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微山湖污水有多少

微山湖污水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5-04-26 10:38:21

❶ 山東水資源需求現狀,水資源浪費現狀和水污染現狀是什麼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無可替代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否擁有量足質優的水資源、營造永續平衡的水環境,是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的山東,多年來水資源的短缺和水環境的惡化已成為制約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2003年12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 《山東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把解決水資源短缺、保護水生態環境作為生態省建設的首要任務,水資源優化配置被納入建設生態省的四個關鍵環節和十大重點工程。本文利用省統計局環境綜合統計數據和水利、環保、建設部門的相關歷史資料,著重對2000年以來山東水資源和水環境現狀及走勢作簡要分析,以期為推進生態省建設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撐。

一、山東水資源總量的發展變化情況及主要特點

水資源總量是指一定區域內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產水量,包括地表徑流量和降水入滲補給量。從山東水資源發展變化情況分析,山東水資源具有總量不足,人均佔有量少,地區分布不均,年際年內變化劇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聯系密切等特點。

首先,從水資源總量看,山東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佔有量偏低。2003年是山東難得一遇的豐水年,全省水資源總量489.69億立方米,但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左右,全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537.9立方米/人,不到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6,低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20。根據瑞典著名水文學家法肯馬克提出的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貧水定量標准,山東始終處於人均水資源量1000立方米的貧水區臨界值以內,從近4年情況看,基本屬於人均水資源小於500立方米的絕對貧水地區。

表1:2000至2003年山東水資源總量表
年 份 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 地表水資源量(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億立方米) 平均地下水資源模數(萬立方米/平方公里)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立方米/人) 枯、豐年份
2000 252.09 163.89 142.25 10.62 607.3 282.0 偏枯水年
2001 238.81 170.42 128.50 9.60 600.7 264.8 偏枯水年
2002 98.14 52.02 75.13 5.61 420.2 108.3 枯 水 年
2003 489.69 349.29 140.40 18.30 936.3 537.9 豐 水 年
多年平均(1956-1999年) 305.82 222.90 153.52 11.40 676.5 _____ ________

其次,從時間分布看,全省年際間降水量、水資源量存在明顯豐、枯交替,易出現連續枯水時段,年內水資源分配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比如1981-1983年、1986-1989年都是連年乾旱,1998年至2003年春,全省持續乾旱少雨。從《2000至2003年山東水資源總量表(表1)》可以看出:受降水量變化等因素影響,前兩年都是偏枯水年,年均降水量剛過600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0%以上,水資源總量在230至250多億立方米;2002年為枯水年,年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近40%,是50多年來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之一,水資源總量不足100億立方米;而2003年降水量多達936.3毫米,是1961年以來的第二個多雨年,屬多年少有的豐水年,水資源總量是上年的5倍,比多年平均(1956-1999年)305.82億立方米還多60.12%。另外,全年降水量約有2/3至3/4集中在汛期(6至9月),特別是7、8月份,甚至主要集中在一、兩次特大暴雨之中。

第三,從區域分布看,山東多年平均降水量從魯東南沿海的850毫米遞減到魯西北內陸的550毫米,年徑流的地區變化更為突出。多年平均徑流深東南沿海高值區為260-300毫米,魯西北平原和湖西平原低值區只有30-6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存在密切的相互轉化和相互補給的關系。地表水資源量通常用河流、湖泊、水庫等地表水體的動態水量即天然河川徑流量來表示。山東近4年的年均地表水資源量只有183.9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7.5%,除2003年外均遠遠低於多年平均值。地下水資源量主要指與大氣降水和地表水體有直接補排關系的礦化度小於2克/升的淺層淡水資源量。近4年全省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48.3億立方米,近4年平均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03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分別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8%和3.2%。

第四,不論是當地水資源量還是客水資源量,近4年明顯少於多年平均值。山東分屬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3個一級區,下轄黃河流域的黃汶區、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河區和山東半島沿海諸河區、海河流域的徒駭馬頰河區4個二級區及12個三級區。從當地水資源量看,近4年平均降水量641.1毫米,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69.68億立方米,分別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2%和11.8%。從客水資源看,目前,黃河水仍是我省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資源,多年進入我省水量(黃河高村站1951-2001年資料)376.1億立方米,按國務院辦公廳批復的黃河分水方案,一般來水年份我省可引用黃河水70億立方米。但2001至2003年,全省實際引黃供水量分別只有52億、61億和51億立方米。

