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核污水是怎麼產生的
核污水的產生主要源於兩個過程:核燃料的燃燒和核設施的維修保養。
1. 核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水:在核電站的反應堆中,核燃料在極端的溫度和壓力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廢水。這些廢水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質,因此需要經過嚴格的處理和凈化,以確保其安全性,無論是排放還是進一步處理。
2. 核設施維修保養產生的廢水:核電站的運行需要定期維護和檢修,這包括對設備進行清洗和更換零部件等操作。這些維護活動可能會產生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對這些廢水也需要進行適當的處理,以減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
㈡ 核廢水是哪裡來的
核廢水產生的原因是2011年日本東北地震時,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反應堆遭到破壞。地震導致核電站的機組損壞,如果不及時控制燃料的溫度,可能會導致燃料熔化,進而熔穿混凝土和安全殼的金屬層,引發核泄漏的重大災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工作人員不得不向熔化的燃料緊急注入冷卻水。為了冷卻反應堆的堆芯並防止爆炸,工作人員引入了海水進行冷卻,這導致產生了大量的污水,即我們所說的核廢水。這些核廢水因為核輻射污染,被儲存在特製的容器中,經過大約10年的時間,已經積累了數百萬噸。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高濃度的氚,這些元素的分解周期較長,並且可能被海洋生物攝入,從而污染海洋環境。
處理核廢水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 化學沉澱法:這種方法通過讓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與沉澱劑發生共沉澱反應,從而將放射性核素轉移到小體積的污泥中。該過程利用了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的不可溶性特徵。化學處理的目標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降低到可以排放的標准。
2. 離子交換法:由於許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以離子形式存在,尤其是經過化學沉澱處理後的廢水,其中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已經是離子狀態。這種方法適用於處理這些微量的放射性離子,因為放射性核素通常是以微量存在於水中的。在沒有非放射性離子干擾的情況下,離子交換可以長時間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
參考資料:網路-核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