於營養瓊脂平皿上,培養後計數濾膜上生長的菌群數,根據氣樣量計算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總數。

Ⅵ 生物製品的無菌檢查法的實驗原理,准備工作及操作步驟

1. 目的:建立無菌檢查的標准操作規程,確保檢驗結果的准確性。 2. 范圍:適用於本廠質監科化驗室對本廠生產的注射劑進行無菌檢查。3. 責任:化驗員有責任按本操作規程操作,並對檢驗結果負責。4. 定義:無菌檢查法系指檢查葯品是否無菌的一種方法。5.內容:5. 1無菌操作設備:無菌操作室或超凈工作台,無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燈等。5.1.1無菌室分無菌操作室和緩沖間。在緩沖間內應有洗手盆、干手器、無菌衣放置架及掛鉤、拖鞋等。無菌操作室應具有空氣除菌過濾的層流裝置,局部潔凈度100級超凈工作台。緩沖間及操作室內均設置能達到空氣消毒的紫外光燈和照明燈,操作室或工作台應保持空氣正壓。5.1.2無菌室應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潔爾滅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開動無菌空氣過濾器及紫外光燈殺菌1小時。在每次操作完畢,同樣用2%甲酚或0.1%新潔爾滅溶液擦拭工作檯面,用紫外光燈殺菌半小 時。5.1.3無菌室的無菌程度檢查:無菌室在消毒處理後,無菌試驗前及操作過程中需檢查空氣中菌落數。取直徑90mm雙碟,在接種室內點燃酒精燈,在酒精燈旁,以無菌操作,將雙碟半開注入溶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約20ml,製成平板:在35-37℃預培養48小時,證明無菌後將3個平板以無菌方式帶入無菌操作間的潔凈區域左、中、右各放1個;打開碟蓋扣置,平板在空氣中暴露30分鍾後將蓋蓋好,置35-37℃培養48小時,取出檢查,3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數相加總數不得超過10個。 無菌操作檯面或超凈工作台應定期請有關部門檢測其潔凈度,應達到100級(一般用塵埃粒子計數儀),檢測塵埃粒徑≤5μm的粒數不得超過3.5個/升;空氣流量應控制在0.75-1.0m3/s;細菌菌落數平均<1個,可根據無菌狀況定期置換過濾器。5.1.4無菌室內應准備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燈、火柴、鑷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5.2儀器、用具:5.2.1真空泵、恆溫培養箱、生物顯微鏡、托盤天平(精度0.1g)、抽濾瓶(500ml)、 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規格)、試管、雙碟(9cm)、注射針、鑷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紗布、棉花(原棉)、不銹鋼吸管筒、接種環、微孔濾膜(直徑約5cm),孔徑應在0.45±0.02μm )載玻片、灑精燈、取樣勺、吸耳球、噴霧瓶。5.2.2用具的包紮:5.2.2.1移液管在移液管上端管內,鬆鬆地塞進少許原棉,然後放入不銹鋼滅菌筒內。5.2.2.2試管在管口塞上紗布棉塞。5.2.2.3無菌衣、褲、帽、口罩將洗凈的衣褲、帽子、口罩配套後裝入布袋,扎緊袋口,再用牛皮紙包好。5.2.2.4注射器洗滌干凈的注射器及注射針頭裝配好後,放入墊有紗布的帶蓋容器內(飯 第3頁/共7頁盒)一層層放好,上面蓋上紗布,然後蓋上容器的蓋子,用牛皮紙包好。5.2.2.5濾器 將檢驗合格後微孔濾膜先有水中浸泡濕潤,取出後固定在細菌過濾器的濾板上,濾板下、濾膜上均用耐高溫墊圈墊好,上好濾器。在滅菌前濾器的螺勿擰太緊,濾器上口用8層紗布及牛皮紙包紮,裝妥後放入容器內,再將盛濾器的容器蓋好蓋子,用牛皮紙包紮。5.2.3用具的滅菌:將包紮好的用具,在121±0.5℃蒸汽滅菌櫃中滅菌30分鍾,物品取出時切勿立即置冷處,以免急速冷卻滅菌物品內蒸汽冷凝造成負壓,易致染菌,應置溫箱或或加溫烘乾。5.3培養基、試劑:5.3.1一般採用商品乾燥培養基,臨用時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配製,需注意培養基的pH值應符合規定,否則必須校正後,滅菌使用。使用前,按要求分裝滅菌好的細菌培養基須經30-35℃培養48小時,真菌培養基須經20-25℃培養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 制備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應半個月內用完,在供試品接種前,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加熱,只限加熱一次。5.3.2革蘭氏碘液:先用3-5ml蒸餾水溶解2.0g碘化鉀,再加入1.0g碘片,攪拌溶解後,加蒸餾水稀釋至300ml,搖勻。置密閉棕色瓶中備用。5.3.3結晶紫染色液:將結紫1.0g溶解於20ml95%乙醇中後,與80ml1%草酸銨溶液相混合,靜置48小時使用。此液穩定,置密閉的棕色瓶中可儲存數月。5.3.4沙黃染色液:將0.2g沙黃溶解於10ml95%乙醇中,待完全溶解後再加蒸餾水至100ml。5.3.5生理鹽水:稱取9g氯化鈉,加水1000ml溶解,分裝後於121±0.5℃濕熱滅菌30分鍾。供作稀釋劑用。 第4頁/共7頁5.3.6 75%乙醇量取無水乙醇75ml,加水稀釋至100ml,搖勻,即得。5.3.7 0.1%新潔爾滅:量取5%新潔爾滅20ml,加水稀釋至約1000ml,搖勻,即得。5.4培養基靈敏度檢查:5.4.1新購的乾燥培養基或採用不同牌號原材料的新鮮培養基,其質量均應符合靈敏度檢查要求。 (1)取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MCC(B) 28001]的營養瓊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98001]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分別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的菌懸液;取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64941]不含瓊脂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用滅菌毛細管將其吸至滅菌離心管內,離心,棄去上清液,沉澱菌體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菌懸液。然後以10倍系列稀釋後,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2)取藤黃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取接種至黴菌培養基內,20-25℃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作10倍稀釋,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將藤黃微球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12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真菌培養基3管,以未接種的培養基作對照,按規定的溫度培養5天並逐日記錄結果。結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種後的培養基不得少於2管呈現生長,即該培養基的靈敏度檢查符合要求。5.4.2配製的培養基應在涼暗處保存,一般不得超過2周,臨用前細菌和黴菌培養基分別經30-35℃和20-25℃培養不少於48小時和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5.4.3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在試管中裝量高度不得少於7Cm,其指示劑氧化層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10分鍾,但只限加熱一次。 第5頁/共7頁無菌試驗培養時間結束時,指示劑氧化層應不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2。5.5對照用菌液的制備:5.5.1試驗用菌種、菌種的復甦、菌種的接種與保存等均應按照「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標准操作規程項下操作。5.5.2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用接種環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的營養瓊脂斜面新鮮培養物少許,接種至營養肉湯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3生孢梭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相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8-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4白色念珠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的真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真菌培養基內,在20-25℃培養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5。5.5.5上述制備的菌液,一般當日使用。5.6進入無菌室的操作要點:5.6.1根據試驗程序,將用具物品搬入緩沖間,打開紫外光燈和空氣過濾裝置並使其工作1小時以上。5.6.2操作人員用肥皂水刷洗雙手,關閉緩沖間紫外光燈,進入緩沖間內,關閉第一層門,用2%來蘇爾或0.1%新潔爾滅溶液洗雙手,用消毒毛巾擦乾,換上無菌衣、帽、口罩及消毒鞋。5.6.3關閉無菌室內紫外光燈,進入第二層門並將用具搬至無菌室內,關閉無菌室門。5.6.4凡進入無菌室後不應再外出取物品,因此,在每次試驗中所用物品必須計劃好,並准備好備用物品。從進入第一層門直至無菌室內,隨操作人員的進入應噴霧2%來蘇爾或0.1 %新潔爾滅溶液。5.7檢查法:5.7.1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5.7.2操作時,應先用0.1%新潔爾滅浸泡或擦拭容器表面後,以無菌的方法取 第6頁/共7頁內容物。5.7.3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5.7.4供試品制備: 用滅菌鑷取出注射器,在火焰旁將針芯插入針管並安上針頭,蓋為橡皮塞時,用注射器在已消毒好的橡皮塞中心位置刺入吸取葯液。按規定須稀釋或滅活的供試品,可直接或將瓶內供試液抽出至滅菌玻璃容器內進行滅活處理並稀釋至規定的體積和濃度;抽取瓶中內容液體時,應將供試品倒置並使針頭在液面下。5.7.5直接接種法:按規定量取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5.7.6薄膜過濾法: 將微孔濾膜過濾裝置、抽濾瓶、排氣管與真空泵相連,真空泵可置無菌室外。取規定量供試品,按規定的方法處理後,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100ml中,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不大於0.45μm 的薄膜過濾器,減壓抽干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沖洗濾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24-72小時有菌生長。5.8結果判斷: 第7頁/共7頁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有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6 培訓6.1 培訓對象:化驗員。6.2 培訓時間:二小時。7 記錄 記錄名稱 保存部門 保存時間 無菌檢驗記錄 質監科 葯品有效期後一年 QF-01-007-00無 菌 檢 驗 記 錄品 名: 批 號: 規 格: 檢驗日期: 年 月 日培養基名稱需氣、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培養培養溫度30—35℃20—25℃培養時間管 號1234512345培養天數及結果1234567結 論備 注 復核人: 檢驗人: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用薄膜過濾法怎麼做