二、「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供給、使用和消耗的新變化

水資源的生成、供給、使用、消耗和回用等各個環節構成了水體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的並行過程。我們從水資源的消費環節出發,通過供水、用水、耗水等三組數據來看「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新變化。

首先,總供水量呈下降趨勢。供水總量主要指各種水源工程為用戶提供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供水量。從《「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供給表(表2)》看,全省總供水量呈下降趨勢,其中:當地地表水供水量、地下水供水量和其他水源供水(主要是污水處理回用量)的絕對值都是逐年降低的,跨流域的引黃供水量也基本呈下降趨勢。黃河水一直是全省沿黃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

表2:「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供給表
年份 總供水量(億立方米) 當地地表水供水量(億立方米) 當地地表水供水量占% 引黃供水量(億立方米) 引黃供水量占% 地下水供水量(億立方米) 地下水供水量占% 其他水源(污水處理回用等)供水量(億立方米) 其他水源(污水處理回用等)供水量占%
2001 252.72 63.42 25.10 52.17 20.64 133.71 52.91 2.30 0.91
2002 252.39 56.19 22.27 61.47 24.35 132.96 52.68 1.77 0.70
2003 219.35 52.98 24.15 51.14 23.31 113.95 51.95 1.28 0.59

表3:「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使用表
年份 總用水量(億立方米) 農業用水量(億立方米) 農業用水量占% 工業用水量(億立方米) 工業用水量占% 生活用水量(億立方米) 生活用水量占% 生態用水量(億立方米) 生態用水量占%
2001 252.72 182.91 72.38 41.91 16.58 27.90 11.04 ____ ____
2002 252.39 188.27 74.59 36.59 14.50 27.53 10.91 ____ ____
2003 219.35 162.54 74.10 31.62 14.42 23.81 10.86 1.38 0.62

其次,用水總量下降,用水結構趨向合理,用水效率有所提高。用水總量,是指分配給用戶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用水量(與供水總量是同一個指標的不同概念表述),按用戶特性分為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三大類。從《「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使用表(表3)》看:三年農業用水量均超過70%,其中農田灌溉用水比例有所下降,而林牧漁用水絕對量和所佔比例均逐年提高,2003年因降水量大,農業用水總量出現負增長;工業用水量逐年減少,所佔比例也逐年降低;從2003年新建的生態用水量統計數據看,全省生態用水1.38億立方米,僅佔0.62%。

三年來全省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逐年減少,前者2003年已達到《綱要》提出的2005年低於210立方米的目標,後者2002年已達到《綱要》提出的2005年下降到80立方米的目標。年人均用水量和年人均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減少。
表4:「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消耗表
年份 總耗水量(億立方米) 綜合耗水率(%) 農田灌溉耗水量(億立方米) 農田灌溉耗水率(%) 林牧漁耗水量(億立方米) 林牧漁耗水率(%) 工業耗水量(億立方米) 工業耗水率(%) 農村生活耗水量(億立方米) 農村生活耗水率(%) 城鎮生活耗水量(億立方米) 城鎮生活耗水率(%) 生態環境耗水量(億立方米) 生態環境耗水率(%)
2001 157.17 62.19 113.81 68.00 7.05 45.00 17.91 42.73 14.36 86.00 4.04 36.00 ____ ____
2002 172.23 68.24 127.13 74.00 11.45 66.00 16.57 45.29 13.03 77.00 4.05 38.00 ____ ____
2003 149.74 68.27 104.18 72.92 13.93 70.82 14.92 47.19 9.80 82.63 3.92 46.89 0.94 68.12

第三,總耗水量減少,但綜合耗水率升高。耗水量是指毛用水量在輸水、用水過程中,通過蒸騰蒸發、土壤吸收、產品帶走、居民和牲畜飲用等多種途徑消耗掉而不能回歸到地表水體或地下含水層的水量。從《「十五」以來山東水資源消耗表(表4)》看,耗水絕對量在減少,但綜合耗水率(即耗水量佔用水量的比例)卻有所提高,特別是林牧漁業、工業及城鎮生活領域的耗水率提高更明顯。耗水率高將直接影響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消耗是今後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三、山東水生態環境質量雖有好轉但仍令人堪憂

多年來,山東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但由於對水資源過度和不合理地開發利用,使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水環境狀況趨於惡化,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加大了保護水環境工作力度,狠抓水污染治理,全省水體質量有所好轉,但水生態環境總體狀況仍令人堪憂。

表現之一:河水斷流現象頻發,河流、湖泊、水庫水質污染嚴重,富營養化明顯。據1980至2002年監測資料,因水資源高強度開發利用和降水量減少,全省河流除沂沭河外均發生了嚴重斷流現象,個別年份全年斷流。全省大部分河流水質為劣V類,主要污染源來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主要超標污染參數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化學需氧量和溶解氧量等。從《「十五」以來山東河流水質表(表5)》可見,盡管I類、II類水質河長比例有所增加,V類水質河長比例明顯減少,但2/3以上河長為劣V類水質,且劣V類水質河長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水質超過III類的超標河長比例達90.5%。從《「十五」以來山東湖泊水質表(表6)》看,全年期監測評價大明湖一直是劣V類,南四湖水質也未見明顯好轉,南四湖和大明湖水質均呈富營養狀態。從《「十五」以來山東水庫水質表(表7)》看,全省大中型水庫全年期水質狀況不容樂觀,III類和IV類水質水庫比重增加,在2003年評價的30座水庫中,只有7座為中營養,其他23座都為富營養。

表5:「十五」以來山東河流水質表
年份 監測河段(個) 總代表河長(公里) I類水質代表河長占% II類水質代表河長占% III類水質代表河長占% IV類水質代表河長占% V類水質代表河長占% 劣V類水質代表河長占% III類以上超標水質代表河長占%
2001 70 4855.4 0.00 3.40 1.30 18.80 10.40 66.10 95.30
2002 66 4389.4 0.00 3.08 9.05 12.67 8.17 67.03 87.87
2003 70 4855.4 0.49 4.92 4.10 12.84 5.80 71.85 90.50

表6:「十五」以來山東湖泊水質表
年份 南四湖 大明湖
微山湖 南陽湖 昭陽湖
二級湖閘上 昭陽湖
二級湖閘下
2001 V類 劣V類 劣V類 IV類 劣V類
2002 劣V類 劣V類 劣V類 III類 劣V類
2003 劣V類 劣V類 IV類 V類 劣V類

表7:「十五」以來山東水庫水質表
年份 評價大中型水庫(座) I類水質水庫(座) II類水質水庫(座) II類水質水庫占% III類水質水庫(座) III類水質水庫占% IV類水質水庫(座) IV類水質水庫占% V類水質水庫(座) V類水質水庫占% 劣V類水質水庫(座) 劣V類水質水庫占%
2001 30 0 3 10.0 13 43.3 11 36.7 3 10 0 0.0
2002 30 0 2 6.7 12 40.0 10 33.3 3 10 3 10.0
2003 30 0 1 3.3 15 50.0 13 43.3 0 0 1 3.3

表現之二:地下水超采嚴重,平原區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區海鹹水入侵,水環境災害頻發。經分析計算,1975年以來全省累計超采地下水100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區超采69億立方米、山丘區超采31億立方米。因大量超采地下水:一是造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區面積擴大,平原區地下水位下降。1979年全省地下水超采漏斗面積僅2831平方公里,2002年末達27586.8平方公里,佔全省平原淡水區面積的40%,因2003年為豐水年,超采地下水現象得以緩解,漏斗區面積才減少為13408.3平方公里。除2003年外,平原區地下水位基本呈下降趨勢,這樣原有機井大批報廢,損失巨大,新打機井變深,單井出水量變小,效益降低。二是導致了嚴重的海鹹水入侵。據有關部門普查,膠東沿海有19個縣(市、區)海鹹水入侵面積達1006平方公里。這不僅使淡水資源減少,也造成工農業生產供水和人畜飲水 困難。三是產生地面沉降、房屋裂縫、道路毀壞、河堤開裂以及水質污染等嚴重水環境災害發生。
表現之三:水體污染嚴重,防治污染、凈化水質方面的投入負擔加重。諸如農葯、化肥的大量施用,工業和生活污廢水、廢料、垃圾等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或就地處置,以及水產養殖等生產活動都是造成水體污染的直接原因。《2000至2003年山東廢水排放表(表8)》顯示,近4年廢水排放總量雖然都在25億噸以內,但除2002年略有下降,基本呈增加趨勢。4年來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2003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為4年最高值,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等,這些廢水大多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體污染日趨嚴重。同時我們也看到,各級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逐年提高,工業廢水治理項目完成投資額增加。特別是造紙及紙製品業的廢水排放量減少,其占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但要完成《山東省環境保護「十五」計劃》確定的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如在2003年基礎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需削減5.51萬噸,削減率6.6%,任務十分艱巨。