准備工作:

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筒、培養基、平皿、取膜器、三角燒瓶等一起121℃滅菌30min。

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

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7)薄膜過濾法濾膜可以減半嗎擴展閱讀:

薄膜過濾系統主要用於去除小顆粒及溶解鹽,一般可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和薄膜過濾反滲透

微濾又稱微孔過濾,它屬於精密過濾,截留溶液中的砂礫、淤泥、黏土等顆粒和賈第蟲、隱抱子蟲、藻類和一些細菌等,而大量溶劑、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質都能透過膜的分離過程。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

納濾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薄膜過濾

閱讀全文

與薄膜過濾法濾膜可以減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酒精蒸餾應注意什麼 瀏覽:245
邯鄲南污水處理廠技術 瀏覽:777
雞蛋皮怎麼洗暖瓶水垢 瀏覽:350
喜客odea咖啡機除垢 瀏覽:393
新馬3空調濾芯怎麼安裝 瀏覽:794
超濾膜乙腈 瀏覽:833
凈水機沒有回水怎麼辦 瀏覽:135
如何降低反滲透膜清洗成本 瀏覽:692
污水井內支架用什麼處理方式 瀏覽:506
飲水機溫控器控制什麼 瀏覽:428
反滲透膜殺菌 瀏覽:23
補茶幾的是什麼樹脂 瀏覽:815
工業純水設備價格多少 瀏覽:755
沁園牌管道式超濾凈水器裝法 瀏覽:528
濾芯安裝在什麼位置 瀏覽:549
上海10寸過濾芯多少錢一個 瀏覽:714
酸洗磷化污水處理設備哪裡賣 瀏覽:851
盼盼樹脂門隔音好嗎 瀏覽:203
納濾反沖洗頻率 瀏覽:437
高透明環氧樹脂里放動物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