表8:2000至2003年山東廢水排放表
年份 廢水排放總量(億噸) 生活污水排放量(億噸) 生活污水排放量占% 工業廢水排放量(億噸) 工業廢水排放量占% 造紙及紙製品工業廢水排放量(億噸) 造紙及紙製品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億噸)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 工業廢水治理項目本年完成投資額(億元)
2000 22.9 11.87 51.8 11.03 48.2 4.16 38.2 10.3 93.13 11.96
2001 23.5 12.00 51.0 11.50 49.0 3.90 33.4 10.8 93.96 10.79
2002 23.1 12.40 53.8 10.70 46.2 3.30 30.8 10.3 96.37 15.70
2003 24.6 13.00 52.8 11.60 47.2 3.30 30.1 11.3 97.12 16.10

四、抓住建設生態省的政策契機,搭建永續平衡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當前,山東建設生態省工程已全面啟動,這就要求摒棄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摒棄竭澤而漁的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被動局面,主動探索適合省情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之路。面對我省水資源緊缺、水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立足於實現生態省建設目標任務,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調整思路,創新機制,堅持開源節流並重、開發保護並舉的方針,有效增加投入,攜手共建一個永續平衡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首先,要大力推行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落實《山東省節約用水辦法》,制定實施行業用水定額和節水標准,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實行超定額用水加價。政府加強領導,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監管,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盡快形成統一協調、健全完備的節水監督管理體系。特別要加快節水型社會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資源規劃、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用水統計、節水產品認證、取水許可和水價、水權流轉等項制度。在水資源短缺地區,發展節水型工業,採用節水型工藝,減少單耗。加大農業節水力度,逐步實現農業用水零增長或負增長。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從當地條件出發,搞好農業節水的分類指導, 改變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大力發展微、滴灌等現代灌溉技術,通過蓄水和保水設施建設,提高農田對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加快實施渠道防滲及管道輸水灌溉,大力發展耐旱、高效作物。沿黃地區要加快灌渠節水改造,全面啟動測水量水工程,5年內基本實現按方收費到鄉鎮,並努力創造條件,使計量收費工作向村戶延伸。在生活方面採用節水型用水器具,加強管理,減少跑冒滴漏。

其次,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走節水減污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多年來山東工業產業結構層次比較低,高消耗、高污染的造紙、化工、釀造、建材、火力發電等行業比重大,污水產生量大。要徹底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遵循循環經濟的理念,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把萬元增加值耗水量列入工業經濟考核的重要指標,建立健全獎懲評估體系。引進關鍵鏈接技術,通過水的梯級利用和廢水的循環利用,形成工業生態鏈網,建立循環經濟型企業。對現有工業污染源實施引導性標准和再提高工程,加大結構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能源結構,推動企業升級換代。對新建項目,要嚴格執行環保法規、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又減污。按照省政府要求,抓好關閉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5萬噸以下草制漿造紙企業和5000噸及以下酒精生產企業,重點實施對造紙、印染、製革、化工、醫葯、電鍍等行業的污染控制。

第三,實現水資源優質優用、科學合理調配,保持水資源的動態平衡。要遵循加強集儲空中水、充分引用客水、積極利用地表水、嚴格開采地下水、強制使用中水、擴大生態用水的原則,保持全省水資源總體動態平衡和總量需求供應。重點城市要建立常規供水、應急供水和戰略儲備供水三套系統。形成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及相關節水產業配套的產業鏈,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實現廢水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確保《綱要》提出的「十五」末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率提高到45%,污水處理回用率達到20%以上的目標。在水資源短缺、城鄉爭水矛盾突出的地區,可嘗試將城市污水處理達標後回用於農業灌溉,將原用於灌溉的水供給城市。將清潔的冷卻水循環使用於工業用水,將城市污水回用於公用設施和住宅沖洗廁所、澆灌綠地、景觀用水、澆灑道路等,既減少天然水體取水量,又消除城市對水環境的污染,最終實現城市污水的零排放。在膠東半島等近海缺水地區,建設低成本海水淡化和電廠海水冷卻項目。在缺水地區建設雨水收集系統,如在城市住宅小區或適當地方貯積雨水,用於澆灑綠地、道路、水景以及下滲補充地下水,改善生態環境,緩解水資源危機。今後應新開工建設一批山丘區供水水庫和平原水庫,新建續建地下水庫。當然,在必要時還可開展遠距離調水,實現水資源在區域間的動態平衡。

第四,要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確保水體清潔。突出抓好省轄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水污染防治規劃》的落實。實施污染治理、污水資源化、流域生態恢復與保護並重的策略,全面推進流域內經濟結構調整、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清潔生產等各項工作。同時通過綠化涵養水源,提高自然凈化能力。

第五,加快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水資源管理模式。近年來,各地逐步探索建立了集城鄉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與回用、防洪等管理職能為一體的水務局。到2003年全省89個縣(市、區)成立了水務局或實行水務一體化管理,占縣(市、區)總數的64%。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作用的同時,強化政府在水資源建設方面的綜合協調能力,做到責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切實解決地方保護、部門職能交叉造成的政出多門、責任不落實、執法不統一等問題,實現由「多龍管水」、以人治為主,向「一龍管水」、法制化管理轉變,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第六,發展水生態文化,全面提升公眾的水環境意識。發揮新聞傳媒的影響力和科教機構的承載發展力,建立傳播循環經濟、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渠道與機制。在構建水生態文化進程中,確立互利型思維方式,尋求一種適於人類與自然共同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念體系。

第七,建立經濟與資源環境一體化核算體系,研究探索如何科學准確地將水資源納入綠色GDP核算。為反映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與環境成本,研究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國民經濟的發展能不斷地對生態環境與資源進行必要補償,引導人們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逐步轉到注重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上來。當前要充分發揮政府綜合統計與部門統計的互補優勢,建立水資源和水環境統計的協調機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山東省統計信息網)

❷ 中國七大流域的水污染有多嚴重

在全中國七大流域中,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營養化嚴重。
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輕順序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遼河、淮河、黃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長江
坐船順長江而行,再在重慶、宜昌、武漢等城市繞行一周,目光所及,觸目驚心。無數的排污口像一條條孽龍,整日嘩嘩不停地向長江噴吐著毒液。無數垃圾堆沿江邊堆放,堆多了,會自然滑進長江,江水漲高了,也會自然將垃圾帶入江中。

黃河
黃河泥沙含量大帶來的一大好處是凈化能力極強。在青海被嚴重污染的黃河在流進中自我凈化,尤其在到達劉家峽水電站庫區後,經過沉澱,以一類水質流出劉家峽。但僅僅經過上百公里之後,在進入蘭州市時就成了三類水。流出蘭州市時成為四類水,流經白銀市後又下降為五類水。大量工業和生活廢水源源不斷地被排入黃河。

水污染嚴重原因多樣:

我國水污染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工業污染,將來即使所有工業合理布局,污水全部達標排放,處理過的污水也是超五類。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國完全達到處理後排放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三是面源污染,即農田施用化肥、農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這個問題比較麻煩,我國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強度最高的國家。多種因素造成的復合污染,將使得中國水污染惡化的狀況會越來越嚴重愛衛天貓。

在發達國家,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80%以上。而且污水一定要處理後達標排放。而中國水的重復利用率遠遠低於此。多數企業做不到污水完全處理後達標排放。

發達國家平均每1萬人就有一個污水處理廠,用以處理人們每日所產生的生活污水。而在中國,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中國的生活污水處理廠不到5家。武漢、重慶等絕大多數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為零。都是直接排放。

七大流域:
1、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又名揚子江,河流長度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孫河,入海水量僅次於亞馬孫河與剛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況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見彩圖 長江河源——唐古拉山脈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坡冰川 ),幹流經青、藏、川、滇、 鄂、 湘、贛、皖、蘇、滬,支流涉及黔、桂、 甘、陝、 豫、粵、浙、閩,共計18省、 自治區、 直轄市。幹流長6300km,流域 面積180.7萬km 。較大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 漢江、贛江等8條,流域面積均在80000km 以上。幹流自江源至宜昌為上游,河長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經高山峽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佔全江總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當曲長約360km,稱沱沱河;當曲至玉樹巴塘河口長約820km,稱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賓長約2300km,稱金沙江;宜賓至宜昌長約1000km,稱川江。川江下段自奉節至南津關長209km為著名的三峽 宜昌以下進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陽湖湖口為中游,長約940km。湖口以下為下游,長約850km。中遊河段內,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磯長約340km,稱荊江,河道蜿蜒曲折,兩岸地勢低窪,是長江 防洪 形勢最為嚴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羅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2、黃河為中國第二大河,以河水含沙量高和歷史上水災頻繁而舉世聞名。
流域概況 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流域面積75.2萬km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 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 9省、自治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全長約5400km。從河源到內蒙古托克托為上游,其中蘭州以上大部分地區植物被覆較好;瑪多至青銅峽的幹流多峽谷,水能資源豐富;青銅峽以下為河套平原, 灌溉 發達,可通航運。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為中游,也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兩岸為黃土高原,植被少, 水土流失 嚴重,是黃河洪水 泥沙的主要來源。桃花峪到河口為下游,兩岸絕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積使河床一般高出兩岸地面3~5m,多的達10m,故稱懸河;沿岸多灌區,幹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黃河入海水道不斷淤積、延伸、改道,造陸作用強烈。各河段直接匯入幹流的流域面積大於1萬km的支流有十條,以渭河的面積與水量最大。
3、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四個 水系組成,分布於中國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六個省(自治區)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東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發源於雲南省境內的馬雄山,在廣東省珠海市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全長2214km。全 流域 面積45.37萬km ,其中中國境內面積44.21萬km 。
流域概況 珠江流域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 水資源 豐富,多年平均年 徑流 量3360億m ,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第二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477mm。汛期降水強度大,匯流速度快,容易形成峰高量大歷時長的流域性 洪水,對經濟發達的珠江下游及三角洲造成嚴重威脅。枯水期也會連續三個月無雨或少雨,造成春旱或秋旱。珠江自雲貴高原至南海之濱,幹流總落差2136m,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3348萬kW,主要集中在西江南盤江下游和紅水河及黔江河段,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2512萬kW,是中國水電開發建設基地之一。
4、海河流域位於中國華北地區,是中國開發較早的流域之一。
流域概況 海河流域習慣上包括海河和灤河兩水系。海河水系由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等組成,還包括徒駭河、馬頰河等平原排澇河道;灤河水系包括灤河和冀東諸河。1949年前,除灤河水系和薊運河、徒駭河、馬頰河單獨入海外,其餘各河均匯集天津流入渤海。天津以下河道稱海河,幹流長73km。海河流域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兩市和河北省大部分,山西、山東、河南、遼寧四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流域總面積31.8萬km (其中海河水系26.4萬km 、灤河水系5.4萬km )。流域內山區、平原面積分別佔60%和40%。燕山、太行山由東北
至西南呈弧形分布。山脈以西、以北分布著黃土高原;山脈以東、以南是廣闊的大平原。山地與平原間的過渡地帶短,幾乎直接交接。平原地形的總趨勢是由西南、西、北向天津附近的渤海灣傾斜。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入侵以及本流域各支流沖積的影響,平原區內構成緩崗與窪淀相間分布的復雜地形。
5、淮河位於長江、黃河之間, 流域 面積27萬km ,其中淮河 水系 19萬km ,沂沭泗水系8萬km。
流域概況 水系淮河幹流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東流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分為兩支:一支經高郵湖 邵伯湖在江蘇省揚
州市東南流入長江,稱入江水道,最大泄洪能力為12000m /s;另一支經 蘇北灌溉總渠 流入黃海,設計泄洪能力為800m /s。此外,還可經廢黃河泄洪300m /s,在大洪水時經淮沭新河向新沂河相機分洪3000m /s。幹流全長約1000km。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發源於大別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沙潁、渦、澮、新汴、濉等河。淮河流域的東北部為沂沭泗水系,原為發源於沂蒙山流入淮河的支流。12世紀末到19世紀中,黃河改道,占奪徐州以下泗河和淮陰以下淮河河道。在這時期,由於黃河河床淤積抬高,淮、沂、沭、泗排水受阻,形成了洪澤湖、駱馬湖和南四湖(南陽、獨山、昭陽和微山湖),使淮河南流入江,沂沭泗河則另找出路,東流入
海。經1949年以來的整治,沂沭河上游來水有一部分向新沭河分流,其餘經新沂河入海;泗河流入南四湖,經運河入駱馬湖,並接納沂河來水,由嶂山閘泄入新沂河。
6、松花江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主要江河,流經哈爾濱佳木斯,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龍江,幹流全長939km。
流域概況 流域面積54.6萬km ,分屬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三省、自治區,其中山區佔61%,丘陵佔15%,平原佔24%。流域東西分布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土地肥沃,草原連片。全流域耕地約2億畝,並有3000萬畝荒地可供開墾;大小興安嶺山區森林茂密,為中國著名的林業基地;三江平原煤炭資源豐富,1985年原煤產量
6000萬t;松嫩平原為中國的主要石油基地,建有大慶油田,1985年原油產量佔中國原油總產量的一半。流域氣候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熱多雨。年平均氣溫為-3~5 C,最高達40 C,最低達-50 C。年降水量一般為500mm,東南部山區達800mm,西南部平原只有400mm,其年際變化較大,存在明顯的豐枯交替變化規律。河川 徑流量約 780億m ,地下水資源約370億m ,扣除重復水量後, 水資源總量約950億m 。流域自然災害主要為洪澇和乾旱,東澇西旱。澇災以東部三江平原最重,平均兩年發生一次; 旱災以西部松嫩平原較重,以春旱為主。
7、遼河位於中國東北地區西南部,源於河北省,流經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遼寧省,注入渤海。
流域概況 全流域由兩個水系組成:一為東、西遼河,於福德店匯流後為遼河幹流,經雙檯子河由盤山入海,幹流長516km;另一為渾河、太子河於三岔河匯合後經大遼河由營口入海,大遼河長94km。遼河幹流來水原在六間房附近分流經外遼河匯入大遼河。1958年外遼河上口堵截後,幹流與渾河、太子河不再溝通,成為各自獨立的水系。流域總面積21.9萬km 。西遼河鄭家屯以上為遼河上游,面積13.6萬km ,區內氣候乾旱,主要支流有老哈河、教來河、西拉木倫河等。其中老哈、教來河位於冀北遼西山地和黃土丘陵區,植被覆蓋率不到30%, 水土流失 十分嚴重。上游耕地現約2600萬畝,主要用於經營旱作農業和畜牧業。流域中 下游面積8.3萬km 。遼河幹流東側為石質山區,植被較好,雨量較豐,有東遼河、招蘇台河、清河、柴河等主要支流,連同渾河、太子河水系面積共5.26萬km ,僅約佔全流域的24%,而年徑流量約佔全流域 徑流 總量150億m 的70%;幹流西側多黃土沙丘,主要支流有秀水河、柳河和繞陽河等,其中柳河水土流失嚴重,是中、下游泥沙主要產區。中、下游地區經濟發達,有沈陽、撫順、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撫順、遼源等大型煤礦,遼寧、清河等發電廠,鞍山、本溪等鋼鐵企業,還有遼河油田以及沈山、長大等主要鐵路干線和公路網,現有耕地4300萬畝,內有水稻田620萬畝,是遼河流域的主要農業區,1980年工、農業總產值佔全流域的95%以上。

閱讀全文

與微山湖污水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清污水處理招聘信息 瀏覽:825
水處理裝置報警值大於連鎖值 瀏覽:355
無土栽培水處理如何設計 瀏覽:850
火電廠污水的來源有哪些 瀏覽:439
排出污水對生活有什麼危害 瀏覽:891
淋浴蒸餾茶壺 瀏覽:999
18兆歐超純水是多少電導率 瀏覽:588
氫導交換樹脂變色 瀏覽:438
怎麼挑戰60級純水精靈 瀏覽:547
手碰了污水如何清洗 瀏覽:29
自釀葡萄酒過濾後起霉能煮嗎 瀏覽:337
離子能不能透過超濾膜 瀏覽:503
如何去除噴頭水垢 瀏覽:150
資陽小朋友專屬智能飲水機怎麼樣 瀏覽:297
全樹脂路亞魚竿 瀏覽:70
凈水器裡面的過濾桶怎麼清洗 瀏覽:244
壺膽里都是水垢怎麼清洗 瀏覽:634
哪些污水需要消毒 瀏覽:605
沁園牌反滲透凈水機怎麼安裝 瀏覽:326
日本排核廢水直接侵犯了什麼 瀏覽:79